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民聯存 陳三立聯語
陳三立(1853-1937),字伯嚴,號散原,其先閩之上杭人,五世祖騰遠始移江西義甯,與涪翁同里。祖偉琳,國子監生,以醫術聞於鄉,手創義寧書院,嘗組鄉團以禦太平寇。父寶箴(1831-1900),字右銘,咸豐舉人,侍偉琳辦鄉團,偉琳卒,領義寧團練,嘗會試大京,不售,邂逅交遊,與易佩紳、羅享奎時稱三君子。英、法聯軍陷北京,佩紳、享奎組果健營,寶箴南下從之,石達開率十萬眾來攻數月,無得而去。繼佐曾文正督兩江,參席寶田精毅營幕於江西,擒破太平寇幼王洪福瑱有功,以知府發湖南候補,又與平苗亂,升道員,轉河北道、浙江按察使。去官三年有間,起身廣東緝捕局,授湖北按察使,改署布政使,轉直隸布政使,馬關約成,憤而辭官。其年八月,復起為湖南巡撫,力行新政,收王先謙長沙舊塾為「時務學堂」,聘梁啟超為總教習,熊希齡、黃遵憲、譚嗣同、唐才常、李維格、楊自超、韓文舉、歐榘甲,葉覺邁及子三立分任教習。無何,戊戌變作,以康、梁黨羽革職,永不敘用,遂不復問世事。
散原,咸豐三年生,少有文名,桐城馬其昶、通州范當世,咸推為當代一流,少日注《道德經》二卷,為侍郎郭嵩燾所知,每以忘年傾談。光緒八年舉於鄉,座主陳寶琛長散原五歲,甚見愛重,散原終身師事之。十二年成進士,發吏部考功司,故事到部先謁堂官,門者以三立貴家子必多金,不即為通,三立笑曰:「豈有陳某而賄廝養耶」,遂拂袖歸。先講於兩湖書院,以父官湖南,方銳意新政,乃與啟超、嗣同共倡「強學會」於湘中,創學辦報,叢脞偉劃,多濟時策,一時賢士翕然歸之,與提督吳長慶子保初、福建巡撫丁日昌子惠康及嗣同,海內並稱「四公子」,馬關之約既定,竟上書請誅李鴻章。戊戌政變,嗣同死難,保初去官,散原父子俱以新政獲罪,放歸南昌之西山,山有別峰曰散原,乃依先壟築「崝廬」以資定省,時稱散原先生,由是寄情詩文,嘗撰《崝廬記》《綠珠詞》。庚子歲,父卒,散原以事由己出,哀毀逾恆。家固貧乏而口不言財,惠康貸貲營瀕海田,散原意不然,以詩調之。時人以湘政累見推,八國聯軍陷北京,散原與維新輩,欲以書生勤王,執事不見許。端方督兩江,薦其復起,二十九年,詔復原銜,又以資政院議員招之,皆不就。三十三年,以鄉望累推督辦南潯鐵路,未幾,亦隱去。
辛亥事起,散原避兵上海,繼走匡廬、潯陽,潛跡數載,後歸金陵,歲一返西山展墓,遂有終焉之志。民國二十一年,日軍寇上海,散原憂國,讀報輒悄然,一夕忽夢中狂呼殺賊,舉家為之震驚,已而宿疾復作。翌秋,就養於北平。日軍寇華北,以其名高,強欲起之,均為峻拒,因軟禁之,廿六年八月十日卒,年八十有五。三十七年遷葬杭州牌坊山。
清末,世目閩贛之詩嗣源元祐,揚波濤於同光間,以散原並其座主寶琛、鄭孝胥、陳石遺,稱江西詩派,而散原詩由韓、黃以規杜,玄貯幽衍,鬱勃意態尤為卓然大家。晚年盡焚舊稿,顧所作自辛丑以前,無有存者,詩文尤自珍,題署碑銘,茍非其人,亦不可得其隻字。有《散原精舍詩集》《散原精舍文集》。
元室羅,生一男三女,男衡恪,早卒。次女適山陰俞大維,大維從國民黨播越臺疆,官至國防部長。繼室俞,能詩善鼓琴,有《神雪館詩集》,生六子一女,寅恪行六,亦能詩及繪事,特以史學長。
==聯 選==
挽座師陳寶琛:
沆瀣之契,依慕之私,幸及殘年賞小聚;
運會所遭,輔導所係,務攄素抱見孤忠。
行書聯
汲古得脩綆;
開懷暢遠襟。
魏碑字聯:
秋月天然絜;
野芳自在馨。
己巳秋:
讀上蓮花攬明月;
還將槲葉補秋雲。
贈光才:
明月來投玉川子;
風袂欲挹浮邱翁。
星初嘉禮:
一家喜氣如春釀;
百首新詩詠玉臺。
贈主甫:
呼酒撚花談故事;
栽松種竹是家風。
以下二聯筆跡不似尋常,待考。
花間露洗南宮石;
竹外雲移北苑山。
贈子晉:
為大於細事多舉;
別微見顯理能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