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6 23:17:59| 人氣33,060|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金庫特戰役-一場奇蹟的戰爭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金庫特戰役-一場奇蹟的戰爭

 

英國版書名:Azincourt

美國版書名:Agincourt

作者:Bernard Cornwell

 

   美國版(2010年) 封面顯示的是中古武士甲冑

  英國版(2009年) 封面顯示的是英國長弓手的弓箭

阿金庫特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1415年發生在法國阿金庫特附近,英軍以少勝多,徹底擊垮人數六倍於己的法國敵軍的奇蹟式勝利。這場戰爭被視為「英法百年戰爭」中非常重大的一役,法國人20年抬不起頭來,一直到奇蹟少女,聖女貞德出現,才逐漸扭轉。莎士比亞也在著名的戲劇「亨利五世」裡頌揚了這場英國人的光榮勝利。英國著名的歷史戰爭小說作家柏納康威爾(Bernard Cornwell)以這場戰役為題材,出版這本名為Agincourt的小說。英國版出於2009年,美國版出於2010年。可惜這本書並無中譯本,我在這裡簡單介紹這場奇蹟戰爭的慘烈經過。即使600年後我們在這裡談笑風生,仍舊會為阿金庫特戰役的戲劇化過程驚訝不已。

 

作者柏納康威爾是現代人,英國人。他自述因為娶美國人為妻而住在美國,又不想申請工作簽證,所以選擇寫作這種不須身份許可的工作,想不到意外的成功。不知道有志寫作的朋友們如何感想。他是當今世上最多產且成功的歷史戰爭小說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Sharpe系列,共約20本小說。Sharpe是作者創造的人物,拿破崙時代的一個步槍兵(Rifleman)。康威爾幾乎蒐羅了這個時代裡所有英國人參與的戰爭,然後掰出任何理由,讓這個筆下的主人翁「恰巧」參與。Sharpe也由小兵、伍長、排長一路升上來。這些戰爭包括英國征服印度的戰事,與拿破崙大軍在伊比利半島(西、葡)的僵持,以及瓦解拿破崙帝國的幾個關鍵戰爭,包括滑鐵盧戰役。我介紹Sharpe系列是要藉以說明康威爾的小說為何擁有廣大的粉絲支持。因為故事主角不是威靈頓公爵,不是納爾遜將軍,而是Sharpe,一個基層士兵,透過他的眼睛,才能近距離的描述戰場的細節景況,把讀者一起帶著臨場站在血腥混戰之中,而不是從統帥的觀點,像歷史課本那樣以整支軍隊為單位敘述,毫無具象的臨場感。是的,這就是康威爾魅力之所在,對戰場栩栩如生的描繪。他的歷史考證非常精確仔細,有興趣的讀者津津有味的思索著每場戰爭為何勝敗的邏輯。

 

同樣的在Agincourt一書中主角也不是亨利五世,作者同樣創造一個英國的小人物士兵,虎克(Hook),作為書中主角,近距離帶領我們親臨1415年的中世紀戰場。虎克是一個弓箭手(Archer),或更精確說,他是個長弓手(Longbow Man)。長弓手的訓練在當時世界上是英國人獨一無二的。長弓結合兩種不同種類的木頭製造成弓身特別長,力道更強大的弓。弓長接近兩公尺。平時弦是取下來的,讓弓身筆直,避免彈性疲乏喪失。上弦之後,弓身的強度非一般人可以拉開,拉滿更不可能。長弓手都須自幼訓練,他們擁有超乎常人強健的臂肌、胸肌、背肌及手腕。據說考古學者看過中世紀英國長弓手的骸骨,脊椎骨都是嚴重變形的,力量之大可以想見。除了力道之外,敏銳的視覺和精準度也是自幼訓練,成為完全自然的制約反應,射程之內,眼睛看到那裡,箭就射在那裡,可達箭無虛發。法國人不訓練長弓手,主要使用十字弓(Crossbow)做為射擊武器。雙方戰場上的主力,則是我們在以中世紀為背景的電影中看過的武士(Man-at-arm),全身披著厚重的鐵甲,手持長矛,腰懸長劍。分為騎兵及步兵兩種,騎兵尤其具高速壓迫力及震撼力。

 

小說主要交代了三個歷史事件:Soisson屠城、Harfleur圍城及Agincourt戰役。三個地方都在法國境內。作者巧妙的用虎克的經歷將事件連接起來。Hook因為不滿教士強暴弱女子而出手毆打,不得不逃跑變成法外之民(Outlaw),駐紮在斯瓦森(Soissons)的傭兵部隊需要弓箭手,於是僱用他去了斯瓦森當領薪水的弓箭手。斯瓦森的守軍是勃根地人。他們面對的敵人是法國人。這讓虎克很困惑,不是都是法國人嗎?為甚麼彼此視若寇讎?可能是因為在百年戰爭時代,勃根地公爵是不服從法國國王的,形同另外一個國家。衝突加劇,法軍重重包圍了斯瓦森,虎克緊張的站在城垛上看著敵軍。想不到斯瓦森城內有間細開了城門,法軍兵不血刃進來。由於事出突然,大部份英國來的弓箭手都不知道被出賣,隨即被擄。法軍還隨後屠殺百姓與強暴婦女,法國人屠殺和強姦法國人,成為蒙羞歷史的慘案。英國弓箭手都被切去右手食指和中指,然後才被慘酷的殺害,可以看出法國人對英國長弓手的痛恨。

 

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常識。如同美國人以比中指表示對人的侮辱挑釁,英國人怎麼比呢?英國人會比出右手食指和中指,手指微彎,指尖向左,掌心向內,就是拉弓的兩個手指。意思是説,我要你那兩個拉弓射箭的手指頭。這可以看出弓箭手在英國歷史文化所佔重要地位。讀者遇到英國人或愛爾蘭人時不可以亂開玩笑喔,這真的跟老美比中指一樣的嚴重。

 

虎克幸運逃出來,還救出一個差點被強暴的女子,回到英國。他輾轉加入約翰爵士的麾下。約翰爵士也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是英王非常重視的騎士。斯瓦森屠城事件給了英王亨利五世絕佳藉口,派出仁義之師懲罰褻瀆神的法國人,他御駕親征,用船隊載運軍隊兩萬,含戰馬輜重,悄悄上岸,隨即對近海城市Harfleur城展開包圍。並持續攻城,法軍堅守不出。十五世紀的火炮已經十分犀利,可以射擊出各種鐵球、鐵棍、鐵片等。利用樹木的彈性射擊大石塊的巨弩投石機彷彿是個巨大的彈弓。雙方彼此隔空轟擊。手持的長距離射擊武器有雙方都有的十字弓及英國人獨有的長弓。法軍躲在城牆城樓之上防禦容易,攻擊方的英軍在空曠地無法掩蔽,就在森林砍伐木材,加上土石,搭蓋拱形掩體,以為持久之準備。英王亨利五世與約翰爵士每天繞行四周觀察,尋覓進攻時機。這時候法國時常下雨,非常潮濕。英軍營流行起痢疾,每天都有人病死,兵力折損嚴重。雙方僵持好幾個月,亨利五世及英國陣營非常挫折沮喪,且病死的人不斷增加。終於在英軍又發動猛攻時,始終等不到援軍的Harfleur投降了。

 

話說亨利五世發動大軍圍城數月,只拿下Harfleur小城,等於是「帶著一大群獵犬出來,抓到一隻小兔子回去」,無奈時序進入十月深秋,「戰爭季節」已經結束了,英王知道無法發動下一步攻擊,必須毫無顏面的回去英國。為了保住顏面,英王決定行軍至120哩到卡萊(Calais),卡萊當時是親英國的,再由卡萊登船回國,做出在法國「暢行無阻」的表象。帶來的大軍,扣去戰鬥死傷及痢疾死亡人數,僅餘6000人與國王同行。他拋下所有輜重器具,規定只帶糧食、甲冑與兵器。弓箭部隊將所有的箭捆紮起來,用馬載著隨行。英王知道這支部隊人數太少,只想快速行軍,趁法軍尚未集結時趕到卡萊。

 



Harfleur至卡萊須渡過索姆河。當英軍到達河邊時,法軍已經在對岸虎視眈眈等著,英軍只好轉朝東沿河而行。這時候,約翰爵士命令所有弓箭手去砍一根比手臂粗,略等於身高的木樁,兩頭削尖,帶著上路。攜帶這樣一根木樁趕路簡直苦不堪言,眾人抱怨連連。夜宿時,有弓箭手將木樁當柴燒取暖,被割一個耳朵嚴懲!沿河行軍時對岸的法軍如鬼魅般跟著。幸好有一處索姆河向北轉彎,英軍可以直線而行,終於趕過法軍,覓得淺處渡河,朝卡萊狂奔而去。

 



但是當抵達阿金庫特時,卻發現由各地集結的法國大軍正輕鬆的守株待兔,以逸待勞。面對數量無法正確估計的敵人,密密麻麻的旌旗,閃閃發光的甲冑,精神抖擻的戰馬,以及數以萬計,敵人握在手上尖銳朝天豎著的長矛,讓疲憊的英軍戰慄不已。這時英軍大約有武士900名,弓箭手5000名。法軍呢?至少四萬人以上。

 

15世紀的歐洲是貴族封建制度,兩軍交戰俘虜到貴族時都捨不得殺害,留著換取贖金。沒有錢付贖金的小兵就宰了了事。顯然法國人摩拳擦掌等著獵取贖金,更何況還有一個超級大獎,英國國王亨利五世。

 

英軍朝北面對著法軍,左右兩側都是高地,中間是寬約7001000碼的農地。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戰鬥前一晚更是徹夜未停,被農民犁過的田地非常鬆軟泥濘。900名武士分為三個隊形,成一字形展開,弓箭手在左右兩翼。弓箭手開始將笨重的木樁一頭斜插入地面,再用戰斧將朝前的尖頭削更尖,也忙著將弓上弦。這時候突然傳來命令,要大家再向前進。登時英軍大亂,地面實在太軟太難走,身披重甲的武士在泥濘地上艱苦跋涉前進,弓箭手拿著長弓和成綑著的箭及木樁,手忙腳亂的向前移動。大家知道,如果這時候法軍發動攻擊,英軍立刻就潰敗了,可能難逃被殲滅。但是法軍動都不動。為甚麼?可能因為法軍陣營非常輕敵,他們知道英軍人數太少了,抱著圍捕打獵的心態而來,整個陣營連統一指揮的人都沒有。歷史記載著英軍花費將近30分鐘向前移動了將近1000碼,到距離法軍前緣僅僅約600碼的地方,並且重新擺好陣式隊形,插好木樁。放著機會溜走的法軍終將付出慘重代價。

 

兩軍短距離對峙著,法國人一點都不急,急的是英國人,因為英國人必須穿過阿金庫特才能回家,而且行軍糧食都吃盡了。這時,英軍陣營裡一根紅色棍子被高高的拋向上空,所有弓箭手都看見了,他們搭箭拉弦。當紅色棍子掉下來時,5000名弓箭手同時放鬆弓弦,5000支箭同時激射而出,約兩秒鐘之後,法軍陣地才發出令人懼怖的碰撞聲音。英國長弓可能射不穿貴族身上最高級打造的鎧甲,但是一般的鎧甲角度對時仍然可以穿過。有許多箭直接射在面罩掀開的武士臉上。所有人都覆上面罩。第二批箭簇又狂飛而來。

 

法軍終於發動第一波騎士攻擊。可是非常不一致。法軍騎士應該有15002000員的兵力,可以產生驚人的壓迫震撼,更何況距離僅600碼。第一波衝出僅約300人騎,許多還在觀望。泥土實在太軟,馬匹無法衝出速度,英國長弓的箭又猛烈招呼,騎士連人帶馬成為名符其實的箭靶。箭射不穿騎士的甲冑,改瞄準馬匹披掛的鐵甲。長弓力量驚人,戰馬紛紛倒地,穿著重甲的騎士摔倒在泥濘中爬不起來。第二波及第三波的騎士衝上來,又被前面倒下來的戰馬絆倒,這時英國的武士上去收拾,法國騎士部隊衝出的幾乎全軍覆沒,部份成功的穿越泥濘地進入長弓手的陣地,馬匹奔到木樁前嘶鳴緊停,手持長斧(Poleax)的長弓手衝過去三個打一個將他們全部撂倒。還在觀望的騎士也都退回去了。

 

法軍捨棄騎士進攻,約8000名武士開始步行前進,他們身上的甲冑沉重,在泥濘的軟土每踏一步都深陷泥沼,每進一步都須用力拔出,一步一步跋涉,非常辛苦。一個英國長弓手一分鐘可以瞄準後射5060支箭,5000名射手在一分鐘內可以發射25萬支箭,真的是箭如雨下。法國武士低著頭將面罩蓋著,頂著箭雨呈現半目盲的情況,隊形大亂,箭雨將他們逼往中央,英國武士等待著他們走向死亡。很快8000名武士竟被屠殺殆盡。

 

法國人的弓箭隊呢?法國人將十字弓手置於隊伍最後方,他們看不見敵人,將箭採高仰角對空中當作曲射武器使用,完全沒有威脅。

 

當第二波6000名武士步行進攻時,英軍的士氣更振奮了,他們奮勇殺敵,開始俘虜留置人質。長弓手的箭射完了,他們無法在戰場撿拾用過的箭,紛紛丟下長弓,抽出長斧加入屠殺的行列。局勢完全變成混戰(Melee),但是氣勢完全在英軍這邊。愈來愈多的法國武士及貴族被俘,他們面面相覷,簡直無法置信。正當第二波攻勢差不多瓦解了,英王亨利五世及英軍陣營在心裡頌讚主的恩典時,一批法國騎士及幾千名步兵又開始集結整隊。英王回頭看見許多自己的戰士忙著照顧監視俘虜,忽然想起雙方陣營的人數比,於是下令屠殺俘虜。法國貴族趕緊大聲抗議,但沒有被理會。一直到英王看出第三波的進襲明顯威脅不足,才又下令停止屠戮,此時俘虜群慘死刀下的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已經超過500個。

 

面對六倍以上的敵人,英國贏得奇蹟似的勝利。史家認為這是英國長弓與法國鐵甲武士的對決,濕軟的泥土使身負笨重鐵甲的武士難以施展,英國長弓大獲全勝。

 

作者柏納康威爾可能是當代最了不起的歷史戰爭小說家。他的歷史考證嚴謹,故事節奏流暢,畫面描繪生動精彩。但也有人譏諷他的公式極為明顯,讀過的人自然知道,就不多說。

 

康威爾的歷史戰爭小說真的很好看。我對台灣作者的「歷史武俠」與中國作者的「歷史穿越」,實在已經沒有甚麼胃口。我期待台灣人寫出精彩的歷史小說。

台長: 李旭祥
人氣(33,060) | 回應(5)| 推薦 (3)|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英美小說 |
此分類下一篇:「詩人」與「林肯律師」--- 康納利的犯罪偵探小說
此分類上一篇:上帝之柱—熱情與夢想

四海先生
我對歷史戰爭小說較少接觸
不知你所指台灣作者的歷武俠?
與中國作者的歷史穿越?
是指何作者?
因為對這部份我較沒研究所以才問看看

武俠小說我只看過古龍與金庸的作品
歷史小說就只有三個演義.或某個特定人物
近代好像沒有感覺有哪個作家中國歷史小說寫得很好

斷章


斷章



斷章
2010-11-06 23:55:15
版主回應
最近出的比較受重視的有姚霆的太平客棧和藍弋丰的明騎西行記吧 都是武俠小說

戰爭描寫方面, 金庸將一些歷史戰爭事件入他的小說 內容可以用"卡通化"來形容, 其實藍弋丰的明騎西行記也將阿金庫特戰役寫入, 但就也是典型的武俠小說處理方式, 將內容簡化, 也是有些卡通化的感覺

中國歷史戰爭當然就是三國囉 我的感覺是: 想像不出畫面 例如關公斬顏良 誅文醜 我會好奇三軍都在旁邊圍觀嗎?
2010-11-07 00:10:30
巴代
已經很少聽到這麼直指「喜歡戰爭場景」的讀者。幸會!我喜歡戰爭畫面!那不僅是暴力,更多時候是人心!
2011-02-17 22:28:03
版主回應
我的榮幸!正跟著屈納詩轉戰大江南北呢。

小說就是紙上的電影,讀者心裡重塑的電影,誰不愛精彩的戰爭畫面?但是逼真又把場面敘述的有條理真不容易。
2011-02-17 23:46:31
(悄悄話)
2012-06-19 12:29:53
(悄悄話)
2012-06-20 14:48:46
熾羽
....資料麻煩再確認一下...

長弓兵的射速大約是:
盲射 12支/分
瞄準 5~6支/分
2017-04-14 11:44: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