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讀後感--37:可預期性太高
重溫國府抗戰過程,最大感慨,一個字說完:耗。耗多半是當時中國人沒辦法的辦法。
其實老日不懂個真理,他們過去與今後之所以會失敗,就是不懂什麼叫做“中道”。此字說是簡單,實為最難做到。要知道,蘇聯之所以在這過程中會成為最大贏家,大概是會下西洋棋者之真正老謀深算,是其源頭。
老蔣不是不想與老日搭上線;同時,即使抗戰開始後,老日也有想與蔣和談,畢竟老日也發現自己弱點,補給線太長。同時老日打法之所以會佔上風,就是他定義戰場打法。補給線一長,就變成對方定義戰場打法;同時老蔣從南京開始,就採取蘇聯過去對付德軍作法,走前,燒個精光;這老日不就自己要想辦法重新開始作防禦?要不是,不就非得急著攻擊?那長久以往,不就疲於奔命?據該書,老日那時候,已經有兩百萬(別書資料:有的說是五十萬人)左右日軍勢力給“陷”在中國大陸戰場上,好說歹說,這老外會不知道?這代表,老日可放手去攻擊珍珠港?嘿嘿嘿…要這樣想,可說是豬頭兩字說完。
老日在中國之所以會把路給走絕掉,就是濟南、上海、南京慘案。這殺中國人,已經到團結所有抗日情緒的最佳辦法。同時,斷絕自己以後和談或下得了台之根本後路;難怪,沒原子彈,還真麻煩啦!這老日會聽你的?他只能聽原子彈的話!
南京那時候,日軍已經開始轟炸。當地老百姓,甚至官員、政府人員,空襲時,還在外面或是屋頂上看好戲,不知道躲。當然好奇心是一回事,連宋美齡都受不了此吸引,還沒事跑到屋頂看中日飛機纏鬥。那時候陳納德已經到了,很快就成為老蔣沒名分之空軍總司令,甚至賦予“陳納德說什麼都要做到”的權責。這時候,陳納德就發現日空軍一個最大弱點,可預期性太高。
(TLE-37)
末代皇后讀後感--38:懷舊陳納德兼聊老日零式優劣點
下見拙文 "賣座vs.經典",可解釋為何陳納德認為老日是"可預期性過高":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367121
..
飛虎隊的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當時美尚未參戰時,被蔣夫人聘來訓練中國飛行員。據美國防部資料顯示,當時中國飛行員 “不成材”,同時不能接受老外指導等,死的死、散的散,無疾而終;這時候,中國空軍可說是 “不存在”了。結果,陳納德又被小羅斯福“徵招”,飛機,以租借方式取得,送往中國戰場。個人解讀,基本上是 “以中國來牽制老日擷取英帝國屬地、版圖”。
當時成立的名稱,AVG(American Volunteer Group)而不是叫飛虎隊,這是後來打出名後,美國境內官員才叫AVG為Flying Tiger,同時好笑就是,AVG飛行員當時對飛虎隊名稱很不高興,不知道覺到好笑還是什麼。同時,陳納德當時之所以會離開其職務,就是他所提倡之戰術等,不受軍方青睞,準備不幹了,同時身體狀況亦不佳;這時候,蔣夫人才有機會能把他請到中國來訓練飛行員;但是,這並不成功。
這次小羅斯福叫他去,這陳納德也厲害,這部份,很像是現今好萊塢劇本。他找的飛行員,都是 “不符合正規、正統”者,正確說法:傭兵。同時條件是,身體沒毛病、不怕死即可。其實真正吸引人之處:月薪500美元;但能證實打下敵機一架,獎金亦為400美元;這是1940年代事情。輕易募到300人,拿著觀光護照去緬甸受訓,直到訓練成功,投入戰場。
剛開始,其主要任務,乃維護緬甸到昆明之 “駝峰(Hump)”路線通暢,人員物資得以進入中國大陸。
(1)
陳納德當時在沒去中國時,他提倡空戰戰術,是以戰鬥機為主導,而非主流的轟炸機戰術。那個時候,這老日吃定中國空戰戰場,就是以轟炸機為主。但是後來碰到陳納德訓練出來的中國空軍,雖然老美戰機比Oscar級差勁,但以其戰鬥機戰術,將老日空戰實力由過去之一面倒,變成“打平”;功不可沒。
他認為,當時老日的空戰實力,不足懼;重點在於: “high-speed hit-and-run”速度與角度;角度,採取 “制空”高空點,再俯衝進轟戰機群,正如“一束燃燒火炬”替其開路。同時,陳納德的戰術未流行前,老日轟炸機群,都沒有戰鬥機當護衛,要是陳納德訓練出的戰機俯衝飛進敵人轟炸機群,豈不是 “放黃鼠狼進雞窩”一樣,予取予求?現今看起來,這幾乎是常識,而不是什麼寶貴知識;可是在當時老美戰略戰術教條下培養出來的 “正規訓練笨蛋”,這,就非常了不起。
至於速度,他也知道老日戰機厲害,所以,決不主動 “纏鬥dog-fight”。畢竟當時老日中國戰場主力為日本陸軍Ki-43 Oscar(海軍則為:Mitsubishi A6M Zero)。Oscar是配以兩架.30機槍。可是老美當時碰到零式飛機等,幾乎是聞風喪膽。因為老美當時還做不出來這種戰機與之抗衡。俗話說,到現在為止,這老美所謂war story buff還是很敬畏零式。
(2)
聊到這,當時老日,為什麼不像我們現在一樣“向老美買我們不要的武器”?或被老美傾銷,"倒"給我們“過時被美軍淘汰的武器彈藥物資”?或是偏要買“柴油”潛艇來對抗人家老外的核子潛艇?哈哈哈..噯,說起來,自己這邊一堆沒出息爛人、懶人,怪不了別人!
稍微交代一下老日零式;畢竟老日零式後來也加入中國空戰戰場。老日基本上在一次大戰,空軍幾乎不存在。二次大戰沒開始前,當時Yamamoto山本五十六就下令,要自己製造戰機。老日也做得出來戰機,同時,老日也真厲害,他對戰機之要求,很符合現今系統工程作法,強調做出來的戰機一定要符合spec,同時,這spec,不是憑空而來,亦有所謂真正requirement、plan等存在。這是我的解讀;不然,他們根本做不出來這些鼕鼕。
所以,需求一直再變,最後,這海軍以航空母艦為主,同時Mitsubishi三菱也做得出來:零式戰鬥機;代號:Zeke,卻每人都叫它為Zero。1937年出場、飛行靈活、配有大口徑機關槍(cannon)、續航力長、爬高快速。當時老日出場之引擎,最高只能做到800hp(馬力)所以飛機一定要輕,不然裝備太多,不能達到spec需求。所以,堀越(Horikoshi)會同三菱的設計組,以重量輕的鋁合金設計整塊(one-piece)機翼、省燃油、最大續航1100英哩,同時可配戴(可扔式)燃油桶,再者,其aerodynamic空氣動力線型乾淨清爽,所謂現代的air drag部分以當時設計水準,處裡得非常優秀,同時飛行操作上,更符合現在的user-friendliness概念,只是當時不這麼說而已!
那,老美戰機相較之下,豈不是 "破銅爛鐵"般?說實話,也真是。所以,老美還打得贏,這不就是證明"人是活的、戰術、戰略、戰機轟炸機等,都是死的"?
(3)
聊到這,先指出老日Mitsubishi廠於1939~42之間,總共出廠837架零式戰鬥機,但次年卻出廠1,689架,1943.四月~1944.三月卻幾乎出廠3,500架零式;可說真是"驚"人。所以說,這老美要是想不出辦法來搞定老日,後果堪虞。
說完零式優點,缺點亦不少。原因,設計時講究輕,故裝甲上過薄,換句話說,一打就穿,要是直接擊中油桶,立成空中爆炸火球,頗壯觀。輕的原因,是為了追求操控度靈活、同時續航力上亦佔便宜、空中纏鬥時,據說可以 “隨時繞著老美戰機打圈圈",而老美都拿它沒輒。可是,問題在於,這零式是基於設計在最佳空戰15,000英呎以下空中纏鬥,若高於此高度,飛機會不穩。同時,就是因為飛機輕,故由高望下俯衝時,沒有重的老美飛機快(反而慢)。同時老美那種Grumman做的戰機,有時候被老日零式戰機給連K中五、六百發子彈後,連尾舵(rudder and tail)被老日子彈給撕成碎片後,這老美飛機(老母雞)仍能夠飛。(這由老日飛行員口述而得知);所以,老美戰機耐操,卻無意中救了老美。
再就是,就這子彈口徑大的,像加農砲Cannon,但實戰中,能有效射出時機卻減少很多,同時,火力上速度亦慢很多。所以,大口徑的武器,空中實戰效果不佳;要是倒楣碰上火力速度(而不是飛行)較快者,豈不倒了楣?再者,這老美航空母艦裝甲亦耐操,老日零式的"輕”機槍或是開火很“慢”的cannon,不就對老美航空母艦殺傷力頗小?題外話,或許就是因為如此,這老日才會有Kamikaze念頭!
你說,你要是陳納德,你會不知道這些?
(4)
說起飛虎隊,網上資料顯示,當初老美去緬甸仰光受訓的共300人左右,大概飛行與地勤比例為1:4(或5)。當時,老美頭幾匹派去戰機,幾乎相當於“現今賣給本島武器一樣”,次等貨或報廢品差不多。所以,武器本身不行,同時面對老日Oscar(美軍對日本陸軍Ki-43 (Type 1 Fighter (一式戰鬥機))之命名),也吃鱉。同時據資料顯示,Oscar(Hayabusa (隼,"Peregrine Falcon"))亦雷同零式一樣的飆悍,也具備與零式同樣缺點:裝甲幾乎無、快速、.30機槍、纏鬥時佔優勢。同時,將當時國府空軍殲滅掉!自己僅被打下兩架而已。
老日問題在於,明知道這個戰機裝甲幾乎沒,同時當時作機身機翼的鋁合金,據說也是老日自己開發出來的科技產品,又輕又硬;但是相對之下,脆,一打就穿。同時其所製引擎馬力上限制,800~1000HP,亦暗示,再好的設計,因引擎馬力(相對老美所製)不足,故無法加裝厚度夠的裝甲,同時,當時老美已經能做出那種Self-sealingfuel tank,就是油箱不管是因那種原因,被子彈打中或爆裂物撕裂,會漏油時,透過油箱塑膠橡膠等化學作用裝置,能夠“自己把漏油點給封死”,不再漏油。
所以,這些問題,造成日方飛行員傷亡慘重。同時,老日飛行員也提到(見“The reckoning”),這老美等會利用 “機”海戰術(相對於老共或老日的人海戰術),不給你老日戰機“喘息”機會,把老日飛行員給“活活”操死掉!就是說,老日戰鬥機飛行員剛剛落地下來,還來不及加油、喝口水、吃口飯,老美又大批進犯老日機場,一直到把老日給活活打下來為止!
再說,這老美運氣也好,太平洋某島上,弄到一架零式因故障迫降完好如初者,運回San Diego搞清楚後,這零式優、缺點,可說是暴露無遺。這下,零式就是挨打的對象。
(5)
末代皇后讀後感--39:衣食足而後知新生活
國民黨那時候,南京撤退不是一下就撤到重慶,是先撤到武漢。當時老外記者都看不懂,國民黨軍隊,只是在撤退,幾乎毫無與日軍對幹或死守味道;當然說這些話者,基本上都說廢話。打不過人家,你不跑,還等著找死?那,共產黨又到哪去了?嘿嘿嘿…同時老日南京大屠殺,是你不投降,殺;你投降,殺給其他人看,甚至變態做殺人比賽。其慘狀,可說是沒人能夠理解。只能說,這原子彈,丟兩顆是不夠的;我看,只少以丟個七、八顆開始,老日每個島炸兩遍,才能扯得得平。
其實在南京時,這宋美齡就開始搞婦聯會等組織,同時替老蔣負責部隊醫療等事務。據該書報導,宋到武漢時,亦推行所謂每人拿幾塊錢養孤兒等事宜;聽起來,好像到20 世紀晚期所謂之TELETHON味道,世界上老美等也還是如此。
在這,或許要提一下,這當時北伐末期所提倡新生活運動。這段,作者分析得蠻有趣;換句話說,這基本上是來自西方,所謂衛斯理教會那一套,再融以中國固有傳統倫理教條,所謂想去改中國人被列強所看不起之習性等等;而沒注意到真正老百姓問題之所在。
新生活意旨,是不錯;可是忘了一條最重要之道理:衣食足而後知禮儀。近百年兵荒馬亂,大家長期吃都吃不飽,誰還管你禮不禮儀?故,基本上是失敗的。問題是,這種極度想立即與西方趕上的迫切心情,當然,自自然然成就了所謂西人極右派之產生。這極右不就與無產階級的極左共產黨,成了死敵?我的讀後感,這墊下後日共產黨日愈壯大之根基;老共招兵買馬根本不用宣傳了。老外那一套,是要有條件具備,才玩得動。當你治下老百姓,各個肚子都吃不飽,明、後天那一頓在哪都不知道時,你要玩老外那一套,或是空著肚子的新生活,遲早碰一鼻子灰…
所以,蔣等國民黨,事後諸葛分析起來,乃拿西醫來治中國病,遲早出大亂子。故,當你後台只是老外,哪能不聽或不遵從老外價值觀?不然,人家不支持你,你不就提早玩完?想魚與熊掌兼得,前提要有相當的智慧與手腕。
(LTE-39)
末代皇后讀後感--40:抗戰重慶,老鼠可抓貓
當初西安事變,提倡要以轟炸同歸於盡的國民黨大員,據說是何應欽。書中分析,這也成就宋美齡關注中國空軍建立之初衷。
中日開戰,宋美齡對前方飛行員之關切溢於言表,同時飛行員出任務回來,部隊長官還沒到,宋就到了,慰問、了解戰情問題不在話下。總之她當時任航委會秘書長,大權在握;雖說牝雞司晨;誰叫公雞都是一群嗓子啞了沒用者?
宋在蔣身邊待過這麼長時間,當然懂得權力運作奧妙,她掌控蔣是沒錯,可就因為對外國勢力,尤其是探頭探腦包打聽或是無的放矢之八卦記者,亦有應付技巧。同時,她主要任務,扭轉外界對國府負面印象。說穿了,公關。這時候從退到武漢開始,張學良顧問Donald亦正式成為蔣身邊顧問,同時替蔣作了不少替國民政府對老外,尤其是老美徵求援助事情;功不可沒。後來撤退到重慶,這時候蔣是住在陳誠名下“豪”宅。
重慶日子,Theodore H. White筆下,很另類、另一般老美感到新奇與詫異。重慶機場,竹子鋪出來,不是現今一般鋼筋水泥;因地勢低,同時還有漲潮之憂與退潮考量。這宋美齡從武漢撤退到重慶飛機,當時要飛得不快,換句話說這老外飛行員要是不夠靈光,早就被老日追機給打下來;這下面故事也就可說是沒了。
總之長話段說,重慶對由南京、上海一代撤退過來大部分留過美官員,可謂人間煉獄。夏天,熱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其他剩餘月份又是潮濕得一蹋糊塗;又沒冷暖氣,這豈不要人命;哈哈哈…同時,據White描述,四川重慶老鼠,比貓還大;要說老鼠抓貓這倒是差不多。同時當地城市,一下飛機後,要靠坐轎子(大概是滑竿),向上爬個幾百個階梯才到得了城市地面。沒錢僱轎夫者,自己看著辦;除了小腿變粗以外,還可鍛鍊身體也不壞…再說,重慶在老外吃香喝辣搞慣了的,可說比南京還遭;因無下水道存在,到處,以其眼光嗅覺屬臭氣薰天。心想,這哪是住人地方?嘿嘿嘿…
White亦提到重慶大街命名,以其眼光可說是怪異到家;當然反映出老蔣等對政令宣導過了頭味道。同時White,據我過去讀有關他的書,White在哈佛有修過中文,能以中文交談。而重慶之奇,最令White詫異者,這下雨時因小巷比鄰、人人摩肩擦踵是必然,但一下雨你站在這屋簷下,經常會看到另外屋簷或對面屋子卻沒雨。其實,這種現象,個人也於本島碰過一次。
(TLE-40)
末代皇后讀後感--41:萬變應不變?
重慶日子,對宋美齡而言,並不好過;天氣、水土等當然是問題。這也說明她一有空,就飛去香港看病;牙齒也好、內分泌病等也罷。同時持續其過去工作,主要是醫療、公關,與關懷弱勢。公關除了持續投書紐約時報等或對外發表各種對國外抗日團結等演說等等,沒事接待來訪記者時,更不斷重複大家已經知道的事實;關鍵在於,這方面她的確發揮一種不可抗拒之魅力。這時候各路記者都匯集重慶,老美內有名者White、Tuchman、PearlS. Buck等,甚至海明威亦帶其妻子訪問老蔣夫婦;其中一段對談,大意為宋要說服海明威夫人,弄得對方很難看。基本上,西方人對東方中國之不了解,那種時而來之的咄咄逼人優越感,有意無意觸動宋美齡愛國也好、自尊心也罷,竟將對方言詞上冷嘲熱諷一頓。嘻嘻嘻…要是那同情共黨之記者,碰倒宋語文能力高強、說得頭頭是道,只能牙癢癢地沒轍。話了,海明威諷刺其妻:你是碰到 "皇后"啦,當然沒輒...
大家除了躲空襲警報,畢竟重慶那時候幾乎無空防能力存在,據White,竟然無一座高射炮做空防,完全成為挨打對象;晴天時,日本軍機就來報到、轟炸;雨天或大霧,休兵。空襲死亡人數之高、百姓受創之慘痛,讀起來真是難過。老日之可惡,他不是投那種震撼彈,主要是燃燒彈;死於火災人數遠遠超過被炸死;當時防空洞分等級共四等;據說有次防空洞出口被炸,空襲完了人出不來,悶死幾千人。
White當時對美齡印象,"恨"屋及烏,有夠糟;再怎麼糟,後期White對美齡甚至產生種遲來之欽佩之感。總之,幾乎所有西方記者,對國民黨不是那種“恨鐵不成鋼”之慨,就是一種沒有選擇的感覺;同時最糟糕,他們認為老蔣根本沒有抗日戰略、戰術,只有一項,等待老美捲入戰場。這就是所有記者之同感與鄙視。你要是老蔣,你還能怎樣?不就乖乖地等待老美果陀醒來?愈早愈好?哈哈哈…
那時候共產黨又與國民黨合在一起,甚至參與其國會(所謂之7thCongress of the Party)選舉運作,大有斬獲;當然不能與現今台灣這種國會等同。後來毛、周等,毛負責共軍方面,西安所謂兩萬五千里長征過去之共軍,加上國民黨等已成為國民黨八路軍;這江西老毛舊部加國民黨,成為新四軍。老毛厲害,他本著策略:七分擴張、兩分打國民黨、一分抗日;同時“成效卓越”。江西部分新四軍,1937年,15,000;1940年就大力成長約100,000,老毛趁機將國民黨支持者給剔除、做掉、殺掉,那延安那一代成立之八路軍,1937年,45,000人;1940年,長了快十倍400,000人。總之,這是天上掉下來之機會,幾年後,對共產黨忠心之軍隊人數,幾乎與國民黨軍隊人數差不多。這時候老日還沒偷襲珍珠港(1941.12.7),老美還沒被正式捲進來。
那個段時間國府養政府之稅收,據該書資料,來自生產販賣鴉片者頗高,同時這是由緝毒單位負責運送管理毒品;畢竟中國當時產的鴉片是全世界7/8。黑道、江湖分子之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年年打仗,要是能有正常稅收,那才奇怪啦!
(LTE-41)
末代皇后讀後感--42:仗,是打出來的
從二次大戰開始,這本書好像是 “逐入佳境”;畢竟資料多,且易分析整理。老美當時所謂之美援,實透過一個叫 “China Defense Supply”公司處理;這間公司,所得援助項目金額等,亦得國會通過。當然你可以說這時候兩邊打仗,大西洋、太平洋,國會早就成了橡皮圖章也沒錯。那時候,英國已經接受好幾十億美元之援助,占所有國會通過總金額近乎99%;那老蔣這邊,只剩下1%左右。不過個人觀感,數字,這時候早已沒有意義;是氣氛。畢竟小羅斯福競選第三任時,兩黨候選人還互相比較誰都不會介入戰爭為競選語言;等選上後,前面說的都是廢話。
援助,不就成了沒有上限?Sky is the limit?也沒錯。真正問題在於,這老美在1941年偷襲珍珠港之前,其陸軍實力被評鑑為全世界第19名;我再說一遍,19不是誤植。既然是第19,你說總統、國會等,面臨不能介入戰爭之壓力,會多大?剩下,其戰略、戰術等,不就是別人來打仗、我出錢,這樣也好下得了台?不然只能在海、空軍上面“作文章”?當然要是老美只是靠海空軍,就能贏得二次大戰,也罷;此不就成為“看誰比誰笨”無聊遊戲?值得談麼?
也就是這種心態,老蔣這邊,才會有搞頭。畢竟,老蔣謀略、操控上是正確,問題在於,老蔣那,不能做到老美對其預期部分,別說滿足了。總之一句話:有錢人,是不能打仗的;這是有人類歷史以來之真理;不必證明。你要是還要想證明或瞎扯,你就是蠢人一個不值一哂!
總之,仗,是打出來的,其中關鍵,死多少人能不能忍受而已。不是國會撥款撥出來後才贏的。
說到這,作者對宋子文(人稱T.V)相對於孔祥熙等,做了頗精闢論述。簡言之,宋算是人才,同時具有一種傲骨為內之風骨;孔,基本上是個好好先生,說不好聽,在蔣下面之 “男子無才便是德”者。
(LTE-42)
末代皇后讀後感--43:有物資,卻到不了
個人感覺,寫這部分歷史都免不了“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手法之譏;高低,在於技巧而非洞察與省思。說是可憐,沒錯。大家都先有答案再倒回去找理由;不就跟求學成長過程中考古題一樣懶惰與可預期?
事實上,我覺得作者應多交代老毛共產黨之所以能迅速竄紅;這種分析報導才有意義。畢竟老蔣之可惡,實來自沒辦法之辦法。可作者想自“從缺”手法說故事,的確是改版應注意之優先項目。換句話說,讀者想知道的,她不說或不知道。難道是老外對說中國故事歷史一貫心態作祟?看不起或不知道?
陳納德在中國戰場上,展現功勞,激起中國空軍士氣。問題這Chinese Defense Supply所運送物資,因為老日封鎖只剩下緬甸仰光那一條線存在,官方說法其餘都被封死。很多物資不是被困在仰光,就是想從雲南昆明過去之運輸卡車被國府治下官員縣級等給層層卡住,不得動彈。原因?層層過路費剝削;有的一卡,竟為好幾星期;同時各處收“過路費”高達十幾處。故,即使老美物資已經運到,昆明一帶卡車下不來運輸,不就等於沒到一樣?
1941偷襲珍珠港之前,中國境內外走私猖獗。名義上是老日封鎖所有進出路線,實際上,據White,不肖老日軍人與中國走私集團搭上線,睜隻眼閉隻眼,故走私仍存在亦猖獗。譬如一部卡車,先運到香港,拆成零件後,由走私集團,一人抱個輪胎、零件等,一人一腳步運到內陸後再組裝成型還原成卡車。這本事在老外聽起來屬不可思議甚至駭人聽聞。這就是物資等之所亦還能進到內陸如重慶之根本原因。
仰光這條線當時緬甸是處於想打完仗後獨立於英帝國協之外,可是老英當然說No,這是當時基本矛盾。故,當地緬甸人對老美想透過仰光與中國內陸搭上線,沒動機遑論能力。這方面,問題在於這援華機制一旦啟動,緬甸人不叫好、同時昆明那又受制於割據勢力牽扯,老美當局是看出來了,所以後期派去之Stilwell史迪威之首要任務,不是名義上之戰場總指揮,而是管理、指導美援物資進出中國無誤與暢通等重要事務。
(LTE-43)
末代皇后讀後感--44:山不轉路轉:跟著T.V走,總是沒錯
T.V(“電視”宋子文)當時在西人眼中,屬“財務”能手,幾乎到“化腐朽為神奇”地步。當時藹齡想其夫孔祥熙能當大官,故意把宋子文給擠掉。當然子文是要聽她大姊的話;遠自武漢時期,“淵源”暫不論。但藹齡亦“安排”T.V做駐美大使作為交換。基本原因,T.V經常對老蔣說No,老蔣受不了同時亦不喜歡下屬不聽話。孔祥熙好好先生又聽話形象正符合老蔣“期待”,一拍即合。
外在老美,他們也評估過,中國戰場畢竟只有蔣威望夠,沒其他人能鎮得住下面各方勢力,蔣,對老美而言,沒有選擇之選擇。老毛,因為打著共產黨旗幟,當然西人沒有人會敢對共產黨有興趣,避之唯恐不及;要是不信,後期麥卡錫也就不可能興風作浪。至於是不是失算,誰叫蘇聯這麼厲害;老美比起來差遠了。
總之T.V上美大使之前,因早就下來在華府做Lobby非常成功。一上大使後,對老美即刻展開“說服”。當然前面陳納德等早就於蔣內部放風聲,說老美至少要支援500架戰機,想把老日給逐出中國領空甚至能支援對日本海上勢力驅逐作戰等“新畫之大餅”。這也無可厚非,畢竟老美這時候還根本不想介入,一直等老日這個自大笨蛋偷襲珍珠港後,這才“豬羊變色”。老美才真正嚴肅考慮積極支持老蔣,將日軍至少給拖住於中國戰場,老美亦可少些傷亡。
所以說,老日根本就沒有所謂美國通存在;畢竟,英國與美國當時矛盾之大,不懂運用,這就是老日失敗最大原因。
500架飛機之“大餅”當然老美是立刻"烘"不出來,但英國當時向老美要的100架P-40因為老美有更新型飛機出廠,所以這筆訂單給取消掉,國府才拿得到100架飛機,附帶飛行員100人,技工地勤等150人,750美金月薪,400擊落一架日機紅利,這下才能浩浩蕩蕩,透過荷蘭籍運輸船,每人拿著演員、農夫等虛構簽證赴仰光。原因,老蔣那還做不出像樣機場給這批飛機飛過來停。說起來,還真夠可憐。
China Defense Supplies這間公司所以能成立,乃透過一個叫Lend-Lease法案做基礎。據該書,這是由當時羅斯福親戚做頭頭,宋子文亦作該公司掛名副手。總之,這是間空頭掛名公司,錢進來後,倒底是買哪一間公司物資軍火而已。當時被宋說動之老美商人入夥者,都發了大財。
所以,跟著T.V走,總是沒錯。
(TLE-44)
末代皇后讀後感--45:天要下雨,晚娘嫁人
史迪威,那時候已經是將軍,當時在陸軍參謀總長(Army Chief of Staff) Marshall下,被派去中國戰場。史迪威會出現主要原因,來自老蔣與當時英國派去重慶軍事代表Archibald Wavell不合。而不合原因太多,老美方面認為主要是蔣心中對英國人那種殖民地心態與態度,老蔣打心裡就火大。其實,這也是幾乎是整個中國人之觀感。問題是牽涉到戰場軍事物資分配時,老蔣更是六親不認,表現翻臉態度;畢竟英國佬這時候早已是敗家子,想吃老本兼死要面子而已。
而小羅斯福看這問題,當然不一樣;所以這才輪到Marshall去找人派去中國。當時史迪威建議派Hugh A. Drum將軍,此人亦非笨蛋當場回絕,他認為軍方派令立場、方向不明。弄個老半天,基本上老美軍人將官級的,都大概知道這是“燙手山竽”,沒人接;故,最後Marshall指派史迪威去。條件之一,史迪威要指揮蔣下面軍隊,只少一兩個軍之類云云。後面,宋子文當時亦側面肯定此想法,說蔣應該會同意。
事後證明Drum不是當時史迪威戲說“自大狂妄與蔣一個調調之老糊塗”,Drum的確一針見血。主要就是,中國戰場,老美軍事用語:CBI(China Burma India中緬印)戰區後改名為印緬戰區India-Burma Theater,老美不可能派陸軍去,物資支援、空軍戰機支援大概就到底了。那史迪威背景,基本上WWI時,歐戰場情報官,後負責軍隊訓練任務,其統帥軍隊大規模作戰實戰背景,無;剩下,真正沒說任務,替羅斯福管好軍事物資,保證輸送運用上流暢;至於訓練蔣軍隊,這部分屬技術位階非即時用得上者,淪為錦上添花。那,要想指揮蔣部隊,甚至兩個軍,可說是天方夜譚;笑話在於,你不帶兵過來也就罷了,你指揮誰?誰又讓你指揮?難道不知道中國人,軍隊也好,一般人也罷,不就是大家都火大之白人自大狂妄?
史迪威是軍人,他不是政客,其已証明長處在於練兵,而非溝通。大家看到史迪威時,知道內情者,他基本上是替老蔣那邊打分數,或許會影響羅斯福“簽”美援支票多寡;畢竟其中變數甚多。同時美那邊有宋子文把關,基本上,老蔣這邊僅能說是:給你老美面子而已。
畢竟老蔣打過這麼多仗、與軍閥頭頭周旋過,當然懂得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之意境。
(LTE-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