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年,字穰卿,一字毅伯,晚號恢伯、醉醉生,浙江錢塘縣人,咸豐十年生,光緒十五年優貢,張之洞召為西賓。二十年,舉進士第。廿二年秋,與梁啟超、黃遵憲創《時務報》旬刊。嗣以新聞貴及時,廿四年五月,又創《時務日報》。戊戌維新,收《時務報》官辦,康年違命,兩報改名《昌言報》及《中外日報》。維新事敗,遭清廷通緝,逃上海租界。為避追究,聘英商杜德勤為《中外日報》發行人,維持發報。三十年,入為內閣中書。三十三年,復在京辦《京報》,時段芝貴買歌姬楊翠喜獻慶親王奕劻子載振,得署理黑龍江巡撫。《京報》詳刊其事,八月廿六日,遭勒令停刊。宣統二年冬,又即北京創《芻言報》。三年十一月,清室已亡,卒於天津。(維基百科)
曾廣銓,字靖彝,號敬怡,又名景沂(百度),湖南湘鄉人,同治十年生。曾文忠公次子紀鴻子,嗣長房紀澤。紀澤出使英國,從為駐英使署參贊,任兵部主事。光緒十六年,紀澤卒,襲蔭以員外郎補用。三十年,授五品京堂銜,為出使朝鮮大臣。三十二年,任福建興泉永道。歲杪,以侯補三品京堂銜為出使德國大臣,未赴任。辛亥鼎革,棄職還鄉,民國廿九年卒。子約農,英國倫敦大學工程科學士,臺大教授、東海大學創校校長。(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光緒朝實錄)
費啟鴻,同治九年,美北長老會派駐上海大南門清心堂、蘇州傳教。光緒十一年,調寧波。十四年,歸滬上,主美華書館,編《教務雜誌》。廿八年,將美華書館遷北四川路橫濱橋,為上海著名印刷所,民國十二年,卒於上海。十四年,長老會遷建思婁堂至虹口,更名鴻德堂以紀念費氏。
商務本是「印刷所」,屬代工。自創「編譯所」以來,始有策略主腦,「發行所」則是門市。三所為書局所必備組織。
《時報》(1904.6.2-1939) 光緒三十年夏,狄楚青創於上海,藉日人宗方小太郎為發行人,乃康、梁喉舌。民國十年,楚青卒,黃佰惠(承恩)接辦,改報社會、娛樂。廿八年,日軍陷上海,停刊。
前引《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頁58。稱《申報》。又稱:內情複雜,兇嫌既伏法,商務不再追究。
前引,盧仁龍〈尋找現代出版史的失蹤者—記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夏瑞芳〉。
伍廷芳(1842-1922),本名敘,字文爵,號秩庸,齋名觀渡廬,廣東新會人,道光廿二年生於英屬馬六甲,三齡歸廣州。年十四,冒名入香港聖保羅書院,畢業,為香港高等審判庭、地方法院翻譯。咸豐十年,與黃勝利創《中外新報》,助陳藹亭創《香港華字日報》。同治十年,調港府巡理署譯員。光緒元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習法律,考取律師,並獲法律博士。三年春,奔喪歸粵,居香港執律師業,郭嵩燾、劉錫鴻聯奏,請為駐英使館三等參贊。李鴻章、沈葆楨各以重金羅致,皆不受,但執業香港。六年春,委為定例局非官守議員,嘗署裁判司,請廢笞刑、禁販女童,俱獲行。以投資失敗,辭立法局議員。英皇孫服役海軍,隨艦隊訪港,廷芳具儀迎之,為艦隊司令嘉蘭威廉所拒。八年冬,移天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聘為法律顧問,中法新約、長崎事件、馬關條約,多倚廷芳贊畫。十二年,為出使美日秘國大臣。伍氏生平事跡多,文長待整理成專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