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從「自由歌」後,我覺得:張雨生好像有邁入一個自我風格更加成熟的階段,雖然還不知道他那時候究竟在生活中領悟到了什麼,而將這種轉變的心境投注到創作中?但你可以發現,之後幾張專輯,張雨生造型跟之前的乖乖牌造型不太一樣,留起長髮,甚至後來還染了整頭金色;另外,從音樂裡聽來,他好像也更自由自在地玩起音樂,脫離傳統做流行歌的思維,觸及音樂領域也更為廣泛,拉丁、R&B、中國風、原住民音樂等多元化的音樂元素,都在此後紛紛出現;另外,我想,大約也在這個時期,張雨生找到了他此後數年維持密切合作的夥伴,如:櫻井弘二(Koji Sakurai)等人,對於他腦中音樂理念的實現更有助益。
在1994年8月,張雨生第二次出版了標榜著創作輯的「卡拉OK,台北,我」專輯,雖然名字挺怪的,而且據說推出後,銷路奇爛無比,但這是我覺得張雨生歷年來專輯最值得大肆介紹的一張了!因為它真的曲風多元,聽整張專輯宛如在看一場精彩好戲,歌詞深邃老練、感情豐富卻又不脫離現實世界,更厲害的:這又是作詞、作曲、編曲出自張雨生一人之手!可惜,剛發片的當時沒有什麼人真的重視它,在我印象中聽到周圍朋友嘴巴中說出這張專輯的曲目之一「我期待」,竟然是因為過了三年,張雨生死後,有人把陶晶瑩的聲音和張雨生混合成男女對唱版,朋友才知道這首歌!我實在不禁想替張雨生掬把同情的淚,應該沒有一位藝術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在死後才為世人週知的吧?但張雨生這張專輯的遭遇,很不巧地就像梵谷的畫一樣,在他生前是叫好不叫座。
在「卡拉」這張第一首歌「我是多麼想」,剛聽起來會當成一般的情歌看待,但後段卻來個「數來寶」的把戲,「竹板一打霹靂啪,來把我們的社會想一想,……」此刻我們終於看到了他真正想表達的是身為社會公民所應盡、能做的責任,首先要能夠「反映」、「觀察」,而若能做到「影響」、「實踐」當然就更棒囉!這深刻而宏觀的內涵,立即就從時下那些談情說愛、風花雪月的歌曲浪潮裡跳脫出來。
第四首「永公街的街長」跟第一首稍有相似,也跟社會反思有關,但使用的形式又是一絕,才開頭張雨生就罕見地秀了幾句台語來模擬一段念歌,作為整首歌的引子, 接著用整首歌來述說一個故事--永公街是位於台北市陽明山的一條小山路,我因為國中大量研讀地圖(請看本新聞台《「公車青年」名詞釋義》一文)而早知有此道路,但從沒想過這條路會有一天被寫進流行歌詞裡;在這首歌中,對男歡女愛之事隻字未提,呈現出來的是詭異難解的疏離感,他沒有點名主角是何許人也,但我推測是描寫一個失智老人或精神病患、流浪漢之類,被社會放棄的邊緣人,歌詞內還運用了一些很美的意境來反襯出這個主角的悲哀。這首歌為了營造出類似恆春民謠「思想起」的本土感,刻意採用月琴來伴奏,而電吉他的嘶吼也配合調性,傳達出頗為滄桑的感覺;資深演藝人員文英,也在這首歌裡面擔任口白,她的腔調非常符合這首歌的情境;這首歌因為具有故事性,所以為了鋪陳劇情,從開始到結尾都拉得很長,歌詞本記載長達九分五十秒,在縈繞不絕的民俗搖滾尾奏之中,似乎有意提醒大家正視一些弱勢族群所面臨的問題。
第二首「動物的悲歌」,從標題上各位應該不難看出這是針對保護動物、環境生態議題而抒發的感觸,但張雨生又發揮寫童話故事般的作詞功力,把這個嚴肅的主題寫得很好笑,到後面還出現陶晶瑩模擬「賽車實況轉播」的精彩情節,暗喻動物被人類欺壓的過程,弄得令人哭笑不得!到了第七首,陶晶瑩又出來插了一次花,但這首歌陶子客串的片段更會讓人發噱,故意用台灣國語伴唱「你要可樂,或咖『灰』,讓我來陪你談一會,……」把這首原本帶了點慵懶、抒情的輕爵士,不到三秒內變成爆笑版的那卡西歌曲,最後又「跳TONE」回到原本的爵士樂,展露出張雨生把音樂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長才。
第三首「靈光」一開始也像是讚詠美女的詞藻,到後面其實又是張雨生對自己創作過程的內心告白;既然他是音樂人,產生靈感的方式也跟音樂有關,於是在間奏裡便出現了長約幾個小節的迷你古典音樂組曲,每段都是很有名的古典音樂,也都僅出現兩三秒,我想作用就是在象徵他腦中那剎那間的靈感吧!這種把古典樂呈現方式融入編曲,在當時的流行音樂裡應該也是一種大膽嘗試!第五首「子夜抒懷」,最開頭也有套了一小段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的片段,但接著延續整首歌的曲調都很安詳靜謐,跟第三首那種熱鬧、激昂感的西洋古典風格截然不同;歌詞內容是有點像「靜夜思」的現代版,是一段適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低吟的文字,而編曲上是以鋼琴伴奏、合音及後製特效,來呈現一種三○年代老上海的懷舊感覺。第八首「這一年這一夜」,則是在前奏、間奏的地方套用了著名的「波麗露」樂曲作為和絃,聲勢磅礡,但搭配的卻是華麗矯飾的歌詞,一方面讚嘆自然界的浩瀚,一方面則描寫了跟知己(或情侶)交心的絕佳氣氛。第十三首「再見蘭花草!」是用民歌「 蘭花草」當作基底來進行改寫,剛開始聽時還不習慣它跟原曲差異,後來也就逐漸發現這曲調上的刻意調整,其實是便於轉換成間奏的歐式抒情樂曲,還有結尾的重金屬伴奏和仿進行曲的節奏。一旦進入這寬廣的音樂園地之後,你該讚嘆的是張雨生怎麼把一首情境幽然的民謠,改編成這麼多樣化的音樂風格,還很自然融為一首歌, 而非在乎一些枝微末節的小地方是否不通順。
在「卡拉」裡面跟一般人認知的流行歌最接近的,我想大概只有「蝴蝶結」、「我期待」吧?這兩首的歌詞較為白話一些,且曲調與市面上的抒情歌相仿、易於被普羅大眾所掌握、接受,但若你想唱它,還得有一定實力,因為這兩首歌既然是張雨生為自己打造,音域跨得很廣,到副歌的部分尤其必須高聳、響亮才好聽,聽張雨生本人在專輯裡的演唱是游刃有餘、中氣十足,充分展現他歌唱方面的堅強實力。
如果你以為這兩首就是「卡拉」專輯中最難唱的關卡,那我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為還有兩首大家很少提到的--第六首的「兄弟啊」,還有第九首的「後知後覺」,也都極富挑戰性!(可惜KTV裡無法找到這兩首,不然你可以拿來測試那些愛飆歌的朋友!)「兄弟啊」曲風為張雨生個人最鍾愛的搖滾風格,到後半段的吶喊更是恐怖、而且那並非其他歌手所習用的,以假音或海豚音來充數,而是確確實實的真音(即使他有運用假音,也很難分別出來),隨著伴奏樂音,人聲也一波波地往更高的音階挺進,每每總讓我聽得汗毛直豎,對他的高音拜伏於地。而「後知後覺」這首歌則為R&B形式,詞或曲都有著福音歌曲的味道,一來音階頗高,二來它的高低音起伏非常大,加上不斷出現的轉音,也考驗著他自己的歌喉,在那個台灣人還不時興唱R&B的年代,可說塑造了一種新的典範。
基於「卡拉OK,台北,我」這張自由發揮而成的專輯失利,張雨生接下來所出的「還是朋友」專輯不得已向市場主流靠攏。邀集了其他人共同創作出來的歌曲,固然非常好聽,而我剛買時也確實為其中幾首歌所吸引,如:「西風的話」、「我什麼都願意給」,但迄今十二年來、我還是不自覺減少了聆聽此專輯的次數,現在對其印象都已模糊,唯一回想起來的特別之處,就是最後一首歌「別放棄希望」是找回張雨生大學時代的「六個朋友」(係指金智娟、紐大可、孫向瑩、陳本瑜、知己二重唱)友情客串, 但因我過去對「六個朋友」並不熟悉(除金智娟我還稍微瞭解之外),所以無法引發什麼特別感覺。
到1995年末,因飛碟唱片公司組織架構調整,許多歌手此時紛紛轉投其他業者,另覓新局,而張雨生也離開了這個曾經讓他成長蛻變的環境,加盟豐華唱片。不久之後推出「兩伊戰爭--白色才情、紅色熱情」的雙EP組合--「白色才情」皆由張雨生自己創作,而「紅色熱情」則為商業取向,交給別人詞曲及製作,兩者要我擇一,自是對前者情有獨鍾。「白色才情」專輯只收錄了五首歌,質感精緻,每一首各具特色,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後窗」。「後窗」是一首混合了中國風和搖滾風的歌曲,運用很多中國傳統樂器及元素,乍聽起來有點像小調,描寫閨房女子的靜態之美,到後半段猛然加入重節奏的鼓聲,隨即開始鑼鼓齊鳴、絲竹並奏,一首文雅、柔美的歌,霎時變得熱鬧無比,比起現今歌壇那些號稱融入中國風的R&B新作,張雨生這首多年前的前衛實驗品,更可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飆得更刺激、更暢快呢!
「白色才情」讓張雨生盡情發揮了他的音樂天分,而「紅色熱情」則誘導出一位歌壇後起之秀--那就是後來走紅台灣流行歌壇、來自台東卑南部落的張惠妹,在跟張雨生合唱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之中,張惠妹初試啼聲,展現渾厚、柔情兼備的嗓音。接著,張雨生親自為張惠妹量身訂做「姊妹」專輯,將原住民引以為傲的合音、歌唱技巧很自然地放進一般流行歌之中,更讓張惠妹自此於流行音樂界發光發熱,成為百萬張銷售量的天后級歌手!而張雨生本人也藉著這張專輯,登上了超級製作人的地位。數個月之後,在張惠妹的第二張作品裡,張雨生更發揮了極豐沛且出乎人想像之外的創作能力,寫出一首狂野、動感的拉丁風格舞曲「Bad Boy」作為專輯主打歌,而張惠妹精湛的歌唱表現,則把此歌曲演繹得萬分精彩,於是專輯再度大賣,甚至創下一百三十多萬張的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高的銷售紀錄。
由於「姊妹」、「Bad Boy」專輯的成功,讓張雨生和張惠妹這一對製作與演唱的超級組合,成為歌壇美談;直到張雨生死後三四年,其生前許多未公開的創作,唱片公司仍交由張惠妹來加以詮釋,這些歌曲的出擊也獲得了不少佳績,使我內心不禁有著閱讀三國演義裡「郭嘉遺計定遼東」之憾。這些遺作中,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是「當我開始偷偷地想你」,歌詞依然保有徐志摩文筆那般瀟灑的詩意,曲調方面就市面上一般樂評所言,咸認為搖滾曲風,但個人深切地感受到「當我開始偷偷地想你」編曲上有滿濃厚的拉丁味,雖然張惠妹演唱時的實際編曲者是Martin Tang,但張雨生當初創作時應該有一套試編版本,從這首歌的旋律層次感,節奏上的頓點,吉他的撥弦技巧,或合音的方式來看,我懷疑張雨生的發想靈感,更包含了原住民或佛朗明哥的成分在其中。
「口是心非」是張雨生最後一張流行音樂專輯(未含唱片公司蒐集或整理的部分),發片當時曾被各界視為張雨生捧紅張惠妹之後,在自己事業上捲土重來的指標,也可說是他所有創作專輯裡最成熟的作品;張雨生在歌詞本裡的感言裡,特地對這張專輯的錄音暨混音剪輯師(他的最佳音樂搭檔之一)小K說:「我們離國際水準的目標愈來愈近了!」若以張雨生過往寫感言總是謙沖自牧的模式,來思考這句話,就不難看得出他完成這次作品時內心的喜悅感。
仔細聆聽專輯同名主打歌「口是心非」,我們能感覺得到張雨生創作時,企圖跳脫以往他唱歌時予人清晰嘹亮的形象,結果顯得這首歌的調性格外內斂,足以品味良久而不致厭膩。一開始的西塔琴(Sitar)撥弦聲營造了蒼茫感,背後的敲擊節拍不似西洋鼓聲那般響亮,反而隱含著東方傳統擊鼓的穩重力道;緩慢的歌曲彷彿訴說著內心莫名的沉重感,等到間奏才突然加入了西洋樂器,氣勢為之一振,接著由電吉他的流暢揮灑,和低音鼓、響弦鼓的特殊鼓聲組合,來襯托張雨生刻意壓低卻帶了些滄桑情緒的歌喉。
除了主打歌外,坊間最熟悉的應該可說是「河」這首歌曲了吧!在當年曾以意境優美洗鍊的詞句獲得金曲獎的肯定,也讓更多本來對張雨生不甚熟悉的人們藉此發現他獨樹一格的作詞風格。另外,還有一首可聽性十足的「玫瑰的名字」,這是一首張雨生過去罕見的6/8拍搖滾歌謠;重辣口味的伴奏,卻有著巴洛克式的華麗間奏及合音,照理說兩者應該會構成結構上的斷層和衝突感,但奇妙的是聽來竟一點都不突兀,而最經典的則在於他第二段卯足勁飆到頂點的歌聲,那種拔尖的感覺並非俄羅斯高音男歌手維塔斯(Vitas )那樣鬼魅似的呼喊,而是完全展現力道、激情的真音,至今仍然令人忍不住叫絕。
在我眼中,這張專輯還有首不得不介紹的歌,那就是排序並不顯著的第七首「…的圖案」。首先,最特別的一點在於它是以五拍為之,我曾在敝人音樂部落格「Yalcinchen」介紹過,只有中東傳統音樂才會出現這種節奏形式,在一般流行歌是幾乎不可能找到的,能以五拍節奏來構思並作曲,雖然沒人能肯定指出張雨生是從中東音樂獲得靈感,但光就他把這個點子放進流行專輯,此等勇氣就足資表彰。編曲這方面也非常特別,乍聽之下會覺得是爵士樂,但除了提琴、鋼琴外,請來名演奏家解瑄擔綱豎琴的演出,這一點實在頗具巧思,迷幻飄邈的琴音不時出現,幾乎貫穿整首歌,琴音的優雅細緻呈現了歐式的典雅風味,文藝氣息頓時變得濃厚;另外,間奏裡加了E-bow(一種效果器)、尾音變調的吉他,及低迴的貝斯聲,則增添了些許的詭異意味,益使人感覺到宛如古堡房間裡的陳舊雕飾、昏黃燈光之下所散發出來的神秘情調。這首「…的圖案」,一來不用講的是它詞寫得有韻味,二來則是曲風和結構型式都頗為罕見,脈絡卻維持嚴謹、不流於陋劣,在此我們充分見識到張雨生和櫻井弘二在音樂創作上所彼此激盪出的耀眼火花,或許是其中某人製造了創意的核心點,另一人則把這個東西完整地包裝起來;又或許是某人提供音樂之所以能流行的要素,另一人則貢獻了音樂之所以有深度的元件,總之,這部作品在類似這樣的合作模式之下,得以發揮到這麼爐火純青的程度。
有些關於張雨生的歌曲評論,會考量他當初是從校園搞搖滾樂團起家,很自然地把他或是他的許多歌曲給歸納到「搖滾」這一區塊內,不過我覺得如果光拿這頂帽子套到張雨生頭上,實在是低估和窄化了張雨生後期的大幅成長。以個人觀察所得:張雨生退伍後的初期,在每首作品中固然展現了創意,但其中仍有一定比率的搖滾味道,或可稱之為流行搖滾;直到「雨生歡禧城」裡的原創DEMO(我推測這些歌曲大概在1994年底所完成),仍有幾首是極像「烈火青春」時代的重搖滾風。然而,隨著他在搖滾領域外嘗試更多樣的變化時,整體編曲或旋律中的純流行搖滾的味道也隨之沖淡了,例如我前文說過的,在「卡拉OK,台北,我」、「白色才情」都有發現嗅得出本土風格或東方特色的單曲。
尤其是到了張惠妹的「Bad Boy」,到「當我開始偷偷地想你」,還有後來「口是心非」專輯中的好幾首,產出年代大概是在1996年以後,這段期間張雨生寫了不少歌曲都具備十足拉丁音樂(包括快歌或慢歌)的特色,我相信:這應該是他大量聆聽國外專輯之下而獲得啟發,結合他原本擅長的搖滾音樂,所形成的結晶。1995年以前,我們固然能聽到零星的華語流行歌有使用到拉丁音樂的元素,但幾乎未見到哪個人一再將這類曲風當成主力歌路,甚至藉此得以爆紅的;因此,張雨生這樣大膽的嘗試,不僅讓他的音樂在當時眾多歌手之中顯得風格卓然,在台灣甚至整個華語歌壇都可謂走在時代尖端(拉丁曲風約於1990年代中期,隨著南歐或拉丁美洲裔歌手大肆崛起而風靡全球,但這股風潮幾乎到2000年左右才吹到台灣)。
到現在,經過十年的時光,有很多人一提起當年張雨生,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極高的聲音。其實,歷年來歌壇有很多歌手都以高音著稱,從中生代的費玉清,到跟張雨生出道時期相仿的趙傳、林志炫等人,到後來的信樂團主唱阿信,甚至是近年知名度竄升、被認為張雨生接班人的楊培安,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高音特質,有些是強調美聲,還有人講求張力,也各有支持的歌迷,所以孰強孰弱是不容我恣意下定論;但若看整體音樂能力,張雨生唱作俱佳的表現是很明顯地優於其他高音歌手的,以過去或現在的歌壇而言,我們幾乎很難找到跟他完全同類型的人選,這應該正是張雨生離開這些年來,仍能為台灣流行歌壇留下深遠的影響力,也仍然令很多支持者忘懷不了的主要原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