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毗曇新詮 文章數:14
道不可以言詮,所以用寓言闡述。《聖經》也是如此,《新約‧馬太福音》特別講到比喻,而且對能了解比喻的信徒說:「你...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2-09-26 12:00:00 | 回應:0
  三教立論雖有根本的不同,但都建立在心的知覺上,據心以論人性。從心到人性,關聯的窗口,就只有知覺,說般若、...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2-06-27 06:00:00 | 回應:0
三教怎麼分辨   本人兩年前所提的〈良知即是般若〉,良知是指三般若中的「觀照般若」議題。三般若就是三身,翻譯...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2-06-21 06:00:00 | 回應:0
完成劉清河老師捐贈《大正藏》的心願   瀛社老前輩,臺中劉清河老師,小時候,看到族叔悠哉悠哉的在中庭吟詩,內...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1-10-17 16:55:43 | 回應:0
般若即是良知   孟子「良知」說,是從孔子的「知」而來,這個「知」與佛教的「般若」相通。王陽明稱其學:「致知出...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1-10-01 08:00:00 | 回應:0
  如來藏是真妄和合,真心與妄心同時俱存。真心即是般若,一切智、根本智,與良知相通。妄心則是由真心根本智所產...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9-11-27 18:38:15 | 回應:0
般若即是良知,它是與生俱來,不生不滅的,由天賦良知本心生起最初一念,就是面對環境的認知,緊接著產生「苦、樂、...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9-11-26 15:14:24 | 回應:0
  內典所謂之「相」,無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或「實相念佛」,或是「著相」、或是法相宗之相,皆與《大乘起信...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11-21 12:31:30 | 回應:1
  禪,是講求「明心見性」,是由「發明心地」進而「見自本性」,所以五祖說:「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11-11 07:53:30 | 回應:1
  許多人學佛,給教義上的名詞,搞得七葷八素,那就太複雜了,教義其實沒那麼複雜。   試想,六祖不識字都能懂...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11-10 16:34:09 | 回應:0
《頓悟入道要門論》民國六年,長沙刻經處刊本   唐大珠慧海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二卷,有明比丘萬金、崇裕、妙叶...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7-10-27 12:04:06 | 回應:0
心經 南山子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察自我存在的人,在深度探索良知的...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6-11-14 18:02:03 | 回應:6
大寶法王語錄翻譯~~~~~~~~It is easy to have compassion for someone we like or who has done us many go...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4-12-23 22:08:50 | 回應:0
  釋教號八萬四千法門,雖宗派繁衍,其理路不外般若與唯識二系。即古來譯家相承,所謂中觀行派與瑜珈學派。般若說空...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4-04-07 14:14:56 | 回應:0
 1 .
第 1 / 1 頁 , 共 14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