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is(#1694)
發表時間 2007/02/03 14:43
內容
老嫗姐 :
約拿珊海鷗這本書到去年都還買得到 作者Richard Bach 後來還有一本叫 Illusion something ^+++^
的 作者曾自述可以算是約拿珊故事的續集 只是主角是人 小飛機的飛行員
而這一本的味道 我的意見是可以大致算 小王子 作者 Antoine de Saint Exupery 一些作品的美國嬉皮 version...
**********************************
Tandy 大大 :
戰死 受傷的人馬 可以清點的那麼清楚 應該是又回到戰場去計算 ? 一直到不太久以前 戰場上馬匹的補充也是
大學問 中外都是如此
最感嘆是那位在邱吉爾身後中彈落馬再被亂刀砍死的英軍 如果當時時間差一點 日後英國 世界就沒有邱吉爾了
但是就算是最熱誠的邱迷都萬不能說 ”還好”是打中了後面的那一個...
尤其 不長眼的子彈 以至無情的戰爭 奪走多少蓄勢待發的年輕生命 像這位戰死的英軍 如果大難不死 歷經一番
磨練 說不定比區區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更能多多報效大英呢 只是 命運給了他草率的安排喔 ...
**********************************
Dear paris(#1694),
當時英軍撤回後20分鐘,又開始從側面攻擊,因為每人身上都有卡賓槍;隨即收復剛才撤退之處。卡賓槍,他們早就該用,只是第一次見這種陣仗,可能沒經驗。
為什麼要等這20分鐘?這一票沒戰死的騎兵,馬,三隻腿「掰咖」因為一隻腿不見了…軍官士兵,有的一臉鮮血、開腸破肚,這不是形容辭,是腸子流到外面用手捂住;有的一半臉給削掉還沒死,掙扎著回來;有的被回教軍用「有倒鉤」長槍,弄得血肉橫飛,不成人形。如果無法想像,想想用倒勾去刺魚是什麼模樣;總之,慘不忍睹!
這20分鐘,是用來包紮傷口。
當時dervish佔據乾河床,橫向排列防守。Martin上校重新發動攻勢,從兩旁進入乾河床,即刻佔據dervish防禦工事。
邱吉爾因為替Morning Post寫稿,以及日後出書用,所以對陣亡、受傷這方面資料數據特別注意;大概也真回去親自數過。畢竟Sirdar整個部隊,騎兵隊除外,傷亡率只有3%,而騎兵隊卻高達22%,這,當然又引起邱吉爾一陣筆下「撻伐」,想必Sirdar也會看報紙,到時候反應,必然更加深邱吉爾負面印象;問題是,誰叫邱吉爾後台硬。
說起英軍騎兵隊進攻,當然從這沒事找事邱吉爾角度,事後諸葛,這孔明邱吉爾認為的確沒必要。問題是,這所有喜歡騎兵隊衝鋒history buff,莫不以此役,定位成The Last Cavalry Charge!這,都是有點,大概屬於,沒打過仗,自己真正斷手斷腳過,當然羅曼蒂克到底!
要是自己曾在戰場,不論自願或被迫,開腸破肚,少隻手、缺胳臂,死又死不了,那,我看這人還喜不喜歡看這種「衝鋒陷陣」?
人性矛盾,大概邱吉爾第一名!為了成名,不惜一切,想盡辦法前往前線。這下,突然又對Sirdar等作法,意見特多,可說「為賦新詩強說愁」?
(LL-36)
**********************************
事後諸葛,人人都會。作者分析,騎兵衝鋒的確沒必要。若你是Sirdar,手下兩萬人,回教徒已經連續折損快三萬人,敵方號稱六萬只剩下一半,你難道不會下令乘勝追擊,堵住敵軍退路?當然!
那,堵住敵兵退路最快就是騎兵追擊。在電影上看來可不帥呆了?!每個維多利亞時代軍人,帥氣紅色軍裝,手持長矛、揮舞軍刀向前衝,再撞成一團,人仰馬翻,接著肉搏戰,ㄟ,人家也有武器,不是坐以待斃?那,你這邊原來趾高氣揚、不可一世,120秒之後,斷手斷腳,一臉鮮血,肚破腸流,我看任何人都…
英軍可說是運氣特好,當時剩下不多約三千人dervish躲在戰壕內,這一來一回,可說是鬥志消彌殆盡,盡快撤到主帥陣營,換句話說,準備翹頭。
等Sirdar步兵攻到城門前,已經幾乎人去城空,Omdurman正式拿下。在城門口,裡面出來三個人見人就跪下,將Omdurman城市之鑰,供奉給英軍。這時候英軍可能火氣還沒消,進城後又是殺戮連連,更是去挖回教聖人墳墓,然後把人頭給扯斷,當球踢。貨真價實野蠻到家。種種令人髮指行徑,號稱文明世界軍人一旦殺紅了眼,事實上這句話是misnomer,只是騎兵隊可說是殺紅了眼,其他步兵等都在榴彈砲、河上炮艇掩護下,又有達姆彈助陣,可說將來犯dervish當作打靶搬娛樂,根本沒有好大的傷亡或是肉搏戰,所以,洩憤,恨氣何來之有?只能賴成過去回教徒將Gordon將軍給剿滅掉,這股軍中、民間傳說,造成的Last stand傳奇,一種過度補償反應!
你英國人有Last Stand傳奇,這老美後日亦有Custer的Last Stand傳奇,那,這回教民族,難道就沒有Last Stand傳奇?這,不就是日後中東、以埃等戰事不斷之源頭?如果再鋪上一層宗教色彩,十字軍東征,這,不就是永無寧日預告片?
(LL-37)
**********************************
Tandy 大大 :
看到這裡 我真的是又想到戰爭電影 也又都是西方軍隊在非洲的戰事
一部老片 前幾個月還在電視上看到重映片段 年輕時的 Micheal Cann 演的”祖魯戰爭”
另一部被奧斯卡有意無意忽略的好電影 : Black Hawk Down
這裡面對戰爭的殘酷 矛盾(比如人類爭鬥行為到底是”人性”還是”非人性” ? 這不只是歷史政治問題
還絕對是哲學甚至生物學問題 ...) 與參與戰爭雙方對己方與對方的質疑 以及種族文化 (甚且是戰爭的
也就是殺人的文化)之間橫亙的無解距離 ...都透過畫面與故事以萬鈞之勢傳達出來
記得史匹柏的”拯救雷恩上兵”因為登陸諾曼地的電影畫面血腥招致批評 他說 如果這畫面看來可怕
那真實的場面比這更可怕多少倍啊 ...
赴死或使人死 這中間的確一點不羅漫蒂克 而軍人的英雄形象絕不是用刀槍傷害敵人的那一瞬間塑造起來的
而應該是明知道戰爭的荒蕪敗壞 而仍然在當時階段定義下慨然”衛國衛民”的那種心態吧
也是這兩年得空看一些伊拉克戰爭報導得著的想法 : 軍人很難當 有真正愛國心的軍人更難當喔
巴格達 過去24小時中最新的爆炸 又一下子死了百餘人 ... *o*
**********************************
**********************************
邱吉爾與人不同之處,自己定義自己前途且全力以赴。當然,Jennie、HRH幫了大忙;自己也要是塊料才行,不然,人家幫忙也毫無益處。
這段時期服役已四年,可從四年前渾小子,搖身一變成為記者、作家,同時文筆已漸成熟,觀察入微,富以維多利亞時代味道,寫起前線報導,英國讀者都被他維多利亞式文筆折服,引經據典,恰到好處;想必與其勤讀、背誦Macaulay及Gibbons文章大有關係。
這文筆要是沒有內涵,也曇花一現。內涵來自觀察、分析,以及邱吉爾逢事必有主見。其動力來自從小培養,寫信給雙親,且十歲不到時時讀報觀察分析,與其信上討論不成熟政治看法;即使兩人根本不回信,老爸認為他不成才,老媽有空才照顧他需求。不理睬、不回應卻不能阻撓小邱吉爾自拉自唱,管你理不理我。
後來HRH親自回信,這也意思,HRH好像很喜歡寫信給邱吉爾,那,這不就是邱吉爾後日成事最大靠山?譬如這書出來後HRH來信:「…Your writing a book of the campaign is quite another matter…come and see me and tell me all about the recent campaign and about your future plan…I cannot help feeling that Parliamentary and literary life is what would suit you best…」。
邱吉爾當然這下是完全同意HRH意見,可是他卻等不及,想要立刻進入下議院。在此以前Sirdar當然讀到種種不利高級長官的邱吉爾報上評論,即使邱吉爾用的是筆名;Sirdar一火大,就處罰他要他趕一批受傷駱駝會開羅。邱吉爾接到命令,一看不爽更不甩,立刻撕掉Sirdar命令,自己坐船回英國,剛好趕上騎兵隊在倫敦勝利大遊行。
(LL-38)
**********************************
Dear paris @#1704,
戰爭,隔著安全距離,恰如遊戲。不可能每個人都發號施令,總要人真正作戰。有人之所以會羅曼蒂克化戰爭,因為死、傷跟他無關;只是數字。
從打名氣出發點,想當時溫士頓就屬玩命。不過據作者分析,Randolph溫士頓老爸,當時活了四十幾歲就病死,他分析溫士頓自己認為跟老爸一樣,大概到四十幾就掛掉,所以才有這種death-wish syndrome.且當時醫療保密,溫士頓也不知道他老爸死於梅毒;記憶上,尚屬正面。
不過有意思,這兩人Sirdar也就是埃及蘇丹英軍前線總指揮官Kitchener,與邱吉爾的關係,十幾年之後就是1911年,有了戲劇性翻轉;邱吉爾做了First Lord of Admiralty,等於當時國防部長之類,而Kitchener卻成為他屬下。那個時候,他們反而有另段完全不同的交情,或是另類肝膽相照,仍屬於正面。
人是很奇怪;可說是不碰撞、不摩擦,不相識吧!
邱吉爾蘇丹之役後,這下又開始寫書;這次他還是在報上以筆名發表文章,知名度方面總是不夠他預期;可是邱吉爾畢竟顧忌太多,不得不如此。書是寫好《The River War》,邱吉爾卻忙著下一場戰爭,南非。
前面提過南非戰事,基本上英人後悔讓Boer獨立出去,畢竟當時獨立出去Boer版圖內發現大量金礦。其實後悔的人,是當地英商人或是實業家。再就是英國當時財經上,好像是要準備朝向金准制,造成她必需或是肯定認為,要是有南非這塊大金礦,尤其是Boer那一塊,那,世界舞台上發言份量不就「很夠力」?!
總之英國一票政客,與南非一票英實業家、生意人,想盡辦法,挑撥離間,弄得非打起來不可;畢竟一打仗,這金礦所在地,不就收回來?同時媒體報導多半偏向這南非荷蘭裔,這種Half-breed多麼可惡,欺負英國等等,似是而非的種族摩擦、歧視、濫殺無辜新聞,那英本土非得派兵攻打。
邱吉爾還用客氣,立刻從英國搭船去南非。那時候已經打起來,邱吉爾與同行記者一起上岸深入戰區,結果好死不死被逮住關在集中營。後來又給逃脫,再加入英軍,參與收復Boer盤據地。邱吉爾也再度發揮過去軍人本色,也領軍攻打Boer盤據點。不過後人記得部份,就是他從俘虜營中逃出來戲劇過程;這,當然在後日選舉上,應有很大幫助。
戰事結束後,又寫書,又參與下議院選舉,書是寫了,可是他第一次以些微差距沒選上;不過過程中,Jennie卻是最佳助選員。
讀到這裡,可說邱吉爾天生有政治眼光,但還不會選舉。這倒難不了他。
(LL-39)
**********************************
前面提到邱吉爾回去第一次選下議院,以些微差距落敗,總投票數48,672,輸掉1,293票;這是在埃及蘇丹南征後,去南非報導攪入Boer戰爭前。
看到他老大選舉時期那幅玉照,以現今眼光,是該選不上;哈哈哈…
照片中,頭戴半高頂帽,眼睛略大而無神,不知道是否罹患甲狀腺失調後亢奮而些許「突」出,還是怎樣,雙手插進口袋故作瀟灑狀,著深色英式「中山裝」,四個釦子,這「中山裝」Oh No是「台山莊」剪裁上,好像有點偷工減料,要不然就是一泡水就縮之類。您說,他老大這幅德性,以現今本島苛刻眼光,選得上麼?
他當時「靠邊」保守黨Tory,也想繼承他老爸衣砵,非得在老爸當時同一選區選不可;同時又沒經驗,不知道「見人說人話」,卻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亂了章法;雖敗猶榮。
Tory這幫人黨棍,也是見錢辦事,開口就要「一席下議院1000英鎊」,這邱吉爾再會於軍中撈錢,也拿不出。再此前,邱吉爾一看大家夥都,不是牛津就是劍橋,他老大於軍中行伍大老粗間待久了,以為想進就進馬津或是刀橋,結果一聽要考試,同時又要考他最弱拉丁文等,於是打消念頭;所以,邱吉爾日後沒進過這兩間大學受教,卻能在牛津或是劍橋,後人紀念他豐功偉績,給弄個邱吉爾講座或學院之類。
作實事遠比於學院間唱高調、打高空有意義;同事這兩者互補,並不排斥。
這,就是我所知道也看得懂的邱吉爾智慧。
(LL-40)
**********************************
選舉,就是造勢,即是1899年的英國。那時候已經流行,即時上台演講。選舉落敗在Oldham區,Liberal對手太強;而與其搭檔的Tory候選人,也是超級保守。這時候,兩個超級保守候選人到了Liberal傾向Oldham選區,也難為他們。
邱吉爾以些微差距落敗後,保守黨重量級人物Balfour也來「慰問」。後來邱吉爾要去南非前,結果張伯倫,Joe Chamberlain也來跟後生小輩邱吉爾哈啦。前者,Balfour已是保守黨大老,照理說沒必要為邱吉爾這小小事情勞神費事。這Chamberlain也已經是英國對外交涉外交能手,也沒必要浪費時間,跟個後生小子,尤其是剛落敗的邱吉爾,還坐上他張伯倫輕便小馬車,更別說哈啦個不停?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兩位大老都知道HRH關愛眼神,留連何處。邱吉爾。
所以說這Jennie幫忙,大不大?
同時財務上,邱吉爾已漸入佳境。前面書收入,接著又要趕工下本書《The River War》,同時好幾間報社都在競標邱吉爾「專業」報導服務,那時候已經不是按件計酬,而以月薪250英鎊來算。記得前面提過一個皇家中尉一年才120英鎊。
這段空檔,南非還沒正式打起來,當然邱吉爾忙著趕書,晚上也忙著參加各種宴會,多半是為他舉行;畢竟他選過下議院,這保守黨,當然也懂得看HRH臉色,馬屁不就隨棍上?同事這業界報社、書商看邱吉爾書賣得這麼好,財神上門,不就沒事也參一喀,湊熱鬧?Jennie這時候也有自己出版事業,當然更要照顧自己寶貝兒子可不?
這時候,邱吉爾25歲,已經留著騷鬍子,所謂的Guard’s mustache,沒有照片,我猜像Kitchener那種(http://www.firstworldwar.com/features/mostpopularwar_kitchener.htm)。
有次,騷鬍子邱吉爾參加宴會,其中位女性來賓很不以為然,居然對騷鬍子邱吉爾加以評論:「I like neither your politics nor your mustache!我不喜歡你的政治,那八字鬍也甭提了!」
邱吉爾也不以為忤,回著:「Madame, I see no earthly reason why you should come in contact with either!夫人,我看不出妳有任何理由,介入、親近任何其中一項!」
說起機智反應,這未免有點…
(LL-41)
********************************** Dear paris,
英國女王有沒有投票權,書中沒有提到。我猜,大概沒必要。因讀到邱吉爾在下議院這段,當時是1900~1910之間,皇室幾乎沒有介入下議院,要是有,只是這執政後該黨任命部長閣員,或許要皇室點頭、首肯。基本上維持不介入。於此類推,有沒有投票權,就沒有意義。
但是在權力運作上,同樣,也有個House of Lords上議院,這都是一票由皇室任命的,不過書中沒明說,同時這House of Lords基本上是不做事,但是,一旦下議院有重要法案通過,他們也可以實行House of Lords權責,可將通過法案不背書,給「退」回去。畢竟這票人對實際上當時英國政治運作,好像沒好大影響,頂多橡皮圖章,說不好聽,就是替皇室或勳爵、貴族間利益把關。所以一旦下議院違背他們所維護的利益團體之利益,那,這批人就醒過來。
但有趣就是我讀到譬如像這部長之任命,這secretary等等,都是Lord什麼之類,像邱吉爾後來幹個什麼部長,名稱是under secretary,是實際做事的。而他頭頂上有個secretary,卻是不作什麼實事,但是,卻要這位secretary簽名畫押,公文才能過關。通常,這secretary也都會。
再者,我也很好奇,從目前讀到資料,這House of Lords已經確定不是選出來,跟老美的Senate是不同。但是沒有他們(House of Lords)那中「居高臨下」作用,好像這當時英國政治權力體制,亦不完整。
在這或許要交代一下,南非戰事Boer War來龍去脈。
戰爭,是來自英方實業家,對這已經被英國同意「自治」出去的Boer,對不起,不是獨立出去的Boer,突然之間,「自治」區內發現大量黃金,因而英國政客、實業家又後悔想要收回來,藉機Boer當時領袖,不同意給「自治區」英國人投票權,結果引起糾紛抗爭,那,英國當然立刻增兵,前往南非,這下Boer先發制人。
自治法案,是Gladstone首相於1884年親自去敲定,London Treaty of 1884。名義上是Self-Rule。有點像對愛爾蘭味道。問題這英國人倒楣,一劃分好自治區後,誰叫他們劃分時不注意,就好像現今我們立委不是要單一選區兩票制,劃分選區時要是不搞清楚,後患無窮一樣。
劃分完後,這南非就成了兩大塊,一塊是英國殖民地,Cape Colony,也包刮Natal;另一塊就是Boer自治區,實際上是兩塊:Transvaal以及Orange Free State。Cape Colony內的Kimberly早就已經發現鑽石,問題是這Kimberly靠近Orange Free State;那時候新發現的黃金礦區在Transvaal。
有搞頭,大家都瘋擁前去撈錢,當時英國去的人口,遠大於當地人,這批英國人就被稱為Uitlander(Outlander)。Boer總統Paul Krueger,這時候前面於1880左右已經打過獨立戰爭,這下,當然更火大,就戴頭跟英軍對幹,先下手為強進攻Jameson英駐軍。
各方利益擺不平,才是真正戰爭主因。同時,外交上,我的解讀,英國人當然就因為黃金事項,把過去已經同意的條約當作廢紙。但總要個理由,就是Krueger不給他們的英國人民於Transvaal等地區投票權;再加上這Jameson偷襲,那,這還不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這時候,邱吉爾正興沖沖前往南非報導,身上銀子多了,不免大方起來,上船前更是不虧待自己,好料好東西帶一大堆,跑不掉就是各式各樣好酒,譬如30瓶1886年Vin d’Ay Sec,18瓶St. Emilion,18瓶10年久的蘇格蘭威士忌...等等,一大堆酒及飲料,好像準備一去不復返。
當然,看他後來戰爭戰上癮後,這好酒有沒有,好像也無所謂。
(LL-42)
**********************************
Boer總統Paul Krueger,其實是兩個Boer國家,英人認為是自治區,而Krueger是其中一個Transvaal的總統。這兩個自治區之所以會成立,是因為第一次獨立戰爭給打出來的;即使英方眼中,仍是自治區,Boer則認為是國家。第一次Boer戰爭就是因為Boer區域內發現鑽石,打完後也就有那1884年合約,又Gladstone主導,給了Boer自治權。
Krueger這個人,是荷蘭裔,一般人說這Boer人是屬於德裔、荷蘭裔、以及法國Huguenot胡格諾派教徒,也就是十六、七世紀法國的加爾文派教徒族裔等所組成。這票人祖先,於十七世紀間就來到南非,當時是居住在海岸一帶。Boer這個字,就是荷蘭文裡的「農人」意思。這票人有個特徵,就是喜歡駕著牛、馬拉的車,有點像過去老美西部片的wagon,但是不同就是,這票人不斷向南非內陸挺進,找尋新開墾耕種棲息之地。後來英國等開始在好望角一帶殖民,這Boer就更不斷向內陸走,當然過程中與非洲黑人、英殖民地人不斷發生衝突。
在1884年合約之後,這兩個自治區成立後,英國實業家,尤其是英國南非公司,正如東印度公司一樣,開始感覺且意味著這Boer區資源,沒弄到手,尤其是後來的黃金,那,就找機會策動當地英人,譬如像Jameson,Leonard Starr Jameson,搞了五、六百騎兵對Boer的共和國Transvaal逕行突擊,所謂的Jameson Raid。問題是這Jameson是幌子,根本就不可能打贏Boer兵力,卻有意把英國政府給扯進去。
這下英國扯進去,其實是很高興被撤進去,一票英國人自願軍五、六萬人,跟著南非英軍統帥,一起航行南下到好望角,根本就搞不清楚這開戰來龍去脈,只知道口號宣傳的這英國人在人家自治區沒有投票權,同時再加上當地英人內所謂的Unionist(主張帝國版圖不能分裂的「統派」)攪和,這下,不打起來才怪!
由此可見,這Joe Chamberlain,當時是管殖民地的部長之類,會親自駕輕便小馬車,跟邱吉爾哈啦,讀到這,不免感覺上很那個。就是邱吉爾要去南非攪和,也要透過HRH的關照。同時邱吉爾走前,除了Chamberlain以外,還有什麼War Department官員,親自替邱吉爾寫介紹信。
(LL-43)
**********************************
南非戰爭,第二次Boer戰爭,英軍統帥General Sir Redvers Buller當時人在英國。邱吉爾這次去南非,跟他是同一條船。Buller副官、跟班等,被當時媒體,正確說是馬路消息「誤導」,以為這戰爭很快就結束;搞不好人還沒到南非就打完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不但沒結束,而且英軍重要據點都被Boer包圍,有的還被圍了一段時期。邱吉爾也厲害,畢竟做記者的料,他觀察時事、人物也蠻有準頭,他立刻就認為Buller是個庸才,沒說的,就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的確後來證明是對的,畢竟到後來還要Kitchener到南非去痛剿Boer清理後事。那Kitchener還客氣,就把以前在蘇丹Khartoum那一套拿出來,狠狠又殘酷「治理」Boer,該關集中營關起來,老弱婦孺都不管,該燒的燒、殺的殺,終於「杜絕後患」。這是二十世紀初、十九世紀末的事。
說起幹記者,邱吉爾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大膽又創新。第一次,巴基斯坦,初嘗甜頭;第二次,蘇丹,更上一層樓;這次,更深入敵後現場報導,甚正加入戰鬥。當然,這報社、寫書的合約等等甜頭,加上處心積慮想藉此痛打知名度,一回去戰事結束後,立刻進入下議院的本錢;有什麼更比靠戰爭打知名度更有效的?沒有!這,就是他不怕死真正動機。
所以,他用盡心思,積極動作,想盡辦法搞到第一線去瞭解實況,進行報導。這,也可說是一個月£250(相對於皇家騎兵隊中尉一年£120薪水)的魔力。
同時到南非,他雖沒去過,卻立刻碰到一票舊識,感覺上好像是跟過去從軍一樣。同時前段時間,就是埃及蘇丹遠征完畢後,他就回到印度親自辭掉騎兵隊。當然,這騎兵隊是他家開的,愛來就來、愛去就去。
(LL-44)
**********************************
「英國人25歲,大約五呎八吋,普通身材,走路微駝背,臉色蒼白,紅褐色頭髮,留有不注意就看不出來八字鬍。說話鼻音很重,好像從鼻子發音,不會發S音,不闇荷蘭語,話說得多又長時,偶而會喉嚨發出卡嗒卡嗒噪音,離開(集中營)前,身著褐色服(監獄服裝)….」。這是邱吉爾逃離集中營後,Boer所發布的通緝告示。
通緝令是以荷蘭文呈現,正確說是Afrikaans布林語,南非通用的荷蘭語;實際上這是種17世紀的荷蘭語,跟當地非洲Bantu班圖語混雜後的語言。
邱吉爾被捕前跟隨以前軍中同事,當時正在南非英軍服務,奉命坐火車前往指定地點,而邱吉爾剛好搭順風車前往採訪。遇襲後奮勇指揮且率眾抵抗Boer。本來已安全撤退逃離險境,後來卻因救出更多身陷險境英軍,自告奮勇又倒回去才讓Boer給逮住。被押解到指定集中營,走了快七、八十英哩才到;可說是吃盡苦頭。
他從集中營廁所幸運逃出,輾轉幾天,除了身上帶有四根巧克力,幾乎靠喝水填肚子。後遇到貴人,安排在礦坑又待了幾天才脫離險境。接著南非發表演說好像是競選一樣,成了大英雄。隨即加入討伐Boer行列,指揮英軍作戰。這整個過程可比寫的小說精彩萬分。
戰事完畢,這是1899年。邱吉爾所有當時已經出的出書,立刻暢銷無比。小說《Savrola》,一口氣賣掉8,000本;兩冊大作--埃及蘇丹遠征實錄《River Wars》,立刻受到歡迎也一下子銷掉3,000本,兩冊合計36先令一套,合當時美金約9美元;另外「老」書《Malakand Field Force》清掉600本;一來一回版稅,立刻入賬£1,500!
這下他不忙著寫下本書才怪!書名《London to Ladysmith via Pretoria》!
誰說打仗不好?逃出來後那就更帥!這下可以放心大膽選下議院。
(LL-45)
**********************************
戰事完畢,可是戰爭卻沒結束。Boer總統Krueger後來坐荷蘭船遠離南非,可是Botha卻留下來繼續「奮鬥」。Boer整個戰爭中才只有88,000人作戰。這時候英軍新統帥卻帶了二十多萬軍人征剿Boer。
邱吉爾家人,當時女友,甚至Chamberlain都勸他走,他老大卻說「非要這戰爭結束後才走」;結果又留下繼續參戰,畢竟是記者身份,卻參加各種爭討,更隨著主力部隊攻這打那,不亦樂乎。後來Pretoria被英軍攻陷,其實是Boer撤走,這下邱吉爾總沒話說了吧,但又開始寫另本書《Ian Hamilton’s March》。而這個時候1899~1900,《London to Ladysmith》已經狂銷22,000本,銷售數是等於邱吉爾傳作者當時1980年左右的七萬本!
這時候他已回到英國,老媽又改嫁連他們老房子都給租出去,邱吉爾卻得自己找房子住。這時候邱吉爾已是名人,Tory一共有十個選區都指定要他來他們那區選。人家是僧多粥少,他邱吉爾是一僧十粥,喝都喝不完。這就是會打名氣,會造勢高手傑作!
ㄟ,這邱吉爾確實是有志氣,記得他在Oldham以些微票數落敗?他這回卻指定要去Oldham扳回來。可是Oldham現任Liberal對手甚強,這Tory也沒人敢去選。這下名氣加上膽識復以新仇舊恨,同時這是他老爸過去的選區,所以他,Randolph’s son,這次特別帶勁。當然不知道這邱吉爾是否喜歡玩這種,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遊戲,但證明一點,作領袖,首先就是膽識過人。膽,是有,識,卻是運氣居多。
致於這運氣是否真是純運氣,可說是膽太多,而無法彰顯出到底是不是真運氣?!
結果邱吉爾氣勢領軍下,Tory加上極右派Unionist大勝,淨贏Liberal與主張愛爾蘭自主的Nationalist一百多席!Tory成了大黨!功勞?大家都知道是誰的。
(LL-46)
**********************************
這時候是1900年,十月份。邱吉爾以些微票數,22票,贏得這次選舉;總投票數是三萬多票,擊敗Oldham強硬Liberal對手。當時英國選舉不同現在大家熟悉方式,而這選區選民投票期長達六星期。不是一翻兩瞪眼,而是托托拉拉弄個六個禮拜。這段時間當然邱吉爾也幫其他Tory候選人站台,選後Tory國會總席次比在野多出一百三十幾席。
下議院開議後,邱吉爾卻想利用這新得來「名聲」,大撈特撈一筆,也就是英國巡迴演講,每場都有錢拿。一個月下來每天最高兩三場演講,淨入賬高達£4,500。這太好賺了,寫書手都寫斷了才一兩千鎊。後來又去美、加演講但對方抽頭太凶,獲利上縮水頗多。短短兩年,印度開始,他老大已經淨存下£10,000。從此以後這筆錢交給律師「再投資」,他一輩子都不必再工作就可以養活自己;這下當然更是全心投入政治。
1901年初他正在加拿大演講撈錢,在位六十四年的維多利亞女王過世。差點像現今Prince Charles的愛德華七世接棒。邱吉爾進入下議院,開始人生新的一頁。
故事到此,個人感慨,邱吉爾二十七歲不到,就靠自己努力、因緣際會,作到不愁吃穿,前景無限,作他真正想做之事;當然最令人佩服的,邱吉爾不但獲得老媽全力支持,同時這過去的HRH,1901年的愛德華七世,更是有眼光、不留痕跡提拔「(英國)最後一頭猛獅」,與該書名《The Last Lion》相得益彰。
剩下,就要看這最後一頭獅子,是否繼續替英國發出怒吼,統治世界叢林。以邱吉爾標準,大概他真的是英國最後的一頭。
(LL-47)邱吉爾前傳(完)
**********************************
上網聽了一段邱吉爾二次大戰緊要關頭,對英人打氣演講,blood, sweat and tears版本。邱吉爾完全沒有過去電影中,常看到聽到一般英國上層階級,所謂的牛津劍橋腔,倒是有點老美腔味道。不過這時候,1940+幾年,已經是二次大戰英存亡之秋,畫面背景是電台,所以應是邱吉爾利用廣播向英、美以及所有過去殖民地,當時已為大英國協子民,作心戰喊話。
另外就是過年期間,在東森台看到一段三巨頭,小羅斯福、邱吉爾、蔣中正及宋美齡,在開羅會面大家等著拍照的電影紀錄片。有趣地方,畫面上當時這蒼蠅,或許是那種叮牛、叮馬的大蒼蠅,在四人臉上叮個不停。只看到蔣中正,小羅斯福不斷用手去猛打叮在臉上的馬蠅、牛蠅,而邱吉爾老大看起來不為這惹人厭的蒼蠅所困,非常得其所哉,也優哉游哉地摸出一支大雪茄,點然後猛吸!
瀟灑!
這也說明邱吉爾過去在這中東地區早已習慣。畢竟印度、蘇丹、南非都騎馬打過仗,熬過來;這點小小Blood,SWAT(e不在了), and TEAR(tear apart的tear)蒼蠅干擾,算什麼。
好好把握這兩天假期…
家附近學校小山坡,杜鵑花已經怒放好幾個星期,今天下午陽光燦爛,更顯得精神抖擻。
一眼望去,幾千朵,沒錯,我大約數了一下,其中夾雜著桂花,大概桂花早已開過又凋謝,可桂花香仍殘留記憶,這粉紅、白色、紫紅、純紅杜鵑,開始不讓鬚眉桂花,爭奇鬥艷,大展「紅」圖。
記得幾年前曾開一欄《美東生活點滴》,在美東家居,曾種下幾百朵各種品種鬱金香,夾雜著隨著月份定時放的花,從二月底開始,一直開到六月份;家前院成為鄰居艷羨之聚焦,這種「虛榮心」曾每年徘徊心內,卻年年得意。美中不足,我們種的玫瑰卻好像沒這麼順利;不知道玫瑰多刺是不是暗示多「次」才會開?
大概最近因為全球氣候暖化,萬物體內時鐘,已經自動往前調,是不是這植物界,也已經來套這老外的Spring Forward and Fall Back遊戲,春天往前調快一小時,秋天往後調慢一小時,以順應日光「節約」?
這,就不知道該不該了。
自然美景,是上天賜給大家,免費其次,主要就是要懂得欣賞,最好是融而為一。
**********************************
Dear老嫗姐(#1752),
感謝您及大家夥對邱吉爾故事捧場。大概自從在網上介紹故事以來,這本邱吉爾傳,是我感到最有趣的一本。故事寫得好、細膩,主要是主角本人甚值得一提。
我在想,如何把這故事說得讓人非得去讀不可。
個人人格特質,邱吉爾最大不同,他永遠都在學習,也積極處於做他認為最重要的事。今天中時有篇文章《哈利上戰場 讓權貴汗顏》,說得好,同時這英國人像邱吉爾時代,我讀到部分,早就如此做,而人家卻沒有認為這是多了不起的事,這,才真值得敬佩。
掛在嘴上說,永遠不採取行動,這,就是我們與其他民族最大不同。
同時讀的過程,我開始了解,為什麼英帝國能在其,即使式微之後,仍能對世界上大多數地區,有深遠影響。
像Paris前幾貼提到的阿拉伯勞倫斯,人家能有這種人存在,替英帝國打拼,卻沒有一滴口水,全是實際功勳,這來自實際付出後、不求回報之努力,這,就是人家了不起地方。
過年新希望,希望,來自對內深省後的一種反應投射。大家共勉之。
**********************************
1901年英國情人節,愛德華七世加冕。從白金漢宮出發,儀隊開路萬民擁戴,到達上議院House of Lords。愛德華堅持主持議會開議儀式。冠蓋雲集,王公貴族全亮相,平時沒機會穿的禮服全披上。上議院,貴族院的世襲議員全到齊披上假髮,穿紅戴綠,可是夫人們卻反其道而服,一率黑色、素色,豈不怪哉。當時紐約時報記者這樣現場報導著。
可是另一群人由Jennie頭軍,幾乎邱吉爾女性親戚全到場下議院觀眾席區,忙著看邱吉爾處女演說。其實也沒多好奇怪,Tory這次大勝,大家都知道是誰的功勞,想必這Tory功臣演講,必有可聽之處。
這時候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這下可一點都不common普通,畢竟大家除了看愛德華加冕熱鬧,總是希望有點實質上的精神補償,也就是聽一場好演講。同時英王上任前,就已經窕明要下議院好好替帝國「收入」上努力加把勁,好好把關。愛德華七世當然也延襲母后維多利亞遺風,這不在話下,重要是愛德華他本人的確想要有所作為,同時在上議院已經發表過帝國未來走向等宣言。其中對Boer戰事,當然樂觀其成甚為滿意。
下議院,自十七世紀建好後,到二十世紀初還沒多大改變。議員座位是綠色皮椅墊,但座位永遠不夠,換句話說,這要有身分,正確說有財力的人,才坐得進來,不是說你選上議員就進得來。大家曾在電視上看過,這老英下議院,好像大家都擠在一塊,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議場正中心,所謂「陷」進去那一塊寶地,英國人稱為well「井」,這議長speaker是這口「井」的老大,他說了算。通常是議長右手邊,執政黨列席區,而左手當然就是在野黨列席。依次排開,首相、財經大臣Chancellor of Exchequer(CE)、First Lord of Admiralty(FLA)海軍首席將領(首相認命的文官)等等,同時議員們稱這區為Treasury Bench,因為據英議會傳統,當時第一位首相Sir Robert Walpole也身兼CE及FLA。
(LL—48)
**********************************
Dear Tandy 兄 (#1772)
> 掛在嘴上說,永遠不採取行動,這,就是我們與其他民族最大不同。
此欄開欄以來,我就想討論這個話題。
所謂「文」「武」,個人把「文」詮釋為思考力,把「武」詮釋為行動力。
唐代之前,基本上是重武輕文的。《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劉邦)罵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則說:「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之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可見那個時代,執行力受重視的程度遠超過思考力。南北朝戰亂頻仍,更加重武輕文。當時貴族全是武人,官職全靠戰功而來。
隋文帝首創考試制度,給了文人一個出路。然而當時經由科考出身的官員,並不受到重視。直至唐太宗,才真正體認陸賈「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的微言大義,銳意經籍,開文學館以待四方之士。所以初唐的科舉,發揮了平衡文武的功用,實是興利除弊的上好措施。
然而,宋明後世重文輕武到極點,弊端沿襲至今無法革除,誠然就是您指出的:「掛在嘴上說,永遠不採取行動,這,就是我們與其他民族最大不同。」
**********************************
老嫗(#1777)
發表時間 2007/02/25 07:43
內容 Dear paris (#1776)
妳這系列「春節 Pai’s 電影季」精采極了!真感謝妳和 Tandy 兄經常與我們分享如此有深度的貼文。
日前接待的友人,就是我在貼文中曾經提到多次的,女兒小學的輔導老師。她這次回來,好多許久不見的輔導室愛心媽媽又聚集一堂。五六個年頭,大人多半沒甚麼改變,而孩子們卻從小學生成長為高中生。我們得花不少心思,才能和記憶中那些童稚的身影連上線。聊起已往,話說現在....我多麼高興,自己人生的每一段行程,都充滿了豐盛的愉悅。
過去幾年在新聞對談,也是一般。將來若是回憶這一段,我肯定也會笑滿開懷。真懷念過去幾年,可以如此盡情盡興地將時間精神揮灑在這兒,認識了這麼多至情至性的好朋友。親愛的各位,能在這兒認識您們,是我畢生的幸福!無比誠摯地感恩!感謝!雖然我暫時無法像以前那般每天貼文,但我絕不會忘記這兒,還是會經常來此留連的。就像我不會忘記、經常留連,人生中每一段美好的過去。
輔導室的愛心媽媽中,有一位後來去英國進修心理輔導,拿到學位和執照,已在英國執業。她去年夏天回來時告訴我,打算在此成立工作室。她和其他輔導室的愛心媽媽(包括我)一般,十分懷念那段既關懷旁人、又成就自己的經驗。她說,這樣美好的資源,如果能讓更多孩子享有,那該多好!所以,我們又將攜手合作。
我現在已經忙不過來了,不知下半年要怎麼辦?無論如何,真快樂啊!
**********************************
邱吉爾進入下議院,卻丁點都不陌生,小時候老爸Randolph就曾在下議院稱雄段時期,當時小邱吉爾也沒事有空溜過來,想必臉貼在玻璃上哈著氣,靜靜聽演講、看熱鬧,替他心目中英雄老爸,一旁加油打氣。這會兒可真坐進來,又第一次演講,前天晚上準備許久想必該背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可不?不過,這可要見真章。
英議會當時清況,工黨尚未成立,保守Tory與Liberal涇渭分明。演講,不是每個議員想講就講,不成文做法,要是演講者肚子沒料,兩三下就給轟下臺。同時議會演講要訣,老鳥指出,重點在「接」招;所謂起承轉合的關鍵點「轉」。轉或接得漂亮,下面就一氣呵成,氣蓋山河。老議員所謂的「dovetail」技巧。當時議員多在劍橋牛津待過,也有許多「即席」演講訓練,畢竟,這與議場不同。當時議場,基本上是個公說公有理地方,造勢之處,同時這反對黨永遠是想搶執政威風,可是畢竟要有個說得讓台下,旁聽的議員大聲叫好的地方,不然會被「不Boo」下台的!同時觀眾席上,各國記者加上英國各大小報起鬨,要丟臉立刻國內外臭名滿天下,要揚名,也立即立萬。
當時有位還不大有名氣的Lloyd George,威爾斯人,就是個狠腳色,可是此人頗有才器,野心當然與議會瀰漫的權利慾望成極大正比,他就會時放冷箭,放完後立刻把話題搶過來接著繼續發揮;那前面這議員說得口沫橫飛、口若懸河、口是心非,這下不就成了替George作白工又沒錢領的傻瓜?那這George一搶到手,這整個場子就是George發揮的天下,發揮完畢,記者報導復加以各大報社論哄抬,這這不就成為George揚名立萬的好機會?
(LL-49)
**********************************
正因為邱吉爾沒進過劍橋牛津,卻成為他議會生涯利基,畢竟沒待過這兩所大學,institution,對議會這種沒有規則的叢林,卻是件好事;當時大學、學院式演講訓練,假設太多,這假設要成立後,才有下面發揮餘地。相信任何人會問,劍橋牛津是教人如何在叢林生存的好地方麼?
問題是這議會成員,三教九流,販夫走卒是沒有要是有,也是有背景有錢財的販夫走卒,所以學院式訓練背景,卻成為當個出色議員之桎梏、障礙。
剩下就是如何給聽眾、觀眾感覺到,你真正關心他的福祉,為其打拼。再就是輪到你演講,這語言英文,是否給人一種很強烈親合力。顯然劍橋牛津腔那套幫不上忙,更不能成為畢其功之器,畢竟他們這調調給人觀感,就是跟人民隔了一層。
邱吉爾當時還沒摸到這些小訣竅,這倒難為不了他,畢竟夾雜著過去苦修英文、幾乎遍讀名家著作又勤做筆記等好品行,加上也寫過幾本算是暢銷書經驗,總之,他是有備而來;但是他當時不知道,或許就是他這些準備當中,最寶貴的部分,也就是他永遠給人種觀感,他所說的話,都是他實實在在自己相信的話。
說穿了,一場好的感人演講,還不夠,這演講完後,聽眾將牢記於心永難忘,這就是感人功力,這功力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誠實,相信自己所說的每句話那種由客觀歷練後而來的真誠感悟。
再就是「化繁為簡」功力。這繁變簡後,好的有價值的東西要保留下來否則不變也罷。邱吉爾這套功夫,可就是一般議員所欠缺。
(LL-50)
**********************************
前面提到的Lloyd George,全名David Lloyd George,熟識者暱稱Ll.G,或是L.G,當時正在「動議」件法案,但是LG很快就話鋒一偏,痛加撻罰南非Boer戰爭。照理說,邱吉爾第一次演講發言,南非當然是「擅長」,可是事前保守黨老手提醒,第一次發言盡量不要撈過界,這戰爭的事盡量不要提,以免被「對手」痛剿,無法招架。
邱吉爾原來坐在後座,當時House of Commons議員席位共有五排,既然邱吉爾是新進議員,當然是坐在後座,低著個頭,所謂的Back bencher.(back bencher,基本上是無給職,沒薪水領;而L.G也是Liberal的back bencher)。
L.G發言完畢,邱吉爾上場,立刻嚐到LG的冷箭,加上其他像愛爾蘭國家主義者等起鬨,有點招架不住。又一剛開口要發言,ㄟ,LG又來了搞得邱吉爾六神無主。旁邊老Tory就即席教他一招,如此這般回話;結果邱吉爾用後對方立即鴉雀無聲,安靜下來。
邱吉爾利害就在,他的確有個主題,同時又天資聰穎,臨場這種技巧一學就會,立刻展開後人所謂的The Great Churchillian Oratory,引得全場幾乎屏息聆聽。南非這話題當然跑不掉,他更擁抱這熟習的話題同時他是南非戰爭媒體上英雄,誰比他更有資格談南非?但是他處女演說卻頗中道,且隱含著股叛逆,畢竟他也稱讚南非Boer戰士勇敢,肯為自己家園奮鬥犧牲性命。
演講完畢,過去任何人演講,各報均依據各自立場評論;可是這次邱吉爾不但得到保守黨媒體極高讚譽,同時敵營報紙Liberal傾向也給予肯定。作者這時候不免加上一兩句,認為當時Randolph Churchill兒子Winston,終究來個「王子復仇記」之類評語:「Randolph終得由墓中,透過Winston伸出報復之手,去打擊、毀滅當初陷害他政敵」。
但邱吉爾利害就在,他並沒有給任何人有這種該書作者描述payback time感覺。演講完畢後,大家不管是老議員、新菜鳥都邀請他喝一盅。這就是政客與政治家區隔之始。說道理、作事情,絕沒必要得罪人。
(LL-51)
**********************************
Dear老嫗姐(#1774),
您的觀察很有趣,更深入。愚見以為,歷史上文人有時候會被君王,或是有權勢的人輕視,也可說部份是自找的。自找的部分,就是忽略常識上所謂「可行性」。
記得過去系統工程上的琢磨,最有趣一項,就是評估計畫可行性高低。資源、人力、專業、管理等,因時因人不同;正確說個人行事哲學上不同。也可說是種藝術。譬如甲評定這項計畫可行性甚低,結果乙接手,看出一條新路,改變所謂critical path,調足資源、人力、腦力,反而一舉功成,成為這行pioneer,為後人羨慕模仿奉為大師guru。
要是這種「文」人總是閉門造車,他們思考能力,或許成為說服別人做不到的利器,因而變質為負面教材。
回到目前讀邱吉爾傳記相關部分,邱吉爾也經常自詡點子王;可是他更付出特別高的代價,有的是「時候未到」,所謂before-its-time,像第一次大戰,邱吉爾所推動的坦克車。畢竟這種好點子不受到當時軍事將領認同,非得到後來western front曠日費時、死傷無數後極大壓迫,將領們才開始啟動坦克車概念,反敗為勝。
但是邱吉爾這文武雙全的奇才,不但這個實務上頭腦好,點子多,同時更因為勤讀歷史,思維宏觀,因而能積極參與政治,後人所謂的geopolitics的擘畫;這處理得好,正所謂中國古書上說的,「不費一兵一卒」。
或許這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因為別人正在課堂上說個不停的時候,他已經在作了。
**********************************
Lloyd George,後來與邱吉爾關係很深,這時候大家都是菜鳥級,可是已英雄惜英雄;畢竟LG還沒用心到,看得出這邱吉爾已經展現一股叛逆行徑。
LG本人雖不在威爾斯出生,但他學法當律師起家後,靠的Liberal支持進入政壇,同時理念上接近Liberal,總是想為underprivileged打拼。這兩人後來會搞在一塊,就是邱吉爾力爭上游後叛逆性,讓邱吉爾看到Liberal將是1900二十世紀的政壇主流;暫不敘。
當時保守黨是執政,邱吉爾剛開始也替Tory賣力,處處護航,當保守黨部長被質詢,沒事也遞個小條子、小抄給被質詢部長解圍,同時也開始改坐在Treasury Bench後面。
讀後感,邱吉爾的政治敏覺度頗高,應發現Tory與大多數民意隔絕,畢竟做個民意代表基本責任驅使,要盡量向民意靠攏。同時這時候也可見Tory根本上是個扶不起阿斗,於是就找機會,藉著替人民荷包把關,開始修理Tory部長,第一個就是拿Secretary of War戰爭部長來開刀。結果修理完畢後,不僅這戰爭部長下台,還給調到殖民地部長去,雖讓其他Tory大老火大,但也拿他邱吉爾沒辦法;畢竟邱吉爾說得有道理。問題是,邱吉爾這樣做可說是看起來替自己「斷了後路burn the bridges」;問題在於,邱吉爾根本不認為這是值得留的後路,他的前途是在如何有遠見看到民意走向,擁抱未來。而這未來,其中心價值、理念,正看起來好像正在Liberal陣營醞釀。
當然這段時間,他也在保守黨內搞個小圈圈「五人幫」,有點像他老爸過去那種味道。五人當然以他為首,其他四名成員都是有背景的菜鳥級保守黨議員,不是家裡有人當公爵、就是叔叔伯伯當首相等。沒事也找名人來他們的小俱樂部演講,這Joe Chamberlain就是其中之一。
(LL-52)
**********************************
張伯倫願意參加他們這小團體,演說或是哈拉,也有目的。那個時候大環境已快速變遷,各國貿易間引起糾紛頻繁,於是張伯倫就想我們大英帝國可大了,要是我們玩個遊戲,所有帝國地區往來貿易,稅制上等等如此這般,不就皆大歡喜?意味著不是帝國範圍的貿易,可自己看著辦;凡是帝國間往來,我們英國就不靠你其他國家互通有無,這不就是最好的政策?也可說是某種積極作為又有實際保護的Isolationism?既然不來往正確說是沒有瓜葛,哪來糾紛戰爭?
張伯倫哈拉完畢,就丟個議題給這些後生小輩,叫他們注意「tariff」關稅。這是1901年左右。其他四個愣小夥子都沒去聽進張伯倫的話,只有邱吉爾乖乖去好好看這方面資料;結果邱吉爾結論,這不值得他浪費時間。同時邱吉爾也蠻機伶,他去請教他老爸當時在Chancellor of Exchequer財政大臣位上的副手幫忙,有時候還請他上課,搞清楚某種議題,以便質詢或是以後備詢。那時候邱吉爾就自己有套看法,認為英國主要實力,就是來自貿易互通有無之後的暢通。海軍,最大任務,不是打仗,是保持這貿易上安穩。所以張伯倫這套tariff遊戲,當然就在邱吉爾既定心目中,玩不動;畢竟前者意味著後人所謂的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
當時他修理這戰爭部長,就是為著戰艦費用,那豈不怪哉?事實上他修理得很有道理,主要就在這部長所提的新建三艘戰艦,數量上遠遠不夠保護英國,可是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世仇德國,卻是作為非常好的藉口,大肆擴張軍力;一來一往,畢竟得不償失。可貴就是,這麼簡單道理,一般議員可說就看不出來而非得邱吉爾點破?他在質詢這戰艦事上,就已經想到這互通有無,把英海軍的「魔力」發揮到極致,也可說是替他以後作First Lord of Admiralty鋪路吧?當時誰知道。
我的解讀,他這種思考能力,事實上源於不斷自修討論後對事務上的一種洞見;同時遍讀名家著述,再加以活用,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LL-53)
**********************************
Dear Tandy先生 春禧,
您那些丘丘爾的貼文好看,花鼻鼓掌。
這傢伙的門後面的deal能力和罪虐粉大粉大地。 當年,雅爾達的罪人,娥說他第一,史達林第二。 音容“苑”在,留芳萬世,娥們現在對兩伊真夠倒楣哩,蘇丹現狀,他老兄更可地下可含笑啦。
**********************************
Dear 童玩老,
好久不見,新春愉快。說起邱吉爾,沒讀之前,的確只知道是英國首相,二次大戰偉人。細讀後,發現這個人不是我想的,相信也是大家沒讀過前的想法,那麼簡單。
邱吉爾本人,頭腦、經驗上非常複雜,感情部分卻很簡單,專一。他一直到進入下議院,才開始真正交女朋友,前面有一個因為人家等他不及,吹了。婚後,書中所提幾乎每一個英議員或是當大官,都有情婦,不在英國就是在法國;可是這邱吉爾就了不起,他就很潔身自愛,不玩這種遊戲。當然,我沒讀到他曾於巴基斯坦,印巴交界戰事、蘇丹戰役、南非Boer戰爭前,我不太會認為,當作者說一個人勇敢,就輕易接受作者「片面」之詞。這代表什麼意義?這或許是邱吉爾之所以,被後人所描述的高尚情操所把持,美其名曰:對帝國的信任誇大成盲從、勇於打名氣甚至不顧自己生死、沒事就很判逆卻說得出一番大道理。但是邱吉爾卻能以古典、高雅、時而雄偉、偶而詼諧的文筆演說,表達得出來。
其實他對很多事情看法,以當時1900年而言非常具前瞻性;同時其他英議員也很有開拓性建樹,譬如後來的退休金、工人安全保護及福利等等。這段時間英帝國,雖自1800底開始走下坡,但是這帝國人口、資源、以及英國本身當時條件,美國那個時候跟英國還不能比;說起來美國還算是小國。這一直要到第一次大戰後,美國威爾森總統去法國凡爾賽弄個條約,才可正式說,英國已經開始沒落,美國正式稱雄、稱霸。
戰爭,將永遠存在。戰爭,不可能沒有英雄,那英雄,一定要找仗打;沒仗打,就要製造。畢竟對一個沒有多少天然資源的國家,當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能混成像當時英國一樣,的確不簡單。
**********************************
這個時候邱吉爾一天天感覺到,愈來愈像Liberal;有點coming-out-of-the-LIBERAL-closet味道。可是「出櫃」,卻有點知易行難,當時有點像「變性」的感覺。這個部份,作者觀察很有趣,也交代得合情合理。暫不表。
當時首相,是保守黨的Balfour。Balfour,就是Winston老爸Randolph四人幫時期,剛開始的成員之一。後來Randolph孤注一擲想跟Salisbury攤牌那一幕,這四人幫立刻瓦解,造成Randolph於政壇殞落潦倒,終究含恨離開;Balfour等人可說是現實到底。其實這種情形,不必加以道德批判或是強以苛責,政治就是這樣。可是,我讀到該書作者可不這麼想。
邱吉爾當然為了這張伯倫推的Tariff政策,一定得表態而感到煩惱,說白了就是他反對這tariff包裝下保護主義。就道理上,邱吉爾的確站得住腳,雖然這又是他典型before-its-time的政見。真正問題在於,畢竟邱吉爾靠保守黨選區支持而上議員這位子。當時首相Balfour態度亦頗曖昧,邱吉爾當然想,最好是經過制度、體制內解決紛爭、不同看法,所以他基本上還是「奢」望Balfour能表態,最好不支持張伯倫意見,回到free trade概念上來,甚至清吉爾異想天開,希望Balfour能讓邱吉爾取代張伯倫成為保守黨大老,畢竟邱吉爾選舉功勞不可磨滅;顯然後者乃一廂情願。
這段時間,邱吉爾質詢時後愈來愈Liberal,幾乎成為Liberal的化身。那保守黨員可不就立刻要翻臉不認人。
(LL-54)
**********************************
史進龍(#1799)
發表時間 2007/02/28 17:20
內容 上網然後知不足
讀Tandy君所述波爾戰爭 讓我這經常出入波爾戰爭古戰場、不時穿越Ian Smart機場、偶而遨遊Kruger Park的人 弄清許多脈絡
Ian Smart 與 Kruger 皆屬『中正』級 黑人在數十年『推翻白人種族隔離之struggle』中 黑白血債仇恨遠大於228 但至今未聞『正名』之議 寧不怪哉?
更有甚者 黑人當權後 立即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 前仇舊恨 一筆勾銷 不想三不五時重提舊恨、以助永遠勝選 寧不笨哉?
**********************************
作者 童玩老(#1800)
發表時間 2007/02/28 22:28
Dear Tandy先生 ,
(#1796) 是的,邱丘爾乃一代人物也。
說到geopolitics,英軍從來會佔地利。 您看,美軍在巴格達挨遊擊,英軍站在港口Bosra 看貨哩。
幾年前娥曾從圖書館抱回一疊英史,但也沒能搞明白殖民帝國的真正財政營運,錢到底是怎麼流的。
**********************************
Dear史進龍(#1799),
高興您對這故事有興趣。讀得太少,只知道一點南非戰爭皮毛,為的說故事。
其實Boer戰爭有兩次,第一次很快就打玩。這英軍當時一看苗頭不對,趕快收場;Salisbury趕快就簽個合約草草了事。那一次英軍居於劣勢,部分因為當時英軍制服還是猩紅色Scarlet Red,還沒改成卡其服Khaki;而卡其服正是Boer戰士所穿,接近土黃色。所以當時Boer戰士,也不必神槍手,看到英軍穿猩紅色軍服,那不就跟打靶一樣神準?同時Boer使用的長槍,是那種可以趴伏在地上就可以裝填子彈的長槍;畢竟這批荷蘭、德裔等Boer與母國還是有往來,這槍械武器裝備上,並不差。
這第二次,說是英人在Boer自治區沒有投票權,其實是為了這黃金陰謀,故意搞出來。這次,可沒像上次一樣痛快,但是英國其他聯邦地區,加拿大澳洲等都派兵參戰。即使後來兩個Boer共和國的首都都被佔領,Boer改為游擊戰,繼續抗爭到底,非得等到Kitchener用鐵腕去把這個老弱婦孺全給毫無人道地關到集中營去,集中營數目多得嚇人;莊稼全燒光,牛羊牲畜全殺光等等,再加上把所有戰俘都給送走,等於是斷了Boer後路,這才平靜戰事下來。
邱吉爾當時只是20幾歲小夥子,藉機打知名度;不過從其他人以及他自己信件來往,他還算是個勇敢的小夥子。
**********************************
Dear Tandy(#1803) :
波爾戰爭 英人贏了 但往後一長段時期南非政權卻是由波爾人獨斷 波爾文(Africaan)成了南非第一語言 In the long run 英人還是輸了 ?!
上世紀末 黑人執政後 due to practical purpose英文成了南非第一語言
只要英文獨秀世界語言 大不列顛還是日不落國 ! 中文能追上嗎?
**********************************
Dear 童玩老,
目前這本書《The Last Lion》約800多頁,讀到還剩下200多頁,不過有提到英國第一次大戰陸地戰爭險況,差點打輸掉;要不是老美後來適時加入陸戰,以及英海軍成功封鎖德國,很可能英國就敗掉。
陸戰僵持不下,死傷慘重,最大原因,就是在西線戰場western front,英軍比德軍必較不會打trench war。(好笑就是,Boer戰爭時,Boer也比英軍會打Trench war)。同時這個英軍開闢第二戰場,想從Dardanelle,也就是土耳其境內的達達尼爾海峽,再上攻至Constantinople,這樣俄羅斯那邊的黑海可以自由運輸出來物資,加上俄羅斯與德國已經是對立,那德國勢必將調兵前往東線,eastern front,這樣或許這西線戰事將有轉機。
這個好點子,邱吉爾想出來的。問題在於implementation落實。落實部份,牽涉到調兵。這時候英軍總數有六十幾萬人「耗」在戰場上,同時英內閣War Department與First Sea Lord(First Lord of Admiralty邱吉爾的屬下),因為戰略、戰術、膽識、判斷、經驗上個人的落差,造成東線戰場無法即時有效開闢、維持,反而成為落敗、棄守,這,這幾乎造成英國第一次大戰差點輸掉。
可以看出,因為西線不會打trench war,同時這戰車(坦克車)邱吉爾點子非得弄到後來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派上戰場,扭轉trench war頹勢;當時戰車的確是給德軍很大震撼力。
打完仗後,英國軍人死亡人數高達908,371,受傷2,090,212,同時欠老美一筆很大數目的錢。從此開始,英國國力一落千丈,畢竟這過去殖民地也開始受到美國壓力非得放手,英聯邦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更有自己國會監督也暗示不受英國指揮;殖民地資源沒有了,當然跟這個老美威爾森總統強調的「民族自覺」很有關係。
總之,要想從個強國,一夕之間正確說是數年之間變成個落魄子弟般,是很快的。回到這英國自從二次大戰後,總是跟著美國後面插旗,這伊拉克也不例外,我還有另外不同想法,畢竟這牽涉到一種Moral問題。畢竟當時美國實在是沒有道理,去攪和第一次大戰,愚見以為,這英國人實在厲害,硬把老美給拖下水。大概二次大戰也不例外。
**********************************
Dear Tandy先生 ,
(#1806) 前年魔類教授曾建議娥往Troy 一遊,那時娥從伊斯坦堡南下Dardanelle,感覺那裡是很難用兵的,可惜娥不識任何marine 將領,無從實際討教。 就是想經那裡,德皇欲聯Ottoman建Berlin-Baghdad 鐵路,沖擊了英法的中東及東非利益,才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娥曾與某伊朗裔教授長談,也看了一些英國在伊朗阿富汗的歷史,這裡娥就長話短說吧,從一戰到現在,美國的中東政策,仍然依賴著英國的見解。
**********************************
Dear童玩老,
讀到的部份,有提到德國與土耳其關係。當時未戰時,土耳其正在跟英國訂購幾艘戰艦,dreadnaught級的戰艦,這英國突然之間,認為這個土耳其與德國走得很近,其實英國會議員,很多尤其是Liberal的,跟希臘很對盤;畢竟因為宗教、歷史等原因,就無緣無故故意找藉口,不交貨給土耳其,更氣人就是,錢也不退還土耳其,土耳其真是灰頭土臉的冤大頭。這無緣無故找藉口的笨蛋,就是邱吉爾!那這下土耳其就鐵了心,全心全力投入德國懷抱,那德國也順水推舟,幫土耳其建造幾艘戰艦也交貨。
這是不必攻打Dardanelle的遠因,被拿掉;因為要是真交貨給土耳其,這仗很可能不必打;畢竟可以跟土耳其商量。這部份,邱吉爾要負責任,他當時是First Lord of Admiralty,海軍大臣,海軍部最高文官部長。畢竟當時沒有空軍,這英國國防最重要兵員、機制就是海軍;所以這個職位有點像國防的「防」部長。另外有個War Department,有點像國攻的「攻」部長。哈哈,這部份是我的解讀。
德國藉著這奧地利外交部長被暗殺,就開始搞這第一次大戰(希望我沒記錯),開始進攻法國。那法國基本上,自從沒了拿破崙,就跟個紙老虎一樣,英國一看,剛開始還這個猶豫一下,後來覺得不對勁,就派兵跟法國聯手抵抗德國。這就是西線戰事部份。
東線戰事,本來是很有機會進行成功。英國的海軍在那個時候還是很強大,沒有對手;包刮美國在內。問題在於,這計劃進行過程,沒有配套。英法聯軍的海軍,一到這Dardanelle海域附近,就栽個大跟斗,好幾艘戰艦被土耳其撈起過去俄羅斯所佈下的再重新布置後劣質水雷給炸沉。再就是,這一來一往又是臨陣不得不換將,兵家大忌;再加上陸軍統帥也是個沒多少經驗的新將領,Ian Hamilton,邱吉爾友人,這部份可說是邱吉爾的責任,結果搞得這Gallipoli死了一大堆英軍加上奧大利亞等聯軍,鍛羽而歸。
英國這東線戰事,事後看起來,是不該贏的。
其實法國當時與德國間的矛盾太大,不得不成為英國盟邦,否則她沒辦法搞定德國。當時德國早就有意進攻法國,只是在找藉口。英國本想置身事外,問題那時候英國錯估這法國能擋得助德國攻勢,當然事實證明不盡然。
Dardanelle進攻時候,英海軍自亂陣腳,畢竟要開闢兩戰場,就海軍傳統戰略,一要足夠戰艦防禦北海一帶,換句話說,當攻打Dardanelle就意味著戰艦必須要從北海防禦(進攻)上調度過來。二者,海軍當時統帥,沒選對人,臨場錯失良機。三者,陸戰部份,陸軍也缺人手、兵力,畢竟西線戰事始終吃緊,當時War Department的Kitchener,就他的著眼點,不看好這東線陸戰,也在兵力上調度趨於非常保守,換句話說,原來在埃及待命的幾個軍,有澳洲的等等,都在猶豫是否該將其投入這東線戰場;這一來一往,耽誤軍機,等實際上去執行時候,人家德國、土耳其等於是守株待兔,早就等著英軍上岸,一舉殲滅英軍。
英國領導統馭機制,也很有意思。首相既是文官,卻是整個決策中必要經過步驟,也是The-Buck-Stops-Here最後簽字的人。問題是,他們根本不是軍人,沒打過仗,這邱吉爾打的仗,基本上是跑龍套腳色,不是統帥或是戰略執行者地位,這下突然成為First Lord of Admiralty,成為決策人物之一,未免有點像開雜貨店成功後,被叫來run WalMart一樣!
所以,Dardanelle鍛羽後,邱吉爾被迫下台,畢竟這是必然的。可是該書作者卻非常同情邱吉爾處境,可以看得出來作者的用心。
**********************************
“Sworn to no masters
Of no sect am I
As drives the storm
At any door I knock”
這是Alexander Pope的詩。當然熟讀詩歌的邱吉爾,得藉以作為他跳槽換黨的藉口。這是1904年。事實上這邱吉爾精得很早就到Liberal那邊,嘺好位子,換句話說下回改選,他將打著Liberal旗號選,不再是Tory保守黨。正如「Sworn to no masters」。
Tory黨結構老化,邱吉爾野心與其不成正比。同時Free trade議題剛好給他藉口。真正原因就是邱吉爾跟當時的首相Balfour無法對盤,同時大家都知道邱吉爾要的就是官位,要不然就是黨內的地位,即使謠傳邱吉爾將成為這保守黨下屆黨鞭,whip,可邱吉爾卻看出這民意不支持保守黨,因為張伯倫那時候極力推protectionism,即使包裝成tariff,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工商業界大老闆的主意。
邱吉爾造就鋪好後路,不再像他老爸Randolph一樣,到後來一攤牌,兩頭空。
至於為什麼Tory黨內對邱吉爾而言,沒有前途?畢竟每個黨都有所謂資深制度,seniority,排在清吉爾前面的Tory俊彥一大票。同時這時候Tory還是Salisbury的親戚天下,連這個Balfour也是,所以要是想在Tory內循制度升遷,難如登天。
這邱吉爾像是那種「遵循制度」的人?可是這邱吉爾就厲害,他知道自己長處在哪,會演講是一回事,可是這個黨有沒有前途,意味著會不會執政,這關係太大,畢竟他時常與民意保持聯繫,他已經看出Liberal是有搞頭,雖然目前沒執政,可淺力很大,同時Liberal很能接受Free trade理念;那剩下就是愛爾蘭的Home Rule議題。這個部份,要改變立場是很容易;畢竟這是Randolph當時「有口難言」的政治立場,可是對邱吉爾,要改成Pro-愛爾蘭Home Rule,那太容易了。
所以,1904年五月最後一天會期,邱吉爾正式成為Liberal。
(LL-55)
**********************************
《The Last Lion》已經讀完,這本書敘述邱吉爾1874~1932間的事。感覺上作者很成功地提到邱吉爾這段生涯重點,從書信往來,其他資料,重新建構給讀者個可讀性蠻高的故事。
自邱吉爾進入國會,跳槽到Liberal,而那時候1905年Liberal大選勝利,成為多數黨自然組閣,他得到個位置Under-Secretary of State(USC)。這是個相當junior位置,他上面有Minister of State(MS),而Minister of State上面才是Secretary of State(SC)。這USC不能參加內閣會議,只能參加內閣相關的委員會。要是說SC是等於部長,這MS就是次長,而這USC就是局長之類。但當時英國國會議員是無給職,後來有些「補償」,所謂的Stipend定期津貼,至於這部份到底時從何時開始,不知道。所以英國會議員要是本身財力不雄厚,這種遊戲試玩不起的。或許我們立委也來個無給職,搞不好這立委減半也沒必要了。哈哈....
這也說明為什麼當時英國會議員都想著要去入閣,錢當然是很大因素。同時這邱吉爾還是貴族調調,生活指數頗高,甚至以現代角度看,仍令人羨慕。即使他當時被調到印度騎兵隊,他跟當時許多英國騎兵隊員一樣,都是佣人服侍,記得他曾說,他一大早騎兵隊營吹起床號後,還爬不起來,就有「…一隻(印度佣人)冰冷黏濕的手,摸在他(邱吉爾)臉上,叫他起床…」。顯然這種有規律的「生涯」,不是這種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所能適應。但據作者描述,邱吉爾這輩子洗澡,也就是泡澡,從來沒有自己放過洗澡水,打過肥皂,都是人伺候;猶有甚之,作者還提到「他這輩子從來沒有親自開過一扇門」;意味著都是下人幫他開門,他只要大大方方走過去就好了。像他後來做到Chancellor of Exchequer的時候,家裡的各式各樣佣人,多得嚇人。
所以這就是基本上他為什麼對搞錢,非常在意的最大原因。但是邱吉爾就厲害,他與書商、報界大亨、出版界往來密切,因此開闢財源上就不成問題;畢竟他們與邱吉爾之間的demand and supply關係,總是邱吉爾supply少,他們demand多。至於為什麼,這就是邱吉爾的「迷思」吧。
(LL-56)
**********************************
邱吉爾這段時間問政,非常的abrasive招人討厭,已經快滿三十歲,到處得罪人,於是有人就建議,像Disraeli所說的,這男人要是沒有結婚,那他在這下議院「出席」上,就不算是正常。當然這也可以被解釋成雙關語,可是邱吉爾可算是例外。
其實邱吉爾感情生活上,據友人敘述,可能受他們這種階級,像邱吉爾是公爵的孫子,這種貴族感情生活上一直到二十二歲前,都是男女完全隔閡。其中邱吉爾祖母就已經暗示過,因為邱吉爾第一本小說《Savrola》初稿完畢後,請他老祖母過目,她讀完後就告訴邱吉爾,認為他對女人可說是很不了解;也加句話,搞不好這對邱吉爾來說,目前是很好件事。
老媽倒是很緊張,自從他駐守印度,就介紹一個將軍女兒給他,這邱吉爾總是玩這種「柏拉圖」式戀愛,所以人家不跟他耗,吹了。接著後來也追過一個老美電影明星Barrymore,來往幾次後,對方認為邱吉爾跟她不合,畢竟Barrymore自十幾歲就在鎂光燈下長大,最後告訴他,她對政治一點都不懂,同樣也吹掉。後來又來個「凱子的娘」女孩,邱吉爾私底下告訴親朋好友,他就是喜歡她有錢;可是人家又不是傻瓜,後來分手時告訴邱吉爾,她「不」看好邱吉爾在政治上有「好大」發展。
更好笑就是,這邱吉爾的私人秘書,是個男性同性戀,Eddie Marsh;不過這可說是邱吉爾非常開明的地方。Marsh當時在政府機構內幹秘書,被邱吉爾挖角過來。友人提醒他這人是同性戀,可是邱吉爾不以為忤照樣用他。當然邱吉爾不是同性戀,這是肯定的。這兩人一對活寶,每次參加宴會,看進場的女賓,就開始「打分數」。說這個女賓長相外表:a face can launch a hundred ships;那個可能「五十艘」;那這個呢?She will be lucky if she can launch a small gunboat!
你說,這種male chauvinist,當時是沒發明這字,他找得到女朋友麼?哈哈哈
(LL-56)
**********************************
邱吉爾32時還沒結婚。當然除前述種種,基本上這個人事業心太重,即使已經選上議員,可是人生規劃目標又提高一大段。仍在Tory時候,居然他跟其他議員「私謀」倒閣,由他來做首相同時邱吉爾官位已經派好,誰幹什麼,什麼位置都說得一清二楚;當然事後邱吉爾否認。
艾德華七世登上王位,Jennie又與艾德華私交甚密,恢復往常。邱吉爾當然知道。Jennie是急著要溫士頓結婚,雖然過去介紹牽線給溫士頓沒結果,可是仍不放棄。問題是這邱吉爾根本打心裡不在乎,同時社交禮儀上,跟同輩比起來,譬如像他的cousin堂兄弟,就是他老爸繼承公爵的兒子Sunny,人家就與女性朋友往來密切,也如魚得水毫無窒礙。
再就是邱吉爾本人男女社交上,非常自大。宴會上與女性談話,話題都是他自己,圍繞著自己打轉。要不然就問人家女性,「您年紀好大哪?我呢,已經三十多了」等等甚不得體的廢話。據作者分析,主要是他心不在焉,同時他宴會目的,就是找機會談政治、談他自己,當然跑不掉就是各種他的pet project之類。
1904在Salisbury Hall舞會,Lady Crewe是主辦,Jennie也好高興介紹Clementine Hozier,這位未來邱吉爾夫人,Clementine暱名為Clemmie,(http://www.loc.gov/exhibits/churchill/interactive/_html/wc0048.html),當時對邱吉爾第一印象可說是非常負面。不過這也證明,一見鍾情這句話不準確。Clemmie後來對邱吉爾事業上協助,積極印證「賢內助」The better half這句話正確性。同時邱吉爾沒有她,可說是真是「兜不轉」!同時邱吉爾婚後,伉儷情深,外人羨慕。
也證明想當紅娘、媒人,不要氣餒,畢竟誰都無法預料這對情人,剛開始是路人,而男方向個傻子笨蛋,女方卻落落大方仍不輕易放棄這段還不是情緣的驚鴻一瞥。
(LL-57)
**********************************
邱吉爾與Clemmie,好玩的還在後面。據作者,Clemmie當時是個非常激進組織的成員,激進的意思,是指思想方面,尤其是社會組織活動像女權等。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
後來邱吉爾快滿34歲時候,終於擄得芳心。婚後這兩人當然有段磨合期,像任何Newly wed一樣。邱吉爾很可愛的地方,就是他非常喜歡小孩,同時每人都有外號、暱名。Clemmie叫邱吉爾為pig,這pig與後來的老外蔑稱「條子」為PIG不一樣!那邱吉爾稱呼Clemmie為Cat,那他小朋友們,就是各種不同的小貓。
邱吉爾家人朋友長大過程,據他們回憶真是有趣。有次邱吉爾閑來無事,就在家後院大樹上撘個樹屋。小朋友路過邱吉爾就跟隻大猩猩一樣,倒掛金鉤,來戲弄嚇唬逗著大家嘻嘻哈哈,快樂過一天。這之所以成為作者或家人所樂道,畢竟在下議院、政府機構整天忙的腳不沾地,回來照理說是一點小事不對就會大發雷霆可不?或許邱吉爾成長過程,老爸老媽幾乎都不在身旁,他決心不讓他下一代再跟他一樣,錯失親情。
後來邱吉爾賦閒,因為沒選上議員,官也沒了,同時官場臭脾氣還在,沒任何首相願意給他官位,他就在家後院建東建西,親自動手當水泥工、疊磚工、挖土工,建造人工池,然後又養各式各樣動物,搞得家像動物園。有次,他養的山羊野性難馴,沒事就像西班牙鬥牛一樣,向人攻擊。邱吉爾女兒Mary描述,有天邱吉爾沒注意,這頭山羊發動攻勢,朝邱吉爾衝過來撞到邱吉爾後小腿,把她老爸給撞個「惡狗搶X」。當然邱吉爾總算給撞「醒」過來,那天下午傍晚,這頭公山羊就「離奇失蹤」。
當然Clemmie也不是都是好脾氣,她是蘇格蘭裔,要是把她給惹毛了,也很恐怖。Mary敘述,Clemmie有次在餐桌上火大,抓起面前盤子,裡面還有一整盤的菠菜,就朝邱吉爾砸過去;邱吉爾頭一偏,「飛碟」飛過去砸在後面牆上,據說這面牆還留有邱吉爾沒吃到的菠菜。
(LL-58)
**********************************
>當然Clemmie也不是都是好脾氣,她是蘇格蘭裔,要是把她給惹毛了,也很恐怖。
太好笑了, 我最喜歡這種有能力, 有看法, 有個性的女人, 也對能喜愛這種女人的男性,致予敬意
**********************************
英下議院,(http://www.explore.parliament.uk/Parliament.aspx?id=123&subSection=true),注意地毯上有兩條紅線,這兩條紅線之間長度,兩把劍長。議員發言不得跨越紅線。走道,叫做gangway,政府官員的位置,在議長右手,反對黨左手。發言時,針對自己同黨領袖:my right honorable friend,反對黨領袖:the right honorable gentleman。委員會都在”樓上”開,這”樓上”指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樓上」。上議院叫做:another place!
前幾星期,惡補一下,大概知道這上下議會來歷。議會之由來,是因為當時英王的顧問,承平後這顧問還是有必要,當時是由各將領、大臣充數。後來政治現實、變遷,也包括各種borough,享有特權的自治城市,也是後來成為有議員選舉權的城市。這下議院議員,最初也就是由這些「享有特權的自治城市」的代表而來。
所以,細究這下議院,開始時也不是民意需求,而是王室實際上的需求。Liberal終於當道。不過在1903年,全英國符合(現代)標準的人,其中只有1/3人能投票。投票標準:1一家之主;2合法居民沒有債務;3擁有房地產;4受過教育。其共同點,男性;女性沒有投票權。
1905年底大選完畢,愛德華要Liberal的Campbell-Bannerman(CB)組閣,CB給邱吉爾選,邱吉爾「挑」這under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colonies,管殖民地。個人看法,CB當然知道邱吉爾後台硬。這時候,基本上沒有極好關係的,是當不了官,議員身份是入閣作政府官員基本條件;不成文規定。同時入閣後,這官袍上袖口、袍領有一道鑲金邊,代表身分。
(LL-59)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