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
PChome
|
登入
廣論消文
觀音大士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627
愛的鼓勵
19
訂閱站台
首頁
活動
2020-12-28 07:51:37
廣論消文261 如云:“依三學增上,佛正說六度,初學攝前三,後二攝後二,一通三分攝。”
廣論消文261 261頁4行-262頁3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午六、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觀待三學,數決定者。 觀待戒定慧三學數量決定方面: 戒學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顧資財,乃能正受,是戒資糧;既正受已,由他罵不...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7 07:51:50
廣論消文260 淨障方便,謂後二度,靜慮伏惑,般若能淨所知障故。
廣論消文260 260頁3行-261頁3行 午四、觀待能攝一切大乘數量決定 觀待能攝一切大乘,數決定者。 觀待攝一切大乘而決定波羅密多的數量: 謂已得財位無所貪著,及於未得不希求故,於諸財位能不顧戀;有此則能守護學...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6 07:44:59
廣論消文259 此中利他非一切種。言住脫者,心住所緣是靜慮行跡,解脫生死是慧行跡。
廣論消文259 259頁3行-260頁2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午二、觀待引發二利數量決定分二: ① 成辦利他須依前三度 ② 成辦自利須依後三度 以如是身學菩薩行,菩薩惟有二所作事,謂正引發自利利他,是故觀待引發二利,...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5 07:57:57
廣論消文258 故於餘生感六盛事,非為無因、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定為六度。
廣論消文258 258頁3行-259頁2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分二: 癸二 六波羅密多能統攝一切學處的道理分二: 第二分二: ① 正義數量決定; ② 兼說次第決定。 「六波羅密多能統攝一切學處的道...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4 14:14:34
廣論消文257 欲受菩薩淨戒律儀,先應為說菩薩法藏摩怛履迦
廣論消文257 257頁1行-258頁2行 新譯廣論 庚三 解釋學習學處的次序: ※﹝第三解釋學習學處次第分二: 「解釋學習學處的次序」分二: ① 於總大乘學習道理,② 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 ① 大乘的總體修學方法(道...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3 00:06:51
廣論消文256 若以上說而為種子善思惟已,非一分道,於全分道未獲定解,則不能知大乘總道。
廣論消文256 256頁2行-末行 寅二、以大小乘的名稱成立 又大小乘亦是修時學不學習無邊資糧。曰少分乘及曰小乘,二是異名,少分義者,是一分故。 益西彭措堪布廣論講記 而且,大小乘也是以修行時是否學習積集...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2 08:11:20
廣論消文255 若說一石驚飛百鳥,修道一分不修餘者,當知是遮二資糧門不善惡友。
廣論消文255 255頁1行-256頁1行 第三經義,其經文時正是觀擇生等之時,故說施等真實無生。言分別者,顯其惟是分別假立,非說施等不應習近而應棄捨。 日常法師開示 第三經義(經文第三段-新譯廣論的解釋)就是前面...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1 07:50:20
廣論消文254 故如果位安立法身為所應得,及立色身為所應得,二無相違
廣論消文254 254頁2行-末行 ③ 與一切理相違 【又若捨心念捨此物,及防護心防此惡行,如是等類諸善分別,一切皆是執著三輪法我執者,則諸已得法無我見,於一切種理應斷除,如瞋、慢等不應習近。】 倘若“以...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20 02:48:40
廣論消文253 初經義者,謂於二我顛倒執著,所起施等未清淨故,說為魔業,非說施等皆是魔業
廣論消文253 253頁7行-254頁1行 卯二、遮破他宗所引教證能立分二: ① 舉出他宗自許的無緣之能立 ② 顯明經文正義 辰一、舉出他宗自許的無緣之能立 又如經說:“著施等六,是為魔業。”《三蘊經》說...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19 01:57:08
廣論消文252 又經宣說福資糧果,為生死中身及受用、長壽等事,亦莫誤解。
廣論消文252 252頁7行-253頁6行 寅二、遮破空性見中具足六度故而不需方便之補救分二: ① 補救 ② 破彼 卯一、補救 設謂非說不須施等,然即於此無所思中完具施等,不著所施、能施、施物,具無緣施,如是餘度亦悉...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18 09:49:53
廣論消文251 又善男子,當觀我身無有限量:無量智慧、無量佛土、
廣論消文251 251頁8行-252頁6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如《十地經》云:“佛子,若有菩薩安住菩薩此不動地57,諸佛世尊於此安住法門之流58、發宿願力,為令善修如來智慧,作是教言:善男子,善哉善哉,當隨證悟一...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17 14:58:33
廣論消文250 《十地經》說:“於十地中,雖各各地於施等行別別增上,然於餘行非不修行。”
廣論消文250 第250頁末行-251頁8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丑三、破救分三: ① 遮破承許證空性則不需方便之補救 ② 遮破空性見中具足六度故而不需方便之補救 ③ 宣說遮破他宗 寅一、遮破承許證空性則不需方便之補救...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16 09:27:30
廣論消文249 故若說云“有空解者不須勵力修方便分”,是謗大師昔本生事為是未解了義之時。
廣論消文249 249頁10行-250頁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卯三、為證佛果須具一切種最勝空性 故當修習完具施等一切方便、具一切種最勝空性,僅以單空,於大乘道全無進趣。 因此,應當修習圓具佈施等一切方便、具一切...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15 09:57:57
廣論消文248 《聖解深密經》云:“我終不說一向棄背利益眾生事者,一向棄背發起諸行所作者,能得無上正等菩提。”
廣論消文248 248頁1行-249頁10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以諸大乘人所應成辦,是為無住大般涅槃。其能不住生死者,是由覺悟真實義慧,依勝義道次甚深之道,智慧資糧智慧支分之所成辦故。不住寂靜般涅槃者,是由了悟盡所...
繼續閱讀...
回應(1)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0-12-14 08:14:41
廣論消文247-1 又有一類除不毀謗方便而外,見解道理許和尚說而為善哉。又有餘者棄捨觀慧,全不思惟,意許和尚修法為善。
廣論消文247-1 248頁1行-10行 日常法師淺釋 【和尚於此引八十種讚歎無分別經根據成立,此說一切方便之品,皆非真實成佛之道。毀謗世俗,破佛教之心藏,破觀察慧思擇無我真實義故,故亦遠離勝義道理。任何勝進終唯攝...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第一頁
‹上一頁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61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自我介紹
deepmind
關於本站
留言板
地圖
加入好友
愛的鼓勵:
627
文章篇數:
1,840
最新文章
諸神、羅漢、菩薩確確實實都出現在法華法會之中。
「妙」,有微妙、奧妙、不可思議、最好、最究竟、最圓滿的意思
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大乘起信,是信得以眾生心為本的法門。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作息
學習大乘止觀
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文章分類
淨土法門(180)
廣論消文(641)
心經(34)
大般若經(50)
地藏菩薩(20)
妙法蓮華經(347)
華嚴經(20)
佛學基礎(258)
般若經名詞(2)
佛學名詞(49)
更多
>>
訂閱本站
RSS訂閱
(
如何使用RSS
)
加入訂閱
熱門文章
心轉修正定(39,504)
以宗門來說,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想無師自通是不行的(39,285)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37,815)
【修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永斷煩惱種子。】(32,378)
因 集 緣 生(30,815)
觀察下地粗相,上地淨相,暫伏煩惱種子。(25,025)
心法 色法(24,345)
多貪者緣不淨,多瞋者緣慈悲,多癡者緣十二因緣(22,260)
佛法本來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我們不得善巧,愈學愈綑死自己。(21,992)
淨治罪障之田,臨命終時不失佛念。(21,704)
一宿覺(21,238)
要達到滅諦,要走真實之道。這個道是真如之心,不是虛假的。(20,674)
數數觀察善取其相,作意思惟令心中現。(20,118)
廣論消文3 五想 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16,867)
廣論消文289-下篇 總之如淨不善,非須盡淨一切作用,故壞善根亦非壞盡一切作用,此極重要。(16,020)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15,922)
然世間無錯亂心亦能了知彼是顛倒,故觀待世間立為倒世俗。(13,729)
是依觀察修之毘缽舍那,與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13,120)
那時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力量以及宿生的根性如何(12,022)
毘缽舍那清淨鮮白,隨奢摩他,調柔攝受(11,910)
連結書籤
廣論消文
臉書同步分享
站內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站台人氣
累積人氣:
2,921,445
當日人氣:
212
最新訪客列表
加好友
友誼連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