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2 01:10:30| 人氣51,21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線無戰事 — 反戰小說的經典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79年改編電影

 

 

西線無戰事無疑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戰爭小說,而且,可以說是反戰小說的經典。描述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作者德國人雷馬克(En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本身極年輕時參與了這場戰爭,因此小說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原書出版於1929年,隨即享譽全球,並在次年(1930)拍成美國電影,得到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這本書被希特勒與納粹視為邪說異端,大規模當眾焚燒,雷馬克也不得不逃離德國。不過,說到電影,最有名的是1979年為電視製作的版本。

 

故事的主角保羅與許多同班的同學受到師長和社會幾近強迫的鼓勵紛紛「志願」從軍。年長一代有說不完的大道理,社會用懦夫的罪名苛責尚未入伍的青年,逼著他們紛紛走上戰場。然而戰爭真相的荒謬,只有身處其境的人方能體會。

 

雖說是戰爭小說,但沒有明顯的情勢推展,不見大規模的軍事攻防。這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本上是雙方各據陣地的對峙戰。德國人兩面作戰,西線抵禦法國,東線與俄國對抗,整場戰爭陷在沉悶的停滯中,沒有戰鬥的激情。戰局的小小變化是偶爾向前推進100公尺,隨即得而復失。年輕人們就在這僵持的戰局中殘酷的接受折磨,賭著存活的小小機率。

 

儘管戰況膠著沒有大規模戰役的刻劃,這本書並不枯燥。雷馬克的筆調非常平鋪直述,自然而真實,彷彿鄰家的哥哥娓娓道來軍中生活種種。沒有太多的哀怨或議論,只有生動描述,幾分揶揄與更多的無奈。例如,伙房準備了供140人的飯菜,因為昨天連隊還有140餘人,可是經過一晚上的轟炸,今天只剩下80人了,於是大家都可以飽餐一頓。真不知是悲是喜。

 

戰爭畫面仍然是真實而生動。躲在戰壕裡承受著砲彈的轟炸,是徹底的恐懼無助;毒氣攻擊的可怕也是難以想像。看著新來的補充兵驚嚇發抖,愚蠢的送掉性命但常常救不了他們。戰壕不時被炸的粉碎,但一個又一個的彈坑可以掩蔽。攻擊、衝鋒、敵人逆襲、擊退,不斷的反覆著短兵相接的拉距戰。槍聲與砲擊蹂躪著破碎的大地,也摧殘著驚惶的年輕靈魂。

 

在一次的進襲中,保羅低身掩蔽在一個彈坑裡,他殺了一個忽然闖入的法軍,但是這名法軍並未立刻死去。在猛烈炮火下他看著瀕死的法軍撐過整個夜晚,是個青年,他無法理解雙方的仇恨究竟是甚麼。

 

書中主要人物除了保羅和學校朋友外,老兵卡特是他最親密的同袍與心靈上的依賴。他教導他們如何分辨砲彈破空的聲音及如何躲避。學校朋友們一一陣亡,當卡特最後也出乎意料死亡時,保羅的心已經完全麻木了。

 

 

雷馬克的書對於戰爭的描寫,平鋪直述,歷久彌新。對於當時的社會氛圍與參戰青年的心理創傷也有很深的著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在1914年,迄今接近100年,值得大家重讀這部經典文學,透過雷馬克的現身說法回到那個年代,重溫這段歷史。

台長: 李旭祥
人氣(51,210) | 回應(2)| 推薦 (8)|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歐洲小說 |
此分類上一篇:為妳朗讀 --- 載不動的沉重罪業

巴代
這一本書倒是沒看過,但是電影卻看了幾回,特別是壕溝戰的部分印象深刻。當了軍官,在參謀學院,為人講述武裝心理學的時候,還特別以這部電影的壕溝戰維例子。哎呀的,沒想到您這麼認真的讀了,軍校應該開這門課才對啊!
2011-06-02 21:11:18
版主回應
服役時我也是步兵,也曾在壕溝裡蹲整個下午,努力的用想像力發揮「敵情意識」。

我喜歡這部小說的真實感,敘述戰壕裡的經驗,歷久彌新,尤其是戴防毒面罩捱過毒氣的描述,讓我一直不停想像那個感覺。我對電影的印象已經模糊,我覺得小說非常好看,即便沒有精彩的戰鬥。當然,可別忘了它是「反戰」的小說。

很有趣的是,有了影像和聲光效果,電影往往比小說吸引人。但是小說的創作仍然扮演大多數的原創領路者角色。
2011-06-04 20:34:51
ZXC
GOOD
2013-01-13 14:57: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