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2-20 21:46:22
2024-01-21 22:43:41
2017-04-30 23:51:11

備忘錄-演講活動拍攝要點


一個政治人物的施政滿意度吊車尾卻依然享有高人氣,如果有這種反差指標排行榜的話,柯文哲絕對是名列前茅.人資部門一公告他的演講訊息,150 個座位就瞬間額滿,甚至還有四五十個站位候補席在待命.這是公司自舉辦演講活動...

2017-04-22 17:26:33

從 SCAA 杯測協定理解咖啡品嘗的技巧 (下)


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重頭戲登場;當咖啡溫度逐漸下降,溫度與風味有著甚麼樣的關連,是我讀這份資料得到的最大收穫.先預習一下味覺與嗅覺的科普知識. http://pansci.asia/archives/40433--------------------------...

2017-04-15 16:06:53

從 SCAA 杯測協定理解咖啡品嘗的技巧 (上)


http://www.scaa.org/PDF/resources/cupping-protocols.pdf Ver. 16DEC2015 最近才在 SCAA 網站看到這個資料,講述杯測的方法與步驟,從豆子烘焙的深淺,研磨粗細,粉水比例,到不同溫度的品嘗重點,鉅細靡遺,做了很清楚的...

2017-04-08 22:27:09

使用 Artisan 軟體 (3)


在小心翼翼的伺候著測溫線,避免捲曲,不碰觸其他高溫表面之下,終於把風溫的量測搞定.數位表的數據與機械溫度計一致,同時反應更為靈敏是它的優點;今天卯起來烘了四鍋豆子. 第一鍋如上圖所示, ROR 勉強過關;圈起來的部...

2017-03-23 11:36:19

失敗紀錄


#1: Crash & Flick #2: Crash only 火力 風門 滾筒轉速 #1 豆溫 #2 豆溫 進豆 3.0 2.5 1400rpm 170 170 回溫 90.2 91.5 2.8 2.5 150 150 ...

2017-02-28 15:03:17

使用 Artisan 軟體 (2)


由於風溫量測還有很多疑點,所以 DeltaET 就先不放上來.目前心得:1.) 測溫線大有玄機.線若是捲起來或著有一段靠在高溫的爐身上,都會影響測到的資料.另外數位表附贈的線材不好,我特別跑去光華商場買了一條可量到 385 度...

2017-02-15 22:39:31

VST Coffee Tools 對於咖啡萃取率的計算


金杯理論像是道咒語,咖啡濃度 1.15~1.35% 和 18~22% 的萃取率,懂不懂都能念上一段.對於咖啡同好,無論信或不信各自表述,現今都不是個陌生的名詞了. 最近讀了一些資訊,重點紀錄如下: 1.) 手沖和浸泡的計算方法不同.手...

2017-02-04 17:35:59

使用 Artisan 軟體 (1)


今天把 MS6514 的風溫測試線裝上去,多了一條溫度曲線,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平靜無波的表象之下,居然是暗潮洶湧: 1.) 原本用機械式溫度計看風溫,發現與數位表相差甚多.機械式的高溫量測誤差很大,比如指針已到 150 ...

2017-01-14 22:21:01

試用烘焙軟體 Artisan


為了在烘豆時能夠更即時的觀察溫升率,這一個月來都在研究 Artisan 這個軟體.爐溫的測溫線還沒安裝,目前只看豆溫;手忙腳亂的來回調整,今天總算有點進展.以下心得: 1. 曲線的設定如下圖 2. 由於 PID 的溫度讀數挺穩...

2017-01-10 22:06:59

測量咖啡濃度


量測咖啡濃度有很多方法,從最費事的乾燥法,到不太準確的導電計或者比重計,然後是糖度計換算,最後 VST 的 ExtractMojo refractometer 數位折光計一統天下.現在只要牙咬的住,不愁買不到儀器,反而東西入手後,能不能善加...

2017-01-02 18:48:51

通霄半日


連著三天的元旦假期,臨時起意,在最後一天跑到苗栗通宵,西部幹線中離海岸線最近的新埔火車站.看看現在已經稀有的木造建築. 剛到時只有我跟老何兩個人在車站周圍晃蕩,還想說大概是個乏人問津的地方;不料一班電聯車停...

2016-12-17 17:56:01

生豆密度與烘豆重量


1. ) 用肉眼數這台 Cube750 的轉速, 1000 rpm 等於滾筒的 48 轉,然後每多 100 rpm 多 5 轉. 2.) 新舊豆子的密度比較,拿一個 350 cc 的杯子裝滿豆子量重量,新舊比是 266g : 220g 3.) 今天氣壓 1018.8mb, 溫度 19.8,...

2016-12-10 13:51:47

設定烘豆機的滾筒轉速


都說烘豆是門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學問.只是網路上看到一般普羅大眾的討論,大都還是偏重在經驗與感覺的描述,對於烘豆機本身的物理解釋,或者咖啡豆每個烘焙階段的化學變化說明,往往付之闕如.對我而言,知其然不...

2016-12-10 12:33:39

咖啡烘焙差 (Roast Delta)


同樣的文章過了一段時間再看,往往會因為歲月增長,經驗累積而有不同的體會.理當我們應該時時複習,溫故知新;但處在稍縱即逝,資訊爆炸,記憶力又每況愈下的當下,能不能再想起,再翻閱曾讀過的資料,有時還真得靠些運氣和緣...

2016-12-03 16:16:32

新豆入手- 法拉蜜莊園 黑蜜處理


六十公斤,一麻袋的科契爾 G2 終於告一段落,包含更早烘的,累積至今超過一百公斤.對於烘豆機的特性,掌握大致上已沒有甚麼問題,倒是這一年多來獨沽一味科契爾,學習的深度有了,廣度便付之闕如.趁著這次採買新豆,幾經思索...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11 / 29 頁 , 共 426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