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
PChome
|
登入
廣論消文
觀音大士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627
愛的鼓勵
19
訂閱站台
首頁
活動
2022-09-28 07:01:51
若能了解自性有的我是不存在的,就能從根本將生死的種子去除掉。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欲斷如是生死根本,須達無我慧。此達無我慧,要與無明我執同一所緣,行相相違,方能斷除。《四百論》云:「若見境無我,能滅三有種。」】 想斷生死的根本,一定要通達無我,了解你所執...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7 06:42:49
二種我執所緣雖異,行相無別,故無過失。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問曰:若二我執俱是生死根本,生死則有異類二種根本,不應道理。 前面告訴我們人我執、法我執都是生死的根本,那這樣生死的根本不就有兩個了,那不是錯了嗎? 答曰:二種我執所緣雖異...
繼續閱讀...
回應(1)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6 11:38:56
實際上佛所講的無非為了破我們的執著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接著,引《七十空性論》證成法我執是生死的根本。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像剛才那個杯弓蛇影的故事也都是因緣所生的。因為我們的虛妄分別,以為諸法是真實的,這個叫做無明,由於無明而輾轉...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4)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5 09:44:24
破除執有、執空斷常二邊,而進入中觀的真正意趣。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彼二種我執俱是生死根本。《入中論》云:「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七十空性論》云:「因緣所生法,若分別真實,佛說為無明,彼生十二支...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4 07:20:01
【我執之行相,即緣彼所緣,執為由自相有也。】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廣論572頁 【俱生法我執所緣,謂自他內身所攝之色蘊眼耳等,及內身不攝之山河房舍等。】 我們現在講的眼睛等內外色,這是俱生法我執的所緣,不是我所執的所緣,這兩個不一樣喔!由我所...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1)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3 07:46:02
能執的是這個薩迦耶見,這是一種見解,這個見解本身是一個煩惱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俱生我所執薩迦耶見之所緣,則是俱生心覺有我所之我所,非我之眼等。】 下面說明俱生的我所執。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行相,因為這是生死的根本,你一定要把它的行相弄清楚才能破除它。就像...
繼續閱讀...
回應(1)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2 06:48:26
佛在世的時候沒有什麼經論,佛針對你的根性說幾句話,問題就解決了。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如果今天你的確是為了修學佛法,那第一件事情,一定要慢慢不斷地深入去找到為什麼要來(學佛)的根本因。為了要弄清楚,而不是含含糊糊的,所以要非常明細地去決擇,這個才是辯論的宗旨。...
繼續閱讀...
回應(1)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1 07:02:45
薩迦耶見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若緣他身之我,執為有自相,亦是俱生人我執,然非俱生薩迦耶見。若緣自身之我,執為有自相,則俱是俱生人我執與俱生薩迦耶見。】 別人也有一個五蘊,也是依這個五蘊假立的一個人相。緣...
繼續閱讀...
回應(1)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20 06:17:36
修解脫道者等名言所詮事,依止諸蘊假立之我。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若於人上無彼所破,即人無我。若於眼耳等法上無彼所破,即法無我。若於法上人上執有彼所破,即法我執與人我執。】 在人上面實際並沒有這個所破(就是真實的自性),這個叫人無我。在我...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19 08:18:31
其所執之境,即名為我或名自性。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此中所破之實執,謂覺非由無始分別增上而立,執彼境上自體成就。其所執之境,即名為我或名自性。】 我們要破的這個執著叫實執,就是說實際上這個東西並非真實的存在,只是因為我們不認...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18 08:24:32
人無我 法無我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寅二、別明決擇見分二: 卯初、明染污無明,卯二、尋求無我見。今初﹞ 【《四百論》釋云:「所言我者,謂諸法不依仗他性。若無此性即是無我。此由人法差別為二,曰人無我及法無我。...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17 07:33:23
顯密經中多授記龍猛菩薩。故當依彼論而求正見。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其能遠離二邊,解釋佛經甚深心要義之論師,顯密經中多授記龍猛菩薩。故當依彼論而求正見。】 佛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中心要義就是中道正見,所有其他的見解都落在常斷二邊。那麼對於佛經上...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16 08:44:26
非量、比量、現量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廣論571頁 【如斯正見,要依堪為定量論師所造之論而求。】 這個正知見一定要依靠足以作為定量(就是有完全正確無誤教證之量)的論師所造的論。換句話說,佛菩薩、祖師的這個量是正確無...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15 07:42:16
一切法的共相--空性。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丑三、學觀法分二: 寅初、總明觀資糧,寅二、別明決擇見。今初﹞ 【《修次中篇》說,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三種資糧。意謂依止彼資糧,決擇了解真實義之正見,引生通達如...
繼續閱讀...
回應(1)
|
推薦(3)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22-09-14 10:54:24
原來綁住我們的根本是我執,破除我執要修無我義,最後才能夠證得解脫或者一切種智。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外道諸仙修世間道於無所有以下離欲,及修五種神通等,皆須依止此奢摩他。內佛弟子,以出離心及菩提心之所任持,修無我義,證得解脫,一切種智,亦要依止此奢摩他。故是內外所共之道。略...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2)
|
收藏(0)
|
廣論消文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15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自我介紹
deepmind
關於本站
留言板
地圖
加入好友
愛的鼓勵:
627
文章篇數:
1,840
最新文章
諸神、羅漢、菩薩確確實實都出現在法華法會之中。
「妙」,有微妙、奧妙、不可思議、最好、最究竟、最圓滿的意思
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大乘起信,是信得以眾生心為本的法門。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作息
學習大乘止觀
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文章分類
淨土法門(180)
廣論消文(641)
心經(34)
大般若經(50)
地藏菩薩(20)
妙法蓮華經(347)
華嚴經(20)
佛學基礎(258)
般若經名詞(2)
佛學名詞(49)
更多
>>
訂閱本站
RSS訂閱
(
如何使用RSS
)
加入訂閱
熱門文章
心轉修正定(39,510)
以宗門來說,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想無師自通是不行的(39,290)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37,838)
【修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永斷煩惱種子。】(32,384)
因 集 緣 生(30,823)
觀察下地粗相,上地淨相,暫伏煩惱種子。(25,027)
心法 色法(24,355)
多貪者緣不淨,多瞋者緣慈悲,多癡者緣十二因緣(22,263)
佛法本來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我們不得善巧,愈學愈綑死自己。(21,995)
淨治罪障之田,臨命終時不失佛念。(21,713)
一宿覺(21,241)
要達到滅諦,要走真實之道。這個道是真如之心,不是虛假的。(20,677)
數數觀察善取其相,作意思惟令心中現。(20,132)
廣論消文3 五想 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16,909)
廣論消文289-下篇 總之如淨不善,非須盡淨一切作用,故壞善根亦非壞盡一切作用,此極重要。(16,039)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15,923)
然世間無錯亂心亦能了知彼是顛倒,故觀待世間立為倒世俗。(13,737)
是依觀察修之毘缽舍那,與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13,123)
那時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力量以及宿生的根性如何(12,025)
毘缽舍那清淨鮮白,隨奢摩他,調柔攝受(11,919)
連結書籤
廣論消文
臉書同步分享
站內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站台人氣
累積人氣:
2,931,663
當日人氣:
624
最新訪客列表
加好友
友誼連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