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又到了,各黨政客、政治觀察評論家、媒體記者開始大肆活動出沒,而台上不顧身分形象的聲嘶力竭「厚嘸厚(顏)」「丟嘸丟(人)」又成為全民惡夢。雪上加霜的是,快樂工作人Cheers雜誌利用經建會、行政院主計處、勞委會、人力銀行等數據資料,篩選出國內十大成長及衰退的行業,很不幸的,我們家兩個主要經濟收入者的工作都名列「衰退」名單,而這股衰退的勢力,可能在年尾初見端倪,並且在一、二年內發酵,雖然還不至於到家徒四壁、牛衣對泣的程度,但縮減每日飲酒量卻是不得不然的現實。
日來讀史,伴著減少為4/5酒量的暈黃燈火,讀經濟發展史,David Landes的「新國富論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根據Adam Smith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而來。Adam Smith於1776的巨著歷經200多年後,針對財富來源、分配秩序、市場機制等等的描述都大幅改觀,而世界經濟的版圖,也自600多年來的歐洲,逐漸移轉至最近發展蓬勃的亞洲。Landes為美國哈佛大學的榮譽退職經濟學教授,在此書中企圖以歷史變遷的角度,研究此600年間財富如何創造、勝利者與失敗者如何更迭、而國家又是如何興衰等問題。
以古鑑今可能是我愛讀歷史的一大原因,相照於現實的不堪,在史籍裡扒梳可能也是逃避的一種方法(想想伍佰與史景遷)。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始,歐洲展開了大航海時期,南歐西班牙與葡萄牙位於基督教與回教文明的接點上,並受到猶太人居中往來傳播的好處,知識極為發達,而知識,尤其科學知識,塑造了經濟的各種可能性,因此意氣風發的成為經濟拓荒的主宰者。兩國經協議後將全球貿易版圖一切為二,向東繞道非洲拓展至印度洋屬葡萄牙勢力範圍,而往西達美洲新大陸則為西班牙所屬,這是全球經濟網絡形成的第一步,後續跟進者包括荷蘭與英國,記不記得台灣便在斯時為荷蘭納入,成為西歐經濟體系的一部分?但是西、葡的經濟發展並不代表知識領域的擴展,反而內縮為保守傳統。身為天主教國家,不但沒有跟上當時知識發展的潮流,反而將自己關閉得更緊密,實施更嚴密的檢查。從1521年開始,教會發出一連串的禁制令,不准印刷、閱讀任何語言的異端邪說,任何思考,最後以問號結尾者,都被藏諸高閣,政府及教會聯手出面控制思想、知識、信仰。1558年政府明令,凡是在沒有許可下從外國進口書籍者,一律判處死刑,西班牙有很多書只因為作者是新教徒便被禁止;西班牙皇室另於1559年頒布命令,禁止學生到羅馬、那不勒斯以外的地方讀大學,並強迫他人告白、悔過、自我否定以救贖他人和自己。在這些禁制令下,有顛覆思考的科學家不再有聲音,他們被迫否定自己,導致吸收新知的速度慢到幾乎呆滯的地步。
於是西班牙與葡萄牙都坐失了搭上科學革命列車的機會,並與17、18世紀自英國展開的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從此歐洲經濟版圖更迭,西、葡逐漸沒落,大英帝國崛起。這一場肇始於教會保守派反新教的運動,間接截斷了南歐以後300年通往進步的道路,但自命為真理守護者的教會,一旦走上實施壓制的路,便難以承認錯誤。而適時修正有多難?1624年,宗教法庭傳喚伽利略至羅馬受審,從此伽利略被拘禁在佛羅倫斯附近的一間小屋,他的著作也被禁止出版;1983年羅馬教會終於為伽利略冤案公開平反,為此在羅馬成立了一個由不同宗教信仰的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它的宗旨是「研究科學同宗教信仰的關係,伽利略案件的科學方面以及伽利略學說對現代科學的貢獻」。自1624年至1983年這350年的空檔,正說明了要一個顢頇的真理守衛者承認錯誤有多難,而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之不鉅。
不是為了類比,這段歷史讓我聳然看清了台灣目前的處境。台灣過去的經濟成就自導向活潑,中小企業主提著皮包四海衝撞,猶如17世紀的西、葡不斷向外拓展,造就了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崢嶸場面。但這幾年間開放的腳步緊縮了,當表面上全球化、國際化喊得震天時,本土化的政治正確成為新興保守勢力,並且悄悄復辟成功,閉關自守的整肅內鬥,大眾的思想、知識、信仰先被挑動激化,而後被窄化鉗制,導致喧嘩眾聲噤口,知識交流斷絕,最後是經濟失去了活力。可笑的是,當政府一再被「國民所得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一說激怒時,主計處在11/16公布了首次採取聯合國新版會計帳計算後的GDP數字,新版2004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為14199美元,仍領先南韓37美元。這一番面紅耳赤的力爭,總算以區區37美元終於買回一些面子,但裡子又要如何辯解國民所得不昇反降、平均大學畢業生薪資停止成長的現象?社會上日益增多「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差距現象呢?
Martin Luther King, Jr. 說過:「目的的正當永遠不能為手段的不正當辯護」,無論如何政治正確,政治的根本無非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譬如生存權、工作權、免於恐懼權,以及擁有一個逐夢的希望快樂權,其他是不是正統、是不是主流,都是為了服務這些目的而來。有能力改變現狀的人,請他們稍稍讀一些歷史,歷史潮流一向毫不留情的淘汰那些跟不上潮流的人,自工業革命發跡的日不落大英帝國,是否便一帆風順至今?事實是二十世紀以降,英國便開始檢討衰弱的原因,檢討了一百年仍毫無結論。台灣的政客喜好夸言「我們正在寫歷史」,我是誠心希望他們好好寫,而且寫的不是個人史,我們升斗小民要求真的不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