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3 17:46:06| 人氣3,32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地下幹線公車」(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位置在台北市西陲的環河南北路,緊鄰河堤、沿線均築有高架道路,屬性為快速道路的性質,幾乎沒有公車行經,到環河南路過和平西路口以南,才因接近萬華、東園住宅區,出現幾條公車路線和總站。之前因地緣關係,此處路線多由公車處和欣欣所壟斷(例如:公車處的環南總站和欣欣客運的東園、華江總站),近兩三年有首都客運接駛公車處的多條路線投入本區服務,但想見的是:仍不可能出現「環河」幹線。

 接著提到另一條,道路也頗為狹窄的林森南北路,因夾在中山和新生兩大幹道中,地位並不顯著;行駛的公車路線不甚多,也始終沒有出現過官方版的「林森」幹線,但卻有本人從小認識的第一條路線--208--被我喻為地下「林森」幹線。它從「中和」至「基河國宅」(以前公車處是由「大直」至「南勢角」),往返都有一大段在林森南北路度過,可以說是最能看盡燈紅酒綠的一條路線了(因林森北路的聲色場所特多)!

 再來介紹的是頗為特殊的新生南北路。因為改建自瑠公圳的關係,新生北路並不直通新生南路,而是和金山北南路相接;新生南路的北端反而接的是松江路。由於新生北路全程都有高架橋,使得公車市場不大,行經該路之路線不多,其客層亦多屬通過性,但仍有一條路線606,貫穿新生北路和金山南路,堪稱地下「新生金山」幹線,補足市政府幾年來一直未能規劃「新生金山」幹線公車的缺憾。606在新生北路的路線也非常有趣,數度上下高架橋和平面道路,交錯著停靠站牌。至於,金山南路倒沒有太特別的特色,距離不長,無法單獨闢為一幹線公車。

 松江路加上新生南路,通常都視為同一條幹道,由於位居市中心的交通樞紐地帶,各方往來行經公車路線非常多:而幾近完全貫穿本幹道的路線更不只一條,如:280、505、642等,但當初在「棋盤化路線」計劃中卻還是多此一舉地規劃了「松江新生」幹線,結果成為一條垂死的路線,當初由指南客運營運「松江新生」幹線,由於缺乏鄰近場站,只好將總站設於數公里之遙的「動物園」,終站則為近松江路底的「行天宮」。原本這是旅次需求不小的路線,指南卻都以舊車行駛之、而班次甚少,降低乘客搭乘意願;復加上路線頗長,經營成本高居不下,而愈遭到冷落。

 之後,「松江新生」幹線轉由欣欣客運接駛,欣欣基於場站過遠的因素,亦難以專心經營,以290的車輛兼駛,起點同為「大鵬」(中央新村),終點亦設「行天宮」,以類似290區間車的型態營運之,但之後卻又真的闢駛出一個290區間車,然後,290區間車的班次大幅提高,接著,逐步把「松江新生」幹線的名稱,順理成章改換成290區間車。近年290全程車由於路線長、營收差,班次甚少;而原本還算是正常班次的290區間車,在鄰近路線(如:同為新店發車,班次頻繁的642,屬新店客運轄下)的強勢威脅下,也大幅減班。

 建國南北路,由於開闢時間並不長(全線貫通日期距今約僅廿五年),又因全線設置高架橋,因此沿途路線規劃不易,客層需求亦不大。不過,台北公車真的無遠弗屆,仍有一條路線闢駛已久,貫穿這條冷門道路--建國南北路,那就是298,它當然也成為我心目中的「建國」幹線。本路線由「萬芳社區」發車,終點設建國北路(或「行天宮」),班次則多年來始終採固定發車方式,約一小時一班。

 除了298外,行駛建國南北路的公車路線屈指可數,即使有,也都只走兩三站的距離,譬如:74、「敦化」幹線(此二線皆由建國北路站發車,後轉行駛復興南北路或敦化南北路),還有204(行經信義、忠孝區間往北路段)。

 接著是復興南北路,這條路在十年前修築捷運木柵線時曾因交通考量,被規劃為單行道和不平衡車道(雙向車道數不同),後捷運完工通車,道路亦隨之恢復正常雙向,路線開始正常闢駛。之所以提到單行道時期,是因為那時候有所謂的「復興敦化」幹線,就是在這種車道佈設方式下產生的路線型式。「復興敦化」幹線係由公車處行駛,借調74的車輛兼營,先往南經復興北南路,左轉和平東路,再左轉走敦化南北路往北,屬於循環線。至於74本身,在本區段也是往程行駛復興北南路,返程經敦化南北路。

 復興南北路雙向通車後,原本的「復興敦化」幹線取其局部、成為「敦化」幹線(下段詳述);而74也恢復雙向行駛復興南北路,幾近貫穿,只有一小段(和平東路以南)未經過,成為最有資格作為地下「復興」幹線的一般路線。至於其他路線,如:63、225、237、286等皆行駛不長,在此不予多談。

 敦化南北路由於沿線商業繁忙、住宅大廈林立,又扼松山機場門戶,向為公車路線密集之處。在「敦化」幹線闢駛之前,有很多年都只有之285貫穿行經(僅未達和平東路以南),由於285為東區唯一可連接天母地區之路線,因此載客量大,班次特多,儼然地下「敦化」幹線。附帶提到的:285亦因此長期為公車處的黃金路線之一。

 官方版的「敦化」幹線出現後,雖打破285獨占局面,不過因腹地有限,只從「行天宮」(建國北路站)到「公館」,故載客量不大。還有一批新路線則出現於四年前,市府闢駛多條快速公車之時,其中所規劃新店、台北間的路線,正是行經並貫穿敦化南北路,如:905、906、909皆是,由新店的「錦繡山莊」(位於安坑地區)至「松山機場」或「民生社區」。另外,275也是近年來才投入這個激烈戰場的路線,路線特長,從「三峽」至「松山機場」,雖完全貫穿敦化南北路,但在此處之載客表現亦不甚良好。

 光復南北路因路型、路長的緣故,加以其北端略顯偏僻,市府並未規劃「光復幹線」。光復南北路的路線,以254(或672,係原254左線)之行經區間為最長,北起健康路口,南至基隆路口,是為現今地下「光復」幹線。其次為282、266等路線,從南京東路至基隆路或信義路口。

 接著是基隆路,我在台北地理學已提過:此路向為東區南北大動脈,但即使交通地位如此重要,行經之聯營、非聯營公車路線亦繁多,卻從未曾規劃出「基隆」幹線。之前聯營路線中曾有207是縱貫基隆路,從「松山」發車到「南勢角」,是歷史中的地下「基隆」幹線,不過它的營收不佳,至少在我印象中它的班次是愈來愈少、終至停駛。目前,留存下來的207是原本的副線,但路線早已縮短成只到「公館」,其路線亦僅行經一小段基隆路而已。

 現在有一條聯營625,是瀕臨停駛命運的地下「基隆」幹線,起點是土城的「德霖學院」,終點在「松山」,其路線貫穿基隆路,但營收差、班次少(日僅不到十班)。除了聯營路線之外,非聯營者足堪稱「基隆」幹線的,就是福和客運的「板基線」(「板橋」至「基隆」)。板基線在台北境內就是從公館走基隆路到松山,以直線斜貫市區。



(原作於2003.5.13)

台長: 公車青年陳右錚
人氣(3,32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公車學 |
此分類下一篇:談「地下幹線公車」(三)
此分類上一篇:談「地下幹線公車」(一)

老人
275我記得曾經改過路線 現在的路線是最後一次變動的 原本生意還算尚可(雖然班車不算多) 但是自從敦化幹線延伸到中和成功路 景平路上警信新村以後 搶走不少中和秀山地區到東區的客源(原本只能依賴275) 我個人認為 275路線過長 其實大可改為原本的中和站到松山機場即可 至於中和到三峽 可以延伸現在的908(三峽到捷運景安站) 將908改為三峽到捷運南勢角站即可 應該可以提升275的競爭力
2011-04-08 17:35:41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