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法門傳真宗
萬法歸宗,宗者「唯心」為正宗,「唯心」一貫不二故名真宗。心外有法是為外道。
今一貫道以此法演宗乘,直指一心,為使末法眾生,當機直了本心源,以俾免於教乘上各宗門戶,爭立知見,心外有法,各執其是,邪正之爭論競起,法有爭論,便為外境所牽,曰邪曰正因境而定,則法成戲論。今統萬法歸一貫,一貫者不二心也,但從直指一心悟入者便名得道。
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以緣而應,不在博學多聞,學解機智。所以此真宗但指有此一妙心「⊙
」,因機引逗,而無教門分別種種修法,以教修功也。
故一貫道不應有門戶之見,若起門戶之見,則生教相,即非一貫法門。即如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演三藏十二部經後,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密付迦葉,而捨一切有為菩提等法,但付以心印心之最上宗乘法,以顯萬法歸宗之極則,蓋此極則心法即是無上道「一貫法門」。此法門無法可立,為現量實法,非是教門修行諸法意想比量而可証,完全出自妙心有悟得來之第一義諦大法。不涉知見情解。若稍涉知見情解,心地不空則不能悟此法門,即請盡天下禪德亦無法可以度得如是人也。
此宗乘大法,為歷劫諸佛祖師,以心印心相傳,乃如來教外別傳,為居佛之頂簇,故亦曰上上乘法也,為聖人仙佛說法之唯一中心,亦為萬法歸一,一之歸處,若明得此旨,便可以超凡入聖,應十方緣。學人知宗,能從真心流露法語,固為有証佛子,假使不能從真心流露率性而行,而由意識演出,也可以腳踏實地而不為邪說所摧倒。
當年懷禪師舉問華嚴座主法秀口:「法界以何為宗?」秀曰:「以心為宗。」師曰:「心以何為宗?」秀即結舌不能對 ·
學人若明得心以何為宗,即明得一貫法門之所傳,証得無生法忍。也可以了得金剛經所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今為令學人明得心以何為宗,了得師傳無極至理,性理心法,勉為一說,借機逗引。
心宗者,無住為本,無相為宗,無依為用。離言語、離文字、離聲色,以心印心,以心傳心,超越對待二法,令學人悟理見性,強名見性法門。故心以這個「 ○
」為宗。學人若了這個,見真如本體即不假立此心宗。為若執有這個,即非這個,為心外有法。若執有一見性法便生法知見,即不能見如來,為我見猶在,便成滲漏,弗能直取威音那畔父母未生前之境界。
所以偽山偈示:「聖凡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因為智體同虛空,默而識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一起心求,一著有「心宗上上乘法」,意識樁立,即乖法體,如何得以取證此無住、無相、無依之妙智耶?如當咱開口說無住、無相、無依時,已經有住、有相、有依了。故佛說:「言說無實義」。學人當離言語、文字相、聲色,才可直會入此無極至理。
偈曰:「無易無難現量中,
若存比量便塵封,
威音那畔唯當念,
第二念生即廢功。」
故心宗直示現量。欲証佛果,必須轉過此現量中,才是威音那畔真性受用之佛境也。所以教門雖演種種法,教人行修以取聖法,還是從意識起念修入,雖証到十地聖品之菩薩,也是黃葉止
─ 啼而已,尚不能比佛拈花示眾以心印心之圓滿,蓋比量之所得而非現量之直取。學人當要明得此理,才不枉費求道之殊勝因緣。
唯教門說法從意識導入,一步一步循於種種善法莊嚴,窮研經典戒律論等,而轉卻此個生死種子之第六意識,乃至第八識,作次第証入十地聖位之比量境。但一入宗門,即此等功行即用不著,但赤裸裸地一椎打斷六識,死卻這個意識妄想心而直取現量本心本性,從而百尺竿頭打破法界量,而超入威音那畔境,取證這個「
○ 」父母未生時遠劫來之境界也 · 如是頓悟法門,謂之教外別傳。此可從教乘中金剛般若經而明得此旨也。
既說宗門以掃除一切情見,但求直取悟心,即不可依乎幻境而取證真心。當知佛菩薩之種種顯化之幻相,純就眾生情見,為方便權取,非宗乘人之所取也,學人千萬不可執著此幻化,若執之即著四相不能見如來。故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故學宗者,唯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無一法可得,無一行可修,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學道人祇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故學人唯學無求無著即是佛。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祇是教化接引權設之化門,為使眾生暫歇身之用,非是究竟之法。
今遇大道大開普渡,凡是有緣者皆可求道,因道是人人本自其足,故儒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故求道非是心外找道,身外求佛,明師所指也是指道在自心。佛即自心,心即是佛。求道者若當下能承當,此心即佛,即一了百了,直透本心源威音那畔境。了得此義,便可明了彌勒白陽淨土,乃是眾生本有妙性其足之境,此即是唯心自土,唯土自心之義,彌勒淨土不出自心。經云:「是心作佛」。祖言:「見性成佛」。依祖言,則是明宗悟心,直透心源,見自本性,頓証心佛,超出法界,取證法身之究竟處也。故不明宗如何教化眾生而到全覺耶?不明道又如何傳道?
偈曰:
萬法歸宗歸實心,
離情離識貴行深,
行深打斷當前意,
直悟元機值萬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