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的主要閱讀重心是「歷史」,今年開春以來興趣轉往「媒體」,陸陸續續讀了包括「天下第一報紐約時報」幾本書。我讀書頗傾向「不求甚解」的古風,而且通常一本書看膩了心情會轉往另外一本,很難發生從頭到尾一口氣唸完的情形,但Douglas Rushkoff著作的【誰在操縱我們?現代社會的商業、文化與政治操控(Coercion:why we listen to what “they” say)】卻是特例,讓我喘不過氣的迷失在書中羅列紛陳的思想辯論中。
Doug Rushkoff何許人也?中文譯作「洛西可夫」,有人稱他是當今美國最顯要的非學院派媒體理論家。多年來他持續觀察並書寫有關媒體、電腦文化帶來的影響,並且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轉變為文化評論者。他的著作,包括前一本Media Virus,不斷探索包括網路的新媒體,如何培養、操弄和強制集體意志。
我無意書寫一篇書評,主要是因為才學囿限,仍在努力消化灌入腦中的眾多想法。但Rushkoff講述到「金字塔」多層次傳銷組織的行銷手法時,提及他早年對狂熱崇拜組織的親身體驗,分析為什麼類似團體擁有這種不可憾動的力量,會讓這麼多看似聰明的人陷入他們的掌控。他累積的大量資料均未發表,但弔詭的因為某個行銷機構想要利用這種概念圖利才面世。
如何圖利?正如蘋果電腦和哈雷機車這些品牌如何掌握特定人士的衷心擁戴,顯然只要能了解狂熱崇拜組織的技倆,或許就能夠運用相似的原則來激發崇拜,進而推銷經營品牌。Rushkoff向這個廣告公司提出了狂熱組織的20個共通點,幾乎將此書中所有的強制策略都包括,譬如直銷、氛圍、公共集會、轉移、催眠和講故事,據此構成無與倫比的影響體系。以下便是這20個步驟的簡單敘述(我刪節了一些,基本上述而不作):
1. 目標:所有狂熱崇拜組織都有個公開目標,不過有時是含糊、隱喻的抽象概念,例如「教化」、「活力」、「無盡自由」、「解放」或「救贖」。由於他們必須把這個目標無限上綱,因此沒有人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2. 魅力領袖:魅力首領不只是優雅俊美,且會凝聚、誘發催眠狀態。領導人必須能夠透過演講、儀態和活力,或憑姿態、音調或眼神接觸來產生神秘影響力,引導信徒進入暗示狀態。領袖一般有兩種方式來取得神聖地位,第一種是自稱前宗師欽定的繼承人,第二種是宣稱自己體現了某種全新神靈力量或是聖體誕生,或者經瀝「覺醒」創痛,或霎時湧現新頓悟。
3. 神聖教義:多數狂熱崇拜組織都有神聖經文或教義,或採用既有經典,也有些組織會採用自己的天啟教義。
4. 神賜因緣:固然入會、提昇都應該要很困難,但會眾必須非常容易就能認識組織。如果信徒認為自己是在自主、理性下加入,那麼不管加入的後果是好是壞,都要自行負責。狂熱組織都不希望信徒出現這種感受,他們必須和自曲意志區隔,才能徹底接受教化。
5. 承諾奉獻會有好結果:認識組織和入門都不需要付費,但新人卻會察覺,唯有付出金錢或作出相當承諾,才能體驗滿足感,只要新信徒作出奉獻,宗師就會把神聖能量完整「傳輸」給他。
6. 異常措施:新會員初步對狂熱組織交心或做了奉獻之後,按著就會有人要地做出違反自主判斷的事情,這些措施都要違反新會員的內心合理判斷。會員必須習慣違背價值信念,作出異常舉動。
7. 會員共犯結構:一旦接納異常措施,會員就會得到報償而成為共犯,譬如利用捐款支付帳單甚至性愛,藉此讓新會員成為共犯。會員如果想退出,就必須招認自己也是共犯。
8. 打破「自我」的循環:領袖利用常見的精神戒律要求信徒表現更虔誠,作出愈來愈困難的舉動,如奉獻大筆金錢、大量時間和勞力、拒絕和家人聯絡或獻身。
9. 混淆和轉移:交織運用自利和隨性要求,採用隨機、不合理獎懲作法,讓信徒進入異常混淆狀況,使他們退化到小孩狀況,並把父母權威轉移到領袖身上。
10. 處方行為:信徒一旦喪失決策能力,都只能仰望領袖指導,才有辦法思考、做事和信仰。有些領袖並不發出指示,讓信徒陷入無助恐慌。
11. 進入核心的目標:轉移完成後,飄渺的目標便為更寅際的目標所取代,就是要和領袖建立關係,讓信徒變成手足,彼此爭寵,企求父母的認可。領導人會巧妙安排情緒鬥爭,讓所有信徒都希望和他建立「特殊關係」,利用這種狀況可挑撥信徒的彼此對立。
12. 絕對不要較低層信徒洩漏不堅定信念:信徒是否能夠維持對組織的忠貞形象,直接影響他的成就地位,因此不得對領袖的神聖形象表現絲毫懷疑,否則甚至可能被更堅貞的較低層信徒取代。事實上,信徒的地位要看他堅定信念的能力,包括能不能平息較低層信徒的懷疑,還有本身會不會陷入疑惑。
13. 絕對不要對較高層信徒洩漏不堅定信念:任何懷疑言論都會被看成是反組織行為。向較高層信徒散佈疑慮,實際上就是在挑戰他們的決心。信徒可以適度發表這種言論,不過到最後必須了解,是自己有問題才會有懷疑。
14. 除組織之外,不得有其他承諾:每一位信徒都要重新思考自己和真實世界的聯繫,要把這些視為惡劣的「牽掛」,必須逐一排除。信徒的原有宗教信仰、工作、朋友、配偶和子女都不再重要,他和這個組織以及領袖的關係才比較重要。
15. 絕對不得拒絕要求:不管是領袖本人或藉組織名義提出都是一樣。拒絕要求便等於認為還有其他價值觀超過團體的聖潔地位。
16. 所有要求都可以受到質疑:如果有信徒藉組織名義,提出不當私人要求或為謀私利,都要受到質疑、懲罰。就另一方面,如果是領袖偏愛的信徒,便可以要求較低層信徒做幾乎任何事情,也不會受到質疑。
17. 絕對不要藉領袖的名義,做任何舉止:藉宗師名義提出要求,就等於是要領袖負責,責怪他引發可能的敵意。如果有人宣稱「我和太太離婚了,因為領袖告訴我要離婚」,那就等於是推卸責任。固然領袖或許也「指出道路」,不過,某個信徒之所以要和太太離婚或與子女斷絕關係,是由於「這樣做才對」,以領袖做藉口,等於是在表達懷疑。
18. 自動自發:信徒必須努力揣摩領袖的心意,不假思索地配合行事。信徒體驗的條件反射、混淆和害怕,都將取代尋常的直攪或本能舉止。一旦培養出這種自發行為,信徒就會覺得愉快 、輕鬆,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再因表現個人行為而經常受到指責。
19. 見證、接納領袖的瑕疵:信徒一旦抵達最高層,就可以私下了解領袖的最隱密作為。即使了解領袖實際上是使用外力來製造幻覺,但必須自圓其說,認為領袖只是在部份魔力上作假,這是要讓信徒產生健全的懷疑。領袖是殉道烈士,他無能為力,只能隨著最親近信徒的不潔思想作出舉動,同信徒展現出他們的黑暗本性,也只有靠著核心信徒才能淨化他們散發的邪惡能量。
20. 組織領袖是完美的:最後階段是要相信領袖是完美核心,一旦達到這種地位,領袖就可以要求信徒做任何事,甚至自殺;他們已經受過訓練,要違抗本能,信徒將壓抑求生天性視為樂趣,幾乎變為盲目崇拜而不可自拔,表現最高獻身情操。
其實這些標準可以做個check list,用來撿視所有值得懷疑的組織,上至政治、宗教團體或泛稱的基本教義派,下焉多層次傳銷體系,看看這些組織是不是意圖激發熱情讓人陷入狂熱。至於說如何才能徹底的擺脫操控?真的困難,Rushkoff用「軍備競賽」形容操控與反操控間的競爭關係,即使我們想盡辦法收回行動自主權,行銷的一方卻能構想出更強大的抗衡力量。或許解脫之道是接受「每個人都是『他們』」這個事實,因為「唯有我們參與共犯,才會出現這種狂熱消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