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4 12:52:58| 人氣6,11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公車分段點學(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承上篇)

 前面各篇《分段點學》的內容,我把台北市中心幾個行政區的各分段緩衝區域的特性都予以剖析,假如大家確實看完了這麼冗長的文章,不難發現:有幾個分段點,是具有極為重要的門戶地位,而且這種地位甚至經過幾十年、無論有否捷運通車,都不會改變的。在這裡,我來為各位簡短複習一下吧!

 比如:西區最重要的門戶,就是捷運西門站以至捷運龍山寺站之間諸站位(亦即捷運通車前之「中華路北站」、「萬華(車站)」一帶);東區則位於松山車站、捷運市政府站附近,東抵捷運昆陽站附近(亦即捷運通車前的「松山車站」、「玉成國小」之間);南區是在捷運公館站,或有向南延伸到捷運景美站附近(亦即捷運通車前的「公館」、「滬江中學」一帶),北區則為「台北市立美術館」,跟東北邊大直地區之間諸站(即昔日之「圓山」、「大直」所夾的地帶)。此外,有的分段點則因為地理特性而設,有的則因捷運轉乘造就之轉乘需求而產生,還有極少數狀況,是單純因為里程數而被劃為分段點。

 在從這一篇開始我將繼續論述的,是位於台北市郊區:士林、北投、南港、內湖、文山等行政區內的分段緩衝區。位於這幾個區的分段緩衝區,其中部分就位在城郊分界處上,所以已經在之前諸文探討過,此外,在稍遠離於市中心的地帶,有時基於地區交通地位之重要性,抑或地形上之過渡特性,仍形成了幾處獨具特性的分段緩衝區。

 位處台北市北郊的士林區,幅員廣大,包括了較靠近淡水河或基隆河岸平原的社子、後港、劍潭地區,以及偏近山區的芝山、天母、陽明山、雙溪等地區,而如果由台北市經過士林區繼續北行,還會到達北投區、淡水鎮,甚至遠至北海岸各鄉鎮這些更遠的衛星聚落,故士林區可以說是台北市北郊的重要中繼站。

 士林區內最大的分段緩衝地帶「泛『士林文林』緩衝帶」,其實可以說是好幾個緩衝區所構成之帶狀區域,其主要位於士林區中正路和文林路交界處,往南邊擴及到「捷運劍潭站」(捷運未通前站名稱「陽明戲院」),幾與中山區所提及的「泛『圓山大直』緩衝帶」接壤;往西則可達百齡橋旁的「陽明高中」甚至社子地區上的延平北路、重陽橋頭;而往北則抵「捷運芝山站」或「福林橋」;往東到「福林國小」,甚至有少數擴展到仰德大道頭。之所以形成這麼大的一塊分段緩衝地帶,可從自然或人文觀點來分析。

 在自然環境方面,「泛『士林文林』緩衝帶」是處在山區和河流之間的河岸狹長平地,東北邊是緊鄰陽明山系及其向南延伸的劍潭山,往南跨過基隆河即是台北盆地的中心地帶(亦即台北市中心區域所在),而往西就是淡水河,在狹長平地的中間則橫貫著雙溪,形成一個小型阻絕,這些都符合了「自然分界處」的特質,也就是公車據以分段的法定條件。此外,從人文活動的方面來看,正是因為這裡是士林區的商業活動及交通轉運的核心地帶,以經濟地理學上的觀點來看,這裡已經可用區域中心的規模來看待,而以交通運輸學的角度來分析,則是一處地位非同小可的節點。

 從士林區的偏近山區(也就是上段所說的天母、芝山、陽明山、雙溪)出發的公車路線,或非由士林區出發(起自北投、淡水、蘆洲等地)但行經士林區的路線,只要它的路線型態是兩段票或三段票,幾乎悉數在「泛『士林文林』緩衝帶」規劃了該路線的分段緩衝區,例如:206、218、220、223、255、260、266、288、302、304、308、508、601、665等。也由於這裡的節點特性,假如行經此處而為一段票之路線,其一端點也必然設置於這個範圍之內,如:216、224、815、紅3等(數繁故不詳列)。

 另有兩條公車路線,在前幾篇曾經有談過的277、279、612,是把分段緩衝區設在「銘傳大學」(或「小北街」)至「民權松江路口」,雖然這一區間不全然在「泛『士林文林』緩衝帶」以內,而是跨入了位於基隆河南岸的「行天宮」周邊,但設置之意涵與「泛『士林文林』緩衝帶」各路線,仍然極為接近,旨在區隔台北市的北郊進入市中心及東區的乘客性質。

 若符合天母、芝山等處出發的條件,或非由士林區內出發,但行經此處未分段者,主要因素是另一端點位於台北市的南區,路線的里程結構跟上段各路線是有較大差異,以致分段緩衝區跟著偏南;例如:280、285、290、606這些,它們的分段緩衝區都位在基隆河南岸的中山區內。

 除了「泛『士林文林』緩衝帶」以外,士林區還有幾個被劃定為分段緩衝區的地帶,但規模都較小,其中一處就是在前幾篇有提到的「泛『圓山大直』緩衝帶」,其位置大致在士林區的雙溪地區通往大直的途中,目前有267副線、620、645這三條路線於此分段緩衝,皆訂「外雙溪」與「美麗華」或「大直加油站」之間的兩三站,其實也就等同於:把這兩三站之間所穿越的自強隧道,當成一個自然分界處來據以分段的意思。

 本區第三處分段緩衝區,其實跟「泛『士林文林』緩衝帶」的範圍極為接近,那就是位於士林區內最靠近淡水河岸的社子地區,唯一於此分段的幾乎只有215,為何社子既如此靠近前述的緩衝帶,又只有這一條路線將此處當成分段緩衝區,我卻要單獨拉出來探討?這要從社子地區的地理人文特殊性開始談起。

 社子地區之西界為淡水河,往東或往北都毗鄰基隆河,正可謂為一個半島地形,南端則緊鄰大龍峒地區,形成一個小型地峽,符合了自然交界處的特質。由於社子半島的位置正當淡水河、基隆河的交會沖積平原,在數十年前就被政策劃定為滯洪區,只能低密度開發,導致了數十年來,此處都市景況非常落後、原始,幾乎迥異於台北各地。在這種發展情況下,人口不稠、市場小,使公車路線亦增闢有限,只有中正路旁的永倫里以南才分佈著較多的公車路線;以北僅有光華巴士的215、紅10(昔61),及近年首都客運接駛或新增之2、紅7。其中紅7、紅10之性質都屬於區域接駁路線,通往士林鬧區的中正路、文林路一帶;而2和215是兩段票、可通往台北市區。

 215歷史頗為悠久,從聯營實施前就已存在(其前身為光華大南之共營路線),從社子半島北端的「中國海專」發車,貫穿整個社子地區(延平北路五至九段),通往重慶北路與鄭州路交叉路口的「台北車站」,分段緩衝區設在「僑美」和「涼州重慶路口」。其實,215的路線並不算特長,以站數或里程數來說,甚至還少於某些一段票路線,但因它跨越了社子半島到大龍峒之間這個地峽,此為其之所以被分成兩段票的主因;此外,又由於215通過了台北市西區一個頗為重要的分段緩衝區--台北橋地區(即「涼州重慶路口」附近),故215發揮重要之轉乘功能,理所當然地得以於此設置了分段緩衝區。近年來,在交通局推廣捷運、公車整合的政策下,這幾年215路線突破以往完全行駛於台北舊城西區的模式,繞駛玉門街上的「捷運圓山站」,為其增加了些許競爭優勢。

 另外的2原隸台北市公車處轄下,公車處改制大都會客運後,本路線也釋出給首都客運,之後並隨著首都客運的勢力範圍擴張,起點站從「社子」改為「中國海專」,收費方式也由原本的一段票升級為兩段票;唯延駛後,路線跟215幾乎完全重疊,差別只在於:2在市中心端是以「捷運台大醫院站」為終點站,且無繞駛「捷運圓山站」。

 最後談到士林區境內、型態及位置最為特殊的一個分段緩衝區--位在陽明山麓台地的聚落「山仔后」,近數十年來因為文化大學、華岡藝校的創立,聚集了更多人口定居、產生商業需求,這裡遂形成陽明山上的重要中繼站。從「大龍峒」發車,經過士林鬧區、仰德大道,最後以陽明山東緣的「平等里」區域為終點的303,是所有聯營路線之中,唯一在「山仔后」分段緩衝的公車路線(另一端點為「陽明山國小」),其關鍵就在於「山仔后」之區位特性,加上其位置接近全線中間,於此分段對於當地民眾通勤、外地旅客登山,皆合情合理。



(待續)

台長: 公車青年陳右錚
人氣(6,11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公車學 |
此分類下一篇:台北公車分段點學(九)
此分類上一篇:台北公車分段點學(七)

purple77
你會不會覺得社子公車太少....去很多地方都要轉車 麻煩死了...
2009-02-22 14:33:26
對呀!尤其是延平北路五段的公車更是少,真不知道政府公務人員在做些什麼???
2009-04-26 18:53:42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