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The Last Empress(蔣宋美齡傳)
最近在看“The last empress” Madame Chiang Kai-shek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a,由Hannah Pakula所著。
蔣夫人,中美都這樣稱呼,這次由純西方人眼中觀之,的確具爭議性。讀到兩份書評中,其中之一小羅斯福夫人提到蔣夫人:“..whileshe(蔣夫人) could “talk beautifully about democracy,” she did “not know how to live democracy.””
不過,我後日讀到FDR傳,其中描述Eleanor Roosevelt對FDR影響不大,也無彷…哈哈哈,聽聽就好。
蔣夫人宋美齡對西方所接觸到的人而言,幾乎都被她所散發之一種莫名吸引力所傾倒。同時宋氏家族,對中國政治影響力之大,至今尚屬傳奇;目前所讀資料顯示,老美政治人物都對宋氏家族印象皆為一面倒的負面。其中對老蔣最感冒者,就是來自show-me state的 “密蘇里”杜魯門。當然杜對國民黨之認知,加上當時派駐重慶抗戰時期老美記者等,對國民黨是到非常“痛恨”之程度。不過要是老杜,不是哪麼小心眼、心胸放大一點,大概韓戰、以後之越戰,也不會發生,兩邊更不會冤死一大票人,包括自己人老美。愚見以為,智慧不是僅基於個人之道德觀;淵源或許應更深遠。反諷就是,有時卻不費吹灰之力,唾手可得。
好在,這本書時而對主題“離題”頗久,造成作者有點言不及義味道;亦為蔣夫人之角色不在了,好像是在談中國現代史一般。不過要注意就是,作者幾乎沒有引用中文資料、史料,未免遭只聽一方之言之譏。愚見以為,其實這樣也不壞,只是作者說故事手法,屬見仁見智技巧;重點在於,故事之精髓有無照顧到,以及帶給讀者何種愉悅與啟發。
受神的感召?
1950.01.08杜魯門宣布美政府沒興趣於台灣建立軍事基地。同時,蔣夫人亦於NBC廣播內宣布要返台,呼籲老美要協助任何反共者…“Nationalist China, abandoned and stood alone, shouldering …the only rifle in the defense of liberty…”;何等悲壯。
1950.03.01老蔣在這時候,重於台灣掌政。說其掌政,不如說是宋美齡掌政;畢竟所有五院院長任命,都是留美派;也不諱言蔣夫人對其中影響,亦應為不小。
換句話說,蔣夫人沒必要與老蔣團聚;老美也沒人趕她走,同時老美媒體這時候還會給她air time等。為何要走?學問其實也不大。據作者,基督徒蔣夫人受神的啟發,她禱告時,神告訴她“All is right”;於是她告別紐約寓所,以及孔祥熙孔夫人靄齡。
台灣這時候以前,日本1945年投降後,老蔣就派陳儀接收。陳儀,老蔣同鄉,從福建省長位子上過來接收台灣。這段故事,作者幾乎全部引用老美George H. Kerr,海軍下來後做美副領事,他的觀察看法。想必,所有國民黨這方面負面情況,全部反映出來。畢竟台灣在老日手中,是弄得不錯;相對之下,連當時老日本土都落後台灣好一些;這種觀點,來自於過去我讀到台灣糖廠故事。
長話段說,老日對台灣定義為服侍老日戰略中的米、糖需求;同時老日以為可永久擁有台灣主權,亦“下了老本來狠賭”。僅從“遊客”角度,或許只能管窺當時台灣如何現代化一般嘖嘖稱奇;不客氣說,靠甲午弄來的台灣主權,捱兩顆後,不得不鬆手。當時台灣居民,皇民化到某種程度生活也不錯,看到乞丐般接受、撤退隊伍,當然一肚子鳥氣。
同時台灣於1893年,人口已達250萬;而老日戰敗時於台亦有35萬人,台灣居民不算老日於內,想必500萬跑不掉;老日本土大概已成廢墟,你說會有幾個神經正常老日真想回去日本窩著?留下者,不就是以後台灣民主之動力、或是政局紊亂之禍根?看你出發點為何。
(TLE-1)
人各有志
所以說,老日“動”老美珍珠港,後患無窮。簡單道理,我想誰也知道,就是老日不知。畢竟很多老日財閥,於開戰之前,基於做生意眼光,認為不應該加入德義軸心國道理一樣。
宋美齡回國後,跟老蔣住在陽明山別墅,此乃當時台糖修給日本皇儲之行館。作者對此建築設備描述甚詳;宋回國後,也沒閒著,老蔣對夫人幾乎言聽計從。同時沒事就有美記者會三不五時訪問宋,這時候蔣夫人儼然成為主導外交事務者。
對岸也沒閒著,朱德也在叫囂,要血洗台灣云云,局勢之糟糕,大概實在是沒話可說。同時據老美觀察,陳儀除了帶來228噩夢以外,最糟糕者,當時戰敗後老日留下的美金十億左右各種資產、二十億左右軍火、設施等,被陳儀等變賣汙掉不少。作者亦提到戰爭未結束前,陳儀就與日本人有“生意”上來往等等。所以,弄到最後,非得老美施壓,老蔣才將陳儀給調回去幹浙江省主席之類。同時陳儀還多待好幾星期才走;大概是“續撈狠撈一筆”再見?
那蔣夫人這段時期,又幹嘛了呢?老蔣與夫人,日常作息,老蔣天一亮就起來,運動後,早餐,醬菜、冷開水泡飯,稀哩呼嚕就下肚。九點,公文等就到了,看公文、讀報、十一點見客,午飯後小睡,然後工作到4:30左右與夫人出去散步,回來後,繼續公文的公文,很早九、十點就讀聖經、寫日記後上床。
蔣夫人是十一點起床。兩人作息根本不一樣,她晚上大概要到2點才上床。她不喜歡與老蔣一起吃飯,原因,老蔣吃飯太快,跟打仗一樣;所以有時候她會故意叫西餐,一道一道菜上,這樣老蔣冷開水泡飯、醬菜那套不能得逞;這樣對老蔣身體也好些。但是她後來逐漸進入狀況後,亦組婦聯會,同時關懷老兵福利等,像有位因戰爭瞎眼老兵,薪餉沒得發了,她也介入爭取。總之,她是想做事情;問題是,以其家世背景,她為何要蹚這趟渾水?
所以,什麼才是真正的蔣宋美齡?Sometime one wonders what really makes her tick...
(TLE-2)
流著海盜先人的血液
宋美齡某些方面,其個性,與其父很像。宋嘉樹(1866年生),原名韓教準,海南島文昌人。九歲,就去爪哇做學徒。“…二伯(韓教準)在印度洋群島當學徒,有時年節也會回到文昌老家,深感鬱鬱不得志。這時候,恰逢二房祖嬸母的弟弟從美國回來,探望姐姐,二伯他們也稱舅父。舅父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開設一家茶絲商店,生意不錯,唯一遺憾的是膝下猶虛,祖嬸母建議將二伯過繼給舅父。舅父見二伯聰明伶俐,大為高興,當即偕往美國,由于舅父姓宋,韓教準從此改名為宋嘉樹…(註一)”
改名後之宋嘉樹,要想讀書,其舅不許,於是波士頓偷上船,直至航行中被發現,船長是個挪威裔,Gabrielson,收為打雜,後該船又成為美國海岸防衛隊成員,於是,宋嘉樹,這時候他英文名還是Soon不是後來的Soong;Charlie此名,卻這時候開始,同時,他已經在領美政府薪水了。Charlie Soon. 想想看,十四歲,就敢幹這種事,不但翹家,還跳上船,被逮後又能奪取船長歡心讓他幹活混口飯吃,put Charlie on US government payroll…了不起。不過精彩之事還在後面。
船上日子不好過,乃必然的;畢竟船員有些水準不高,歧視、打擊等不在話下。Gabrielson後來勸他信基督教,同時叫他不要跑船且註銷他跑船身分,於是將Charlie交給其友人Colonel Roger Moore者。Colonel,一南方人尊稱,並非他老大真是“上校”軍人,正如Kentucky Fried Chicken創始人ColonelSanders一樣。後來Moore又輾轉介紹Charlie給北卡威靈頓Reverend T. Page Ricaud,而此牧師想將Charlie西化後,送回中國傳教。於是1880.11.07,Charlie正是受洗,更名:Charles Jones Soon.
說到這,要提一下韓教準之背景。韓那個時代,1880中葉,海南島居民都是跑船居多。作者開宗明義就提到該地區人民討海生活,海盜處處都是,韓之先人都是跑船的,當時的船以西方人眼光屬飄在海上之“大洗澡盆(三桅,當地話成為 “大眼雞Big-eyed chickens”)”,船帆是紅色,船艏兩邊各畫一隻眼睛,其用意,能 “千里眼”遠方海盜來襲,同時亦有震懾海盜味道。同時哪時候尚屬抓到海盜,就殺來生吃,以免其投胎後再害人等等迷信與殘暴之意。在這種文化傳統下長大之韓教準,有啥事能難倒他的?嚇倒他?別說笑了!
註一:http://big5.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09-10/13/content_4111070_2.htm
..
(TLE-3)
高貴,始於靈魂
CharlieSoon,這時候真正才十四歲(謊報為十六歲),碰倒好心船長、牧師等,在北卡又繼續在教會內混,受到教會培養,也送他去讀神學,以後好做牧師傳道,但他卻想做醫生而想讀醫學院,但老美教會頭頭不同意雖然支持Charlie求學經濟支援者老美同意;畢竟,教會考量現實情況,於中國傳道者醫生背景太多;以免浪費資源。
Charlie在Duke University前身,Trinity College讀書,同時也在印刷廠打工。Trinity等機構,屬老美Methodist衛理公會所支持,其中有個對Charlie很照顧的乃Bull Durham菸草公司老闆 General WilliamShakespeare Carr(此處General非將軍也,雷同前述Colonel上校),問題是Charlie這時候突然情竇初開,喜歡上Carr的窮親戚,Trinity希臘文、德文教授的女兒。這下,逼得非得把他“送”到田納西的Vanderbilt;畢竟十九世紀此乃不可能被南方社會接受之事。重點在,整個過程,Charlie基本上很受當地人喜歡,也知道誰是有真正實力,換句話他知道誰真是真正可做其日後後台;而後台意味著權力、經商、金錢等。十幾歲小鬼,如此鬼靈精,難得。
當時Charlie好友同班同學後日Rev. John C. Orr說到: “…he (Charlie) had a fine mind, learned to use the English languageinaccuracy and fluency, and was usually bubbling with wit, humor and goodnature…”。同時Charlie本人大概五呎四到六吋,而Vanderbilt六尺二寸之大個頭,William B. Burke也成為莫逆之交,同時Burke卻成為後日藹齡求學上大恩人。
讀到這,有個感觸,這老美之所以會是個因基督教國家而強盛者,不是沒道理的。他們願意給一個陌生人各種各樣機會,不問其身分、背景、種族,只問他們所追求的神之意願,難怪會有各式各樣神(奇)蹟發生。讀到這,你說我們這小島上的有些知識分子,慚不慚愧?書讀多了,卻無高貴之價值與道德支撐、引導,遑論靈魂,讀那麼多對這個社會有何好處?
(TLE-4)
立業,先成家?
美國內戰(1861–1865),而宋嘉樹(字: 耀如) 他出生時,此書說為1866,網上有的說為1864,所以他在北卡、田納西那一帶時,大概二十歲不到,內戰剛熄沒多久,整個老美社會對後日民主自由尚屬啟蒙階段。而宋嘉樹,1885.05.28畢業於Vanderbilt, 七個月後搭火車橫渡至舊金山,坐船回到中國,當時還是清朝的光緒11年,日本明治18年,同時老日有個叫福澤諭吉在他創辦的《時事新報》上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脫亞論》,同年,老法Louis Pasteur預防瘋狗病毒實驗也成功。
Charlie回來後,立刻與過去波士頓時期認識的清廷派去的小留學生又無意中碰到,牛尚周、溫秉忠,二人是表兄弟,而此二人回國後先後娶徐光啟的嫡系後裔的三姐妹中的大姐和二姐為妻。Charlie妻子,倪桂珍,就是那個沒纏足的女子,當時是沒有人要娶;同時倪桂珍,其母為徐光啟後代,據說小時候每次纏足都發高燒,所以沒纏成。Charlie當時,於教會內與上司關係搞得不好,我的解讀,他遲早要另謀出路,同時被派到鄉下去傳道、教書等,當然他老大個不願意;誰願意離開十里洋場之上海而去鄉下混?當然,在崑山傳道,據說胡適之當時也上過Charlie的課,暫略。
對別人,或許就沒Charlie這麼靈光,他看出印聖經這塊市場,同時過去在美印刷場打過工,很快,就引進機器等開始印聖經,後來印西方教科書等販賣,同時後來也開過麵粉廠。這時候,他藉口養家活口、已脫離教會傳教只願做個虔誠基督徒,開始做生意。在印自己名片時,Soon改為Soong據該書作者提到 “…to go with his advanced social status, Charlie chose the name ofadynasty (Song作者可能筆誤,應為Soong) that had ruled Chinafromthe tenth and thirteenth century…”。同時,那時候他已經結婚有小孩了。
至於Charlie那本島所謂“第一桶金”如何而來的,作者始終無法證實,有的說朋友、說這個、那個等等,不過你看他能於美國南方內戰後,都能混得嚇嚇叫,東方明珠之上海,還會是問題?
(TLE-5)
人際關係People Skill乃創業之始?
暫時多聊一下Charlie背景經驗。Charlie在北卡、田納西那一代受教育,當時也有老黑、印地安人少數民族教友,大概也是像他一樣受到教會資助,將來會被派到所謂“落後”地區傳達福音,造福神的子民。這種基督教價值觀念,亦為哥倫布之所以受教會宮廷贊助,從而發現新大陸根本原因一樣;當初西方強權內教會之影響頗大,根深蒂固。就因此,Charlie才有機會。但是,不是說Charlie這就樣算了,通常他要的更多。
譬如他當初因為想“泡”Carr教授女兒因而被“送”到Vanderbilt讀書而不在原Trinity,但他懂得喜歡他的Carr家族能接受其條件,就是他去後能回Carr北卡家中度假,他才要去。此可看出他懂得如何隨時掌握情勢,了解,說利用也罷,換句話說,他懂得people skill。
再者,他在聚會做見證,說的見證,令當場參加聚會弟兄姊妹聽得都掉眼淚。你說,教會姊妹兄弟不就把Charlie當個寶似的;不是麼?
這種功夫,天生的;有時候教都教不來;沒這種慧根,別提。至於他十幾歲時碰到的小留學生牛尚周、溫秉忠等,溫,據網上說後來很受清太后關懷,官運也不錯,他們在上海重逢,我想不是運氣而是Charlie有意找到他們。同時據網上這兩人對Charlie生意上資助頗大,亦有傳說幫派等拿錢給他蓋廠房做生意,總之,Charlie三教九流都來往,沒有說一定屬固定朋友層次。後來因為印刷與維新派、革命黨接觸到,因而認識孫文,後慶齡私奔嫁給國父孫文,老媽還很火大一陣子;但後來美齡之所以能認識老蔣,還是這層關係。
(TLE-6)
尋夢之前,必固本
宋嘉樹事業有成後,蓋洋房,送子女去受洋人教育,同時據說宋家內只講兩種語言,上海話和英語;而英語居多。藹齡、慶齡、美齡三姊妹,美齡前面有宋子文,三姊妹中兩姊妹藹齡、美齡是該書寫這段之重心。而倪桂珍。老爸是天主教背景,神父、牧師之類,鮮被提及;有的說倪桂珍在宋打拼未真正發跡前,鄉下請私塾教導兒女中文等等,畢竟徐光啟之後代,再怎麼個“洋”法,也不會洋到忘本。今日上海之徐家匯,徐,就是紀念的倪桂珍外祖那部分。
宋靄齡(ElingSoong, 1889年7月15日 - 1973年 10月19日),宋嘉樹大女兒,很小,就三姊妹同在教會辦的學校受教育。因為那時候宋嘉樹混得不錯,上下學都是“黃包車”接送。網上記載“…1904年 5月28日,即14歲時抵達美國 ,進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WesleyanCollegefor Women就讀…”。但是在抵達學校前,這裡有段感人故事;同時以現代眼光觀之,真可謂國之大辱。
老美當時,1882五月有個排華法令(Chinese Expulsion Act )通過。換句話說,這當地華人與非華人所節樑子甚深,同時是一面倒的歧視;大多數人解讀,淘金、修鐵路完了一腳踹開等原因(題外話,反諷就是,若胡錦濤這次去美畢業典禮,將老共高速鐵路賣給老美;豈不是"遲來之正義"?當初中國人幹苦力修鐵路,今日賣高鐵給你那時候以通過法令來歧視幫你很大忙的苦力與淘金勞工?)。總之宋嘉樹也厲害,他知道要子女受教育,美國當然以他來說是第一選擇。同時排華法令是短期不可能改變,於是他透過關係,於葡萄牙領事那弄到一本葡萄牙護照給宋靄齡出國赴美。同時前面提到的老美William B. Burke,就是我說得幫藹齡很大忙的,在入關時,藹齡被美移民局屈辱刁難扣留,結果Burke使出各種辦法,由教會出面得以解決。14歲小女孩,現在國二時期小鬼,妳說他會不會給1904年的移民局關了一段時間後,嚇都嚇壞了?
Burke那時候也被派到上海傳教,與宋重逢後,也結了婚與妻回美,順便帶藹齡一起去入學。Burke等是坐船去,其妻上船前就不大舒服,後來下日本就醫後不幸病死、埋在日本。這裡很反諷部分,那條船上,這老日當時準備與蘇俄開戰大動干戈,將大筆黃金等運往美儲存;大概是怕打輸掉後,老俄會進犯日本土那不就人財(黃金)兩失?
總之,國與國之間,實力;人與人之間,宋嘉樹等背景經驗,講求是希望、互助,來自其宗教上素養。
(TLE-7)
狡兔不吃窩邊草?
宋嘉樹,據說是宋朝韓琦之後代,中原戰亂,逃到海南避亂。韓琦是誰,就是蘇轍寫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那個韓太尉琦。而倪桂珍又是徐光啟後代,真可說是歷史名門“相得益彰”可不?
總之,1907年,慶齡、美齡亦同赴美,慶齡大美齡五歲,美齡去美那時才十歲。美齡在美紐澤西待一段時間後,兩姊妹也是去藹齡同校,美齡讀到大學讀了一年後來轉到麻省Wellesley College,因為哥哥宋子文在哈佛。美齡去Georgia的時候,要補習等,這學校校長與“大個”Burke關係密切,Burke家族與當地Methodist教會影響頗大,總之,美齡就託付給Wesleyan大學校長家內等於是“託養”。這下子,可說是打好美齡英文等學習基礎,畢竟當美齡家教有個是英文系教授女兒。
美齡生性活潑,學了一口南方淑女英文(Southern Belle),後來去Wellesley,要是撒起嬌來,可不就弄得老美糊裡糊塗的;調皮搗蛋當然不在話下,同時她在班上以急智出名。但據該書作者,對美齡追求人不少,她卻只心儀東方男孩;聽聽就好。我要是強作解讀,畢竟她即使再怎麼progressive心態,可是其叛逆性夠,同時天資聰敏,學東西快得很。她有種執著,主動追尋真理之價值觀,對通常一般人所認為當然之事,要是她認為不對,她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一直到弄清楚。後來在Wellesley,而不是原喬治亞Wesleyan,英文系畢業。
宋靄齡畢業後,回去當孫中山秘書;後來慶齡接藹齡工作,進一步與國父私奔。這段故事,據書中提到,宋嘉樹與國父到翻臉地步。要知道當初國父孫中山是陸皓東介紹給認識宋;那時候孫文年紀與宋不相上下,又背景相似,兩人可說是最親密之戰友;可是到後來,國父孫文在民國成立讓袁世凱當總統,而袁派國父孫中山去弄鐵路時,此時與宋慶齡私奔日本後,關係急轉直下。畢竟宋是當時如何資助革命事業,此三人還是創立興中會之原始人。書中有提到孫文這方面之人性弱點: "Sun was not only an impractical visionary, but the worst of itwas that the old boy could not keep his hands off women."哈哈哈...
不過宋家女兒不只是一個嫁給搞革命的。看起來,藹齡是其中最受另一批西方人欣賞者。
(TLE-8)
A tale of two nations
這個故事當時歷史的大背景,中國,所謂作者解釋之“天國(封建時期中國Celestial)”氣數已盡,同時鴉片戰爭有兩個,這鴉片戰爭最傷,接著又是八國聯軍、甲午等,世界禿鷹聚集,天國還沒斷氣卻已經開始“動作”。這時候也穿插這各地教會等檯面下運作,這是在人文面;他們認為不但是中國人的靈魂需要拯救,同時在租借、佔領區的基督徒洋人等靈魂,亦被腐蝕,也需要拯救,故教會團體,在這種大時代環境背景下,應積極大量派傳教者進入中國,當然除了上海乃這些教會進入之主要據點,同時,世界上各種投機套利者皆匯集於此。基本上,對這些人說賺錢太容易,譬如租界內隨便找塊地蓋個很基本之房子,就可高價租出去撈錢;中國各地早就是到處內亂,加上之前沒好久的太平天國等,即為表徵;這內亂一嚴重,逃難者又不願跑遠,有錢的不就朝租界內蜂擁躦進去?據說,那時候,強權政府打贏或恐嚇完清廷後,拿到清廷賠款,且指定要畫一塊地出來給其通商等用?說穿了,通商,笑話;蓋房子撈錢,是真的。這跟目前台北市將華地區,有何兩樣?
正面看法,要是沒這種租界之存在,對革命而言,追急了不就沒地方逃?有錢人更不用說了。所以,這種時代環境下所產生之不對稱,給貪婪之外國強權暴利機會、給革命黨躲藏暫時安身立命之處,同時留下後日民國、人民共和國的火種可不?所以說,世事不都是黑白分明可一刀切那麼清楚。
當時孫文與宋嘉樹在決定革命之前,還夢想要靠上書給清政府提出改革變法,後來孫文想通了,知道這改革變法之公文建議,他還寫少啦?也不是誰讀、誰沒讀到。於是,革命決心油然而生。孫文主要時間、精力,是花在到處募款上,同時孫在革命成功前,已繞地球跑過三次。這時候,宋嘉樹當然生意之外,不就以財力實際上來支援革命黨花費?人、武器之募集等。基本上,一直到第二、三次武裝革命,這時候孫文才看到、想通,革命會成功,因為其手上之加入黨員民冊、所接受之捐款等突然暴增;之前,他還真擔心這革命要弄得五十年甚至百年才成功。
問題是,第十一次(據該書,非十次革命)後,清廷才垮台。跨了以後,袁世凱在北稱雄,孫文在南京一代或以南當大總統。基本上,有兩個國家。後來孫文,畢竟是個impractical visionary,他認為袁要做總統,給他做,只要袁堅持中華民國,同時同意做到孫認為的共和國基本要件即可。這部分,個人讀完,可說是不得不佩服孫文氣度之大,而不再認為他僅僅是個有前瞻性看法之夢想家。
(TLE-9)
外在環境再怎麼惡劣,總要內心有夢想
打仗、革命也好,基本上是打、革糧草,糧草,就是錢、物資等。據說當時孫文之所以會讓位給袁世凱,就是後者基本上得到國際強權支持,原因,袁給列強勢力的條件“優渥”;什麼優渥?就是強權們可繼續享有過去既得利益;其中最特殊者,就是鹽稅。
當時清廷被勒索到已經沒有銀兩支付;這強權也很厲害,尤其是英國人可說是壞透了,他們就想出辦法,直接替清廷收稅抵罰款,鹽稅乃大宗者。換句話說,就跟養隻熊或動物,過去電視節目上所看到的,他要取熊膽,直接從熊的膽接枝管子出來,這熊也死不了,膽汁照樣採得到;你說狠不狠,真是應了“無毒不西洋大丈夫”!
同時清廷早已向國際間借貸機構背負了一大債務,還都還來不及還時候,你說,這直接收鹽稅,豈不“省事多了”?真夠狠。同時孫在國外奔走,向老美、英國借錢,當然門都沒有。道理,這時候,不就清楚?這歐洲強權既得利益把持住,袁世凱,就是他們要的總統;不是孫文。這環境一直到第一次大戰開戰,列強自顧不暇、或是門內失火,才得喘口氣。同時袁無列強支持後,老日又來個辱國21條款等等,這豈不是又給孫一個機會,東山再起?當然,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這老英第一次大戰,在歐戰場上幾乎一人一顆子彈,將其一世代之精英,被德國以戰壕方式消耗殆盡;這老法更是已經亡國,幸好被老美給救回來。英國打完第一次大戰,立即由第一強權,變成二、三流國家。再加上凡爾賽條約簽訂時,威爾遜總統不准老英收回過去大部分殖民地,不就是老英被脫光後再補一槍?
所以,沒說錯吧?嘿嘿嘿...
當初孫文等被袁給擺了一大道(修鐵道)之後,到日本去窩起來有點舔傷口lickinghis own wounds味道,後來慶齡私自從家中逃出,直奔日本與孫結婚;這要到很久後,藹齡居中協調,對宋家父母“曉以大義”這時候,孫宋之間才有轉圜餘地。那時候,宋美齡也畢業,與宋子文一同回上海。這時候美齡,已經是被各路說媒搓合者包圍。可是美齡是個獨立個性,十歲赴美,一路上回來竟有追求者;有個老外居然死纏不放,厲害。回滬後,更多得can’t shake them off with a stick.(後面這句是我加上去的。)
一路上回來之時,從美齡與Georgia友人信中可看出,美齡是想做些事情,可是有點毫無頭緒之感;最後,她參加老外於上海主持的Child Labor Commission,實地參訪考察近郊婦女、童工工作環境,其慘狀可說是怵目驚心,令人難過。一個天之嬌女,自動自發地想去救中國,第一手去觀察收集這種資料,這種難過矛盾狠鐵不成鋼之心情,或許轉變成日後積極參與政治之動力。
但是,她心中仍然漂浮著 “嫁給錢、或是權”。這也是直接間接受到兩位姊姊影響。
(TLE-10)
夢想變成現實之前,製造可行性高的機會
孫文,當初好好的醫生不幹,跑去搞革命,有人會問,所謂何來?大哉問也。孫文背景,很小就被送到檀香山親戚那,受美式教育,後加入教會,回港後讀醫學院,又再去英留學等。想必其中文部分,自修居多,多歸多,可人家也讀通了,要是不,他也不會寫的學術東西,譬如在農業方面,被另一位抄襲,後被孫文活逮?
至於革命之心,何時而生,又是另一大哉問也。孫文基本上,看待革命為進行式;永無止境。說穿了,就是競爭力之培養。孫,不論讀書也好、募款也罷、呼走革命理念等,他與圖書館是脫不了關係,特喜於圖書館內研究、找他頭腦內答案。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你要說服、遊說別人捐款給你,要是沒真有那麼個兩把刷子,鬼才會捐錢給你!基本上,同時要捐款,我所謂捐大錢給你搞革命者,這種人,人家不是凱子笨蛋或是膚淺輕浮者;孫之角色,就如今日之Venture capitalist一樣;看得很遠,知道市場,未來五年、十年、百年市場在哪,現在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作什麼等,作個可行性高之企劃書而已。而孫推銷產品,中國、中國人尊嚴。至於推翻完滿清,不是就一切形勢大好;治國乃另一頭疼地方。總之,國事如麻這四字,乃能確切描述此番情境。
孫,實際上也參加一兩次武裝革命,問題在於,這種羅曼蒂克行徑,亦為董事長沒事也要捲起袖子,實際下生產線操作,了解基層問題、解決辦法等在哪。因此,長期奔走,實際上就是找人、錢、物資,安排資源分配建立人脈金脈物流,等待時機或是製造革命機會,適時而動。
而老蔣,基本上是個還算是蠻有天份之人;其決心與毅力,時而(據書中描述)搖曳,但終究還是有魄力,於陳炯明叛變時,弄了一條軍艦(應該是英國砲艇之類)將孫救出,此時,兩人才算是莫逆之交。
(TLE-11)
手腦合一
至於革命軍為何會有北伐等,大環境,軍閥割據。割據,乃各地為王,以前一個清王朝,反而成了十幾個大大小小軍閥。其實清還沒垮臺前,早已統治力名存實亡。英法聯軍攻進北京時,就已看出這王朝已經沒有了。同時這法國人與英國人都互相搶頭香、誰先進去大肆掠奪一番,結果法人拔得頭籌,搶個精光,不能拿走帶走,當場銷毀砸爛,有點像老共以後之文革時期味道,只是出發點不同;老英作賊作強盜者,那只有摸摸鼻子,認了;嘿嘿嘿...
袁,基本上過去是個有兵權之人,他手上的兵將,之所以對清之亡滅後建設上無濟於事,個人解讀,就是沒有孫的理念,而理念實來自價值、憧景、作法而已。他要的,就是權力,最好是免費、天上掉下來的一樣,想必這過去之吳三桂作法,亦了然於胸。誰給我好處,我就對誰好。那,其他地區這種想法之軍閥,還會少?
當時軍閥割據大概圖:張作霖,東三省;張宗昌,山東、河北、蘇北一帶;閻錫山,山西;馮玉祥,陝西、部分四川、湖北、安徽一帶;吳佩孚,湖南、北部廣東;孫傳芳,蘇、浙、閩一帶。而國民黨,只剩下一小塊廣東。
同時,別搞錯,這國民黨當初,是由主要的同盟會(於日本流亡時成立)加上四個支派合併而成;這宋教仁居功厥偉;乃“…8月25日,以同盟會為核心、聯合國民公党、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派等黨派,組成中國國民黨,召開成立大會。孫中山選為理事長,宋教仁以僅次於孫中山和黃興的票數當選為理事,被孫中山委任為代理理事長…”。
這時候,可以看出來,國民黨土地資源上,是處於劣勢。那,如何扳得回來?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孫是出大腦,蔣是執行者之關係。
(TLE-12)
下筆輕重拿捏也
在這,可能要交代一下當初國父孫文之心態。說心態,毫無貶意在內,事實上,清廷到處通緝,孫等早就習慣。所以有人問起孫,你不怕被隨時暗殺掉?孫笑答,要是被暗殺掉後反而造成革命成功,死而無憾。當然,沒人會願意故意找死。
所以,到後來孫已經麻痺;才有倫敦蒙難,被清廷派出去爪牙給逮住,關在清大使館之內,幸好送孫回中國之財務窘困,在清廷於倫敦單位等著北京匯錢來時,孫利用機會交一紙條給打掃清潔英人,再找英友人救他出來。我的讀後感,孫這時候之所以會被抓,乃不是警戒心已經沒有,而是長期搞革命亡命天涯,已經無所謂了。
宋嘉樹,他因為是生意人,基本上革命黨金主,所以大家也就是革命黨員等,當然對金主保密做得滴水不漏,沒事。
老蔣之所以冒得出頭來,就是在日本時,入了革命黨。老蔣與陳其美革命關係非淺,陳當時是蔣之革命任務指揮者,蔣出任務等,陳指派不少。後來陳被暗殺,蔣亦感嘆這世界知蔣者已亡。
不過書中對蔣評價不高;蔣被描述為見風轉舵,騎牆乃常態,不屬那種偶而視情況的輕度負面評價,基本上早期蔣對革命熱情,來自本身對自身處境之不滿,換句話說,他看革命等,是種工作,不是發自對國家民族認知後的一種透徹反省、堅毅之決心,像孫一樣。作者對蔣之期待,透過字裡行間可看出,她(Hannah Pakula)認為蔣經常是一不順心,就落跑;等蔣認為時機對了,才出來撿便宜,或是依蔣條件他才要做。同時蔣之日本教育,老日對蔣當時在士官學校畢業後,下日本砲兵部隊實習時,印象幾乎厥如。只記得他實習完畢後,對老日長官(將軍級)感謝,以漢字寫下“Never neglectMaster’s instruction(大概是“不忘(上級、師長)教誨”)”,這倒令當時日本將官“誤”認為,蔣乃屬知道忠心與感激者。
我說這是“誤”認,乃源於作者對蔣之偏見。畢竟蔣出身、教育等,相對於許多革命者,屬劣勢;他等於是市井中長大,對其要求不能太嚴,否則像大家學物理者都被拿來跟愛因斯坦比,大概物理這門學科早就絕跡;道理一樣。
對蔣公平之評價,我看,只能以時勢造英雄、不怕出身低,比較正確。當時上海青幫等,對革命之助益,頗為重要,道理一樣,不能說你是黑社會,我搞革命就不找你?那不笑死人了!
(TLE-13)
時勢造英雄、不怕出身低
袁世凱當時故意叫國父去修鐵路,孫結果發現錢、人、物資什麼也沒有,袁就故意說孫等貪污,下令追捕通緝。孫又逃亡至日本,窩了一段時間後,想通了,又潛回廣東,結果被“客家將軍”陳炯明給狠狠擺了一道,後來又打贏陳後,在黃埔附近開始招募練兵,總人數五百多人上下。
這時候,學校之所以能設立,軍火槍枝等,還是靠蘇聯幫忙。畢竟有的解讀軍閥後台,乃各國強權。蘇聯當初搞的共產主義,西方強權都很感冒,換句話說,蘇聯要想找"出口",同時蘇聯革命已成功,孫那時候亦屬走投無路者,剛好蘇聯越飛(Adolf Abramovich Joffe)(註一)來華受拒於北京政府,這時候孫、越於廣東國民黨政府一拍即合。同時孫文派老蔣去蘇聯觀摩、受訓。
文中可見,蔣對共產主義非常反感,相信與其上海租界內、日本受教育以及革命過程中,所聽聞印象有關,這次去蘇聯,更加深其負面印象。同時,書中所敘,蔣以為這次去蘇聯,回來後很可能會位子上,大有進展。誰知,蔣前腳走,孫後腳就與Mikhail Borodin(鮑羅廷),列寧派過來的蘇聯軍事顧問於黃埔展開一系列改革,推動軍事學校種種教育、訓練、作戰等計畫。
蔣在蘇聯受訓時,蔣畢竟是在上海等見過大世面者,低不低層次題外話,主要就是,可能蔣想不通部分,就是列強如此之多,你孫文怎麼會跟一個最沒搞頭的蘇聯搭上線?這段是我的解讀,想必合理。畢竟當時蘇聯與英德法日比起來,老蔣在日本也待過,這蘇聯當然應屬“沒啥搞頭”的低層次國家;同時西人對共產主義不但當時是深惡痛絕,亦為鄙視味道甚為濃厚者,當然蔣一肚子不高興。
同時蔣知道鮑羅廷來後,不就更為跳腳?這些乃作者摘自蔣與其新婚老婆(作者使用之洋名為Jennie陳潔如)信件來往,想必真實性蠻高。
註一:1922年7月,越飛被任為駐華全權代表。1922年8月,越飛到北京後,與北京政府談判,對手為新任外交總長顧維鈞。越飛想先達成建交目的,顧維鈞仍要求蘇聯先從外蒙撤退紅軍,談判未果。然後越致函正在洛陽的軍事實力最強的吳佩孚將軍,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但是吳佩孚拒絕了蘇聯人的遊說。然後又赴上海,與孫中山會面。與孫中山會面後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簡稱「孫越宣言」),開始國民黨與蘇聯及共產黨的合作關係。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8%BF%E9%81%93%E5%A4%AB%C2%B7%E9%98%BF%E5%B8%83%E6%8B%89%E8%8E%AB%E7%B6%AD%E5%A5%87%C2%B7%E8%B6%8A%E9%A3%9B
..(LTF-14)
交朋友,要考慮 “物以類聚”
不過孫文等,想必對西方列強在革命成功建國後,對其種種做法,可說是灰了心,一切既得利益照舊。
當然,孫文來往對象多為對革命同情支持者,軍事方面等,幾乎厥如。這也說明孫等會對袁(基本上亦為軍事背景者)誤判,以及後續陳炯明叛變,這,不就孫能找到誰能幫他以軍事解決問題,那人不就受重任?蔣剛好符合這條件,日本士官學校(老日沒有所謂西式之軍官學校,軍官都從此開始)訓練畢業,也下過部隊,同時蔣亦於東北、上海、其故鄉浙江一帶出過任務,可說是蔣乃孫當時帳下一員猛將而已。
問題在於,革命前打的是游擊戰、利用對方內鬨等所謂義舉,革命完後,各地軍閥割據,這游擊戰、偷襲那套就不管用了;正規部隊交戰乃常態。蔣之背景,不就成為孫要用之人?剩下,孫如何滿足蔣期待而已。畢竟蔣心中,我的解讀,孫靠蔣遠大於蔣靠孫。
相信越飛與孫,早就有往來,或是管道溝通;不然,不會蔣前腳去蘇聯受訓見習,後腳鮑羅廷就進來。蔣去蘇聯,早就是孫計畫中項目,非突如其來者。問題是,蔣在老日那所受軍事訓練、教育,會比蘇聯的差?我看未必,畢竟蘇聯與老日海戰落敗,世人皆知。同時蘇聯制度最“精彩”部分,就是後日所謂國民黨的政戰部分。這時候,所謂政治思想還不是一般軍事訓練所尊崇者,甚至淪為軍事將領所痛恨、鄙視,後日之孫立人案,可說是政戰與軍事統領制度上衝突之濫觴;暫不表。可是蘇聯那套,被李大釗(ㄓㄠ)、毛澤東、周恩來等,相信真正領會到其奧妙所在。
西方國家有個最大共同點,亦謂盲點(看你出發點為何),宗教。而老俄,沒有,甚至以無神論自傲。宗教,始終在中國政治上扮演不出腳色,原因就是,西人之宗教往往被中國人解讀為船堅炮利前後之麻醉藥而已;與西人靈魂拯救等大相逕庭。故,某種層次,蘇聯那套,甚對中國普羅大眾之胃口。畢竟蘇聯革命前,其人民生活水準,亦比當時中國人民,好不到那去。嚴格說起來,蘇聯背景與當時中國相同之處,遠大於西方國家。
所以,當時老蔣也沒那慧根,看得出來;相信甚至孫文也沒有。
(TLE-15)
豺狼跟在獅子後面覓食
政治這玩意,基本上是權力鬥爭,自古皆然。蘇聯厲害,就在於很早他就有野心,同時其情報做得好;亦有COMMINTERN(共產國際)組織,進可攻退可守。像當時黃浦那批共產黨學生,就是鮑羅廷影響下,才會被收進來的。這也是孫文聯俄容共教條下產物。總之,孫文心中想盡快北伐誓師,大概其自知之明,認為他人世間日子不多。可是老蔣看法不一樣;一直到孫文已經帶兵北伐,老蔣還留在黃埔,據說是應對當地廣東一帶人民暴亂,換句話說,怕後方基地失守,老本都不在了,一切不就白搭。
(據我所讀到黃仁宇所著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心得:
蔣當時在黃埔當校長,這一切勿資來源,尤其是槍支彈藥到火炮等,都是俄羅斯海運突破、迂迴英軍港口封鎖後運進來的。同時俄羅斯人非常慷慨大方,幾乎全力支持革命軍北伐;道理很簡單,這符合俄羅斯世界大戰略,以顛覆、製造內亂,建立共產國家。)
那時候英法等又聯手想打擊革命軍勢力,畢竟孫不是當初英法列強給罩著,是蘇聯。問題在於,老蔣打完惠州後,他還不是第一頭頭,蔣上面還有個長官,Hsu Chung-chi許崇智將軍,基本上是庸人一個,整天想享清福、吃好的穿好的即可;老蔣就動心機讓他釋出兵權,他老蔣來打,這位長官可退休享天年,最好是回上海。
問題是,孫打了沒好久,積勞成疾肝病復發,這回可嚴重到北京治療,後來死在北京,汪精衛寫的(應該是謄的遺囑)。這下,問題來了,老蔣在國民黨內權力排序,還不會輪到他當頭頭,輩分、職權上,前面還有汪精衛、胡漢民、廖仲凱等,好幾個人跑不掉,所以,蔣只剩下抓兵權了。
同時蔣回來後是當黃埔校長,幾乎是一手全包,學校上課講義、出操、練兵等,都是蔣在弄。當然蘇聯也派了50多個軍事顧問,其中有個叫Galen蓋倫(粵語譯音:嘉倫)將軍(Vasily Konstantinovich Blucher)與蔣關係不錯又對盤,但是基本上兵是他蔣練出來的,問題在於,忠誠度。
這時候,孫之聯俄容共的前提假設之不當、不符實際,不就被蔣給慧眼識破?畢竟孫之聯俄容共權宜做法,無保險閘,弄不好,流弊、後患無窮。幸好共產黨當初鮑羅廷弄進來者,人數不多(20~25%左右),不然,搞不好是共產黨去北伐而不是國民黨。
這時候,既可看出蘇聯那種以情報、鬥爭等做法,占上風之真正好處。你國民黨拼老命白天打,死的死、傷的傷,我共產黨晚上坐收漁利,變成自己版圖。其實這樣也不壞;不是麼?
問題在於,老蔣是看出來了,那又怎樣?你沒實權,不就白搭?一直到蔣實際抓到兵權後,才逐漸改觀。所以後來清黨,不就明正言順?
(TLE-16)
蔣,一手導演中山艦事件,由汪精衛手中奪取黨主導權
中山艦事件,這作者可能引據材料上,來自老外的,有點跟網上老共、或有興趣者貼文等資料,大幅不符合。所以,讀起來要做很多research才讀得懂。
首先,此永豐艦乃老日所建,同時與孫文在陳炯明叛變逃上的那艘“(該書所謂之)砲艇”是同一艘;畢竟這後來孫文逝世後才改名為中山艦。同時中山艦後來被老共給打撈出來了。
而中山艦事件,作者引用Jennie(蔣第二任夫人,陳潔如)與蔣之回憶錄,兩份大致敘述符合後,再做推論演繹。同時作者由陳潔如回憶錄中,指出汪精衛乃真正幕後黑手,因為那時候,國民黨內左派廖仲愷被槍殺,老蔣等開始調查真兇,具網上資料,蔣與許崇智等認為胡漢民搞的鬼,於是胡漢民又被做掉,同時胡之兄弟亦於黨內排名蔣之上,問題是胡之兄弟已死,這下,老蔣前面只剩下汪精衛了。汪精衛當然知道,同時網上資料顯示,汪屬國民黨左派,應與共產黨還能共存;故,具網上所謂被指控為“國民黨文宣”的說:汪精衛與蘇聯搭上線,要想以中山艦將蔣綁架直奔蘇聯云云。
不過該書作者提到很有趣一段,就是,蘇聯黨中央是想加快腳步將中國革命軍共產黨化,同時1926年(民15年,國父於民國14年過世)二月份,鮑羅廷,據作者,由廣東密赴北京,與代表史大林之蘇聯共黨中央委員會,討論評估共產奪取中國之機會到底好大。同時鮑羅廷讓一個叫Kissanka者,主導在中國之蘇維埃軍事任務;也就是以武力奪取革命軍主導權。剩下,說白了,就是把老蔣給拿掉。
而蔣,可能是也知道大概或詳細情況,故意導演一齣中山艦事件藉機將國共合作內之共產黨給清掉,但是仍能讓蘇聯軍事顧問放心,繼續北伐;這雙方就都了不起。何也?蔣,還是得到蘇聯支持北伐,但是拿掉北伐軍內共產黨。
要真是如此,可說是蘇聯是恨得牙癢癢的;可也拿老蔣沒辦法,還要跟著老將據續北伐。嘿嘿嘿…這時候,老蔣已成為國民黨內第一把交椅,同時亦上國際媒體封面及報導,大家都對蔣北伐看好。這時候,是1926~1928年。
(TLE-17)
看看過去老蔣如何處理黨內權力鬥爭
個人看中山艦事件,基本上認為老蔣知情,可能源於果夫、立夫情報,陳其美兩個侄子。前面已經說過,老蔣視陳其美為罩老蔣者,陳其美過世,具網上被張宗昌暗殺,作者敘述老蔣在廖被暗殺一年後,立即成立所謂secret service“總統”特勤隊,畢竟蔣還不是總統,特勤隊,由果夫、立夫主導。蔣亦稱二陳為侄字輩,以示關係非淺。這特勤單位當時主要任務,就是監視黨內左、右派等以防雙方“蠢動”,亦為你暗殺我我暗殺你。畢竟先前,雖不得逞,老蔣亦被暗殺過兩次。
據陳潔如:“…(果夫、立夫)were told to forget all other duties exceptfealty to their boss (老蔣) and to be ever ready toarrest, kill, torture or mutilate any suspect or culprit that fell into theirhands.” For this, they (果夫、立夫)were compensated with a yearly bonus and a promised pension after ten year’s service…”。
讀到此,不就呼之欲出?同時,廖(屬國民黨左派)案偵查結果,胡漢民(據說是國民黨右派)被擠掉,這汪精衛,據網上指出因老蔣在國民黨內“排名”爭奪戰,老蔣透過假裝傾左,獲得左既右派支持,僅落後汪一票,位居第二。這時候,又來個中山艦事件,汪後來不就退出,最後去法國(汪曾於法國留學)了事。
至於陳潔如所言可信度為何,或許有爭議;但老蔣與陳潔如婚姻,這時候大概快到盡頭;因為據陳“回憶錄”,蔣是個權力慾望甚高之人,基本上誰擋他路,不就石頭被移開?同時,後來據網上說老蔣想要宋家財源支持,不就想盡辦法與宋美齡搭上線?剩下,陳潔如不就要與蔣離異?
故,陳潔如那時候知道會與蔣離異,其回憶錄不會“粉飾”蔣之行徑;能說壞話,大概都會說;好話,倒不一定。但,陳、蔣這部分中山艦事件回憶居然大同“微”異而不是小異,可見,老將是厲害。
(TLE-18)
就像後日黑手黨(電影”教父”):I will make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
聊到這,大概都會問說,這老蔣不是有“未卜先知”能力,知道共產黨不是好貨,那,為何還與其打交道?這,不是與虎謀皮麼?
問題在於,老蔣當初只是一種“直覺性”反應,並無所謂實際上策略、對策、選項,畢竟蘇聯顧問團所帶來之“禮物(註一)”甚為豐富,叫老蔣當時之革命軍,無法拒絕!而不能像過去如Nancy Reagan對青少年吸毒勸戒方式: Just say NO!那麼可以呼嚨過去!
這禮物包括:“給孫逸仙200萬墨西哥元的資助”、“從1923年至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之前,廣州國民政府累計接受蘇聯價值約300萬盧布的軍火,包括步槍26000支,子彈1600萬發,機槍90挺,炮24門。這些共分五批運到…”、“…蘇聯檔案記載,僅1924-1926年間,蘇聯就計畫調撥給廣州國民政府價值398萬8242盧布的軍事物資。其中包括步槍15000支,步槍子彈兩千萬發,帶附件的機槍100挺,3英寸炮24門,3英寸炮彈24000發,手榴彈10000枚,擲彈炮50門,擲彈炮彈5000發,坦克3輛,無煙火藥1000(噸?未注明單位),飛機15架。為充分利用這些軍援,並提高國民革命軍的整體素質,蘇方亦於1925年5月決定派遣200人的軍事教官團到廣州。在北伐戰爭中,國民革命軍中的蘇俄軍事顧問覆蓋到了師一級,包括內戰英雄(日後的蘇聯元帥)布留赫爾將軍,炮兵專家鮑羅金,通訊專家德拉特文,戰略專家(日後著名的蘇聯援華史作家)切列潘諾夫等人。他們的到來大大提高了國民革命軍的戰術水平,並在北伐軍奪取湖南、插入湖北、進攻江西的戰役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至於財政上的援助,用於國民政府建設的援助至少是1270萬盧布,其中270萬盧布用於建設黃埔軍校,1000萬盧布用於創建國民黨中央銀行。亦有資料稱,其時蘇聯每月給予國民黨中央党部津貼3萬墨西哥銀元,黃埔軍校10萬粵幣,各報紙宣傳機構數百數千元不等云云。其數額未經證實。不過當時國民政府的蘇聯顧問和中國雇員,確是由蘇方支付工資,每月150至700港元不等。…”
所以說,老俄"下了大本錢"來資助老蔣革命軍;還打不贏軍閥,不就別混了!嘿嘿嘿…
(***當然,這些資料,需要客觀證實;畢竟我不是在寫論文...***)
註一:http://blog.udn.com/amlink/4487936
(TLE-19)
蔣,目前暫時將史大林一軍
以現代人以光與價值來看,當初黃埔軍校之建立,的確具關鍵性;播下後日革命之種,孕育國民黨、共產黨人才。在北伐過程中,有提到老俄那種“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宣傳戰價值理念,革命軍之自律,相對於軍閥軍紀紊亂,乃前者勝出根本原因。可是,當初黃埔訓練出來學生,打到湖南一帶時幾乎傷亡殆盡,後續兵源補充上,良莠不齊;亦種下後日占領南京、上海時,革命軍軍紀失控真正原因。
打完湖南,準備上武漢時,老蔣當初聽信蘇聯顧問,將兵分兩路,一路江西,一路武漢。這時候老蔣大概情報不錯,等兵分兩路完了以後,突然發覺不對頭,覺得蘇聯要搞鬼,於是下令叫當時國民政府(南方政府) 跟隨部隊北遷。個人解讀老蔣當初會選江西而不是武漢,就是圖的是靠南京近。問題在於,武漢當初是列強大工廠地區,工人,也就是蘇聯革命時期之主力,他們眼中,共產黨滋養之溫床,巴不得早日進駐武漢,據為後續擴展共產主義基地。這時候,狐狸尾巴不就現形?那,老蔣之情報還差了,他會不知道?
不過,他還是先拿下南京,畢竟,我的解讀,南京象徵意義濃厚,同時,老蔣打的算盤,就是糧草部分。說穿了,要去刮武漢之油水,哪比得上刮南京、上海的?
Fastforward。後日老蔣要宋子文弄銀行,其真正原因,就是宋能用西方那一套,無中生有,同時宋能力頗強,雖相對於孔祥熙,山西大老土那一套,是管用,問題是,老蔣心中是除了收稅養戰以外,同時能發行貨幣、公債等,這打仗才能長長久久。這下,他選主攻江西而不是武漢,不就一清二楚?
同時,武漢在他那時候想法,不但是沒搞頭,同時他很可能意會到,蘇聯支援等,已出現遠不救近急徵象。所以,早日進駐上海,乃一步好棋。問題是,後來蘇聯史大林對鮑羅廷直接下令不再“容蔣”早日共產實現中國後,蘇聯與國民黨才分道揚鑣。
不過此時蔣,羽翼已成,無所謂了。
(LTE-20)
不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其實南京,乃拿下上海之必要步驟。此時,蘇聯訓練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的厲害,就可一見。
老蔣此時,已名聞世界。各地軍閥,也逐漸靠攏。問題是上海工人也在罷工,同時租借內外有財力實力等,老外中國人都在內,對共產黨等,已開始深惡痛絕。資本家、西方列強也對國民黨革命軍能早日打進上海,正如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味道。問題是,據該書,老蔣就偏偏不進上海來,一直在外晃盪著。他在南京時,革命軍甚至開始燒殺擄掠老外租借居民,而老美當時剛開始,其政府還帶頭幫老蔣說好話;最後不了了之。
不過南京畢竟是國民黨的象徵意義,非世界性。上海,才真正是有國際位階。清末民初,上海還是老外透過委員會之類來治理上海,其中真正關鍵者,上海地區分成租借與非租借而已。穿插其中,幫會,而幫會正是青幫天下。同時青幫內,具書中所述,以法租界內幹中國人警察(偵探)老大的黃金榮(PockmarkedHuang黃麻子),再就青幫位階其下之杜月笙。
據說蔣當初由日學成返回中國,不能說是潦倒,應是待業中或是等待革命軍長官上級指示,曾於上海一帶,炒過股市,嫖妓等等,吸毒沒有,不知。總之,蔣是應該蠻清楚上海另一層次之生活價值觀。同時後來青幫或其他幫會,受工廠、生意人老闆之邀,大力又狠毒地打擊罷工者,其殘忍令人髮指,死傷無數。當然工人罷工,不論原因為何,都賴到共產黨身上;真假也好,這不就是共產黨坐收漁利,好處盡拿一毛不出?外在顯像,到處開始貼反蔣等標語,那武漢一代,早就是如此。
所以,經濟上低層次者,不再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而中、高層次,還沒開始失望。要等到蔣進入上海後,開始各種稅捐雜捐等,要是拿不出來者是有錢人,二話不說,綁票贖人。所以說,革命軍此時此境,你說打仗何處不是這樣?
所以與其苛責,看你角度為何;畢竟,打仗軍人,與坐在那沒事喝茶看報下棋聽歌嫖妓喝酒抽鴉片者,的確是格格不入。但是大部分上海人,不是前者,幾乎都是有上頓沒下頓之窮苦人家。要得罪這批人,後果堪虞。畢竟,They got nothing to lose…
(LTE-21)
老日野心自大蒙蔽應有的眼光,放棄從變動中國過程中,發揮能積極影響的機會
從書中可見,北伐時期(1926至1928)西方強權之所以不大介入,可能是第一次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後,西方尚屬休養生息回復元氣階段,自顧不暇,同時法國基本上已經掛了,德國欠他國一大堆債務,英國已由第一強權摔到二、三等國家欠老美一堆債正在吃老本,所以,剩下蘇聯、老日、老美,才能起作用。
而老日,因地利,照理說應比蘇聯更為積極;問題在於,老日出發點與蘇聯不大一樣,還是基於過去列強那一套,想以軍事占領剝削為職志,譬如說,甚至有接收第一次大戰如德國戰敗國的租界,弄個1928年五三慘案。同時其優越感,所謂老日認為自己相對於中國人,為新的西方白種主人,來統治中國劣等民族;我猜,他政治上意味不濃厚,純為經濟擴張上,所謂財閥主導之侵略政策為主。所以,相對於蘇聯透過第三國際等擴張,從人文思想、價值、階級上做切入,大異其趣。此時,俄日野心,高下立判。
想想看,滿清革命時期,多少來自日本之留學生,不會對老日景仰?至少他們心目中的新中國,不就以老日為模範?同時,同文同種上,或許是臉上貼金味道,至少,要是老日肯“網開一面”,當下有志氣之中國人不就蜂擁而至,在其旗下打拼而自豪?
所以說,老日之自大與優越感兼無控之野心,乃喪失於北伐時期能對革命軍做所為有意義、價值之影響力,到後來非得弄僵後,多面作戰,捱了兩顆原子彈,才會乖。長話短說,經濟引領政治策略,乃屬後人的一種無謂之eulogy而已。
而當時軍閥,其怪就是,都對共產黨很感冒;我想與其列強後台有關。同時,具書中所敘,軍閥當時據地而王,其財源大宗不外乎賭、毒(鴉片)、娼館、強制收百姓稅、走私等等,等於是拿著槍桿子之地痞流氓而已。要打這種部隊,其實也不難,故,某種程度,老蔣實際上面臨之威脅,不是軍閥,而是國民黨內鬥。同時你看看當時國民政府或其黨內那些人,基本上無軍功多;畢竟,革命是靠嘴、文筆而已?從網上資料顯示,這些不打仗之位居要津者,革命時打仗能力無,卻意見多得要命,那內部鬥爭還會輸人?老蔣,這革命軍總司令,亦時時被其弄得團團轉,甚至有無暇分身之嘆。
問題是老蔣不能說有兵權,沒有黨;畢竟汪精衛等,這時候據作者,被老蔣給請回來,後來去武漢國民政府,負責黨務之類。
(TLE-22)
西洋棋vs.菊花與劍,高下立判
北伐到武漢、江西一帶,尚未進入南京時,共產黨內,自己也分裂。這段,要是不懂中文的作者,很可能無從下筆敘述北伐這段過程。
此真正分裂,實源於遠在蘇聯之史大林與托洛斯基爭權,而此爭權,反映到中國內戰,北伐,即為共產黨在奪權政策上之分歧。遠距離以歷史角度觀之,這對國民黨是件好事,可對共產黨也不見得是件壞事。畢竟,欲速則不達。
共產黨分歧主要原因,史大林那派在中國真正代表,是個老印,Manabendra Nath Roy(翻成:魯易),而鮑羅廷,在魯眼中只算是跑腿跟班的。長話段說,魯、鮑結識於墨西哥,之前,魯易在紐約時,因早期在印度搞武裝獨立運動,被英國人通緝後,逃至墨西哥(這下大家應看得懂"給孫逸仙200萬墨西哥元的資助"),結識當初身無分文之鮑羅廷,也於墨西哥創下蘇聯境外第一個共產黨;而鮑又牽線給史大林,魯易後加入共產國際,於是出任務到中國來。
魯易當初是史、托鬥爭時,史大林那一派。而托,主張中國共產黨要脫離窩在國民黨內搭便車,自己出來單打獨鬥。可是待在當時中國實地觀察之魯易,相信看出來這行不通,畢竟無所謂友邦存在;所有軍事勢力都反共…
這是共產黨方面,有實力部份之政策上分歧;結果造成其黨內北伐時,舉棋不定,路線不明。不過正因此,有魯易等在場實地觀察,這共產黨才不至於夭折。說好聽點,時候未到就先動,那嚐到抑苗助長後果則不足為奇。
所以,誰是棋子,誰是下棋的,再清楚不過。問題是,不只是魯易一個人會下棋。
(TLE-23)
藹齡真會替宋家下棋
說起下政治棋,據該書,宋靄齡大概屬最會下之一。早在老蔣當黃埔校長尚未開始北伐時,藹齡已經看出來蔣乃明日之星。這些資料,據作者指出來自蔣與陳潔如回憶錄,因共同性高,故真實性可靠;正如前幾貼,這兩人陳後來是被蔣“婚姻背叛”,當然沒必要替蔣說好話;同時陳後來赴美,是蔣給她買的船票。
藹齡後來在寧漢分裂時期,找老蔣在中央銀行遊艇上,與蔣溝通、攤牌。這個背景,寧漢已分裂,寧,南京政府;漢,武漢政府,國民黨分成兩派。南京,蔣當時的支持者;漢,乃宋慶齡、汪精衛、孫科、鮑羅廷等支持下的左傾國民黨政府;題外話,孫科,被當時知其者認為屬大嘴巴、話多、意見多、毫無能力之膨風者(台語:膨風水雞殺無肉也)。宋子文當時是在武漢政府這邊,據作者,宋子文基本上不願意待在武漢,畢竟,據美記者報導,宋赴上海後,正式與其二姊,宋慶齡分手。宋慶齡這時候,已經成為武漢國民黨內之同情共產黨作法者,美媒體當時對慶齡之觀察,讚美之詞溢於言表。這也暗示:美媒體與美政府步調不一致;後來倒楣的是誰,都不知道。
遊艇上,藹齡基本上告訴蔣,你前途無量,中國興起之巨星等等,合作條件,任命孔祥熙為行政院長,宋子文財政部長,還有,娶美齡為妻。老蔣不同意孔祥熙那部份,娶宋美齡,老蔣是巴不得,畢竟陳潔如回憶錄指出,遠在黃埔時,老蔣猴急之意早已露餡。同時最關鍵者,想必為藹齡答應蔣如果同意此條件,尤其是娶美齡安排宋子文財政部長,藹齡將與孔同步說服所有上海銀行界,中國、外銀也好,銀彈支持蔣繼續北伐。
畢竟藹齡骨子內為生意人,這是樁生意,她也明說,她、孔等,只對錢有意思,其他其次。當然,我讀後感,資料之正確性,大致不差,畢竟與後續實際演變符合。
沒好久,宋子文也回到蔣陣營;後來孔等也當了官;1921年結婚之陳潔如也赴美,沒有公開辦離婚,因為蔣這樣才能對外宣稱他與陳潔如關係是謠傳的;宋美齡也嫁給老蔣,同時1927與毛福梅離婚,其妾也斷絕關係。
這時候,宋美齡才上場。
(TLE-24)
還是孫文靠蔣,大於蔣靠孫文
書中關於老蔣第一次下野(註一),說得沒頭沒腦的,還不如註一說得清楚;但是,該書乃根據老外資料,大概是老外記者或是美國那檔案資料,歸納出來,幾個重點: 首先,軍閥不是真正原因,主要是北伐金援為主題。沒錢,打什麼仗?當然,長話短說,作者一直在鋪路,錢、錢、錢。這時候,她才會花篇幅說宋家姊妹故事,來襯托蔣之所以會這樣那樣。
個人解讀,作者替老蔣很早就“下藥”,說老蔣是個“遇事就退縮、不幹了”,作為他對有實力者之勒索招數之一。譬如國父與蔣互動上;這蔣對孫文之預期不能做到蔣之要求時,蔣動不動就回上海、回順化等等,其實,我的解讀,蔣知道孫真正要的是什麼,說穿了:以退為進。再者,國父孫文,其生長、求學、做事等,都在中國境外,所以其經驗累積等,不能算是中國人,充其量是個以老外價值觀看中國問題者,那,孫文開出來之解藥,不就是以西醫來看中國病?效果會好到那去?
解決問題之前,要真正能定義問題之所在,才能說到藥到病除;否則,不就是治絲益棼?那,老蔣,不就是成為國父之中國問題解決助手之一?
這,不就是中國人過去士大夫對帝王、有權勢者之招數?退隱?或是終南捷徑?這種文化上素養,這老外當然看不懂;這老中古典文化素養差者,不就也跟著像那土老外一樣看不懂?而只能看到光鮮一面如吃、喝、嫖、賭而已?
其二,老蔣是有心機者,同時,大環境是清末民初,到處,除了上海一代,都是一塌糊塗,你說,以盛世與亂世價值觀看事情,豈不要注意到時代、人文背景,才算得上是評論上屬公平?要知道,真正能做到“朱門酒肉臭”者,那時候,幾乎不可能,除了少數上海租界地區以外,到處都是苦哈哈者居多。
一: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9692781&ei=yqpHTa-lCJDcvQPCqJHGBQ&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1&ved=0CCMQ7gEwAA&prev=/search%3Fq%3D%25E8%2594%25A3%25E7%25AC%25AC%25E4%25B8%2580%25E6%25AC%25A1%25E4%25B8%258B%25E9%2587%258E%26hl%3Dzh-TW%26rlz%3D1T4ACEW_zh-TWTW408TW408%26prmd%3Divns
第一次下野,自1927年8月13日至1928年1月4日。蔣介石在1927年4月12日突然發動針對共產黨人的“清黨運動”,掌握了國民黨的控制權。但僅僅4個月過後,他便受到來自三方的巨大壓力──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中的原國民黨左派勢力,擁有數十萬軍隊的馮玉祥,蔣的得力部下何應欽。分裂的國民黨南京、武漢兩派如果要統一,首要前提就是蔣介石下野。他沒有料到會有如此大的轉折,不得不黯然返回老家浙江奉化。
此次下野為期4個多月。其間,蔣介石前往日本爭取日本朝野各方勢力對他的支持;他還與宋美齡結婚,為日後復出並確立統治地位奠定基礎。於是,1927年底,當他與宋美齡在上海隆重舉行婚禮時,他重返權力中心之旅也就開始了...
(LTE-25)
下野,乃以退為進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1927年12月1日與老蔣結婚,時年31足歲差一些,而宋於1917,20歲就學成回中國上海定居。這十年之間,蔣由國父身邊突然冒起來,甚至上Time雜誌封面,而蔣後續還上過兩次Time,包括與宋美齡合上過一次。總之,美齡與其Georgia讀書時期閨中好友Emma通信來往,此乃作者敘述美齡主要素材。其間,美齡於上海還做過替教會到處找財團募款等,累積社會經驗,同時沒事去廣東大姊、二姐處串門子,也去武漢待過一段時間,不過是否隨父母去日本避難,不清楚。
基本上,美齡這段時間,大該居家生活乃為重心,沒事寫寫文章,英文居多到處投稿而已。同時在上海時,老媽也請中文私塾,教導這方面知識文化。基本上,美齡屬待嫁閨女。革命成功後,因慶齡關係,身分當然水漲船高;同時藹齡與孔祥熙也生意不錯,在這家族內,要說不能培養出個氣質、文化、教養出眾之大家閨秀,是不可能之事。
與蔣婚後,據說老蔣是因為南京政府擺不平,後不得不“徵招”蔣回籠,這下才與夫婿到南京居住。其間,與蔣在上海“待業”,這段時間,蔣據書中說被暗殺過好幾次,都沒成功,這下,才透過宋子文與杜月笙等牽上線,由杜等提供人身保護云云。
當官者之家屬,在上海者都不願意去南京,畢竟生活條件頗差;同時南京路又窄,兩車相會一方都要倒車。再者,據當時老外敘述,南京無下水道存在,到處臭氣熏天云云。住慣上海者,說人間煉獄亦不誇張。這時候,1927~28。
(LTE-26)
勘誤:於前貼內,"奉化"誤植為"順化"。
人之常情
走筆至此,總算是千呼萬喚宋美齡出場,難得。宋三小姐美齡,老蔣在仍與陳潔如結婚時,兩人就已暗通款曲,這老蔣、陳潔如婚姻,大概屬今日這種很開放型,結婚期間,就日記內記下他與“三弟The third brother”(一弟:宋靄齡、二弟:宋慶齡;這兩弟,是我於此類推出來的;不算數)美齡今天又幹嘛啦等等,還真有這麼個點肉麻勁兒;可是,陳潔如卻能隱忍不發,了不起。以現今台北到處都是醋罈子情況,哪可不吵翻天?
你說老蔣情場上有見過世面,可卻沒碰過西方受教育之女子,被宋迷魂,可解;可這鮑羅廷也給弄得神魂顛倒,就可說宋美齡真是有兩下子。所以說“女子有色便是德”,色,秀色可餐者之色,豈不為古今中外皆認同之最高價值觀?嘻嘻嘻..
武漢時期,美齡去探望二姊,這時候老鮑也在武漢,宋子文亦在武漢政府內幹活。據宋美齡觀察,這老鮑是個甚有魅力之蘇聯人才(猶太裔),早期留美,且說一口流利美中西部口音英語,老煙槍菸不離手,同時,意志堅定,口齒伶俐口才上上等,一旦看法已定,只有他說服你的份,你呢,想說服他門都沒有!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通病,不僅鮑羅廷;只差公認之魅力。後者,就是主觀了。誰知道,這老鮑居然也被美齡給弄得神魂顛倒,沒事,在小字條上留下“愛慕”心跡,給收字紙簍的工友阿媽等,逮個正著,於宋家姊妹內,傳為很佳之笑話。
個人記得很早時期,有位正妹上班,其cubicle正處於樓梯槓子下,這老美各個小夥子沒事就故意彎下腰、低頭找理由跟正妹哈拉;不久,一旁同事,就會聽到小夥子哈拉完得意忘形後,一抬頭砰隆一聲,後腦杓被上面樓梯槓子給狠狠K一記,摸摸頭後,每人皆好像沒事才離去。同時,各個屢K屢忘,不以為忤;繼續聊。
你說,這宋美齡,會沒這功夫?嘻嘻嘻…恭賀新喜!
(LTE-27)
沒老蔣,國民黨還是不行的鐵證
老蔣第一次下野,再被徵召回去幹革命軍總司令,北伐又開始。上山東往北時,老日搞的濟南慘案,老外記者隨日軍進城時,所描述之慘象真令讀者有人神共憤之慨。這時候,全國憤怒,這老蔣為何不向老日開戰?大哉問也。知道真相者,莫如當時戰場者清楚;隔了媒體一層看事情,當然製造之戲劇性多,大多於事無補。畢竟,要想向老日攤牌,你手上要有好牌;要不然,你軍力夠、火力強、有戰術、戰略,打得贏人家老日,這時候說話大聲,才有意義;否則,淪為井底之蛙空吠日。
老蔣當然知道打不贏。所以繞道山東,繼續往北。畢竟老日是巴不得老蔣與其對幹,早打早了。這老蔣會不知?不過這一鬧,老蔣就被媒體描述為,遇日便退縮之孬種,形象上當然難看。難看歸難看,要是北伐全被老日給攪局掉不就更淪為匹夫之勇,啼笑皆非?
同時當時只剩下東北張作霖。張大帥,基本上是老日支持的軍閥;但大帥是拿老日錢、軍火、物資等,手不軟照收不誤,可是大帥心之中國人的情,這老日是拿不掉的。所以,老日基本上恨得牙癢癢,具書中敘述,當初老日下令要做掉大帥者之總人數,高達萬餘人。這個嘛,聽聽就好。可是,真正做掉大帥之老日,是校級軍官級的,換句戶說,這批老日不是來自其層峰指示,多半意味者,政治上考量沒被幹這行當之老日給算計進去,所以,老日做掉張作霖之後,不能於政治上收割,這就是有四肢沒大腦之鐵證。但張少帥,這下不就一股腦倒向蔣陣營,想都不用想?說白了,老日在東北想靠少帥來維持其利益的想法,不就是“煮熟的鴨子,長了四隻翅膀給飛了”?損失慘重可不?於是才有後續賻儀等鬧劇。
同時老蔣,不是沒有想跟老日拉過交情;再說,當初北伐到江西尚未進入京滬,這老蔣就與江浙財團、老日(註一)等,搭上線;畢竟,老蔣是想找新後台,甩掉控制不住又難纏之蘇聯。
(這部分,據黃仁宇 “蔣介石日記”,國民黨當初黃埔建校準備北伐時,其右派就想甩掉俄羅斯,與英國牽線合作北伐;我個人觀點,英人當初沒這種有俄羅斯北極熊心機者;故白搭!)
註一:http://depthis.ccu.edu.tw/doc/publication/ccuhis13_06.pdf
..
(LTE-28)
不再是做選擇題,變成問答、申論題
這時候可能要交代一下老蔣北伐統一中國之謀略與思維。首先,軍閥,在蔣眼中不是敵人,搞不好還是“戰爭遊戲”夥伴,所以,蔣幾乎都是以“折服”來應對;換句話說,沒看過老蔣是打敗某軍閥後,槍斃、斬首該軍閥頭頭卻都是“收編”為後用,或組成為北伐新成員之一,故愈打蔣革命軍部隊、人數愈多。
像這張少帥,後來還被"收編"為副總司令之內;同時,少帥即使被老蔣給因為戰事上失利,給"轟"出去時,亦讓他帶些人走,外放出國。據作者,少帥當時因受傷止痛需求而染上鴉片癮,出國前,還去看醫生戒毒後才出去等等。可見,當時這中國有權勢者,是處在何等混亂、入世之情境。故,純理想性強之作法,勢必行不通,僅可能淪為紙上談兵笑話。
當然其中也有些敗類;敗類歸敗類,你不能不考量整個大局進去,故,剩下就是妥協藝術、方式、接受度。蔣那時候真正面臨問題,畢竟還是錢。後來中央政府成立後,在北伐沒完成之前,早就寅吃卯糧,同時,這方面赤字愈弄愈大。打贏北伐後,這些部隊人員,總要遣散,這下子,要是處理不當,豈不又另起風暴、沒完沒了?那,北伐到底是為了什麼?好玩?那當然不是。
總之,一波未平、一波復起。真正纏擾蔣心中,說穿了,就是近人所謂“外交乃內政之延伸”只是那時候不這樣說。內政部分,共產黨在江西、湖南一帶深入民間後,同時老蔣當初打仗後遺症頗多,當然無法立即解決掉,而老百姓面臨切身之痛,就是各種苛捐雜稅,日與俱進,不但不少,還更多,你說這不就成為共產主義拓展不費吹灰之力之溫床?這,老蔣會不知道?他當然知道。那解決這問題之作法為何?一個不小心當然會陷入治絲益棼。與其治絲益棼,不如拿掉亂源,這不就是共產黨員或是國民黨內傾共者要首當其衝?
這種思維,說起來是正確,問題在於執行面。換句話說,時間不站在蔣這一面;同時外加老日攪和,豈不難上加難?剩下,不再是做選擇題,變成問答、申論題;那考試者,豈不疲於奔命?
這,大概就是當初老蔣及其圈子之心境寫照。
(LTE-29)
打仗,至少可避免內鬨
據書中少帥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早就在上海時與美齡認識。少帥小個四、五歲,題外話,可當時北方人流行,據說是男女婚姻,很早就男方會去故意娶個大自己兒子好幾歲(有的說法是大到十歲)的作兒媳婦;故,於此類推少帥“哈”美齡,這也屬“正常”可不?問題在於,這老蔣,會不知道或看不出來?可能就這層“關係”,誰知道,或許這少帥之所以會直接與老蔣“聯盟”之真正原因吧。畢竟共同“愛好”處甚多。當然,此純屬過年時期愉悅八卦看法。
北伐完了,老蔣與各路歸順之軍閥頭頭,大家都有個副總司令頭銜,一起從北平(改名之北京,平定北方之意),迎國父孫中山之靈柩共回南京。慶齡當時在柏林,亦趕回來於南京迎靈,據說慶齡與宋家姊姊妹間關係,因反蔣,弄得相當僵。可沒說的,這宋家都是基督徒,這與宋慶齡支持之無神論共產黨豈不亦格格不入?這種深層矛盾,愚見以為,那時候倪桂珍還在,豈不顯得做家長的,亦得非常開明包容?
當然前段故事,這武漢政府後來垮掉,因為想與軍閥結盟沒結果;蘇聯等包括包羅廷之類,都還得透過軍閥頭頭默許,陸續經過其治下轄居返蘇“歸建”也沒被蔣或軍閥給逮個正著,弄得很難看?所以說,這北伐時期,不過都是打假的?或是。北伐被視為“統一”過程,而統一以懷柔為首?
可中央之財政部分,當時因部隊歸建,豈不又會掀起各種混亂?畢竟據書中,1928年革命軍人數總數兩百萬左右,包括各路歸順者在內,耗掉財政銀元(所謂之“袁大頭”每年三億,等於當時2.13億美金,現今美金26.7億),財政吃重,不言可喻。同時收進來稅,不就立刻被吃個精光?所以當時計畫是,至少要裁掉剩下71萬五千人。兩百萬,一下子給弄掉快130萬人,你說,這些人他會去哪?不就到處找打仗之“事”做?這,不就是各地亂源之根本原因?所以,做也不對,不做,連國家都沒有了可不?
幸好那時候,老毛等盤據於江西一帶愈混愈好日漸壯大…下圖:剿共(國民黨說法:剿匪)老毛兩萬五千里長征圖示: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0/Chinese_civil_war_map_03.jpg
(LTE-30)
剿共,是必然的
當時,國民黨內部最大矛盾,除了錢的因素意外,主要還是上層機構對國家前途看法上分歧;不只是抵禦外侮。隱隱約約,可看出內亂與外患孰先孰後解決上之分歧。這種矛盾,想必比不上因為這兩百萬除役後剩下七十多萬者,這種切身問題上所帶來的考量,來得更嚴重。外患,不用說,老日是第一名;蘇聯,當初畢竟與老日矛盾也很嚴重,必須在中國這方面,亦成為所謂“同盟”遠比對抗划算。
問題是,這中國共產黨,在江西一代形成所謂蘇維埃型政權,跟所謂之傳統中國,好像是另一國家一樣。同時這批人,更有當時黃埔出來的,像老毛、周恩來等等,在黃埔開始,好說歹說,還當過什麼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等。這些人想必對老蔣思維,了解上應很透徹。我的解讀,問題在於老蔣對蘇聯,所謂共產主義之母國,非常感冒。蔣經國,書中有詳述,中蘇友好期間被派去去蘇聯留學過程中,因老蔣跟蘇聯翻臉,這蘇聯是如何修理蔣經國的,甚至蔣經國為了求生存,據書中描述,還公開“作勢也好、真的也罷”,與老蔣決裂,不認這個老子了;相信誰讀完後,都不會怪老蔣狠了心、下狠心去剿共。
相信,外面老日,老蔣是打不過他,同時蘇聯日俄海戰後,也吃鱉,更不用提,要誰坐在老蔣位子上,那不會去找中國共產黨開刀才怪?同時,這當時除役130萬人之謎題,不就解開?你們都不用退,因為退了,都沒飯吃;繼續跟著打共產黨;不就一箭雙鵰?同時蔣內部之矛盾,不就因剿共(匪)而化開了?
問題在於,這老日不跟蔣配合,他要繼續羞辱中國人,沒事在上海製造事端,派團訪問上海時,雇殺手故意殺死訪問團內和尚,再藉機派重兵進入上海;這時候屁股還沒坐穩之老蔣革命軍,不就只能虛應故事,閃一邊?否則,不就中日戰爭提早開打?這老美都還沒能被扯進來之前,不就穩輸?那要是老蔣真給打輸掉,不就輪到老日來剿共產黨;那,倒楣的是誰,還不知道啦!畢竟,老蔣打共產黨,還會有時候虛應故事、手下留情;畢竟淵源頗深。
就這樣,不就產生一種矛盾,你老蔣好端端不去打日本人,反而打中國共產黨?這,不就是後續楊虎城、張學良西安事變之起因?
所以說,師出無名,與師出有名之差別,顯然有人到現在都搞不懂。同時,人人都長了張嘴,豈不意見都多得要命?問題在於,國民黨當時革命軍,就沒有人搞得好宣傳戰人才;要是有,比起共產黨差遠了。
(LTE-31)
德國,心有餘而力不足
剿匪,據網上共五次。前四次,共產大贏國民。同時,國民黨剿匪部隊,經常是整個師一口氣全歸順投降給老毛領導下之共產黨;相當驚人。
問題在於,老蔣那又不是省油的燈,1934~35好難找到一個德國將領,Hans von Seeckt(註一)利用所謂之“碉堡主義”,外加坦克、飛機等火力,對江西一帶盤據老毛朱德等部對,所謂“池內”以“放水抓魚”方式,將共產黨幾乎剿滅。
問題在於,這種玩法不僅是老蔣顧問Seeckt會玩,這共產黨部隊內蘇聯comintern,李德(註二)出了一個好主意,結果遠征到延安。其實老毛等後日回憶起來,這老蔣原本可以消滅掉整個共產黨,可是卻故意“放”其一條生路。想想看,那時候國民黨武器優良,又有Seeckt戰略戰術上關門打狗做法,沒道理不能殲滅掉逃逸共軍;畢竟天上飛的偵察機,雖然以現今眼光看是簡陋些,可是共軍逃逸方向速度,不就仍一目了然?所以,這說明了,蔣等打內戰,某種程度,是打者好玩的;不是打真的。至於為何?又是大哉問也!
總之,歷史人物之理性,總是經不起後人檢驗。要是,他就不會成為所謂的歷史。
那個時候,老蔣 “撇”掉蘇聯之後,先前早就斷斷續續與德國人搭上線。同時德國佬早就想找出路,尤其是其軍火商生意人。說起來,現今不就是一樣?只是軍火商都很低調,不易察覺而已。同時,老日外在威脅日與具增,這老日過去軍事上之崛起且日陸軍接受過去德國人軍事訓練;所以,老蔣與德國人一拍即合。問題在於,德國當時一次大戰後,自己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同時,相對蘇聯、日本之下,就野心、做法上,基本不在於領土等奪取,而在於生意上興盛於否。但是Seeckt等,帶給國民黨的最值錢部分,就是軍官團等之建立、部隊訓練等,至於看得見之軍火裝備等,屬其次。當然還有就是網上等所傳的,以支援換取江西一帶盛產軍火所需之鎢礦資源,所以,德國人亦投下大心血,而不是本錢,替國民黨訓練部隊人才。問題在於,這德國佬無生意人“忠心”之困擾,誰出錢買我軍火,我就賣誰。相信這也造成前面德國顧問之離去,後來Seeckt之介入有關。
註一:http://www.worldlingo.com/ma/dewiki/en/Hans_von_Seeckt
..
註二:http://en.wikipedia.org/wiki/Otto_Braun_(Li_De)
..
(LTE-32)
德國那套管用真正原因,還是戰術非僅為軍事裝備
Hans vonSeeckt(22April 1866 - 27 December 1936)他1934來當老蔣首席軍事顧問,對國民黨軍事改革上,做了非常多事情。同時資料(註一)顯示,除了von Seeckt本人名聲、專業以外,同時讀到德國顧問如何去真正替國民黨擘劃長遠的軍事建構,其計畫是如此周密詳盡,甚至令今人汗顏。
Seeckt於一次大戰後,在凡爾賽條約層層限制下,居然還能替德國軍事實力保留元氣、繼續成長,功不可沒。同時,Seeckt本人做到當時德國軍事位階最高如興登堡位階Chief of Army GeneralStaff;故不但資歷完整,且創意多元先進,在當時,他就強調德國整建軍備,部隊要強調所謂後日之突襲能力等。其中關鍵點,人之素質,領導統御靈魂之所在。不過不客氣說,這在當時中國人打了百年左右仗,老蔣國民黨內那邊,都是軍閥、傭兵等概念,畢竟黃埔時期訓練出的人,沒陣亡的、沒當時是將官的早已損失殆盡。所以,這種假設,亦充滿了某種執行上之不實際。
再說要去養這種德國顧問軍備訓練軍火物資等,除了同意德國於各省去探勘礦源,尤其是江西鎢礦等,再就是財政上,宋子文得又在鹽稅上動腦筋,抽取新附加稅來養開支。
當時第五次剿匪,Seeckt指導下,國民黨修建軍事用道路,道路上又建了數千個堡壘、碉堡,將共軍盤據地區團團圍住;同時有碉堡、堡壘暗示著,我國民黨白天打下地盤,你共產黨晚上想來摸黑,那就不大可能。再以優勢兵力武器坦克,向內壓縮,一面又建立新的碉堡陣地,一直到將共軍全部剿滅為止。這招是很管用,所以後來才有老毛等長征“壯舉”。
一: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c7NOiTSgM0C&pg=PA153&lpg=PA153&dq=Hans vonSeecktandChiang&source=bl&ots=DBVn_k9JUX&sig=SM7WRHYx0T9o9JQ39qfnJTEREr4&hl=zh-TW&ei=UUNXTeKfI4uavAOPye2IBQ&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1&ved=0CBsQ6AEwAA#v=onepage&q=Hans%20von%20Seeckt%20and%20Chiang&f=false
..
(LTE-33)
老蔣,對共產黨來說還是有用
宋美齡這段時期,逐漸登上檯面。同時von Seeckt,這位德國老芋頭,當然是見過大場面者,對宋亦為讚譽有加。其中最令人另眼相看者,Seeckt基本上是老式軍人出身,那個年代,不但是中國保守,德國不就是一個樣?
後來戰事平定,老蔣因政治上受到內部擠壓等等,又把張學良給從歐洲叫回來“輔佐”,兩人當然是外加美齡,張之老外顧問Donald等,一同搭機到全國巡視;美齡已經成為蔣得力助手,公文計畫等不離手。
後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楊虎城與張學良想以兵諫老蔣,叫其別打老共一起抗日。這段,該書將老蔣寫得非常婆婆媽媽的,還甚至哭哭啼啼,真是不忍卒讀。不過這些資料是來自張學良的Donald(奧大利亞人,William Donald,記者,自大帥時期,就身為顧問)。長話短說,張學良,受周恩來影響,覺得共產黨那套是對的;同時一度想加入共黨,後因不合入黨條件被拒;因為殺了某共產黨云云。而楊虎城在當地是有兵權,數目遠超過少帥身邊的幾百名。兵變開始,老蔣身邊的人被殺的殺、抓得抓;結果衣冠不整下老蔣逃入山洞躲起來,後被逮軟禁。少帥當時因讀到老蔣日記,才恍然大悟老蔣是屬真愛國非老共那所宣傳的那套等等,於是想去保蔣出來回南京;其間,美齡、子文上下找人協調溝通,子文甚至親自到西安見老蔣云云。我的讀後感,老毛等當然想把老將給一舉做掉,以絕後患;問題在於,外在國民黨南京那,搞不好也巴不得老毛將老蔣做掉反而省事;問題是,另一派國民黨恐嚇,你老共要真做掉老蔣,那我派空軍將你老共那一大片基地給夷平。換句話說,老蔣,我們不要了…你老共自己看著辦;要不要同歸於盡?哈哈哈;此說有趣。
不過該書作者引用史大林下的命令;放老蔣。我想原因很清楚;要是老蔣不在,誰來幫老共擋日本人?同時蘇聯與老日,也是世仇…
(LTE-34)
別人打仗死人,他看戲
抗日戰爭 (1937年─ 1945年 ),歷史上說是從盧溝橋(MarcoPolo Bridge)事變1937年7月7日開始。其實老日當時打不打,沒有任何軍隊能擋得了。
這老蔣那邊,也開始動腦筋,想辦法把老外給拖下水。據Barbara Tuchman(她對蔣非常鄙視),老蔣於1937八月份經過國民黨警急召開會議,被任命為 “大元帥”Generalissimo(老外謔稱: Gimo)。Tuchman看事情,雖然其歷史專業聞名世界,這方面她解讀老蔣的“用心狠毒”,乃為故意引日本攻擊上海,最好打到租借去,立刻扯西方下水。同時,Tuchman認為,蔣不打日本人,專打共產黨…哈哈哈,你說這老共厲不厲害?連Tuchman這種當時的菁英級的,都被洗腦?要是不,哪我不知道這共產黨老毛當權後,國內搞的各種運動,不知道冤枉整死多少人;這,還不是日本人是中國人?這個帳,你Tuchman就不算啦?當然,Tuchman是學歷史的,不懂政治與奪權等因素考量;情由可原。
總之,亂世,總有人得下棋,而大部分人,只能當棋子。是悲哀,問題是,誰叫中國人自己不爭氣,被列強欺負百年?這老日,不就是分杯羹、甚至連鍋整鍋抱走而已?
那時候,老蔣 “故意”派兵入閘北(註一)(上海工業區部分),所謂之800壯士抗日蒙難記,故意“挑釁”日軍,那時候老日早就派軍艦、飛機進進出出上海,只是不動租界而已。這一來,國民黨部隊死撐三個月,幾乎10%老經驗軍官戰死,外加死、傷五十萬老百姓。
最好笑又諷刺部分,這老外於租界區樓頂上,喝茶、咖啡、品嘗點心看熱鬧…
註一: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en&u=http://www.britishpathe.com/record.php%3Fid%3D7743&ei=mqRYTdSuJovovQO6pLztBA&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1&ved=0CCIQ7gEwAA&prev=/search%3Fq%3DChapei%25EF%25BC%258CShanghai%26hl%3Dzh-TW%26rlz%3D1T4ACEW_zh-TWTW408TW408%26prmd%3Divns
..
(TLE-35)
當時義大利後日被老美瞧不起,是有原因的
宋美齡後來於國外各大報,像紐約時報等投書呼籲西方支持。這時可看出,當時要沒宋美齡這種受過西方教育者 "出嘴",同時對英文語文上之掌控自如、措辭優美,很難打得動西方媒體之心;問題不是西方媒體沒被打動,而是西方強權,這就只剩老美一個了,她是打不動的;畢竟小羅斯福在歐戰場上也是被動介入,不是她老美真想打;故,對老美而言,只能說是fallen on deaf ears…最好是,你們自己搞定。可是軍火上,這老美是逐漸開始支持,甚至後期派陳納德等來中國實地支援作戰。
那個時候,已經有空軍之存在。除了早期斷斷續續幾架蘇聯、德國或是其他國家給的飛機以外,老蔣當然也透過宋靄齡(孔祥熙)等關係,向外購買飛機。問題在於,這國府空軍成長過程中,剛開始是義大利過來賣飛機及實際負責訊練中國飛行員。據陳納德,這老義在中國訓練及飛機保養,以他眼光,是搞飛機出身者所謂“天大恥辱”!
簡言之,義大利人首先,他們不要國府出一毛錢,自己過來報到,經費,源於過去庚子賠款。但是來到這後,還是要付其薪水;蠻高的。這下,可將義大利飛機工業給帶起來。再者,這義大利人所訓練之飛行員,“全無章法”,以陳納德眼光這幾乎是屬“亂搞瞎搞”一通!同時,義人對飛機之維修保養等,更是亂了套到家了。譬如說,號稱有500架飛機,事實上,只有91架可以飛。其他,幾乎可說是不全或是報廢品。
再者,這宋靄齡、孔祥熙等,指定要透過某間叫Patterson公司者,買賣飛機出帳;其回扣報價剝削,尤其是買老美飛機,幾乎是兩倍;換句話說,老美飛機報價1,000,國府出3,000。2,000是中間人賺走。
你說,我們現在,不就是還是一個德行?問題是宋美齡還不能公開查,一查下去,自家人露餡,這以後國府來自國外之捐款,還要不要啊?不就全泡湯?
(LTE-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