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2-17 06:00:00| 人氣1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虢季子白盤(二)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幾個老朋友,常來按個「推薦」,非常感謝。這種不入時的文章,是我的堅持。

   寫到第三篇,發現唯一與小虢有關的《竹書紀年》很多問題,特是周平王並非於幽王死後,立即即位、東遷到成周。於是重新檢視文稿,針對年代作詳細比對,發現古書並不完全正確,需加以說明。對古書所講的地點,也重新加以檢視,設法查到、印證,以便了解西周東遷時的政治情勢。

   寫我懂的東西,往往自己懂,有些話自以為通,過一段時間再看,有些地方自己都讀不懂,注解就變成最方便自我檢視的方法。只是注解太多,也嫌拉雜,所以對十三經、二十五史、先秦諸子,這些通人所周知,又有衛堡(Web)可檢索的文獻,盡量不注。重新修正如下,歡迎 指教。

【虢國考】

  虢之始封有二,武王滅商,封文王同母弟虢叔於雍,是為西虢(前1044-655[1]。又封文王異母弟虢仲滎陽,是為東虢(前1044-767[2]。幽王死難,東虢先為鄭武公所滅,西虢於幽王七年滅焦,先已遷焦都上陽,或稱南虢。平王立虢序夏陽,或稱北虢《左傳》《史記》則無北虢、南虢於之分,後為晉獻公所滅。雍原部稱小虢小虢為秦武公所并。《史記》無〈虢世家〉,其事散見〈秦本紀〉〈晉世家〉〈鄭世家〉。此外,《國語》《逸周書》《竹書紀年》亦略及。

一、西虢東遷

  西虢可考者,《逸周書‧王會解》稱成周之會,天子南面,太公望在右,旁天子而立於堂上:「堂下之東面,郭叔掌為天子菉幣焉,絻有繁露。」[3]郭叔即虢叔,虢之稱郭,應在春秋以後,此郭字乃後人篡改。

  西虢嘗有事於戎,史稱穆王時,戎狄不貢,王乃西征犬戎,獲其五王,遂遷戎于大原[4]懿王廿一年,虢公帥師伐犬戎,敗逋。[5]又史稱夷王衰弱,荒服不朝。[6]夷王七年,命虢公帥六師伐大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7]及厲王無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殺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8]宣王十五年(前813),錫虢文公命。[9]廿九年,宣王初不藉千畝,[10]虢文公諫之[11]懿王、夷王時,虢公帥師伐犬戎,為王室倚重,虢盤亦一證也。

  西虢在雍州,[12]《尚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導黑水,至于三危,」孔穎達疏:「計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東不越河,而西逾黑水。」雍州括有陜北高原,黃河以西,逾於黑水之外。黑水所在,《漢書‧地理志》:「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師古曰:「黑水出張掖雞山,南流至敦煌,過三危山,又南流而入于南海。」又〈司馬相如傳〉:「直徑馳乎三危。」張揖曰:「三危山在鳥鼠山之西,與崏山相近,黑水出其南陂,《書》曰:『導黑水至于三危』也。」查鳥鼠山在咸陽西北迤西,蘭州東南迤南,今陜西渭源縣境,境有雞山。知古雍州括有陜北高原以西,極西或逾蘭州,所謂荒服以外之地也。

  西虢都在寶雞,處宗周王畿之西,其地在陳倉棧道北口,即漢時大散關所在,為南扼巴蜀關要之地。知西虢之封,原為宗周屏障。

  幽王七年(前775),虢人滅焦,[13]時西虢虢石父當政也,滅焦而有其地。其後四載,幽王死於犬戎之難,時西虢已一部遷居焦邑。西虢原部則虢公翰擁立幽王弟余臣,其後為小虢。

二、東虢先為鄭所滅(前767

  《穆天子傳》稱穆王十四年:有虎在於葭中,天子將至,七萃之士曰:『高奔戎請生搏虎,必全之。』乃生搏虎而獻之天子,天子命為柙,而畜之東虢,是為虎牢[14]又《後漢書‧東夷列傳》稱:「厲王無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淮夷見《毛詩‧魯頌,泮水》,又〈魯頌‧閟宮〉〈大雅‧江漢〉,淮夷在東,合由東虢征之。《今本竹書紀年‧厲王》:「三年,淮夷侵(雒),王命虢公長父征之,不克。[15]按《國語‧鄭語》:「子、男之國,虢、鄶為大。[16]東虢爵在子、男之間,不合稱公。

  或以滅焦之事屬東虢,非也。幽王之時,東虢不振,《國語‧鄭語》:「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17]無以為也。非但無以為,且於其後八載,為鄭所滅。鄭之滅虢,起於鄭桓公欲避亂東遷。《史記‧鄭世家》稱:

鄭桓公[18]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前806,友初封于鄭[19]。封三十三歲,百姓皆便愛之。幽王以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河雒之閒,人便思之。為司徒一歲,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問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對曰:「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對曰:「地近虢、鄶[20]虢、鄶之君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公誠請居之[21],虢、鄶之君見公方用事,輕分公地。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公之民也。」

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東徙其民雒東,而虢、鄶果獻十邑,竟國之。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并殺桓公。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桓公乃幽王之叔,幽王八年(前774),以桓公為司徒。期年,幽王立姒之子伯服為太子。[22]桓公寄孥與賄於虢、鄶之間,所謂新鄭是也。《史記‧周本紀》又稱: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23]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犬戎殺幽王,鄭桓公從幽王死難,岐西鄭地已失。是時平王未立,中國無主。鄭武公(前780-744)遂於幽王死二年滅鄶,四年(前767滅東虢。六年,遷於溱、洧。[24]《今竹書紀年‧幽王》:二年,晉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邱,是為鄭桓公。[25]《古本竹書紀年》記晉文侯二年,皆誤也。其事必在鄭桓公為司徒期間,則是幽王八年以後事也,以《國語》《史記》年代為是。《漢書》稱:「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卒定虢、會之地,右雒左沛,食溱、洧焉。」實則犬戎之難,鄭武公乃乘時滅東虢,非隨平王東遷而忽然據有虢地也。

  鄭武公滅諸侯,何以天王不誅?按武公為平王之叔,滅虢在平王東遷之前。其父桓公為周室忠臣,武公滅虢,似是天子默許,實則平王在申,未即位為王,無力管轄。及鄭遷於溱洧之後,晉文侯送平王入成周,武公已定居新鄭有年,卒成桓公遷國之計。以鄭國兩世效忠周室,又代東虢守東門,平王非但未伐鄭,又多方倚賴鄭國,委以重任,甚至與鄭交質,事具《左傳》。《今本竹書紀年》稱:「晉侯會衛侯、鄭伯、秦伯,以師從王入于成周。」[26]《古竹書本紀年》無鄭伯之名,鄭武公曾否以師送平王入成周?以平王東遷後之周鄭關係觀之,應是事實。

  《左傳》稱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立,武姜為段請制,莊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制即《史記‧秦本紀》:「宣公三年,鄭伯、虢叔殺子穨而入惠王。」《正義》:「《括地志》云:『洛州氾水縣,古東虢國,亦鄭之制邑,漢之城皋,即周穆王虎牢城。』虎牢即七萃之士為周穆王擒虎而柙於此處得名李斯〈諫逐客書〉曰:「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秦亡,漢王與楚相守於滎陽、成皋間數年。又〈留侯世家〉稱:「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倍(背也)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成皋古稱虎牢關,其東有汜水,亦稱汜水關,為要塞可知也。周武王封虢仲於此,乃使虢氏世守成周東鄙,以夾輔王室,亦是至親之封邑也。


[1]《左傳》僖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國語》:「文王敬友二虢。」杜預以爲「皆文王母弟。」馬融云:「虢叔,同母弟;虢仲,異母弟。山子按:《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註》:「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左傳》稱王季之穆,可從。杜注「文王母弟」於武王則是舅氏,非姬姓,理不至公爵,亦不稱叔。

[2]《史記‧晉世家》:「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正義】馬融云:「周武王克商,封文王異母弟虢仲於夏陽。山子按:《漢書‧地理志》弘農郡十一縣,陝縣:「故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滎陽非夏陽,馬說係平王封虢序之北虢,非東虢始封滎陽也。

[3]《逸周書》(臺北:臺灣中華,1980臺三版)卷7〈王會解〉頁7

[4]《後漢書‧西羌傳》。《今本紀年》頁99作穆王十七年「秋八月,遷戎於太原。」

[5]《今本紀年》頁101。《古本紀年》不載。

[6]《後漢書‧西羌傳》。

[7]《今本紀年》頁102。《古本紀年》頁15

[8]《後漢書‧西羌傳》。

[9]《今本紀年》頁107。《古本紀年》無此文。

[10]《今本紀年》頁109,《古本紀年》無錄。山子按天子行親耕之禮以勸農事,謂之藉田,《說文》藉作耤。千畝,地名,《史記‧晉世家》:(穆侯)十年,伐千畝有功。

[11] 韋昭注《國語》(臺北:臺灣中華,19703版)〈周語上〉頁6-7。《史記‧周本紀》下有「王弗聽」,與《國語》不同。

[12]《漢書‧地理志》弘農郡陝縣註。

[13]《今本紀年》頁110。《古本紀年》無此文。

[14]《穆天子傳》(臺北:臺灣中華,1987臺五版)卷53。葭中,地名。《古本》無。《今本》穆王十四年僅「作虎牢」三字。(頁98

[15]《古本紀年》頁15不繫年。《今本紀年》頁103,雒作,為後人篡亂也。

[16] 前註《國語》卷161

[17] 前註《國語》卷161

[18]《今本紀年》:「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頁110)古本亦稱「多父」,惟《史記》稱「友」不同。

[19]索隱鄭,縣名,屬京兆。秦武公十一年「初縣杜、鄭」是也。

[20]集解徐廣曰:「虢在成皋,鄶在密縣。」正義《括地志》云:「洛州氾水縣,古東虢叔之國,東虢君也。」又云:「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二里。

[21]《國語‧鄭語》史伯對鄭桓公曰:「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若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山子按:孥謂眷屬,賄謂置產,意謂置產以安眷屬於兩國之間,故下文有「果獻十邑」。

[22]《古本紀年》頁17,繫在晉文侯七年。《今本紀年》頁110,繫在幽王八年,同一年也。

[23]《說文‧火部》:「𤎩𠊱表也。邊有警則舉火。火,逢聲。」段注據《文選注》補入。按:今作烽,從逢省聲。

[24]《漢書‧地理志》注。《今本紀年》(頁112

[25]《今本紀年》109《古本紀年‧晉文侯》:二年,同(厲)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邱,名之曰鄭,是曰桓公。16)。《紀年》輯佚之文,皆有省略。

[26]《今本紀年》頁112。《古本紀年》頁17未及鄭。繫於晉文侯十年則誤也。

 

台長: 南山子
人氣(185) | 回應(0)| 推薦 (8)|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書法叢談 |
此分類下一篇:虢季子白盤(三)
此分類上一篇:虢季子白盤(一)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