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邦的「左利」果然不適於「資右」,對比《革命的年代》(1789-1848)、聚焦於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的“雙元...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23 06:09:49 | 回應:3
霍布斯邦不愧是左派史家的高手,瞧下《革命的年代》(麥田,1997)貼文,將“雙元革命”寫的多有感情!
可也未免...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22 06:03:23 | 回應:5
要不是泰勒在前評《革命與革命者》提及英國的「憲章運動」,實在沒必要評《憲章運動史》(北京:商務,1996二刷)。...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21 05:54:37 | 回應:2
泰勒到底懂不懂啥是「改革、革命」,不然怎會將實為「改革」英國的「憲章運動」與「法國大革命」並列為「革命」?
...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20 06:07:14 | 回應:0
怎會突然評起台大政治系呂亞力、吳乃德師生倆編譯的一本老書《民主理論選讀》(高雄:德馨室,1979)?
沒辦法,...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9 05:49:32 | 回應:30
李普塞的《第一個新興國家》(桂冠,1994)可比前評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還更加吹捧「美」國!
算了吧!「美...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8 05:51:12 | 回應:54
到底是《美國的民主》還是《民主在美國》呢?不然台北:貓頭鷹2000版的甘陽和呂亞力之導讀,怎會一再強調要譯成《民...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7 06:12:12 | 回應:59
讀提利厚近八百頁的《法國人民抗爭史》(麥田,1999),怎不覺有啥盧建榮在<導讀>所言的「歷史學家應覺汗顏」或「...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6 05:50:29 | 回應:5
看來強調「自由、平等、博愛」革命精神的法國人也免不了崇拜自己的英雄,不只伏爾泰的《路易十四時代》在製造「路易...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4 05:59:13 | 回應:6
前評《制作路易十四》曾言:若說彼得‧柏克的《制作路易十四》(麥田,1997)太過後現代地解構「路易十四神話」,那...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3 05:55:41 | 回應:1
若說彼得‧柏克的《制作路易十四》(麥田,1997)太過後現代地解構「路易十四神話」,那麼伏爾泰的《路易十四時代》...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2 05:51:29 | 回應:5
相較於前評《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的解釋,搖擺於保守派與民主派之間,令人不易掌握。保守主義之父...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1 06:01:11 | 回應:10
為何從托克維爾的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不易讀出前評《法國大革命》所補貼的<托...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10 06:19:18 | 回應:6
重讀我館《台灣共犯體》有關法國大革命的舊文(補貼於文後),不但覺得相關網文(補貼於文後)粗淺,亦覺沒必要逐評...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09 05:56:08 | 回應:3
六四事件之書也多,又為何特評《天安門一九八九》(聯經,1989)?聯合報系雖反共,但《天安門一九八九》卻收集了各方...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5-08 06:38:19 | 回應: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