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
PChome
|
登入
廣論消文
觀音大士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627
愛的鼓勵
19
訂閱站台
首頁
活動
2022-11-27 20:05:33
聞思相應的空理,這是我們凡夫下腳第一步應該走的。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你了解了空的道理以後,那麼這個時候就看你了解的深淺。以現在來,聞思相應的空理,這是我們凡夫下腳第一步應該走的。聽懂了道理,了解原來一切事情都是這樣的,以前會產生這樣的貪...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26 15:13:45
有情是色心平等和合相應的存在者,不能偏重於物質或精神。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第四章 有情與有情的身心 第一節 有情的分析 三處觀 佛法以有情為本,那就應該認識有情是什麼。佛常用「三處觀」[A1]去觀察有情、分別有情的真相。但有情的分別、觀察,要從有情的流轉...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25 21:16:43
如果是真正了解空的話,你必然會戰兢惕勵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外在的一切東西乃至於我們的身心,都是緣起性空。我們平常很迷糊,當我們運用身心時不了解緣起性空。實際上假定我們正確地了解緣起性空的話,你要什麼樣的果,你就下什麼樣的因,要避...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24 14:56:36
成佛,是體悟真理,實現自由。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人類的特勝 五趣中,平常以為天上最好、地獄最苦,這是一般宗教的傳統見識。怕墮地獄,求生天國,是他們共同的要求。佛法獨到的見地,卻以為人間最好。這因為一切有情中,地獄有寒熱苦,幾...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23 11:55:11
空是觀待有而立,有是觀待空而立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而教下是在理路上面先清清楚楚告訴你,你照著去走的時候就非常穩當,當你每走一步你就曉得現在達到什麼程度。老師就是活字典,必定要你跟他有緣,能一直跟在旁邊,而且你肯聽從他的...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22 16:54:00
人在有情界的地位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第二節 莫辜負此人身 人在有情界的地位 有精神作用的一切有情,佛經分為五趣——天、人、畜生、餓鬼、地獄。此五類,即世間的存在者,有高級的、有低級的。在我們所住的世間,...
繼續閱讀...
回應(2)
|
推薦(2)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21 11:41:42
你沒有得定的話,根本不可能見空性。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若見一切法唯由分別假立,緣起因果皆應正理。即由此故便能引生一切法皆無自性之定解。是為緣起現為性空義。】 反過來,如果你了解原來所有的東西都僅僅是由分別心所假立的,所以你這...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20 15:28:15
不但體認有情是什麼,還要從體認中知道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有情為物質與精神的和合,所以佛法不偏於物質,也不應偏於精神;不從形而上學或認識論出發,而應以現實經驗的有情為本。佛法以為一切是為有情而存在,應首先對於有情為徹底的體認,觀察他來...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19 11:28:50
如果你正見一切法都是性空,就能夠正見緣起。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如是若見一切法都無自性,即由無自性故,便能安立緣起因果。是為性空現為緣起義。】 這個就是佛法的中心思想,中觀的真義就在這裡。 前面這個道理都了解了的話,你正確地見到:原來...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18 10:57:26
以有情為本,外界與內心的活動,才能確定其存在與意義。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還有說得更具體的,如《中阿含經.苦陰經》說:「隨其技術以自存活,或作田業,……或奉事王。……作如是業求圖錢財,……若不得錢財者,便生憂苦愁慼...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17 18:35:38
於行、住、坐、臥等四威儀中作一切事亦不相違。此即緣起義。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又如繩上雖畢竟無蛇,然由見繩為蛇故,生大怖畏,如見真蛇。如是依自五蘊所見之我雖非實有,然由分別假立之我,於行、住、坐、臥等四威儀中作一切事亦不相違。此即緣起義。】 就像前...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16 10:29:11
有情為問題的根本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有情為問題的根本 世間的一切學術——教育、經濟、政治、法律,及科學的聲光電化,無一不與有情相關,無一不為有情而出現人間,無一不是對有情的存在。如離開有情,一切就無從說...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15 15:17:12
你如果信得過,還要自己認真觀察,相信了而不觀察是沒有用的。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合上法喻,如繩非是蛇,喻五蘊非我。如依於繩而生蛇覺,喻依五蘊而起我想,如依盤繩而現蛇相,喻依五蘊有我相現。如依繩現蛇而蛇非有,喻依五蘊有我相現,而實非有。此即我無自性義。...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11-14 17:26:08
「大心」、「快心」、「勇心」、「如金剛心」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第三章 有情——人類為本的佛法 第一節 佛法從有情說起 有情的定義 凡宗教和哲學,都有其根本的立場;認識了這個立場,即不難把握其思想的重心。佛法以有情為中心、為根本的...
繼續閱讀...
回應(3)
|
推薦(3)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22-11-13 15:26:19
這些認識作用都是無觀察識,假定用理智去觀察的話,那就找不到這些東西真實的內涵了。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譬如小孩子喜歡趴在地上玩泥巴玩得很高興,長大了以後當然就不會這樣了。我的印象中我小時候歡喜踢毽子,後來有玻璃彈珠,那時歡喜得不得了,但大人總是不允許,有的時候他處罰你把它丟...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11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自我介紹
deepmind
關於本站
留言板
地圖
加入好友
愛的鼓勵:
627
文章篇數:
1,840
最新文章
諸神、羅漢、菩薩確確實實都出現在法華法會之中。
「妙」,有微妙、奧妙、不可思議、最好、最究竟、最圓滿的意思
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大乘起信,是信得以眾生心為本的法門。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作息
學習大乘止觀
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文章分類
淨土法門(180)
廣論消文(641)
心經(34)
大般若經(50)
地藏菩薩(20)
妙法蓮華經(347)
華嚴經(20)
佛學基礎(258)
般若經名詞(2)
佛學名詞(49)
更多
>>
訂閱本站
RSS訂閱
(
如何使用RSS
)
加入訂閱
熱門文章
心轉修正定(39,503)
以宗門來說,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想無師自通是不行的(39,285)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37,810)
【修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永斷煩惱種子。】(32,376)
因 集 緣 生(30,814)
觀察下地粗相,上地淨相,暫伏煩惱種子。(25,025)
心法 色法(24,345)
多貪者緣不淨,多瞋者緣慈悲,多癡者緣十二因緣(22,260)
佛法本來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我們不得善巧,愈學愈綑死自己。(21,992)
淨治罪障之田,臨命終時不失佛念。(21,704)
一宿覺(21,236)
要達到滅諦,要走真實之道。這個道是真如之心,不是虛假的。(20,674)
數數觀察善取其相,作意思惟令心中現。(20,113)
廣論消文3 五想 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16,857)
廣論消文289-下篇 總之如淨不善,非須盡淨一切作用,故壞善根亦非壞盡一切作用,此極重要。(16,016)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15,922)
然世間無錯亂心亦能了知彼是顛倒,故觀待世間立為倒世俗。(13,729)
是依觀察修之毘缽舍那,與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13,119)
那時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力量以及宿生的根性如何(12,022)
毘缽舍那清淨鮮白,隨奢摩他,調柔攝受(11,909)
連結書籤
廣論消文
臉書同步分享
站內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站台人氣
累積人氣:
2,918,311
當日人氣:
140
最新訪客列表
加好友
友誼連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