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璧架唱片紫羅蘭版
粵曲題〈昭君怨〉者,初為粵語,後衍國語版,與《弦歌必讀》所傳不同。今所見最早為民國十七年,上海《璧架公司唱片曲本》再版,所收第四期唱片目錄,有紫羅蘭演唱〈昭君怨〉(如截圖),今據其詞原文,重分五段如下:
(第一段)(板面)王昭君,悶坐雕鞍,思憶漢皇。(序)朝朝暮暮,暮暮朝朝,黯然神傷。前途茫茫,極目空翹望。見平沙雁落,聲斷衡陽日昏黃。(第二段)返照雁門關上,塞外風霜,愁煞馬蹄忙,鎮日思想,長夜思量,魂夢憶君王。
漢家庭院空神傷,異地風雲此恨長,雙雙珠淚濕羅裳,旅館淒涼夜未央。月照紗窗苦斷腸,望君門萬里空遙望,怎不怎不令奴悵望。(第三段)怎不怎不叫奴慘傷。從此琵琶馬上彈不盡,悲歌一曲,血淚兩行。
陽關初唱,往事難忘,琵琶一疊回首望,故國河山總斷腸,憶家庭景況。(序)椿萱恩重,棣萼情長,遠別家鄉。舊夢前塵,前塵舊夢空惆悵。
陽關再唱,觸景神傷,琵琶二疊凝眸望,野草閒花驛路長,別天涯莽莽。(序)平沙日落,古道霜寒,胡地風光,賸水殘山,殘山賸水無心賞。
陽關終唱,後事淒涼,琵琶三疊前途望,身世飄零付杳茫,祝君王無恙。(序)魂歸漢地,目斷昭陽,久候思量,地老天長,天長地老長懷想,一曲琵琶恨正長。
「序」字記其間奏,此即國語版〈王昭君〉之祖本,惜不知撰人。
按:紫羅蘭,本名黃紫羅(1915-1948?),廣東番禺人,民國四年生,十二年,時年八歲,於廣州第一公園春節遊藝會登臺,始啟演藝生涯。二十年旅滬上。翌夏,嫁順德龍啟昌。其秋,與鄺山笑、張活游,即九龍﹝北河戲院﹞演粵劇《西施》《風流陣》《織女》《鳳求凰》《琵琶行》《王昭君》,影劇三十餘齣,以上海﹝天一公司﹞《歌臺春色》乙劇成名。廿九年離婚,其秋,與鄺山笑組﹝紫羅蘭歌舞劇團﹞,演於泰國曼谷﹝南星戲院﹞,為期匝月,其後不知所終。《璧架》歌本再版時,紫羅蘭雖止十四歲,已出道六載,惜至今未聞紫羅蘭唱片原音。
壁架再版曲本後二載,民國十九年九月,﹝上海曦社‧歌劇部﹞蕭梅(蕭崇素)所編《王昭君》歌劇五幕,上演十餘日,由時年十七之李麗蓮(1914-1965)為第三幕〈昭君出塞〉演唱,唱法變古,故時稱改良歌劇,隨票贈歌詞及劇刊。李女以歌此曲獲盛名,廿一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一夜豪華》電影,復引此曲為盛宴之一幕,亦嘗於電臺播出。
按:李麗蓮,廣東人,民國三年生於上海。十九年,以此劇成名。次年,為﹝天一影片公司﹞演員,與紫羅蘭、黃牡丹,並稱廣東三藝花。抗日戰起,入﹝上海救亡演劇隊﹞,輾轉至延安,為﹝魯迅藝術學院﹞第一期學員,嘗為﹝音樂系﹞第四屆助教,歷﹝陝甘寧邊區民眾娛樂改進會﹞幹事、﹝民眾劇團﹞文化教員、﹝邊區文化協會﹞執委會委員。三十五年初,歸上海。中共建國,為﹝全國婦聯對外聯絡部﹞副部長。五十四年四月,年五十二,卒於北京。
今幽菟(YouTube)有傳李麗蓮〈昭君出塞〉者。檢其歌詞,與紫羅蘭大致相同,小異處如「空遙望」作「空遙想」,「怎不怎不叫奴慘傷」作「好不好不」,「別天涯莽莽」作「問天涯」。「平沙日落」唱作「雁落」,則與第一段犯重。較特別者,「日昏黃」,後世翻唱率作「月昏黃」,當以日字義勝。
所見紙本二種,於歌詞分段略有不同,或只於「血淚兩行」之後記「間奏」,或自「雙雙珠淚」以下為第二段,分段似是紙本所為,無大深意。
五十七年六月,臺灣﹝合眾唱片製造廠﹞製《戲鳳(美黛小調精華集)》,林禮涵編曲,美黛唱國語版,題〈昭君怨〉。細檢文字,即用李麗蓮版,惟曲風與歌藝,至此俱趨洋化,曲長近九分鐘。此後翻唱,俱刪其中「漢家庭院」至「血淚兩行」七十六字,減為六分鐘,遂成定版。
至於,粵樂名宿盧家熾所傳奏國樂〈昭君怨〉稱古譜,似即璧架版改編,然只樂曲,無歌。
按:家熾,廣東新會人,民國廿二年,廣州大學(嶺南大學)法學系畢業。三十五年,移居香港,四十四年為﹝香港電臺‧絃韻歌聲﹞音樂指導。六十二年,創﹝香港中樂團﹞為團長。六十五年,與﹝宏光國樂團﹞同演,﹝宏光﹞奉為名譽團長。六十七年,辭電臺,稍後移居加拿大。八十五年五月,病逝九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