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2-12 18:09:02

這個苗是因緣起而有的,所以必定依待於其他因緣,絕對不是自主的。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由苗無自性語,即能了知非畢竟無苗,故空能除無邊。又由緣起因故,即知苗是緣起必依待他,既待他成即非自主,既非自主便非自相成就。故現能破有邊。】 由於了解不是畢竟沒有,所以你...

2022-12-12 10:42:40

像所講的苗、茶杯或者眼前的一切東西,不是說沒有這個東西,而是沒有它的自性,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如云:「苗無自性,是緣起故。」此於所破加簡別言,謂無自性,非說苗無。】 就像說:「苗沒有自性,因為它是緣起而有。」它不說苗無,而說苗無自性,這是加以簡別。「簡別」就像是我...

2022-12-10 12:47:44

持戒的人也是一樣,絕對不會在身、口上面著眼,而是在起心動念當中。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如云:「若時二念不分離,由見緣起不欺誑,即破一切所執境,是為正見觀圓滿。」言不分離者,謂解空智與緣起智,更互相助也。】 當你了解緣起及了解性空這兩個念頭分不開,由於見到緣...

2022-12-09 21:04:38

如果經過了深入的思惟觀察以後,就可以得到圓滿的見解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為什麼善知識列為一個條件,這有一個關鍵在,要認得善知識,還是要用你的智慧去辨別,第一,你要有這個智慧認識他是否為真善知識,如果是相似的,你千萬不能跟他。其次,你要了解自己狀...

2022-12-08 15:00:22

有一種情上的。見上是指自己的見解,自以為對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所以本論一開頭的時候,甲一就先說明造者殊勝,為什麼要說這個,現在大家就懂了,原來這樣的造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識。然後甲二安立本論所說的法是究竟圓滿,以此啟發你的信心。啟發信心有...

2022-12-07 15:22:13

聽聞了以後,要如理思惟。了解了這一點,才會發現本論真正的殊勝。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廣論579頁 【又由略見緣起如幻,即能破除妄計諸法實有之實執,引生無自性決定解。是為正見觀察圓滿。】 由於對大概的總相上能如實地見到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有這樣的東西,但就像幻化...

2022-12-06 20:07:41

不離蘊、處、界,不即蘊、處、界,成立生死的繫縛與解脫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無常相續的有情論 釋尊的教說,根本反對二元的立場。有情即身心和合的假名,決無離身心的我或命者。如《雜阿含經》(卷三.六三經)說:「若沙門、婆羅門計有我,一切皆於此五受陰(五取蘊...

2022-12-05 16:09:57

此皆自性空,依彼生此果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如云:「此皆自性空,依彼生此果,二決定無礙,更互為助伴。唯此為甚奇,唯此最希有。」】 凡是一切東西都是空的,所謂空不是一無所有的空,而是沒有自性,所以叫自性空或無自性。千...

2022-12-04 13:06:40

釋尊的正觀,即於蘊、處、界作深切的觀察,否定這些異見,樹立無我的有情論;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第二節 有情與身心的關係 有情的神化 依佛法說,有情的生死流轉,世間的苦迫紛亂,根本為「我見」在作祟。我見,即人人於自己的身心,有意無意的直覺到自我。強烈的自我感為中心,於是乎...

2022-12-03 17:43:22

不要在次要的漏洞上鑽研,才能夠了解到它的根本意義。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剛才說到性空現為緣起,緣起現為性空。性空、緣起就像兩枝筷子一樣,要想拿這筷子夾東西,少掉一枝還不行!平常我們錯就錯在不善巧學。講空就不要有了;講有又不要空了。世間還有人有這...

2022-12-03 11:10:56

地、水、火、風四界,為物質的四種特性。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界觀 界,即地、水、火、風、空、識——六界。界有「特性」的意義,古譯為「持」,即一般說的「自相不失」。由於特性與特性的共同,此界又被轉釋為「通性」。如水有水的特性,火...

2022-12-01 18:04:20

你自己好好地檢查,總歸在自己內心上面找問題。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有一位同學慢慢地聽出興趣來了,所以他就問起師承。我想從頭開始聽的人都曉得本論完整的師承,尤其是稍微相應一點的都會感受到這個法如此圓滿啊!這個時候千萬注意!這個圓滿的法還必須...

2022-11-30 12:15:58

處,是生長門的意義,約引生認識作用立名。有情的認識作用,不能獨存,要依於因緣。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處觀 處,是生長門的意義,約引生認識作用立名。有情的認識作用,不能獨存,要依於因緣。引發認識的有力因素——增上緣,即有情根身的和合體: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

2022-11-29 14:27:05

但是這個理智都是有偏差的邪慧,往往只是世智聰辯,沒有用場。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又譬如我們為什麼要持戒呢?很簡單,我們還是凡夫,並不了解自己的行持究竟怎麼樣,因為一直在無明當中,儘管自己覺得是用理智推斷,但是這個理智都是有偏差的邪慧,往往只是世智聰...

2022-11-28 22:01:57

行蘊:行的定義是「造作」,主要是「思」心所,即意志作用。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蘊觀 蘊,是積聚義,即同類相聚。如《雜阿含經》(卷二.五五經)說:「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色陰。」[A2]陰即...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10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