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2-12 06:00:00| 人氣4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虢季子白盤(一)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對〈虢季子白盤〉銘文探究,索性對虢盤來源作一番探索。進一步探索銘文中的地理位置,又擴展到五虢國考。

五虢考,是很多年前買到一本移民研究的書,當時不太留意,大略知道有五虢,東、西、南、北,再加個「小」的,詳細位置,沒太多注意,這回總算弄清楚,就當作讀書筆記寫下來,這是其一。

【孔夫子舊書網】所販虢季子白盤影像拓本

虢季子白盤銘文拓片

【出土記】

  虢季子白盤,長137.2公分,寬86.5公分、高39.5公分,重215.3公斤。清道光間,出陝西郿縣禮村[1]田塍間,陽湖徐燮鈞(傅兼)宰郿縣,得之寶雞虢川司諸城。[2]或謂燮鈞知郿縣,奉父湘漁居廨中,湘漁出遊偶見,以百兩購得,及燮鈞辭官,載歸常州天佑堂。

  咸豐九年己未(1859),歸安吳雲[3]嘗詣徐氏訪此盤,摩挲竟日,手拓其銘文,復屬汪泰基嵐坡)縮摹器形於冊,錄陳介祺(壽卿)、呂佺孫(堯仙)、張穆(石洲)、翁大年(叔均)、瞿樹寶(珍之)五家攷證,參以己見,為逐句詮釋,付梓行世。十年,太平寇抄略蘇、常,版遭劫火。

  同治三年1864夏四月,劉銘傳1836-1896)率淮軍克復常州,得盤於偽護王陳坤書府中[4],取歸,建「盤亭」志之。明年,吳雲遍訪此盤不得,爰取前書,重鋟梨棗。十一年,銘傳請全薛時雨、同里徐子苓各作〈盤亭記〉,附拓本及吳雲〈虢季子白盤銘攷〉,請英翰為序,梓行《盤亭小錄》[5]為誌。

  清末大亂,美、英、法、日諸國商賈爭購。或說國初皖省長劉鎮華[6]索之不得。日本侵華,銘傳孫埋寶庭中,植樹為誌,身避他鄉。迨日降,安徽省主席桂系李品仙[7]多方索之,仍不得。至卅九年二月,重出土,獻之北京,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盤為西周時西虢重器,民國六十三年,風縣強家村出鼎〉〈望鼎〉〈即簋〉〈鐘〉。次年二月,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出土〈公臣簋〉四件、〈此簋〉八件、〈此鼎〉三件。八十年,〈虢仲鬲〉出於今岐山縣,[8]皆西虢器也。

 

【時地考】

  盤銘時地可考者,僅:「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又:薄伐玁狁,于洛之陽。」二句。王國維〈生霸死霸考〉引銘文稱:案宣王十二年正月乙酉朔,丁亥乃月三日[9]為周宣王(前862-782?)時器。郭沫若據《後漢書‧西羌傳》:「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10]推為宣王之祖,夷王(?-前878?)時器[11]

  按王說月日可稽,可信。若周伐大原之戎乙事,郭說所據仍本於《竹書紀年》,檢《竹書紀年‧夷王》有:「公帥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匹。」乙筆,古本繫七年之前,今本繫在七年[12],俱與盤銘十二年不合,此其一也。又《毛詩‧小雅‧六月》稱:「薄伐玁狁,至于太原」〈序〉稱:「宣王北伐也。」《今本竹書紀年》周宣王只:「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帥師伐玁狁至於太原[13]」乙筆,亦與銘文繫年不合,此其二也,知太原與盤銘所述,固非同一役,郭說未可遽信。

  又《詩‧六月》所伐大原之地,並非山西太原,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大原〉稱:

《漢書‧地理志》安定郡有涇陽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後漢書‧靈帝紀》:「段熲破先零羌於涇陽。」《注》:「涇陽縣屬安定,在原州。」《郡縣志》:「原州平涼縣,本漢涇陽縣地,今縣西四十里,涇陽故城是也。」然則,大原當即今之平涼,而後魏立為原州,亦是取古大原之名爾。計周人之禦玁狁,必在涇原之間。若晉陽之太原,在大河之東,距周京千五百里,豈有從西來,兵乃東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而《國語》:「宣王料民于大原。」亦以其地近邊,而為禦戎之備,必不料之於晉國。[14]

依顧說檢《史記‧吳王濞傳》:「摶胡眾入蕭關。」《正義》:「今(唐)名隴山關,在原州平涼縣界。」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其東南即今甘肅省平涼市。固原市南即涇源縣,涇水所出,與穆王西征犬戎,遷戎於大原合。即漢時蕭關所在,為關中四塞之一,亦絲綢北路所經也。

  銘稱「于」,據《漢書‧地理志》:「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嶽,藪曰弦蒲,川曰涇、汭,其浸曰渭、」師古曰:「即漆、沮也,在馮翊。」〈左馮翊〉褱[15]德縣註:「〈禹貢〉北條荊山在南,下有彊梁原,洛水東南入渭。」又檢《水經‧洛水》屬京兆(河南),然〈漆水〉曰:「漆水出扶風杜陽縣俞山東,北入于渭。」酈《注》:「《尚書‧禹貢》、太史公〈禹本紀〉云:『導渭水東北至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孔安國曰:『漆沮,一水名矣,亦曰洛水也,出馮翊北。』」又〈沮水〉曰:「沮水出北地直路縣,東過馮翊祋祤縣北,東入于[16]與師古注〈地理志〉合,盤銘謂「于洛之陽」即此洛水非河南洛陽。洛陽之得名,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雒》:「自魏黃初以前,伊雒字皆作此,與雍州渭洛字迥判。曹丕云:『漢忌水,改洛雒。』欺世之言也。是後世以雒為洛,渾淆舊典。

  次按網路地圖,洛水源出西安市北方,自延安市西之吳起縣,東南沿吳華路、志吳路、川旦路、甘志路,至延安甘泉縣折南,於洛川縣近潼關處入渭河。水北曰陽,「于洛之陽」當在今延安市北方或西北區域。合而觀之,大原在西安西北,涇水所出。洛水之陽在西安北方,洛水所源,郭說伐太原之戎,地點與盤銘「洛水之陽」顯然不合。

Google地圖:周時大原(今固原市)與洛水之陽(今吳起縣)位置圖

   此外,與虢相關者,〈虢宣公子白鼎〉:「虢宣公子白乍尊鼎,用邵享於皇祖考,用旂壽,子子孫孫永用肆寶。〈虢文公鼎〉:「虢文公子作叔妃鼎,其萬年無彊,子孫永寶用享。又〈虢文公〉銘:「虢文公子作叔妃,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銘文甚簡略,稱「虢文公」或「虢文公子」似有關,惟文字則不類。若〈頌壺〉稱:「王乎史虢生冊令頌。」文字與虢盤銘之整敕稍近似。

 

  又「玁狁、折首、執訊」一時用詞,其他彝器銘有此詞者,應與虢盤有關聯。〈兮甲盤〉謂五年三月,兮甲從王伐玁狁,事當在虢盤之前。〈不𡢁鼎〉謂玁狁廣伐西俞,不𡢁奉「白氏」之令宕伐於高陵〈多友鼎〉謂玁狁廣伐京師,多友奉「武公」令復奪京師之俘。𡢁為白氏,多友為武公屬吏。要之,此數銘皆西周時器,惟當周之何王,則待深考。

  綜之文王同母弟,武王稱虢叔,以至親之故,封於鎬京之西,使禦犬戎以羽衛中樞。虢盤出雍州,以文字整敕,宣王時器較可信,然與〈六月〉之詩無關。



[1] 趙爾巽《清史稿‧地理志》:鳳翔府,領縣七、州一。寶雞、郿、鳳翔、岐山、扶風、麟遊、汧陽七縣,隴一州。寶雞縣諸水道巡檢駐虢川鎮。

[2]﹝清﹞劉心源(1848-1915)《奇觚室吉金文述‧虢季子白盤》(【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線上圖書館載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奇觚室吉金文述》)卷817EV8/1935/69):「道光間,陽湖徐傅兼燮鈞宰陝西郿縣,得之寶雞虢川司諸城,劉燕廷觀察云出郿縣禮村田間溝岸中,徐載歸其家。

[3]﹝清﹞吳雲1811-1883),字少甫,號平齋、榆庭、愉庭、罍翁、抱罍子,晚號退樓主人,齋名兩罍軒、二百蘭亭齋、敦罍齋、金石壽世之居。浙江歸安人,或稱安徽歙縣人。道光諸生,六試補博士弟子。廿四年,援例授鎮江通判,移知寶山,遷知鎮江府。咸豐初,總理江北大營營務,擢蘇州知府。十年,粵寇掠蘇州,雲奉命請兵於滬上外國領事,議未成而蘇州陷,雲不得歸,部議以失地論奪職。同治初,寓上海,書畫篆刻為生,刻板橋潤例為準則,所藏鼎彝、碑帖、名畫、古印、宋元古籍甚富,並精鑑別考據。藏右軍〈蘭亭序〉二百拓本,至以名齋,九年卒。有《二百蘭亭齋金石記》《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二百蘭亭齋古印考藏》《兩罍軒彝器圖釋》《兩罍軒印考漫存》《漢建安弩機考》《溫虞恭公碑考》《華山碑考》《焦山志》。

[4] 蔡哲茂〈虢季子白盤與劉銘傳〉,見《古今論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10創刊)2006.1015期。蔡文要義謂劉氏實以勢得此盤,諸文蓋晦言其事。按:劉氏拓行銘文,又作考證,恐是劉所部得盤,編造故事,舁以媚劉,劉氏亦不知由來事實。

[5]﹝清﹞劉銘傳《盤亭小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線上圖書館載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谷歌圖書掃描本。4-5虢季子白盤銘攷〉。(EV1/122/42(掃描檔為42頁,空白頁甚多,實際只24頁)

[6] 劉鎮華(1883-1956),原名茂業,字雪亞,河南鞏義人,鎮嵩軍統領,授將軍府阜威將軍。辛亥革命,依違軍閥間,歷事孫中山、袁世凱及段、吳、馮、閻,後歸蔣介石。遷陝西督軍兼省長。民國廿二年五月,楊永泰薦為安徽省主席。廿五年十月,永泰遇刺亡,鎮華自是恍忽。翌夏,罷去,後卒於臺。

[7] 李品仙(1890-1987),字鶴齡,廣西蒼梧人,光緒十六年生,清末,習陸軍,武昌新軍舉事。民國三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隸桂軍,嘗從湘軍入國民革命軍,北伐累遷至軍長。上海四一二政變,始蔣。寧漢分裂,為李宗仁所敗,走香港。新桂系召為湖南善後,桂軍敗,復歸廣西。廿六年,授陸軍上將,第五戰區副司令,轉戰淞滬、徐州、臺兒莊、武漢、隨棗間。廿八年,授安徽省政府主席兼豫皖邊區總司令,會戰隨棗、長沙,殲江北共黨新四軍。卅四年,晉第十戰區司令。日降授安徽省主席兼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後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卅八年,為廣西綏靖公署主任,白崇禧設滇桂黔邊區綏靖司令部,以張光煒任司令,品仙為廣西省主席。其冬,隨軍遷臺,四十二年退職,七十六年三月卒,年九十七。一說李氏索盤在日降之後。

[8]全歷史

[9]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初編()》(臺北:大通書局,1976)頁21

[10] 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臺北:藝文,1974)《古本》頁15按王氏分題為古今本,今本為明出,古本則清出,孰古孰今,頗滋混淆。

[11] 西周天子世系:文、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厲、共和、、幽。

[12] 前註《古本紀年》頁102。《古本竹書》頁15

[13] 前註《今本紀年》頁105

[14]﹝清﹞顧炎武《日知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線上圖書館載浙江大學圖書館藏影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卷317(E:V3/1836/191)。

[15]《說文‧衣部》:「褱:俠也。聲。」臣鉉等曰:「非聲,未詳。」段注:「眔从隶省聲。」按〈目部〉:「:目相及也。目,从隶省。」徒合切。褱,今作懷。

[16]﹝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臺北:臺灣商務,1965,六冊)冊3,頁8384

台長: 南山子
人氣(469) | 回應(0)| 推薦 (8)|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書法叢談 |
此分類下一篇:虢季子白盤(二)
此分類上一篇:廣陵尚浴錠(前4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