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四月,幹了尉官(Lieutenant)12年(西點大三就已經是少尉Second Lieutenant)終於升到上尉Captain。真有夠長。都知道軍人不打仗就等於失業;所以史迪威到處活動不是找各種“出口”就是窩在學校教語文等待下次機會,不外乎武官或是各種任務。
WWI(1914,7.28~1918,11.11)已經打了快三年,1917.4,美終於派兵133,000人參戰,1918.4美才加派7師兵力進入歐戰場。畢竟1917.5,美通過特別服役徵兵(Selective Service Draft)國會同意一百萬;後來實地需求是三倍這個數字,三百萬人才夠。那可不把戰爭部門給忙翻了?
史迪威受完訓之後,1917.12,都快打完WWI才奉命去法國作美遠征軍情報參謀官,畢竟他法語通終究派上用場。可跟他同屆畢業生,有的已經去Leavenworth, Kansas受過指揮參謀訓練都快升中校了,他還是官拜上尉。可戰時有所謂臨時編制,視任務所需,史迪威這次去是以臨時少校位階(戰務解除後就要歸建上尉)。這時候史迪威終於看懂也學會Pershing看法:打仗,就是要突破,不能墨守成規打防禦、打系統戰、對峙等等,曠日廢時遲早像英法一樣,大家最後都是打“看那一方死人死得少就贏”。說起來簡單,可是局中人就想法、戰略、戰術上無法跳脫。可是好笑就是,造化愚弄人,後日他在中國戰區可能就要用這招:"看那一方死得少就贏"。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史迪威也去英軍觀摩實習,剛開始受不了英國那一套,氣勢凌人、冷漠無情,搞久了看到英軍這套還蠻管用,也習慣了。接著又去法國十七軍團當聯絡官,他的法文終究替他人生帶來極大喜樂,老法打仗歸打仗,三餐照貴族“高”規格享用,晚上還有羊排(牛排?不知道)各式紅酒喝又唱又樂跟個“少年夏令營”一樣。如魚得水。可是史迪威跑情報功力,也在這時候練出來;有點跟20鋃鐺邱吉爾一樣,經常前線出生入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後日獲頒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見下圖)升到上校(戰時臨時)。這時候George C Marshall不過是(戰時臨時)中校也在Pershing將軍麾下做幕僚。兩人有無往來,日記上沒提。
(Distinghuished Service Cross, 1918)
可這兩人後日又在中國天津美駐防軍碰面。那時候馬協爾已是Executive Officer,而史迪威才是少校營長。
+++++++++++++++++++++++++++++++++++++++++++++++++++++++++++++
先談談史迪威個性。史迪威年幼時個性很倔強。從日記中可看出,負面部分,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對人方面情緒,經常日記中會罵髒話。Tuchman解讀,這不是性方面壓制而是一種排泄方式。
寫日記,大大小小都記下來,讓他自己回味心路歷程之外,也為後日行事準則。他那個年代(1900~1920),基本上美國除了偶而景氣,大部分時間都不景氣。同時家境是不錯,可老父過世後家產都交給續絃(後母)打點,因為生母與父親離異,所以史家有錢與史迪威無關。剩下靠當軍人薪水過活,他有五子女,一男四女,太太持家,那當然過得算是清苦;可是比起其他老美,也算不錯;至少穩定。
在家時候,家是他堡壘,幸福之所在,他也非常注重親子關係。譬如女兒被學校同學欺侮或是老師沒盡到責任,史迪威會讓子女退學他在家中負責教導課業;當然這有個前提,時間要夠。當時美軍看你是哪個單位,閒暇時間,所謂等調動新職務或是出任務回來後,你會有較長一段時間空閒,有時高達幾個月是很正常。
他與他太太關係上,太太多半以他同樣負面情緒,來激勵史迪威找到出路;而不像後日教科書說的一樣,所謂“互補”:先生強勢、太太弱勢;而是:順著史迪威憤世嫉俗那種調調,讓他發洩完後找到新出路。所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是經,還是要念下去。
Tuchman在史迪威去中國出任務、請調去中國等,描述詳細,同時穿插歷史變故其間,像美國當局對清末民初中國立場---保持不干涉卻堅持中國門戶開放而這個幾乎可歸於教會對中國看法的縮影,認為中國追求主權就等於同意西方民主議會政治這種心態;以及西歐列強在中國WWI之後逐步退出或改變過去強硬自大蠻橫態勢,做了詳細解說,接著對日本這新興勢力老美官方為了穩定太平洋、東亞局勢,開了一系列會議達成許多協定,譬如像華盛頓公約等等,不外乎想利用英美既有勢力,來遏阻甚至劃出範圍,一種對日本軍閥崛起造成區域動亂等針對性做法,其心態可佳;問題在於,這些公約、協定,譬如說細節像規範英、美、日海軍軍力比例為:5:5:3,基本上是笑話。為何?沒有說不遵守後,誰以武力制裁誰來就範。
說穿了,這是另一種凡爾賽合約最大缺陷;無法制裁不遵守合約的一方,讓情勢惡化,最後到不可收拾。
+++++++++++++++++++++++++++++++++++++++++++++++++++++++++++++
美於清末民初,在華設立各種教中文學校以利訓練使館、傳教人員;同時美國務院對這種使館單位管轄,也延伸到要美駐軍保護使館、教會等等,以防突變。
而史迪威在WWI後又想去東方“闖蕩”,透過國防部(War Department)朋友打聽出缺。史迪威心中第一志願日本,但日本名額早滿而幾乎無人申請去中國,他只好求其次。
1918.8去之前不得不補習中文,UC Berkeley 學了一段中文覺得不夠好,結果又申請去中國實地學習中文,也就是教會設立中文學校。1920.7升少校,1920.8赴華。這時候攜家帶眷到山東再輾轉至學校受訓;史迪威中文名字,也是這時候取的。拿美金在中國花,是很管用。在北京弄間四合院全家住在內,離東交民巷大使館區一箭之遙。受訓一段時間後,因為美教會當時為山西受災募款,教會有點誇大其詞,錢募得過多剩下部分,有人就提議拿來幫山西修條路。
1921,4~7月,這時候史迪威才與閻錫山扯上關係。史的腳色是總工程師,修路人都要聽他;他能當總工程師不是說修過路,而是當時沒人比他更富知識也願意幹這種事的人存在,他這方面知識緣於西點軍校時學到一點有關這方面工程經驗。史也見識到閻錫山是個有企圖心的官,想把山西治理好,同時修路過程史得與當地老百姓打交道,也見識山西災後慘狀,當地各種民不聊生、土匪等等情況。閻錫山想必與北京一代紅十字會或教會關係不錯,這救災的錢才會往山西走;畢竟中國當時處處幾乎都是受災狀況,要不然可能還真輪不到山西。可閻錫山,據書中描述,他還自己修路、搭橋、建好幾英里灌溉渠道溝、鼓勵森林復原、建立棉花、絲織文化、借鑑加州成功乾旱地農業經驗、進口西班牙多產羊毛羊種、穀物等等,想重新打造山西。
不過幾年後,史迪威修的那條路,無影無蹤。因無保養,風化了;找也找不到了。
後來陝西馮玉祥(西人稱信基督教的將軍)也打聽到修路事情,也請史迪威去幫著修路。這時候史見識到馮玉祥部隊內很不一樣做法,每個當兵當官的在部隊不打仗時,於軍中學習一技之長:木工、水泥工、修房屋,甚至理髮師。有個連長也是一有空就在幫人剃頭。哈哈哈…這的確新穎、前衛。後來軍閥之間合縱連橫結果,也就是吳佩孚、張作霖、馮玉祥等等,今天你我是敵人、明天又成朋友,因此,史迪威正準備替陝西修路,這時候馮玉祥部隊,也就是修路的軍人都要去打仗,這才告吹。不過馮玉祥與史迪威卻成為惺惺相惜好友。後日史迪威過世,馮玉祥還去史迪威在舊金山寓所弔慰,可見一般。
1921.11~1922.2,美國與多國簽訂華盛頓公約。這段時間之前軍方也派史迪威深入了解東北、內蒙、外蒙、韓國等地實際狀況,這些都與日本有關。史迪威調查完畢後,奉命去國會聽證報告實際狀況。也就是日本在這些地方影響,以利合約簽訂時參考用。
+++++++++++++++++++++++++++++++++++++++++++++++++++++++++++++
古人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誠哉斯言,這在史迪威身上可見一般。史於1923回美去Fort Benning, Georgia受訓,後來也去Leavenworth, Kansas受訓。Fort Benning是連(以上)軍事訓練而Leavenworth是指揮參謀訓練,艾森豪與史同學。
別小看Leavenworth上課,居然有人因應付不了壓力而自殺。艾森豪同期第一名畢業,每位同學都在k書熬夜到凌晨兩點常事,這時候反而史迪威10點就上床大概他認為過關就好;畢竟沒去前他認為這些課程有點誇大其實沒啥了不起。
畢業後又活動調去法國,但是一聽到有天津出缺,史迪威本來活動後拿到去法國差事反而放棄,去天津15團當營指揮官,1926.2.6上路又回到中國天津。這是民國十五年,蔣北伐開始一年。Tuchman長篇大論扼要簡述中國政情亂象、軍閥勢力傾軋鬥爭、合縱連橫等等,英國自顧不暇之外但是還想維持帝國利益,加上俄羅斯助拳蔣北伐直至寧漢分裂,日本國內當時劇烈權力鬥爭甚至將大臣、首相暗殺進一步擴張中國割據佔領地盤,這段歷史讀起來令人感嘆辛酸。作者Tuchman以老子“無為”解讀中國政壇知識分子心態也令人感到:一個外人從他們西方實際功利角度,終究能看到之所以造成中國衰敗頹廢的傳統心態,也算深入。可是這種西式問答、病情投藥當然與中國格格不入,長久以往更無答案。
史迪威認為蔣北伐除幾場硬戰之外,幾乎是以談判來統一中國。事實上統一也是誇大其辭,應該是妥協相安無事。這一切在日帝國眼中,拿下中國是指日可待,當時日本考慮,是不希望得罪列強,老美。所以蔣也基本以此運作:也不反日、更不理日本。
近百年后觀之,當時日本不成功最大原因,從東北一代開始蠶食鯨吞,大膽有點不負責看法,要是從廣東一代開始,大概國民革命軍早就掛掉;而俄羅斯厲害,他是從共產國際角度切入,跟著人走,這才有俄羅斯去資助孫中山下的蔣陣營往北打的過程。即使後續發展幾乎完全不符合俄羅斯算盤,但掌控人的經驗累積遠比日本靠自己撐出一片天來得容易有效。
這是個人淺見,也是北極熊遠勝東洋虎之處。
+++++++++++++++++++++++++++++++++++++++++++++++++++++++++++++
史迪威除了當個營長練兵出操,最重要的還是MID (Military Intelligence Division, War Department)要在中國大陸探測軍閥、日軍實力上盯著做情報,所以延攬史迪威進行而史也興致勃勃非常投入。老美在華勢力影響內,使節團教會等安危頗重要,畢竟於1926年美傳教勢力在華1,149教區連帶有8,000新教牧師,其安危當然都是美軍首要任務,畢竟有段時間老美國務院幾乎是美駐軍頭頂上司而不是傳統軍中隸屬關係,他們要知道北伐所造成動亂是否會或如何影響傳教通商,但一般教會各地所得資訊、情資太過於不可靠,也不能變成美軍方下決定用,所以才找有軍事背景、通華語的史迪威。
徐州古為“決定王朝興廢”軍事要津(作者意見),也更為東西南北鐵路交會點,軍閥時期大家都要搶徐州,老美當然知道,也可從徐州截取或丟失知道誰會贏後續戰役。史迪威帶了一個華人(探路)就動身徐州。這段過程作者花了相當篇幅描寫敘述,史迪威日記顯示多次身陷危境、甚至短暫囹圄、飢餓難忍、最後脫險而出,過程精彩更可看出軍閥傾軋下民生疾苦。史迪威透過觀察運輸兵員鐵道車廂、守衛、兵源進出徐州、紅槍會(紮著紅櫻槍頭專殺落單軍閥兵丁甚至老外的民間組織)把持地盤,甚為有趣。在在顯示,史迪威真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諦,他看到軍閥屬下趾高氣揚俄羅斯散兵游勇,這些人離去時一路搶殺之外還燒個精光、各種軍閥蠻橫拉夫造成民間嚴重損失,相對過去常駐北平(老蔣改的北京新名字)平順安穩有人服侍悠閒日子,乃全新體驗。同時後日1927.6馮玉祥麾下二十幾萬精良俄式裝備部隊,投靠蔣後更鞏固蔣談判勢力,一統軍閥。這段時間史迪威於徐州前後想見蔣卻不得其門而入;而他觀察到軍閥甚至國民革命軍都是十來歲小孩,有的還不比槍高可是革命軍所到之處得民心小動作:不搶、不偷,離去後還打掃乾淨,這可看出乃為有紀律部隊。
逃出來後寫的軍情報告,認為蔣的北伐軍勢必會得勝,會打到徐州以北;但要注意部分,北伐軍沒有自己運兵車廂或許是其弱點。而George C. Marshall(後日派史來華者)正在做eXecutive Officer (XO等於副首)位階大概在上校之內。這兩人史迪威與馬協爾有無來往,史迪威卻於日記中三緘其口;這對"所行所知所想"必紀錄於日記內的史迪威,倒是頗不尋常。史迪威的軍情報告雖為任務性,後日甚至獲得盟軍英方賞識與感謝。這也替史迪威在國防部鋪下信任之路,剩下,看哪一種挑戰。
1928.1,史迪威調到15團總部Costner將軍麾下做代理幕僚長,1928.5昇中校。
這個時候,史迪威認為1928.4的蔣中正“…雖為黨的首腦卻像派系頭頭,有潛力將中國混亂之屋整理得好…”
而後續山東濟南慘案以及WWI後戰敗國德國於山東租借地之歸屬,卻成為轉捩點;好笑之處在於,是美國國內選舉共和黨追著民主黨打的鬥爭題材;或許這也鋪陳1949年大陸淪陷後美國人互相指責的“Who lost China”濫觴。
+++++++++++++++++++++++++++++++++++++++++++++++++++++++++++++
1927年田中備忘錄出爐,也成為日本軍方理念,日本將成為亞洲主人。早期小羅斯福在讀哈佛時候日本留學生告訴他,日本將於多少年內一步一步做到亞洲主人;這個過程敘述對羅斯福起了非常大震撼。其實史迪威也因為探訪日本於華部署過程中,他對當時在中國東北一代日軍之凶暴粗魯評語之外加上一句:日本毫無當時德國人創意、精神、實際上也做得到的潛力,充其量模仿;不過後日這種當時偏見將被迫大幅修正。
北伐過徐州後,老日已認為中國將統一,因而想方設法阻擋是必然。但是日本還在乎給自己一個下台階,不讓正在進入世界強權的美國,畢竟英國已經是病貓,有所顧忌。撐起傀儡政權是必然。所以老將北伐要繞過山東,不予也不敢與日本正面交鋒以免給日本藉口。當時日軍派了6艘戰艦、8運兵艦、11補給艦,登陸青島就等著蔣來以利製造事端。老美在天津駐軍,這時候日本還不敢亂碰;還是有顧忌。可是這日子不會很久。
1929年7月,史迪威去喬治亞州FortBenning報到,在Marshall主持下做戰術訓練部門主管。Marshall之所以會接這位置,就是過去在華一次演習中他看到一個軍官無法當機立斷視當時地形有利或不利,以書面下達命令指揮70位部屬進攻或守衛。基本上美軍連級戰力培養,也可濃縮成史迪威心中三樣事:位移、射擊、溝通。這個做好了,其他就好辦了。同時老美陸軍配評比成世界第十幾名也不是沒道理的;訓練不夠之外,訓練的方式、方向、驗收都很重要。這時候Vinegar Joe(尖酸刻薄)綽號就於此時成形。史迪威(Joe Stilwell)他那時候還是個性上有稜有角,難免學生一做錯或是不積極,冷嘲熱諷就來了;於是有位學生興致一來畫了一幅漫畫,圖中是個醋瓶子,而變形後的史迪威由瓶中…總之,史迪威也頗有幽默感,甚至獲得學生允許,將此漫畫大量複製後分送親友。哈哈哈..
(史迪威,後排左一)Fort Benning留影
史迪威在Fort Benning這段時間,還開闢專欄專門討論中國北伐、軍閥、政情分析,頗受學生歡迎。可是這時候中國說是統一,已經開始剿共。這時候老美記者等等,甚至關心中國政情各界人士,對蔣剿共很不理解。原因?據作者解釋,老美一般人認為共產黨,就是兩黨政治下的反對黨。這是我的解讀:畢竟作者長篇大論,一下說中國沒有民主、一下又期望中國有民主、一下又說共產黨是這個那個,有時候老美恐共症退卻之後,就以民主政黨雛形觀之;一下恐共症回來了,又無條件擁護蔣,即使專制、獨裁、不民主、貪瀆等等。所以美對華政策搖擺不定,不是他喜不喜歡而是基於對中國之不了解;以當時美國國力正在崛起中,對華深入了解,的確有必要。
說穿了,美不希望派兵去華,所以只要是誰能夠以 "給裝備、訓練中國五億人口以抵制日本擴張侵略",這個說詞夠犀利能被國會、政府接受,那就可以了。
而史迪威正在不知不覺中,步入此被設好的局。
+++++++++++++++++++++++++++++++++++++++++++++++++++++++++++++
稍微提一下作者所談到日本方面反應與美國期待。美國那時候,WWI與WWII之間,日本海空軍實力略大於太平洋地區美、英、荷蘭加總,所以美國態度是,不激怒日本,而看待日本佔據中國領土或接受列強如德國過去租借地,後者,美國認為反正列強所行不義,他們之間搶奪,我老美不介入。但美國一直維持:不承認非法取得領土。這個日本當然感冒很不爽。
而日本在外交上推銷給美國:我們日本也有激進派與溫和派之爭,那天等溫和派佔上風,美日關係不就改善。所以作者從此角度看日本,也提到1931年天皇扶持溫和派組閣,其意義就在連天皇都看不下去日本軍閥囂張,想以此“踩剎車”。所以,即使天皇任命犬養毅(作者認為是溫和派)組閣,而犬養毅私下卻(軍閥勢力不知)派人與蔣“談”東北事情,畢竟和談還算不上,結果軍閥勢力知情,這就替犬養毅後日1936.2自己簽下“死亡證書”,連帶其他閣員:岡田啟介內閣的高橋是清(大藏大臣)也在內。總之,軍閥連天皇都不怕也不甩,可見一般。後日,珍珠港事變之前1941,9,18,近衛文麿王子回家路上被“砍”也是這個道理(詳見FDR)。
老美在官方作法,以所謂凡爾賽合約衍生下:Nine Power Treaty, League Covenant, Kellogg-Briand Pact做條約架構處理美日關係,而當時中國更視此為日本不敢明目張膽進軍中國護身符;畢竟當時中國只剩下一個期望:等世界強權來打日本;自己不可能打得過。
史迪為那個層次,當時他當然是看不懂可能資訊不對稱,也不可能知道。但史迪威親自於中國跑情報,日子久了當然是唯一的中國通老美,至少是軍情上。
+++++++++++++++++++++++++++++++++++++++++++++++++++++++++++++
在Fort Benning四年後,史迪威又想調動,結果戰爭部調他去San Diago一帶第九軍轄下訓練後役軍人以備後日徵招,表現也不錯,被當地阿兵哥稱譽,雖然很嚴格但是史迪威把他們當回事好好訓練。這格時候51歲他還沒昇上校。
1934年日外務省發言人天羽英二聲稱:日本想成為維護大東亜地區“和平與秩序”者。這個除了白痴看不懂之外,人人皆知。老將剿匪老毛長征至西安。1934.12,日本片面中止華盛頓條約內海軍限軍(5:5:3)。這時候西方綏靖思維當道,不聞不問也問不了;因為拳頭與戰鬥意志比不過日本。
1935.7.7,史迪威昇為上校後去北平當武官,住在北京過去兩廣總督寓所,同時與北大校長蔣夢麟也有來往。史迪威還沒上任日本簽訂所謂何應欽—梅津協定,中國又掉一部份領土。1933~34老日天天壓迫老蔣政府來和睦、和解同時要求中國退出國際聯盟,基本上切斷中國與外來勢力關係;老日想法,孤立。老美這時候國會也立法,禁止美國協助交戰國belligerent。那時候北方緊張,老蔣要求所有使節團移師南京,大家都不願去;在北平養尊處優多好?南京?鬼才會去。史迪威還是到處走,勘查軍情、戰力,也訪問過泰國,後來還去隴海鐵路往西走。日本這時候立志拿下北五省:河北、察哈爾、綏遠、山西、山東。1934年中國,1/2人口活不過30歲。老蔣政府稅收,80%作國防用,民間疾苦可見一般。
當時美駐華大使Johnson,史迪威直屬上司,對國民政府完全失去信心但仍獨鍾老蔣,認為他才能將中國穩得住。畢竟圈內人皆知宋家姐妹老大老三發國難財,炒銀期貨賺大錢;當然我的說法是“充實國庫”哈哈哈。難怪Johnson認為宋子文等不可能給予中國當時問題,提供“不偏頗”思維就是因為私人財務利益牽扯不清。所以美使節回報認為中國不堪一救。1935.11老日最後通牒,將中國北方割據出去。老英這時候對老美大使說:大家讓步都還來不及,日本跑得太快。不過史迪威這時候觀察老蔣,根本沒有做任何所謂老美軍事上防禦工事;老蔣只剩下一條路:以空間換去時間這是我的解讀。畢竟老蔣剿匪是勢在必行,同時1936年黃埔有30多位德國軍事顧問教官。1936.8,史迪威估計蔣有130萬部隊而其中36萬是在地方(非中央)控制下。史迪威感嘆他也找不到另外人能取代蔣。同時作者以道家無為思想解讀中國知識份子心態,畢竟真正打仗的不是這些知識份子而是一般苦力或農民。
共產黨這時候名義上是抗日,但是事實上是先打掉閻錫山部隊、殺地主、收買稅務人員。但是人家這方面PR做得很好,基本上西方尤其是新聞業者都吃共產黨這一套;連史迪威實地觀察後也結論:農民是被逼成共產黨的或是西方視為自動武裝成共產黨支持者。畢竟共產黨當時都不拉伕(press-gang)。連美國駐雲南府(Yunnanfu)領事Arthur Ringwalt也對共產黨讚譽有加寄以厚望,認為是自太平天國以來沒見過如此有紀律、無私的部隊。老毛接受Snow訪問時也在“下藥”: 目前抵抗外國帝國主義侵略遠比實施社會主義重要,願意加入老蔣共同抗日。哈哈哈…
所以到第六次剿共時,壞事了,西安事變。結果俄羅斯施壓,叫老共不要把蔣扳倒;畢竟蔣一倒下,下一個日本就要剿共了;畢竟俄羅斯認為蔣才撐得住,老毛等還不是時候。高招。因為老日自大到笨拙,曾經遊說老蔣成立"剿共陣線"而老蔣回絕。那俄羅斯會不知道?
史迪威這時候也在研究中國歷朝戰史,看到左宗棠剿平回族變亂,就非常敬佩其戰略戰術,也給史信心:中國人也真能打;前提是,訓練。
+++++++++++++++++++++++++++++++++++++++++++++++++++++++++++++
七七蘆溝橋事變,史迪威與美大使Johnson還有保衛使館海軍陸戰隊上校Marston,正在北海泛舟。史迪威兒子,也在駐華第15步兵團服役。老日找碴宋哲元29軍,說一名日本軍人被打死,要算帳。就這樣開打了。老蔣當時在廬山避暑,老美這方面一時還連絡不上,無法知悉蔣意願動向。後來蔣發表聲明,不再對日本退讓領土,這下才打翻了鍋。
同年7/27,日以燃燒彈轟炸南開大學,原因?窩藏反日分子;日本過去對韓國也一樣;先炸學校所謂老日心理戰。
當時通州,河北、察哈爾傀儡政府首都所在地,誤以日軍被打得抱頭鼠竄,結果自己也開始動手,後被老日給殲滅。這一來,所有互吵軍閥白崇禧(後成為蔣幕僚長)、四川、雲南軍閥,包括共產黨(重組為八路軍)都團結在蔣之下與日對抗。北平街頭,因為蔣硬起來,到處放鞭炮。平型關(Pinghsingkwan),作者Tuchman說林彪用一個師,打掉一個旅日軍;而事實上,網上資料顯示,老日被狠K部分,不是戰鬥部隊而是補給錙重部隊,日軍死了1000人左右,可是卻被吹噓為"大勝"...嘻嘻嘻,總之,如今這段歷史尚未定案,可見Tuchman作者,還是有資料上漏洞或盲點。
9.24,老日以三萬部隊屠殺宋哲元總部保定一個星期,一共殺了25,800人,光是河北醫學院圖書館內藏書,就燒了整整一星期。老蔣這時候,想把列強給扯進去,最好辦法,就在列強利益所在上海。據其他網上資料(參考用)蔣下面有個將軍是聽俄羅斯史大林指揮,主動挑釁讓日軍先動手,狠打老日陸戰隊駐軍。蔣派德國訓練裝備部隊,去上海邊緣霞北,老日還一度差點被打敗,若非日本海(長江巡邏)空(台灣基地)軍相助,還真會被打到江裡海裡去。這是第二次上海戰役;打到上海市中心去了。不過這下英美世界媒體,總算知情認為與1918年WWI興登堡戰線激戰媲美,對蔣有點刮目相看,這是蔣唯一收穫。而當時義大利訊練下中國空軍也加入,鬧個大笑話,對日戰艦投彈不準,造成自己人2000人傷亡,且波及老美戰艦U.S.S Hoover。後面慘不忍睹南京大屠殺,隨之而來;50,000日軍殺了42,000平民(美英當地教會估計)。日首相廣田宏毅在國會發表演說:"...必須迫使中國改正過去不當方式,從而步調一致,通過日本和中國之間的真誠合作,為東亞持久和平"。
史迪威軍事武官職責當然與MID要求息息相關:探測軍情,老蔣打贏打輸,共產黨林彪打贏等等,他都要知道原因,所以這才回報美讓美政府能知所反應。
這一段作者敘述羅斯福心態,很有趣。首先羅斯福家族,母親(姓Delano)一方在清末於中國做生意發大財,家族內遠方親戚甚至在華當領事,作者說是生意做得太好,我解讀也是一種保護既得利益的由商轉政。羅斯福受母方家族影響,對中國自然充滿一股親切感,童媬及長大過程家中到處都是中國瓷器等擺設,還有一大塊銅器骨董這是Delano外祖父在中國蘇州時,難民逃難所便宜收購,後來用為全家"開飯時敲鑼"用;畢竟錢財都是從中國賺來的,像鴉片生意等。
當時戰爭部長Stimson是對日屬強硬派,於此政壇氛圍下甚不受歡迎;老美有各種反戰團體天天叫囂不要捲入他人戰爭;所以羅斯福亦小心翼翼,還說笑話: “我是想領導,但一看後面沒人跟”。羅斯福他看中日衝突,認為要防堵日本擴張遠大於對中國援助。這兩人心態上一樣但是作法略異。甚至國會通過的“中立法案”,羅斯福也不被這法案綁住,意思是:既然我不能援助交戰國,我美國只是不運送交戰物資給交戰國但是可以賣武器物資啊?!
羅斯福自己也有所謂“親信”譬如像Sumner Welles跟Evans F. Carlson,而不用國務院管道,隨時給他建言,這也影響他對中日戰爭看法與作法。但是即使小心翼翼,老日南京大屠殺後,1937.12.12還是故意炸沉美在華軍艦U.S.S Panay號,老美大氣都不敢吭一聲;就怕老日翻臉。所以羅斯福之所以這樣低調,這跟建軍,尤其是海軍預算有關,其最終目的,建成一股海空軍勢力讓那一國看到我老美,都要退讓三分。可是給卡在國會,據作者,最快見到效益至少三四年是跑不掉。
這種情勢下,史迪威牢騷一來,罵老蔣孬種以外,日記上連老美(民主黨)孬種一起罵進去。畢竟史迪威被友人聲稱,他是保守共和黨支持者。我看不是,這是他個性使然。
+++++++++++++++++++++++++++++++++++++++++++++++++++++++++++++
Panay事件,最令老美憤慨,日軍機看到已經在沉沒戰艦,還來個第二遍轟炸,好像是保證一定沉下去,連帶一旁加油船及小艇也不放過。老美摸摸鼻子也就算了。哈哈哈…老日真狠。不過15th團於此事件後,奉命撤出中國。
這段期間MID主管換人,McCabe上校與史迪威很不對盤,除了陰著整史迪威外,像挑剔報告、史迪威報帳開銷等等,也不關史迪威人在哪就下令要他去很遠地方跑情報。當然這部分可歸咎上面老闆要知道什麼,這就成為當時史首要任務。但批評史報告缺失,就有欠公允,畢竟誰在這一行都知道史迪威是非常優秀軍事武官,情報收集分析非常深入得體。史迪威與記者們像Agnes Smedley、Jack Belden等也很熟甚至成為好友,這些記者當然可說是半個中國通,大半時間都住在中國也門路熟,史迪威從他們那發掘出哪邊可以得到更確切有價值軍事情報,當然久而久之都成為好友。1938.1~7,史迪威跑情報得知,當時各省政府,逼急了甚至考慮打游擊戰來抗日。史迪威本來要去跟著老蔣後來台兒莊大捷部隊跑,MID這時候下令叫史立即去蘭州,了解俄羅斯空軍情況,看看他們到底實力、戰力為何、是否能頂得住老日或幫得上中國忙。畢竟老美心中,蘭州,可能是中國外來援助的替代地,一旦香港失守後,這可能成為外援切入口;畢竟俄羅斯當時在蘭州有300架飛機駐守;我的解讀,俄羅斯當然心裡有數,知道日本遲早會攻俄,可能作為其戰略部屬一部分。結果查知,俄羅斯基本上與前幾年史迪威在徐州所看到的一樣,傭兵,擺擺樣子而已。史迪威後來與程潛(Shang Chen)、白崇禧熟稔起來,認為此二人都是不錯將軍。同時與周恩來、葉劍英也有一面之緣。
1938,4.6~7李宗仁的台兒莊大捷,日軍陣亡16,000,損失40坦克、70裝甲車。當時德國顧問Falkenhausen堅持蔣乘勝追擊,老蔣說不;德顧問氣炸了。而白崇禧也喜歡“拖”字訣,不喜歡攻。後來1938.5,老蔣下令炸掉鄭州水庫,在花園口决堤,而程潛部隊卻是實際執行命令者,這下又活活淹死一老票人,老蔣聲譽跌到谷底,這只是擋住日軍攻勢三個月而已。同時中國部隊囤積軍火情況嚴重,有的75釐米砲從未發射一彈。解釋?為了以後用,要好好保護云云。
老美政治上所受老美媒體、教會影響的三段論,是作者交代美國立場:第一、民主被威脅;第二、中國被侵略;第三、所以中國是民主國家,她的戰爭就是為民主而戰。但是史迪威奔走各地後的意見,還是要給中國援助。1938年,美援2500萬核准。這段時間,史迪威與MID內鬨非常嚴重,幾乎到不服從軍令地步,但知情者都知道史迪威是不可或缺人物;細節,不知道,但是史迪威這時候知道好日子不多了,甚至軍旅生涯勢必被迫告一段落。因為有不成文規定:年資達三十年而五年未升官者會被勒令退休。所以他基本上心裡有數。
10.12日本拿下廣東。這時一百萬日軍陷在中國大陸。若都拿去打俄羅斯,那不就?哈哈哈。老蔣大撤退去四川正式開始,其複雜與困難度不下於老毛十萬八千里長征。
到處走訪,史迪威最看好顧祝同,私下意見認為他可以成為很好的中國領導人,而程潛則很適合做對美幕僚的顧問。1938.12.31,史終於與陳納德碰面。後來回到北平,被要求與日本佔領軍長官互動時,史迪威卻因“奈良寺寺鹿”小小聊天議題看法不同,差點與老日大吵。1939.5.1日軍轟炸重慶,老美還繼續賣廢鐵給老日。1938.3~8月去暹羅、中南半島、馬來西亞、爪哇旅遊,在返美路途上聽到廣播,史迪威於1939.8.3昇為陸軍一顆星准將,而是這批升將官名單內首選。所有認識他的人,真為他高興。昇他官的人,正是馬協爾,他就是因為羅斯福幕僚Hopkins推薦(詳見FDR傳)跳過所有比他資歷、軍階高的34位將領,馬協爾成為代理陸軍參謀長。
所以說不要擔心你的努力沒被認同,只怕你沒本事。這句話用在史迪威身上,皇天不負苦心人,甚為恰當。
史迪威於1939年回到的美國,當時美陸軍評比是全世界19名,落後葡萄牙,在保加利亞之前。以人口數目的武裝實力比,全世界第45名。難怪老日看不起老美。全美當時陸軍兵力為174,000人,遠低於依法(國會法案)在和平時期必須維持的兵力2/3。
新任陸軍參謀總長Marshall認為,美陸軍為三流水準且僅有25%的備戰實力。沒說的無陸軍實力其他國家根本不怕你。不信?老美後日打北韓、越南都打輸掉,難道美海空軍實力低劣?道理就在此。
當時羅斯福親信Hopkins會提拔Marshall,跳過所有其他比Marshall資歷輩分高的34將領,就看出美國軍事力量,一旦遇到挑戰,根本沒能力打更打不過。這些顯然都與軍中腐朽之木、沉痾積萎關係很大。而Marshall為何入選成為陸軍參謀長?因為過去Marshall對羅斯福推出法案內,其中有Hopkins主導的像工作就業法案等,他出力甚多,所有法案內疑難雜症像調度、人選、支持、經費分配(發錢到真正該發到的人手上)等等,這種後勤部分,Marshall透過所率領部隊支援,表現傑出,給Hopkins留下深刻印象。
這下,史迪威可不就是因為跟對人了,所以Marshall翻身成為總統幕僚之一,那他不就飛黃騰達在所必然?一般人這種想法,是很自然;可史迪威全然不同。當時史迪威還跟Marshall抱怨,當時在中國寫那麼多G2軍情報告,到底有沒有人讀啊?哈哈哈…Marshall當然敷衍之,真正道理就在:我要是真沒讀過,我會升你將官?所以說,後事好事者,當然想知道其間奧秘之所在,其實也沒有,真正原因Marshall敢大膽啟用新人,因為他本人陸軍參謀總長這個位子,他就是新人,也是被他人“大膽”啟用的。這也是小羅斯福所要的人。
++++++++++++++++++++++++++++++++++++++++++++++++++++++++++++
史迪威在1939.9.24被分派到駐紮德州Fort Sam Houston第2師第3旅當指揮官,當時一個三角形佈署的三個團,不再是過去方形部署(22,000人)共有11,000人。上任前,被西點邀請演說,另外當然到華盛頓去向過去整他的McCabe“耀武揚威”,進他辦公室故意把們大打開,讓大家都看到McCabe受訓話的模樣…原因?史迪威這個人很調皮,對虛有其表、趾高氣揚的人物甚為痛恨,認為這些人都是“浪費糧食的米蟲”(這是我的解讀),至於虛有其表,他的詞彙就是“peanut”,看不起是其一,對史迪威來說,這是一種他的人生觀、做事態度嚴謹的負面反射,並無太多其他意義;因為他從此時帶兵開始,就放下所有身段與大兵打成一片。像後日對老蔣叫他peanut,他就認為老蔣對下面士官兵,連將領在內,根本不了解遑論感同身受了,那當然他看不起老蔣,至於英國人那更多。
美這時候國防部啟動保衛動員計畫,以五十萬人始,最終要到達一百二十萬。一直到1939.9,德閃電攻擊波蘭,動員56個師1,400架戰機輕易拿下後,這下國會才緊張起來,立即取消對交戰國武器禁運法令。美國國內政治運作也很有意思,他們對日本是既瞧不起又怕挑起日本反感。當然美一方面認為介入歐戰是遲早事,沒人願意兩面作戰,對日姑息這是政府態度,日本當然知道,所以對美始終一貫強硬,偶而外交上對美撫平一下老美情緒。像過去攻打Panay號戰艦,打完後日人還成群結隊到東京美大使館致歉。你致什麼歉?不去挑釁不就對了?哈哈哈
1940.4,美陸軍這時候有241,000兵力,只能裝備五個師,這個時候十億美金軍費預算通過,同時要每年能生產50,000戰機。德軍打下波蘭、法國以後,美軍將領都認為英國會於六個月內淪陷。這時候小羅斯福與胡佛(前任)都上廣播呼籲大家要冷靜,建軍備戰要快。軍費預算這時候一下子跳到五十億,但是國會還是對強制徵兵吵來吵去,對軍費五十億反而沒意見。這,明眼人就可以看出,老美對死人多的陸軍或建軍這方面,當然不大喜歡扯進去,這也間接鋪陳,為何後日老美不會派陸軍來華作戰根本原因;國會無法向選民交代,而大家都想連任。
史迪威這段時間練兵當然親自介入,跟過去在Fort Benning授課一樣嚴謹徹底。但是他能搏得上級青睞,還有美陸軍舉行演習以行動快速所謂閃電戰德國那一套,史迪威部隊獲得一致喝采。1940.7.1昇師長,9月兩顆星少將。1939年才升准將,一年就又昇一級;若非Marshall坐鎮陸軍參謀總長(等於美海軍Chief of Naval Operation位階,當時是Admiral Stark)對史迪威有期望,可能也不會這樣快。
當時一般老美軍中對日軍看法,認為日軍是有效率但作戰無想像力、死板。所以史迪威當時私下聊天,給他兩個師美軍加上中國軍隊支持,他六個月可以將日軍逐出中國大陸。哈哈哈…狂言也罷幻想亦可,苦日子還在後面。因為像史迪威這種他們之所以看不起老日,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幾乎每個人與日本軍人接觸後,像史迪威過去在東北內蒙調查日軍狀況,被日本人這種粗暴無禮所深深冒犯,說不好聽,我們白種人居然在1930年左右被你黃種人欺負、看不起?連艦上餐廳吃飯都是日本軍人先吃其他旅客在外面等?哈哈哈…當然史迪威有親自在中國看過日軍與老蔣部隊打過,也知道大概甚至以他來說,可說是專家;但他們甚至認為這日本軍官真是笨得跟豬一樣虛有其表,沒事身上掛個望遠鏡跟個二百五一樣望來望去加上配劍不離身,我只要找個狙擊手不就這些軍官都…有點像後日電影 “Enemy at the gate(大敵當前)”內俄羅斯神槍手將德軍軍官一個個擊斃味道?可是輕視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
1940.9,日本加入軸心國。這下美緊張了,1940.9,通過貸款中國兩千五百萬,接著同年11月又追加五千萬。這時候,作者提到中國獅子大開口,要美國提共500架戰機。主要就是老蔣一看英國老是搶美援,畢竟他分不出來那些是該給誰的,說穿了老蔣認為我們已經打了好幾年仗了,也替美國擋住日本而事實上是拖住日本,沒功勞當然也有苦勞,卻撈不到什麼好處。這種複雜心情,才是中美矛盾之所在。老美認為中國在接受美援之後,應該積極進攻日軍,牽制日軍不讓老日北進攻擊俄羅斯,甚至南下攻擊印尼、馬來西亞等有石油橡膠原料等地。
八路軍,也有自己算盤:不讓國民黨軍隊“收穫”抗日果實,所以也以“100團兵力”積極攻擊日軍。這下八路軍的游擊戰“惹火”日軍,老日來個“三全(Senko-seisaku)”:全殺、全燒、全毀,焦土政策。
不過真正影響戰局佈署決策,當然在華盛頓首府。租借法案Lend-lease勢必要給相關美廠商帶來相當利潤,這大餅分配上宋子文當然不落人後,畢竟他的地位與對美政商影響力頗綿密,長話短說,在中國建軍上,宋提出裝備30個師兵力,這是攻擊前導師,長遠要高達300個師。當然大餅誰都會畫,重點在買單的人肯點頭。小羅斯福基本上軍事決策交給Marshall,剩下財政等由Morganthau決定。另外還有陳納德,他是老美是沒錯,但基本上陳屬於國府指揮的人,畢竟剛開始是宋美齡請去做顧問,陳納德當然也畫大餅,我要是手中有多少飛機,我不但在中國戰場阻止日軍進攻,還可直攻日本本土云云。這時候陳納德因為無法訓練中國飛行員,素質、經驗也好、體能也罷,但是招募傭兵,每月薪水USD750,打下一架日機獎金500。結果這七億美金戰爭物資預算,國會以317比71通過。畢竟這說法是“讓戰爭不要蔓延到美國本土”,實在太誘人了。
問題是,當時已經進行的美援給中國物資,幾乎都給卡在仰光。所卡住物資,以當時運輸能力要八個月才運送得完。老美一聽這還得了,不是沒物資到緬甸,而是進不去到中國。於是Daniel Arnstein,運輸行業專家被派去實地調查,結果發現在緬甸等進入中國卡車經常是250輛卡車一等就是一天至二個星期,一個月本來預計運30,000英噸,結果只有6,000英噸運走。這不只是管理調度問題,還有保養維修疑難雜症。到後來美國從本土派了46技工專家等實地負責保養維修,換機油打黃油等等,以利運輸車隊運轉。當然沒提的,這一路上還要繳各種規費、沒有名目自己想出名目的“路費”等等,經常令老美大吃一驚。
這些都還是小事,在華府國會對強制徵兵案始終通不過,這才要命;結果Marshall等動用九牛二虎之力,使出所有招數,才讓國會通過(203--202)延長徵兵法案,這才有法源去強制徵兵,老美政府才有兵源可用。
1941夏,史迪威成為第4軍第7師師長,軍事演習後,表現優良,於6.30昇第三軍軍長,三顆星中將,同時史迪威上級Walter K. Wilson中將,將史迪威評比為全美47中將內第一名。史迪威演習完畢,又下令全部隊於四天內將做錯或沒做好動作,重新演練到做好作對為止。這時候Marshall與Stark認為,老美若不參戰,這對德戰役是打不贏的。
同時小羅斯福也知道老蔣不爽,他也派人所謂中國通去實地溝通調查。很有趣部分,就是心態。老蔣看待美顧問,認為這是將中國意見想法確切轉達美政府,而不是接受顧問意見的。這是東西文化影響下,真正的不同之處。所以說,基本上是無解。
後來美駐華大使Johnson被換成Gauss,他認為 “不要假設中國抗日,永遠是理所當然”事情。
++++++++++++++++++++++++++++++++++++++++++++++++++++++++++++
1941年十二月7日,珍珠港事變,全美震驚、憤怒、恐懼,而重慶國府上下歡呼額手稱慶,同一樣事情兩種截然不同反應,歷史真是諷刺到家了。這時候,老蔣在中國戰場獨力奮戰已三年半,老美之前還在繼續賣廢鐵給日本,美其名曰不要日本拿不到廢鐵後,積極南下取得戰略物資,意味著東南亞、印尼一帶即將因而失守云云。所以說,戰爭,基本上是無國界的,即使1940年代。
史迪威當時是軍長駐紮在加州一代其總部離住家不遠,正在家裡與軍中下屬同袍家人聚會。這一下緊張起來,原因是詳細了解加州防務後,連種種軍火彈藥都缺甚至沒有,加州基本上是唱空城計。要知道當時全美80%軍火工業都在加州,要是日軍進犯,後果不堪設想。同時美海軍於事變後幾乎不存在,只有陸軍在,可能還守不住。驚弓之鳥氛圍處處皆在,甚至將14艘回美本土避難漁船誤認為日海軍進攻,弄得人心惶惶。而1941.12.10英國海軍象徵性標誌威爾斯郡王號被擊沉,原預定去東方向日本“耀武揚威”…結果一分鐘就被日空軍擊沉。德、義立即向美宣戰。
珍珠港事變,美損失8主力艦(一半軍力)、177架戰機、2000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慘不忍睹。而菲律賓美基地,麥帥之所在,35架重轟炸機一半被擊毀,1/3戰機沒起飛就於地面被打掉。這時候,日本海軍軍力10戰艦、10航母、500架海軍戰機(零式),而美於珍珠港只剩下1戰艦(2受損)、3航母,剩下驅逐艦、巡洋艦、潛艇等,美日這方面勢均力敵,但美海空戰力已遠遠處於下風。
這時候,老美眼中的中國牽制日軍(當時日本已經有一百萬兵力陷在中國大陸),豈不成為美國救命仙草?說得也是。至於英軍在東亞一代,只剩下新加坡、緬甸、印度。問題是,英軍之不堪一擊,當時還不明朗,所以成為美在緊急佈署上“盲點”;換句話說,美國一旦期望英國負起戰區責任時,這時候就知道“靠不住”真義為何。畢竟,這跟邱吉爾、羅斯福、蔣等,各個國家對戰爭認知不一樣;一樣部分,大家都要面對日軍進逼。
(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