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咖啡風味與烘焙程度的關係,翻了幾本書,大致類似又各有春秋.
比較有趣的地方, Scott Rao, 田口護和癮咖啡實驗室只...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6-02 22:59:49 | 回應:0
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重頭戲登場;當咖啡溫度逐漸下降,溫度與風味有著甚麼樣的關連,是我讀這份資料得到的最大收穫...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4-22 17:26:33 | 回應:0
http://www.scaa.org/PDF/resources/cupping-protocols.pdf Ver. 16DEC2015
最近才在 SCAA 網站看到這個資料,講述杯...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4-15 16:06:53 | 回應:0
在小心翼翼的伺候著測溫線,避免捲曲,不碰觸其他高溫表面之下,終於把風溫的量測搞定.數位表的數據與機械溫度計一致,同...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4-08 22:27:09 | 回應:0
#1: Crash & Flick
#2: Crash only
火力
風門
滾筒轉速
#1 豆溫
#2 豆溫
進...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3-23 11:36:19 | 回應:0
由於風溫量測還有很多疑點,所以 DeltaET 就先不放上來.目前心得:1.) 測溫線大有玄機.線若是捲起來或著有一段靠在高溫...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2-28 15:03:17 | 回應:0
金杯理論像是道咒語,咖啡濃度 1.15~1.35% 和 18~22% 的萃取率,懂不懂都能念上一段.對於咖啡同好,無論信或不信各自表...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2-15 22:39:31 | 回應:0
今天把 MS6514 的風溫測試線裝上去,多了一條溫度曲線,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平靜無波的表象之下,居然是暗潮洶湧:
...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2-04 17:35:59 | 回應:0
為了在烘豆時能夠更即時的觀察溫升率,這一個月來都在研究 Artisan 這個軟體.爐溫的測溫線還沒安裝,目前只看豆溫;手忙...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1-14 22:21:01 | 回應:0
量測咖啡濃度有很多方法,從最費事的乾燥法,到不太準確的導電計或者比重計,然後是糖度計換算,最後 VST 的 ExtractMoj...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01-10 22:06:59 | 回應:0
1. ) 用肉眼數這台 Cube750 的轉速, 1000 rpm 等於滾筒的 48 轉,然後每多 100 rpm 多 5 轉.
2.) 新舊豆子的密度比較...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6-12-17 17:56:01 | 回應:0
都說烘豆是門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學問.只是網路上看到一般普羅大眾的討論,大都還是偏重在經驗與感覺的描述,...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6-12-10 13:51:47 | 回應:0
同樣的文章過了一段時間再看,往往會因為歲月增長,經驗累積而有不同的體會.理當我們應該時時複習,溫故知新;但處在稍縱...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6-12-10 12:33:39 | 回應:0
六十公斤,一麻袋的科契爾 G2 終於告一段落,包含更早烘的,累積至今超過一百公斤.對於烘豆機的特性,掌握大致上已沒有甚...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6-12-03 16:16:32 | 回應:0
我想要回到老地方 我想要走在老路上 這時我才知離不開妳 姑娘我就要回到老地方 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我明知我已離...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6-04-30 16:36:53 |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