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二十年前開始,台灣的政治社會型態產生一連串重大轉變,社群意識逐漸高漲、社會運動應運而生,諸如老人、婦女、殘障、勞工、同性戀等社經面向之族群運動,皆發揮一定的影響力;然而,近年來最常成為炒作焦點的,卻莫過於以血統習俗面向來分類的族群了,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外籍(主為配偶或勞動者)這五大族群,此面向所及,眾人無不風聲鶴唳,首先衍生出「本土意識」或「主流民意」之類的辭彙,此外還發展了類似先來後到、先佔先贏之類的紛爭,雖不至於搞成腥風血雨,但至少以滿城風雨來形容是不為過。
不談複雜的政治傾向及歷史問題,單純就文化內涵來欣賞,我們會發現:這幾年來,社會上多了些曾被冷落的文化產物,像是:外勞節慶(詳見本台之《泰國水燈節》一文)、原住民電視台、眷村公園、金廈高甲戲交流等,而在百家爭霸的音樂舞台上,則崛起一股新勢力--那就是客家流行音樂的產生。
就傳統上的認知,提到客家音樂,一般人會想起他們的山歌、北管、八音等。的確,除了傳承自中國民間器樂演奏形式的北管和八音之外,以歌唱形式的客家山歌,更堪稱客家文化的精髓:它主要是藉由即興的口頭創作來表現,歌詞多為七字一句,講求平仄押韻但並非制式嚴謹,擅用隱喻與雙關之修辭,而所吟唱的內容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它不但是客家人對生活經驗、生命情懷的一種表達藝術,甚至可藉以凝聚族群意識。客家山歌有所謂的「九腔十八調」,形容其腔調眾多,實則不只此數,而台灣地區所流傳的,以老山歌、山歌子與平板調(又稱改良調)這三種為大宗,其特色是曲調固定,歌詞可隨意變化、即興創作,此外也有桃花開、思戀歌、十二月古人等小調。
不過,也因為客家山歌的樂趣是呈現在歌詞上的應對表達,蘊含著生活語言所粹煉出的價值,歌聲好聽與否則非主要訴求,因此客家山歌就不像仰賴聲樂表現的原住民歌曲那樣易於傳唱,不僅難以見容於其他族群,就連多數客家年輕人都感到無趣。幸好,有識之士除了積極奔走推行客家母語之外,對於山歌這項優良傳統的維護及傳承,也不遺餘力;更有甚者則篳路藍縷、開拓新局,企圖讓客家音樂緊跟上社會的發展腳步,脫離民俗歌謠模式,走向清新通俗的現代曲風。就這樣,不管藉由山歌的深沉吟詠,或是流行歌曲的強力播送,客家音樂宛如脫胎換骨般的重生,不再只侷限於鄉村或老一輩的人。而更能夠擁抱廣大的非客語慣用之民眾。
流行音樂的歌詞取材,最常見的莫屬描述男女情愛的內容了,放諸世界各地皆然;不過,客家流行音樂從山歌蛻變成流行歌的過程中,除了愛情,也經常對親情有所刻畫,尤以描述離鄉背井、奮鬥打拼的歌詞,更貼近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在曲風方面,客家流行歌從以前開始,就曾受到主流的國語歌、閩南語歌,甚至日本歌的影響,旋律上跟傳統山歌有了區隔,以期平易動聽。
台灣客家話流行歌曲專輯的首度問世,是在民國七十年,由吳盛智演唱創作、皇冠唱片所發行的專輯《無緣》,除了收錄:無緣、勇往直前跑、濃膠膠等創作歌曲外,還有幾首歌是將傳統歌謠以西洋熱門歌曲方式改編,如:十朝歌、桃花過渡、摘茶歌等,為後世的客家創作音樂樹立典範。此後,客家流行音樂市場歷經數年沉寂,至民國七十年代末隨著社會變遷而出現所謂「客家運動」時,才又大盛,在桃竹苗一帶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了許多地方性的唱片公司,如:邱從容的永漢傳播(後改為漢興傳播)、劉家丁的吉聲影視、李寶珍的龍閣傳播等。
當時漢興傳播公司是開拓市場的主力,由知名音樂人涂敏恆及林子淵等人負責詞曲,在民國七十八年時推出魏海珊、鄧百成所主唱的第一張客家流行專輯;此外尚有劉平芳、陳威、蔡孟甫、林展逸、陳志明等,這些年輕的新生代歌手,接連出版了量多而質佳的客家流行歌,例如:客家本色、出外、細妹仔按靚、皇天不負苦心人等;其中的「細妹仔按靚」一曲,在羅時豐以閩南語翻唱後,一度走紅全台;演唱「皇天不負苦心人」的鄧百成,曾入圍民國八十年之金曲獎最佳男歌手;此外,「一枝擔竿」係劉平芳所演唱,亦曾入圍民國八十一年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享有客家流行先驅地位的幾位演唱者或創作者,如吳盛智、林子淵、涂敏恆,皆相繼意外早逝,使得客家音樂界損失非常大。
雖然從上面看來,客家音樂現代化的過程有了不小躍進,但實質而言,很多曲調創新不足,以致喜好者的年齡層偏高,其風行範圍仍幾乎不脫客家語通行地區,這種情況到了民國八十年代後,終於有所變化:延續著社會各族群更趨向多元發展的浪潮,在國語及閩南語歌壇上,都出現突破性的音樂作品,而客家流行音樂也足以用蓬勃成長一詞來形容,進入所謂的「自由創作」時期。首先,守基本盤的客家流行歌手持續出片,鞏固了既有的聽眾,時有亮眼作品;另有許多新登場的歌手加入戰局,甚至有不少國語流行音樂人基於本身客家的認同危機感,轉而投入創作客家流行歌,這導致客家音樂的品質愈加精緻化、風格愈加普及化,進而慢慢地得以躋身主流之列,獲得更多人的肯定和聆聽;另一種現象,則是客家話在更多音樂作品中被運用,多語言融合演唱的歌曲成為「族群大和解」的象徵之一,聯帶也勾起了社會大眾對於客家文化的興趣;再來,政府開始舉辦客家音樂競賽,或民間成立客家電台等,這些事件都有助於凝聚客家群體的向心力,也增加了有意願於從事音樂這條路的人們更多表現機會。
八十年代初的多語言融合歌曲,例如:民國八十年,謝宇威參加ICRT所舉辦的「青春之星」歌唱比賽,自創一首國、閩、客、英四種語言融合之歌曲「Made In Taiwan」,獲得台灣及東南亞地區之總冠軍;民國八十一年,陳昇和黃連煜組成了「新寶島康樂隊」,由滾石唱片發行系列專輯,其中的歌詞即混合國、客、閩語,這是首張以主流音樂包裝銷售,並試圖打進主流市場的客家音樂;民國八十三年,以朱龍縣為首的硬頸暢流客家樂團成立,此乃客家搖滾樂團之始,他們試圖擺脫刻板的客家歌謠印象,並從地下樂團的身分中殺出重圍,到後期更融合了客家本身多種腔調及國、閩、原住民、英語,希冀在社會亂象中尋求一種秩序感。這些時代新產物,都讓客家歌不再只是孤芳自賞,而是走入更廣大的音樂市場,並得以接續培養出往後更加成熟、符合時代潮流的音樂類型。
在硬頸暢流客家樂團出現,為新式融合曲風的樂團立下了里程碑之後,數年後其他樂團也相繼成軍,它們的特色不外乎:創作流行歌曲、重新詮釋傳統山歌、添加搖滾風格的音樂元素、改良民俗樂器等方面,著名的有:山狗大樂團、交工樂團等。儘管這些團體到後來有個人獨立出片、也有部分是轉型或解散,然而幾乎都能堅持創新的精神,其所象徵的客家流行音樂勢力,仍然值得讚賞。
民國八十三年,客家人士集資成立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每日播出百分之七十以上比例之客語節目(餘者主要為國語內容),希望增加收聽群眾的普遍性,也藉此向社會大眾推廣客家文化;民國八十六年開始,該電台結合校園社團和音樂人士,展開了「異客聲音」校園巡迴演唱會,顏志文、陳永淘、謝宇威、李一凡等創作歌手因此嶄露頭角。此外,新竹縣政府於民國八十六年舉辦首屆的「客家新曲獎」,分為創新歌曲和山歌兩部分評選,迄今已成為客家文化界的年度重頭戲,歷年來所發掘的新秀,例如:欒克勇、王羽馨、游兆棋、羅思容等。
在「自由創作」時期裡,客家音樂歌曲工作者遠超過昔日,也生產了為數龐大且風格各異的音樂或專輯;另外,本時期還崛起了所謂的「四大天王」(相對上為舊四大天王)--蔡孟甫、陳永淘、顏志文、謝宇威,所發行的著名專輯有:沒共樣的人、係麼人佇介唱山歌、山狗大、頭擺的事情等;其中「山狗大」的演唱者顏志文曾獲民國八十八年的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歌手,堪稱當年鋒頭最健。
在精銳輩出之外,部分以演唱而發跡的歌手,則積極參與幕後的詞曲創作,像:古重禮、林展逸、馮輝岳、欒克勇、李貴盛等。當時基於客家熱潮的興起,官方機構或民間社團開始辦理研習課程,以發揚客家傳統或現代音樂、培育人才,例如:劉楨文化工作室於民國八十八年曾舉辦客家音樂創作營,由顏志文等知名歌手授課,輔導學員自行譜寫客家音樂 、灌注客家元素於其中,教授之重點在於創新而非襲舊。
到了民國九十年代開始,電子音樂運用技術更上一層樓,而節奏藍調或饒舌歌等黑人音樂曲風也非常盛行,無論主流的國語唱片市場或其他語言的音樂產業,都愈趨多元化及國際化,而不少客家流行音樂人士緊跟著時代變化,求新求變,促使客家流行音樂展開了「百家爭鳴」時期。在此時期中,有些客家歌手努力耕耘已有一番成果,遂趁機脫離原東家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唱片公司,一來是為了更加完整呈現本身音樂訴求,故以小而美的型態來用心經營製作;二來,則是為了切合所需,從最早的專輯概念策劃到最後的行銷販售,都充分掌控、一體化生產。
這幾年,社會各界對於族群文化或地方特色的關注都日益提升,官方在中央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各地政府也紛紛成立客家事務的相關專責單位,並經常藉由觀光或民俗、藝術的包裝及行銷方式舉辦各類型的慶典、表演、展覽等活動,對於保存發揚客家優良文化有莫大助益,其中在音樂這一塊領域也頗受到主辦單位重視,積極邀請各歌手和團體共襄盛舉。民國九十二年,客家電視台的開播,也是客家文化發展的一大利多,由於有帶狀歌唱或綜藝節目的播送,使更多客家音樂新手或老將的舞台都較以往更寬廣,逐漸走出小眾、冷門的窠臼。
本期的客家流行音樂,基於一些主客觀因素,有些歌手已慢慢淡出戰線,另重新產生了「五大天王」(相對上為新五大天王),分別為:顏志文、謝宇威、劉劭希、林生祥 、湯運煥(東東);此外的知名歌手還有陳冠宇(率領好客樂團)、 李一凡、王羽馨、曾雅君、徐筱寧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無論是否接受過深厚音樂養成過程,卻大都自行作詞作曲,甚至連籌備製作過程也不假他人,充分地強調自己的風格。
近年在金曲獎裡,客家流行歌手已幾乎年年光芒四射,不只在方言類(或其後所獨立之客家類)競爭激烈,甚至還曾經拿過最佳專輯、最佳製作人、最佳作詞、最佳樂團這幾類獎項,打敗眾多國語歌壇熱門人選,成為所有媒體或業界的焦點之一。這些獲獎的歌手包括:劉劭希、林生祥、陳冠宇、湯運煥、鍾永豐等人,他們原本即具備相當之創作或歌唱實力,能受到獎項肯定,可謂實至名歸;更深遠的影響則在於:年輕人將這些歌手視為新一代偶像,受到激勵而投入客語創作之路,讓之後的客家流行音樂將有一番新氣象,不至於出現斷層。
行文至此,要說明一下:我非出自客家族群,更不會講客家話,當初是基於好奇的理由,也以這個島民的一份子自居,因而開始接觸客家流行音樂,也因為這樣的嘗試,我為自己多開了一扇窗,認識了更多雖無形但卻無窮的事物。在下篇中,將分享個人認識客家流行音樂的過程,並以淺薄所知,為各位介紹幾位客家流行歌手。
(待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