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民聯存 海寧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父乃譽,擅書畫、篆刻、古文詩詞。觀堂光緒三年生,十八年,入州學秀才。與陳守謙、葉宜春、諸嘉猷並稱「海甯四才子」。廿四年,入上海《時務報》館充書記校對。間從羅振玉「東文學社」習外文、理化。廿七年秋,振玉助之留學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翌夏,以病歸國。越明年,振玉薦之通州及江蘇師範學堂,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觀堂雖獨學,能兼通西學。三十一年,梓行《靜庵文集》。三十三年,隨振玉入京,為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韻,時撰《人間詞話》。
清亡,不涉時務,惟隨振玉旅日本東京,一志讀書。助振玉整理「大雲書庫」藏書,得盡窺所藏銅彝石器拓本,旁涉古史、文字學、詞曲,著《宋元戲曲考》。民國五年,上海富商猶太人哈同聘為「倉聖明智大學」教授,編輯學刊,並事甲骨文、考古學。又為藏書家蔣汝藻編《密韻樓書目》,與修《浙江通志》。十一年,北京大學聘為國學門通訊導師。翌年,以蒙古貴族大學士升允薦,與羅振玉、楊宗羲、袁勵准並為遜帝南書房行走,比五品祿。遂得窺大內秘笈,曾檢理景陽宮藏書。十三年,馮玉祥逼遜帝出宮,國維以君辱臣死,與諸遺老相約投河,為家人阻止。明年四月,就食籌備中之清華國學研究院,其秋開學,為授《古史新證》《尚書》《儀禮》《說文》;指導研究經學、小學、上古史、金石學、蒙元史等。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並號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十六年六月二日,忽投頤和園昆明湖,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年五十一,葬福田公墓,遜帝特諡「忠愨」。
先在光緒廿六年中,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病,太醫藥箋有龍骨,懿榮戒其子務完取歸,視其骨有契文,振玉為懿榮西席,遂開甲骨文字研究學風,觀堂尤過目不忘,鬭合異家所藏拓片,成〈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就傳世與出土文獻互證,稱二重證據法,與雪堂羅振玉、彥堂懂做賓、鼎堂郭沫若,並稱四堂而觀堂成就最高,有《觀堂集林》。
【觀堂聯存】
丁巳孟秋,集漢唐文贈巨川:
研精覃思,博考經籍;
含英咀華,發為文章。
贈心蘭一兄大人:
茶收兩筥待吟客;
書下百籤諮勝流。
蕙風先生大雅屬
新萍泛沚,華桐發岫;
層臺聳翠,飛閣流丹。
鳳笙仁兄以吾鄉世望之英,作海上行商之傑,德譽既致,嘉業用光,亦其於物力盈虛,夙精研討,事全消長,每切推求,故能操縱裕如,設施爛若,然其心若或弗及,其志似不玉兼,而平及人兼人者,是猶勇士以不勝,勝智士以無名名也。至其惕虎尾,警春冰,慮既周而思加密,善已積而慶有餘,謂非以謙謙君子之慎修而合夫藹藹吉人之雅度歟,爰裁古語以仿格言,並誌數行,藉博一粲。丙寅夏。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有為者應懷是度;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得意時毋忽此言。
又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禮堂仁兄屬(甲文):
老學不知來日少;
幽窗喜與昔人同。
伯魯先生雅屬:
欣逢彩鳳就棲梧;
喜得名駒來食藿。
賓于賢友囑書:
海天飛(砲)蛟親撾鼓;
夜月揚帆坐讀書。
賀袁勵准五十壽:
世亂春秋文愈治;
歲寒松柏意常青。
賀哈同、迦陵雙壽:
書亥人應來絳縣;
復丁篇擬續黃門。
賀蔣汝藻哲嗣穀孫新婚:
奩中應有來禽帖;
案上新成博議書。
代蔣汝藻擬挽勞乃宣聯:
五嶽岱宗高,尚有勞山峙東海;
九重歸賵厚,不須皋父慟西臺。
代羅振玉挽沈紘(昕伯)
問君胡不歸,赤縣竟無乾淨土;
斯人宜有後,丹心喜見鳳凰雛。
挽沈紘(昕伯)
壯志意何為,遺著銷煙,萬歲千秋同寂寞;
音書淒久斷,舊詞在篋,歸遲春早意纏綿。
挽繆荃孫
樸學抱經儔,鐘山龍城,更喜百年開講席;
著錄平津亞,圖書金石,尚留二志重文林。
挽沈曾植
是大詩人,是大學人,是更大哲人,四照炯心光,豈謂微言絕今日;
為家孝子,為國純臣,為世界先覺,一哀感知己,要為天下哭先生。
王國維書法12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