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陸
逵卒,李叔明繼總經理,以吳叔同為上海經理。日軍陷上海租界,查封﹝永寧公司﹞。三十一年二月,叔明即重慶設總管理處,仍印教科書、編輯出版圖書雜誌。日降之明年,遷回滬上,恢復印製教科書,圖書雜誌則日艱。三十八年二月,叔明離滬,舒新城代總經理。七月,新城辭職,沈范繼任上海總館。兩岸分治,中共悉收其資產,改公營。四十三年五月,遷址北京,改公私合營。上海留辦事處。四十七年,中共國務院設﹝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倚為主辦。出版文、史、哲、語文、圖書及學術著作、通俗讀物。上海舊部改組為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設﹝上海辭書出版社﹞。八十七年七月,企業化,組﹝中華書局有限公司﹞。百有一年四月,中共文化部整合出版業,劃入中國出版集團,歸為民資出版公司。
二、臺灣
內戰離亂之際,﹝臺灣中華書局﹞賴李叔明撐持。叔明(1900-1973)光緒廿六年生於上海。小學畢業,考入中華書局練習生。兩載,調編譯所,自行進修,通英法諸語。民國七年,辭書局,為義大利駐滬總領事梵氏秘書,梵氏任滿,周遊歐美,叔明隨之往,歷八月餘,返國為杭州電廠總經理,兼浙江實業銀行、四明銀行、至中銀行、企信銀團及中華書局常務董事。廿五年,為中央儲蓄會經理。逵生前,託中華書局於叔明,董事會遵逵遺言,聘兼總經理。叔明就重慶設印刷廠,事編輯出版。日降,為﹝中國農民銀行﹞常務董事兼總經理,兼﹝四聯﹞總處理事、中國銀行、申報館、新聞報館董事。三十四年,設中華書局臺北分局,售原版書。三十七年,膺董事兼總經理。其秋,告假赴美療疾,轉入臺處理中華書局事務。翌年,辭農民銀行職。八月,總管理處遷臺北市。四十年,股東登記。翌年九月,依令登記為﹝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五十三年,﹝臺灣中華書局﹞股東會,叔明仍膺董事兼總經理。五十六年八月,晉董事長。五十八年,於臺北建﹝尚德印刷廠﹞印本版書,並承印中小學教科書及其他書刊,營業鼎盛。六十二年秋,卒於臺北。六十九年七月,更名﹝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二年,創「傳記之家」主題書店。千喜歲初,曾暫停出版。一百三年,策刊「臺灣當代名人傳記」系列。一百七年五月,推語文類新書。
先是商務印書館刊行《辭源》,逐詞註典實。民國四年,中華書局出版《中華大字典》,八年,出版《實用大字典》。同時策編《辭海》,古籍典故外,增收新學科術語,於廿五年發行。四十五年,在臺重版。然學術日新,辭彙增多,六十五年,召二百餘學者修訂,至六十九年,刊增訂本三鉅冊。七十四年,又推《辭海續編》一冊。一百四年,再策劃修訂。
又商務依《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分部,選歷代珍本,於民國十一年影印《四部叢刊》。中華書局別收校注本編成《四部備要》五輯,收錄古籍三百餘種,並重加校訂。十三年,以「聚珍仿宋版」鉛字排印線裝書,至廿三年出齊。廿四年,另印十六開平裝本。翌年,又出縮影本。同時編《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五十四年,在臺重版「聚珍仿宋版」。七十八年,北京中華書局亦據縮影本重版。一百五年,第一版《四部備要》復刻本問世。
又五十六年,別有「中華科學叢書」,前後計刊二十五種。五十九年,推「中華國學叢書」四十六種,就《四部備要》所未收,或已收而無評註詮釋者,去蕪存菁,嘗獲新聞局金鼎獎。
三、香港
香港分香港島、九龍、新界三大區。民國十六年五月,中華書局初設香港門市,稱分局。廿一年,日軍襲上海,即九龍建分廠,預為地步也。至廿三年,九龍分廠落成。迨抗日戰起,廿六年九月,上海總局老廠印鈔部移九龍分廠。是年十一月,創辦人走避香港,長駐辦事。廿九年,設九龍支局。
兩岸分治,董事長吳叔同(1906-?),五十六年香港暴動,為﹝各界鬥爭委員會﹞委員兼出版界鬥委會主席,八月奔臺灣。六十八年,九龍油麻地開業。七十三年,為中華書局香港子公司。七十七年,更名﹝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為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成員之一。八十年,增新界荃灣廣場分局。
香港回歸後,九十年,創「慢讀時光」概念店。百有五年,於香港國際機場設分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