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8 09:51:14| 人氣2,54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柯慈(之二):鐵器時代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自始至終的以為,小說、文學,或任何其他型式的文字作品,除了基本的娛樂價值之外,多少都應該承載些重量,道德、思想,whatever,至少讓讀者在掩卷之後,心中有些或可言喻、或不可言喻的觸動,在讀完的即時或未來留下沈思及想像的空間,而不是僅僅路過、讀過。

 

但什麼是「讀完一本書」呢?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Pierre Bayard)最近為了淹沒在茫茫書海中的可憐讀者寫了這一本教戰守則《不用讀完一本書》,主要原因是當代文化環境中充斥了太多的出版品甚或垃圾資訊,而時間資源卻極其有限。為了響應這位大學教授的著書立說,所以我乾脆也不讀這本書了,而直接拿簡介來抄:「在一個無限出版的年代中,一個真正有教養與涵養的人,並不需要讀完每本書,只要能了解這些書在我們文化中的地位......這本書會改變任何曾經因為沒讀過哪本書、不知道哪本書的意義、沒有吸收書中精華而覺得有罪惡感的讀者。書中並討論到,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在談論一本我們沒讀過或讀過的書,以及如何談論。」

 

我讀完柯慈的《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屈辱》,繼續完成《鐵器時代》,心中壓了塊大石般沈重、沈痛,即刻說不出話,難以寫出感想,但卻知道這部書將緩慢沈澱解析,成為我個人經歷裡生長的養分。柯慈的書當然不僅此三部,國內另有翻譯者包括1980年的《等待野蠻人》,可對於書有未曾經我讀的我而言,柯慈這幾部作品中,《鐵器時代》該最為深刻的碰觸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問題。書中的控訴出自一位罹患癌症、不願治療、不久人世的白人老婦人柯倫太太之口,微弱,無力,卻又煥發高貴的人道光芒!通篇叨叨絮絮的記載柯倫太太在生命結束的最後一段時光中,意識雜亂流經的旅程,化作給遠離家鄉女兒的一封長信,有關愛、信任、信仰和相信,眼見著不義在進行,不該結束的年輕生命凋殞,龐大國家機器如鐵般持續運轉,憤怒、悲痛、堅毅且放棄所有顧忌,拖伴著病苦折磨,以孱弱的肉身面對兩方絲毫不退讓的對抗。這一封不知身故後能否遞交出去的信裡,有著同樣為人父母最真切的不捨與的同情:「......我開始瞭解擁抱的真正意義。我們擁抱別人,是為了要別人抱我們。我們擁抱孩子,是為了被抱在未來的臂膀裡,把自己傳遞下去,超越死亡......所以,我是多麼渴望妳在這裡;多麼渴望,可以走上樓梯,走向妳,坐在妳床邊,用手攏住妳的頭髮,在妳耳邊低語:『起床了』,就像妳作學生的時候,我叫妳起床一樣。然後,妳會轉過身來,身體暖烘烘的、呼吸裡還帶著奶香,讓我擁妳入懷,就像人們所說的『好好抱媽咪一下』,其中的秘密、從未說出的秘密是,媽咪不該悲傷、因為她不會死,她會繼續活著,活在妳裡面。」

 

只是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一部重要的著作,出版編輯卻不肯認真的讀一遍?且看書中封底引用美國版本的文宣:

 

「《鐵器時代》具有緊湊、反諷、憂傷的風格,此外,到了最後,它還有令人驚心的結局」- 洛杉磯時報

「當代南非社會的一場狂烈而壯觀的盛會……一本令人矚目的著作,出於一位才氣縱橫的作家之手」- 華爾街日報

「一本壯麗的寫實小說,批漏的真相深刻無比」- 紐約時報書評

「乾脆的說,它是一本莊嚴、令人無法忘懷的著作」- 每日通訊報

 

我讀不出「令人驚心的結局」、「狂烈而壯觀的盛會」,也不知道它披露了什麼真相,但這些不明、不白或許來自摘錄、翻譯的關係。最讓我無法忍受的,莫過於封面上的文宣:「動盪、不義、人人自危。深夜,一個陰鬱男孩的魂魄纏擾著;目睹了一連串的殺戮,她剛硬如鐵的心腸陡然崩塌。在此同時,一個酗酒的流浪漢走入了她的生活,救贖之路竟因此而開啟......」。這麼通俗推理、驚聳的文案,到底出自何人之手?責任編輯還是美術編輯?怎麼能夠「不用讀完一本書」呢?

 

歷史,在古希臘詩人Hesiod的詩作中,被分為五個時代。最早的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物產豐饒、無須勞動,人類和諧的與眾神並列,是幸福的時代。接下來的白銀時代(The Silver Age),人類因拒絕崇拜諸神而為宙斯所敗,開始相互征伐殘殺而進入黃銅時代(The Bronze Age),以及10年特洛依征戰的英雄年代(The Heroic Age),最後淪落到鐵器時代(The Iron Age),也是Hesiod自認為身處的悲慘時代,人世間充滿著勞役與不幸,兒女讓父母蒙羞、兄弟鬩牆、社會秩序崩解,在這時代中,人類無所謂尊嚴,不再為各種惡行而感到羞愧,邪惡施行、諸神棄絕,一敗不知伊於胡底。

 

「鐵塊一般的孩子......鐵器時代。後面是青銅時代。要過多久,在他們的循環裡,才會回到柔和一點的時代?」書成的1990年,南非政治情勢已經來到種族對抗的尾聲,曼德拉已在前一年釋放,1990年解除戒嚴,隔年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1993年,南非總統戴克拉克與曼德拉同獲諾貝爾和平獎。只是時至如今15個年頭過去,柯倫太太渺小的願望是否實現?



台長: Dave
人氣(2,547)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 |
此分類下一篇:讀柯慈(之三):等待野蠻人
此分類上一篇:讀柯慈(之一):屈辱

林書帆
你好,謝謝你的分享,受教了:)
我覺得有一點也是編輯可以做的,就是把南非歷史事件年表附在書後,像魯西迪的午夜之子那樣,雖然柯慈的功力不僅只於描述歷史,但這對讀者理解應該有幫助
不然就像麥可K裡面那位軍醫”搞不清楚是哪場戰爭”
雖然暴力的臉孔都長得很像.....
2009-09-08 11:35:58
版主回應
不好意思,以為不會有人注意,所以大放厥詞,也謝謝你的到訪。

你的提議,我記得在”少年遊”那本書後,確實整理了一份對照表,對於不了解歷史事件如我者,也確實具有相當參考價值,如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
2009-09-09 16:07:51
顏群修
作者您好:
我讀完屈辱、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後,心裡感嘆的是怎麼得獎的不是這本鐵器時代。鐵器時代這本書該是前二者的精髓才是,怎麼這本鐵器時代得到的關注不如我所預期的,是我看走眼還是其他人呢?

想不到在這裡讀到您的書評,深得我心,方覺有同感的讀者也是存在著,並且願意發聲的,真是令我感到欣慰。
2017-03-29 11:18: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