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02 11:07:05
2016-09-06 15:03:03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3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3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讀經心得: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話應該有兩種斷句方式: 其中一...

2016-09-04 07:48:06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2


『名可名,非常名。』 讀經心得 第一個名為道之妙用,此名無名,但其能,能生育天地萬有,運行日月星辰,長養一切萬物。 第二個名是名相,名相表徵,一切形器物象,包括形容、語言、表達或想像等...。道為虛...

2016-08-26 15:34:45

輪迴種子(心田)


輪迴種子(心田) 唯識一學,其中識變之析解,欲知其妙,必先由種子說起。阿賴耶識又曰能藏、執藏、所藏等,即乃萬法之種子。而其之所以以種子變化,乃有所依循:八識稱為「阿賴耶識」。阿賴耶也是梵文,我們翻為...

2016-08-17 12:22:29

菩薩隨所化類而為說法,為利眾生而取淨土:


菩薩隨所化類而為說法,為利眾生而取淨土: 菩薩道者,自度而復度他。行者應深觀緣起,了解眾生之所病,隨其根基與所想,而善為引導-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以度之。淨土者源自心中,心境寬大,所度眾生益廣,...

2016-08-14 19:27:01

《維摩詰經》對「菩薩行」的定義


《維摩詰經》對「菩薩行」的定義 〈文殊師利問疾品〉,維摩詰回答文殊師利: 「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的答話中看出,維摩詰言:「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是為有疾菩薩調...

2016-08-08 09:49:06

禪與一貫道-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 慈心園 既稱「本來面目」,若可言說,即非「本來面目」,但不說 又如何知有個「本來面目」。這句是常使用於禪宗的公案裡 ,所謂,本來面目」係指「 ○ 」這個自性本體。據說由六 祖慧能大師對...

2016-08-02 10:15:07

論語-八佾篇-第一章


《論語》-八佾篇-第一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讀論語心得 論語為政篇以「為政以德」是整篇的核心重點,以當時局勢,沒有一位為政者能...

2016-07-23 16:14:57

吾道一以貫之


吾道一以貫之 「吾道一以貫之」這句出自四書論語篇里仁第四,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按上此段,孔子對曾子曰:...

2016-07-17 09:43:21

一貫法門傳真宗


一貫法門傳真宗 萬法歸宗,宗者「唯心」為正宗,「唯心」一貫不二故名真宗。心外有法是為外道。 今一貫道以此法演宗乘,直指一心,為使末法眾生,當機直了本心源,以俾免於教乘上各宗門戶,爭立知見,心外有法...

2016-07-10 09:39:28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1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1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道德的第一章是「道」的定義,是在探討大道的玄奇、奧妙。 教我們在探討之前,咱們要清除心中污染,使心中毫...

2016-06-29 21:44:44

天道七奇


天道七奇 在家出家.清淨行 在塵離塵.心無垢 先得後修.精進功 一世涅槃.返本源 直指心性.復性初 內外雙修.福慧圓 以功補愆.不二過

2016-06-25 14:19:43

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 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涉世不深的人,閱歷不深,沾染的不良習慣也少;而閱歷豐富的人,權謀奸計也很多。所以,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君子,與其精...

2016-06-19 14:10:57

論語-為政篇-第二十四章


《論語》-為政篇-第二十四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為政篇的最後一章,繼上章講「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之後,接著討論「非...

2016-06-18 10:13:26

一貫道的好道理-一貫宗旨


一貫道的好道理 壹、一貫宗旨 慈心園 【一貫道】是以一理貫通萬殊萬物。為使人類了解宇宙人生之實相,徹悟自心本性,而達到超生了死,自在解脫。一貫道所傳一指妙法,是性理真傳,為離言語、文字、聲色,以心...

2016-06-16 14:36:02

認真做人-好好修持


認真做人-好好修持 認真做人-好好修持,這是一貫道上乘修持,若人都做不好,那來成佛作聖呢?在家修持重於修身,以身做則,先把內心的心意識盡淨。 從格物開始,認理歸真,識透本源,知本在於師傳,因師可傳道、授...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20 / 37 頁 , 共 548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