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承印﹝克勞廣告公司﹞及﹝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紙煙管,獲利甚豐,事業復振,僅次於商務,其彩色印刷尤居全國之冠。十年,董事會改司理稱總經理,舉逵任之,因定策:廣設門市、出版雜誌、重印古籍。
十一年元月,創《心理學衡雜誌》。三月,創《小朋友》雜誌。四月,《四部備要》採預約發行。是歲,逵兼同人﹝進德會﹞會長、﹝儲蓄壽險團﹞團長。增常德、蕪湖分局。十二年,增設衡陽分局。十三年元月,增青島、九江、蘭州分局。五月,設火險部。十四年八月,發行職業學校用書。是歲增邢臺、張家口分局。逵兼編輯所長。所屬藏書樓改稱圖書館,以舒新城(1893-1960)為館長。藏叢書、類書、方志、金石書畫、工具書、教科書五十餘萬冊,及報紙雜誌。十五年元月,增梧州、徐州分局。是歲開辦函授學校。十六年五月,設香港分局。政府定都南京,逵思書業須得保障,引實業部長孔祥熙為董事長。十八年,創﹝中華教育用具製造廠﹞。十九年七月,﹝上海書業商會﹞更名﹝上海書業同業公會﹞(略稱書業公會),逵膺主席。赴日考察書業月餘。九月,以舒新城為編輯所長兼圖書館長。是歲,發行聚珍仿宋版廿四史。
廿一年春,日軍遽襲上海,商務印書館大損,中華書局尚無大礙,擴充印刷所,承印政府有價證券及小額鈔票,一時無與競者,年營業額達四百萬元。逵度日軍終必啟釁,規建新廠,改就澳門路,又舉債建香港分廠。翌春,赴港籌建。九月,上海市政府委兼﹝上海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籌備會﹞委員。廿三年元月,始影刊殿版《古今圖書集成》。香港九龍分廠落成。七月,於﹝書業公會﹞改任首席監察委員。八月,增保定分局。十月,發行洋裝《四部備要》。廿四年十二月,上海新廠落成,更新設備,圖書館獨立。又投資﹝保安實業公司﹞,設廠造軍用橡皮登陸艇、防毒面具。廿五年四月,設許昌分局。七月,復膺﹝書業公會﹞主席。八月,增南陽、沙市兩分局。十月,設金華分局。仍為中華書局董事長。
廿六年元月,設貴陽分局。其夏,應蔣委員長召,出席廬山談話會。九月,上海總廠及編輯部停工,遣散大部職員,總局遷昆明,靜安寺老廠印鈔部運香港分廠。時兼局屬保安實業公司董事長,公司亦遷香港。總廠以﹝美商永寧公司﹞之名,委美商沃特生經理,常務董事舒新城留守主持。十一月,聞日本密謀殺愛國志士,逵走香港,長駐辦事。是歲,增資至四百萬,時全國各地及香港、新加坡,有分局四十餘處,員工三千餘人,年營業額約千萬元。另兼官商合辦溫溪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商股監察委員。
廿七年元月,設澳門支局。四月,設桂林分局、廣州灣支局。六月,中樞設﹝國民參政會﹞,逵連任兩屆參政員,往來港、渝間,國事、書業,俱所操心,腹瀉、嘔吐、失眠相繼。廿九年三月,於第一屆第五次參政會議,獻議改良國語教育案,小學國語科分讀本、會話、作文、習字四組,與會一致通過。是歲,設九龍支局。三十年七月九日,病卒九龍,年五十六,政府明令褒揚。十二月六日,葬香港華人永遠墓場。越明日,日軍襲據香港。
逵體壯聲洪而賦性亢爽,自幼承母教,母不令作文,蓋不尚制藝及應題空論,以此自立,竟能創學、辦報、刊書,乃至創辦書局,或舉並愛迪生、高爾基、葉澄衷、楊斯盛為自學成才典範。其生事儉樸廉介,與部屬同操作、共進退,無主僕之分。於人事,寓目輒不忘,書函皆出己手,不用秘書,亦不留稿,後數載猶能誦其文。有《教育文存》五卷,《世界之教育》《青年教育雜談》《國民修養雜談》《婦女問題雜談》,策編教科書五十餘種。
國初教育政策,皆出其手。嘗受教部委託,參與國語推行會,創國語專科學校,刊國語課本,製國語留聲片,皆可稱述。出版要籍竹簡齋版《二十四史》,重印《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編行《中華大字典》《辭海》,出版圖書近兩萬種,壽世牖民,功不在禹下。民國七年,嘗與同道組﹝靈學會﹞﹝盛德壇﹞,欲以內典為國民精神教育。及倡白話文、推簡體俗字,則貽禍甚矣。余觀其疑儒,乃為清末革命思想所中,未達蘇子〈韓非論〉深衷,垂今百年,影想不可謂之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