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6-27 06:00:00|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般若三講-般若會不會變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教立論雖有根本的不同,但都建立在心的知覺上,據心以論人性。從心到人性,關聯的窗口,就只有知覺,說般若、說良知,意思是一樣的。般若在生物界,既是普遍、無差別的存在,必然六道眾生都有。再擴張講,所謂「眾生皆有佛性」,是不分種族、階級、男女、少長、賢愚,般若都是普遍且無差別的存在。無差別,即是佛所謂的「眾生平等」。經典出現的「平等」字眼,也是基於佛性本體而講,眾生自始即無差別。即便晝行夜息,精神狀態有所不同,它仍舊是二六時中,靈明不昧。

  般若既是普遍、無差別的存在,也是永恆不變的存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已是經典常譚。說般若會變的是六祖,但是在六祖之前,孟子已經提到良知會變,《孟子‧盡心》篇所謂的: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他先說良知的普遍存在,再進一步說,孩童的良知,會隨著年齡增長,由「愛其親」,推而廣之為「敬其兄」,提升為成人的良知。他認為親親、敬長,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本能,所以良知很自然的,會隨著本能而增長。只是古文非常簡略,後人對這段文字,只強調「良知」,往往把後段給忽略了。孩童的良知不及大人,這是孩童受限於當下的認知,但是認知會隨年齡增長,經過教育、學習,逐漸擴充良知的參數。好比不識紅綠燈,到認識紅綠燈,不識字到識字,這種從不懂到懂,甚至能明辨是非,都是透過知覺開始,使良知的參數越來越大,這就是般若的成長。物理、化學、醫學、工程,各有很多知識,只有懂得的人,才能根據學識,處理相關的問題。所以,良知雖是個知覺狀態,但是會隨著種族、風俗、學習等等差異而有不同的參數,更會隨著參數擴充。這是良知既受限於見在之知,也會隨知見成長。也就是說,人,無時無刻都活在良知的作用裡面,所謂的眾生,都是如此。

  佛教講般若會成長,這個發現載在《六組壇經》,六祖為志徹解《涅槃經》:「佛性無常」這一段,志徹的疑慮是:「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六祖的回答是:

「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佛性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真常不變,這是內典普遍存在的通說,所以志徹對六祖的話有所疑慮。但是,如果依佛性不變推論,凡僧也將永遠不會變成聖人,既然不會改變,等於所有學習、修行,都是無意義的。這個推論,並不是雄辯,也不是靠記誦文字而獲得理解,而是必須真切的認識佛性,即所謂的見性,才能真正弄懂。這在《頓悟入道要門論》換講成「真如有變易」:

「(真如)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為大智;真如若無變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真如、佛性,是內典表示「本體」的不同用語。六祖跟大珠禪師的講法,基本是一致的。但是,還必須強調一點,般若會成長這件事,跟般若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並無衝突。因為,般若就只是眾生本身普遍存在、而且無差別的覺知,在成長前的孩童是如此,成長後的大人,還是如此,內典說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即是這個道理。那成長的是什麼?成長的是個判斷的參數,這個參數,好比懂得數學的加減乘除,才能判斷加減乘除的答案對不對。但是,開根號、三角函數,沒有學過,就沒有相關公式作參數,就無法解答。只是,你的良知仍然知道,知道「這題我不會。」

  人就是靠這個覺知,在學習中獲得成長。只是,一般知識,都是對事物進行探索,是在境界上求知識。內典則是往內心觀察,觀察感官接收境界訊息,特別是接收訊息後,內心產生的種種變化。境界上的是外學,感觀以內的才是內學。但是,就內學來說,般若也只是就正面講,如果循著般若線索觀察,這個知見在發揮正面作用的同時,他也在蒙蔽你的真心,而那個從知覺產生的良知參數,正是這個要命的關鍵,也是咱下回要談的課題。

 

台長: 南山子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毗曇新詮 |
此分類下一篇:般若四講:諸教同源
此分類上一篇:般若二講-三教根本異同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