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3 22:36:33| 人氣3,3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地下幹線公車」(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裡開始,我要談的是台北市區東西向道路上的「地下幹線公車」。為了使各位從之前的「台北地理學」學到的道路知識不致混淆,我們就從最北邊的「三民」依序往南開始看起吧!

 在「三民」中,第一條看到的道路會是民族東西路,不過它長度並不長,沿路也略嫌冷清(因毗鄰松山機場),因此公車行經此處之路線一直不多,大多為通過性質,亦遑論有「民族」幹線,如:在西端,有274、306等諸多取道民族西路迴轉、往台北橋(三重、新莊、林口等地)的聯營、非聯營路線;還有東端以復興北村為起點的路線,亦經由民族東路進行路線迴轉。

 民權東西路是台北市最長的東西向道路之一,西接台北橋可往三重、蘆洲等地,中間有松山機場,往東深入內湖區而止於康寧圓環;加上全線又毗鄰高速公路多處交流道,因此交通地位非常重要;而在公車方面,行駛這條道路的路線非常多,而且有很大的比例是屬於郊區通勤性質。本路曾有公車處營運之「民權」幹線,起點是「松山車站」,終點則位於「台北橋」(橋下,即指延平北路口),配車均兼用63的車輛、採固定班次發車,因乘客少而無以為繼,早已停駛。

 這幾年崛起的三重客運617,是現任當之無愧的地下「民權」幹線。它路線橫跨數個縣市行政區:起於「新莊」(中港路),經新莊北部的中平、幸福、思源等路,走中山路高架橋至三重、再過台北橋進入台北市境,接著就走民權西東路(途中進入松山機場),終點則是「內湖」(走成功路、民權東路循環回原線);由於它走新莊、三重到台北這一段路並無其他替代路線,通勤功能強大而搭乘民眾頗多,闢駛至今班次有增無減,非常密集(五分鐘一班)。
 
 至於另一條新興的地下「民權」幹線,則為捷運接駁路線「紅32」。它是首都客運去年才闢駛的路線,從「南港」(約於區公所附近)出發,走三重路、康寧路,接著走完民權東西路全線(經松山機場)抵達「台北橋」;因全程僅一段票收費(不像其他路線將分段點設於內湖、台北交界),又行走民權東路(大致上位居北郊)而比其他經過市區道路的路線(如:306)更加快捷,使其便利度大增,是南港、東湖民眾通往民權東西路的最佳選擇。「紅32」發車密度大約十至廿分鐘一班,跟617相較之下稍嫌遜色。

 接著往南是民生東西路,此路由於住宅繁多、商業發達,交通頗為便利,但市政府始終未規劃幹線公車。在廿餘年前,即有59完全貫穿民生東西路,它是從「民生社區」到「圓環」,由大有巴士營運;將近十年前時,59延伸路線成為613,改由「東湖」發車,仍隸大有。613闢駛初期班次尚可,後來因營收差、班次銳減,終至停駛。而613停駛時,原地下「民生」幹線地位其實早已易主,是由首都客運的518承繼。

 首都客運挾其公司形象佳、服務良好之名,近年在台北市聯營公車裡,路線擴增非常多而迅速,518則是其擴增初期的代表路線之一。518的闢駛,代表首都客運在內湖地區新闢場站的開始,它是以「麥帥新城」為起站,途經松山車站、民生社區、民生東西路,最後到達圓環;初期營收狀況僅稱尚可,但首都客運用心經營之下,客源漸多,班次密度也直逼第一級(幾乎每五分鐘就有一班)。

 長春路的路短、又因距離南京東路很近,其幹線功能不明顯,幾乎只有12這一條公車路線行經,行經距離約三、四個站位,如果你真的想找一條「長春」幹線,可以勉強這麼稱呼它(其實12的路線蜿蜒,此長春路段約僅占其路線十分之一,一般沒有人會當它是幹線型的公車)。

 南京東西路,這條人口聚集、商業繁榮的道路可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了!行經的公車路線繁多,距離也大多很長,最長者當然非306莫屬,其由三重客運、公車處對開,從「蘆洲」至「凌雲五村」(在中研院附近),運程頗長;在台北市區幾近貫穿南京西東路(只有南京西路底的數百公尺未抵)。306因具有多項優勢:第一,它幾乎是南京東路往松山車站的唯一路線;第二,它是南京東路、南港路上唯一能通往北三重、蘆洲地區的路線,這使得它路線具有獨佔性、競爭力,因而載客量大、班次密集。由於官方版「南京」幹線,早在前幾年已因營收差而停駛,所以無疑地,306是最有資格擔任地下「南京」幹線的一條路線。

 其次,由台北客運和大有巴士所對開的307,則是南京東路霸主的第二把交椅,起點為「板橋」(板橋國中)而終至「南松山」(民生社區附近);路線也相當長,途經板橋、中和等衛星都市,又可達台北市西區和東區的諸多精華地帶,所以長久以來是台北客運轄下的黃金路線,據說兩家公司合計配車數曾達一百輛以上,導致班次特多(一般賺錢路線,大多配約三、四十輛車)。307的行駛距離從南京東路一段至五段,貫穿該路,由於各站均有龐大乘客搭乘,導致以往307在南京東路上公車專用道的龜速怠駛(以利累積載客)情形也非常多,由於當時嚴重影響到該路公車運作,曾遭交通局警告及罰鍰,近幾年狀況已輕微多了。

 還有一條幾乎走遍南京西東路的622,從「三重」至「松山車站」,是幾年前因應台北橋改建、鼓勵境外轉乘而闢駛的路線,但甫上路不久已成冷門路線,乘客少、班次縮減。究其因,622路線在南京路段雖跟306相同,但前後衍生腹地不足:往西只到三重南部、中興橋下的「轉乘站」,卻未深入三重、蘆洲市區;往東也只到松山車站,遠遜於繼續貫穿了南港的306,因此幾乎只能作替代性質路線。

 長安西東路,由於其長度不長,因此在交通上經常跟八德路歸為同一條幹道來看;不過,大致上我們可將長安西東路忽略,因為該路迄未出現過官方幹線公車,而一般路線亦不多。202行經長安東路及八德路,再轉到東興街至市政府方向,在該路段約設有十站之長,勉強可稱地下「長安八德」幹線。另外,49行經林森至松江區間,及41、203行經松江至敦化區間,於本路均行駛不甚長。

 若單論八德路,其公車路線就稍多了,它西起自忠孝東路二段,東接往南港路三段,可通南港、汐止等地,交通繁忙,人口亦多。205、276貫穿八德路一至四段,皆可稱地下「八德」幹線;此兩路線分由大有及公車處營運,班次密度接近(約十五至廿分鐘一班);而分起於「中華技術學院」及「舊莊」,各止於「青年公園」和「衡陽路」,其間重複站數達三十站以上,也都屬於南港至到台北西區的東西走向。其次,大有的203和257,前者為八德路底至松江區間,後者為忠孝東路至東興街區間,都算是行駛頗長距離。

 市民大道闢通不到五年,原為鐵路的沿線住商生態尚待發展,乘車人口不多,連帶地直到近兩年才闢駛路線,目前有667、669行駛。台北客運經營的667,由「板橋」(後埔地區)至「京華城」,往程走八德路,返程則行經市民高架道路,並未設站,因此其實不算是走市民大道。

 唯一確實走遍市民大道全線,堪稱地下「市民」幹線的是首都客運的669。它從「大龍峒」出發,先經酒泉街、延平北路、市民大道,接東興街、基隆路而抵終點「市政府」(含經附近的信義計畫區),由於本路線是近年來首度跨越了台北西區(舊城)和東區(新城)者,因此剛闢駛時被市府譽為「跨越新舊世代的路線」。這名字看似言過其實,但確有其合理之處:因為以前確實很少單條路線既走大稻埕、大龍峒一帶,又到達中山北路以東的(之前僅有41);而從松山、信義區一帶,也無路線可直達民權以北、重慶以西的地區;如今669雖取道這條不甚熱鬧的市民大道,卻使東西這兩個地方打通任督二脈。


(原作於2003.5.13)

台長: 公車青年陳右錚
人氣(3,3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公車學 |
此分類下一篇:談「地下幹線公車」(四)
此分類上一篇:談「地下幹線公車」(二)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