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14 05:59:13| 人氣911|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拿破崙時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來強調「自由、平等、博愛」革命精神的法國人也免不了崇拜自己的英雄,不只伏爾泰的《路易十四時代》在製造「路易十四神話」,連喬治‧勒費弗爾的《拿破崙時代》(北京:商務,1997四刷)也難免,不信瞧下《拿破崙時代‧結束語》(補貼於文後)

立場難免吧!商務版的《拿破崙時代‧出版說明》(補貼於文後)不也充斥著馬列觀點?

是嗎?那還不如讀下我的舊文(又自吹了!)

《台灣共犯體》第二章 西洋歷史之分析 五 法國發展的過程

(七)拿破崙獨裁的過程

  拿破崙藉他在軍事上的功績,趁法國社政經文化紊亂之際(p254-8,七一p71),逐步取得獨裁。他在1799年發動政變推翻第一共和的五人執政團,並在1800年的公民投票(選民700萬,但只300萬投票)中通過法國史上第四部憲法,取得任期十年的第一執政官。
  拿破崙在政治上行中央集權,地方官員不再民選而由中央指派。經濟上,設法蘭法銀行、發行貨幣、統籌全法金融秩序,發展公共工程,並開拓海外殖民。編纂拿破崙法典,取消封建特權、保障良知自由、國家世俗化、保障就就業自由、保護財產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政府只能依法逮捕審判人民。釋放政治犯,允許出亡者無罪回國。恩威並重,解除了西部的武裝叛亂。1801年與教皇簽約,教皇接受教產國有化、教區依行政區調整,但國家相對保護舊教並支付費用。對外瓦解了英俄奧的攻擊,暫時結束了十年的外戰(p262-7,七一p72)。
拿氏藉上述,於1802被人民選為終身執政官,1804登上皇位改稱拿破崙一世。他依法得到獨裁權,在其統治下國力達空前頂盛,但也種下瓦解的因子。他首先技巧地以有效的秘警和告密系統,針對大眾傳播、印刷品和戲劇檢查,並明智地壓制少數特定人物,這些對歷經紅白恐怖統治和動亂的法人,是尚可忍。經濟上,對內獎勵工商、對外殖民建立法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工業產量高於之前盛期的13%。農業則因平均繼承造成小農制,使生產技術和產量未能改善。工人的工資和生活雖提高,但旅遊和工作自由受限。社政經文化上則產生新特權,皇室家族和榮譽軍團享有政權,資產階級除經濟實力外並壟斷了中高等教育(p268-272)。
拿氏中央集權的發展模式在歐陸雖無敵,但對英國強大的生產力和海軍卻無法渡海攻英,而只能禁止帝國成員與英貿易,但這對帝國傷害遠大於英國。故當征俄失利,聯軍反攻時,帝國隨之切解,拿氏終在1814年4月6日下台,被放逐到卮爾巴島(p272-281)。

 (八)王政復辟

  拿氏之後路易十八恢復王政,享行政立法和提名世襲貴族之權。即便民選的眾議院,選民資格也限於年滿30並繳300法郎直接稅者,被選舉人則40歲1000法朗,故全法只有9萬選民1萬被選舉人。社政經大權則由與路易返國的出亡者、大地主和軍官掌握。加上戰後民生凋弊,大量失業,英貨又大舉進口,使得工農大眾處境艱困。
  在上背景下拿氏逃回巴黎,軍隊倒戈,1815年3月20日路易十八出亡,拿氏重掌政權,但人民並不支持(只有1/4選民參加憲法公投),不到百日,6月18日敗於滑鐵盧之役的英普聯軍。路易十八復辟,但法被迫簽下高達9.4億法朗賠款條約(p286-9)。
  查理十世主政下的法國,1820年代後半期經濟開始蕭條、失業增加,選民於是在1827選出占40%席次的自由派當反對黨。1830反對黨促請更換閣,查理回以解散眾院,並修改選舉法以利保守黨當選,巴黎市民開始進行巷戰。反對黨唯恐人民建立共和,乃擁腓力普為王主持臨時政府,查理出亡(p295-6)。
  腓力普雖將選民和被選舉人資格由9、1萬增加到17、2.5萬,社政經特權由地主教會轉至資產階級。但受工業產品競爭而凋弊的鄉村人口大量到都市求職,造成工人大增、失業增加、工資下跌、社會主義興起。1846反對派要求放寬選舉資格,並禁止議員任公職,腓力普頑拒。至1848年2月22日因違法集會,巴黎暴動,腓力普出亡,新政府成立,並在4月23日選舉,開始了第二共和(1848-1851)。選舉結果,激進和保守派失利,溫和的共和派大勝。5月15日激進派試圖以暴力推翻國會,被國民衛隊敉平。6月失業工人發動「六月內戰」,四天內戰,工人雖敗,但勞資關係變質為階級鬥爭(p297-9,301,305-8)。
12月10日路易.拿破崙以75%選票當選總統,其領導的保皇黨在1849年5月13日的國會大選中得450席,左派180席、溫和派不及80席。至1851年7月因國民會議不同意為其連任而修憲,他竟然於12月1日政變剷除反對派,並在21日的公民投票中當選(714.5萬贊成、64.6萬反對、150萬棄權)為拿破崙三世,開始了第二帝國(1852-1870)(p308-312)。

 (九)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延續法國強人當政就大力國家建設的傳統,他將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自由經濟結合為一,配合1852-1857年間西歐繁榮的經濟,將法國建設成歐陸強權。但歐陸新強權普魯士,在俾斯麥鐵血政策下,以比法中央集權更有效的官僚資本主義體制,將普魯士迅速壯大,並在1870年大敗法國。
  三世以銀行體系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資本主義市場。展開全國性鐵工路建設,和都市尤其巴黎的重建。成立兩大海洋運輸公司,打破英國壟斷海運。帝國期間,鋼鐵產量成年3倍,機械成長4倍,兒童就學率由1851的51%升至1866的68%。徵兵的文盲由1850的35%下至1866的20%。但富人壟斷了中高等教育(p316-322)。
繼第二帝國之後是長達七十年的第三共和(1871-1940),及其之後的第四、五共和,除前略提的左右共治,因本書非法國史教科書,故暫略。畢竟本書目的在分析為何會發生法國大革命,革命本身,及革命之後共和與帝制的更替而已。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台長: 阿楨
人氣(911)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法國人民抗爭史》
此分類上一篇:《路易十四時代》

出版說明
《拿破崙時代‧結束語》

  拿破侖創建新皇朝和世界帝國的大業,功敗垂成,因而使詩人浮想聯翩,視之爲第二個因其大膽而遭天罰的普羅米修斯——人的天才向命運之神奮戰的象征。另一些人則與之相反,把拿破侖看成是曆史決定論播弄的玩物,他們的理由是法國大革命必然導致獨裁,而取得自然疆界又注定了法國永將征戰不休。
爲了不陷入玄學的空論,曆史學者(即作者勒費弗爾)傾向于同意詩人的看法。只要革命的敵人仍在勾結外國,要拯救革命就必須有一個無上威權的政府,而資産階級要建立起這樣的政府正需要拿破侖其人,這在曆史學者看來是一個事實。法國合併比利時和來因河左岸勢必遭受新的攻擊,曆史學者也應把這種情況看成是可能的。
但是,軍事獨裁本身並不意味著必須重建世襲君主政體,更無需另立新貴族階層;捍衛自然疆界的最好辦法也並不是要越過這些邊界去向反法同盟各國挑釁。這些都是拿破侖個人的意圖要這樣幹的;客觀形勢誠然有利于實現他的意圖,然而這種個人意圖卻是發自他天性的最深處。
此外尚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即謂拿破侖的個人意圖乃是注定要失敗的;爲了教訓那些妄圖步愷撒後塵的人,爲了整個人類的福利,也許最好能把這一論斷看成是無可爭辯的。
然而我們卻不敢苟同,因爲在莫斯科,亞曆山大的抵抗意志原有可能衰退;在盧岑,同盟軍本來也有可能全軍復滅。現在可以肯定說的只是:拿破侖所冒的風險太大,而在這些冒險行動中,法國喪失了大革命時期所征服到的全部領土。
雖然拿破侖的個人壯志未酬,他的所作所爲卻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在法
國,革命後的新國家尚未定型,拿破侖給了它一整套行政機構,這顯然是大師的傑作。1789 年的革命已使資産階級掌握政權,但是隨後民主力量起而與之相爭,在皇帝的庇護下,新貴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權,增殖其財富並擴大其勢力;一旦擺脫了平民的威脅,他們就准備自己登臺進行統治並恢複自由主義。在歐洲,法國思想的傳播、英國的影響、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資産階級的壯大,都在導致同樣的後果,拿破侖在摧毀歐洲舊制度並把現代社會秩序的各項原則傳入歐洲時,大大加速了這個演進過程。文化的蓬勃發展、人民主權原則的宣布、浪漫主義的傳播等等都預示了民族的覺醒,拿破侖所進行的領土調整和種種改革促進了這種覺醒。資本主義正在西歐生根發芽,大陸封鎖保護了資本主義早期的成長。長期以來浪漫主義激蕩于全歐洲,拿破侖則正好成爲浪漫主義詩人的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拿破侖個人的影響誠然是可觀的,但是只有順應當時正在推進歐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響才能起作用。要談曆史決定論嗎?曆史的決定作用正是在這裏可以看出。
既然在這方面拿破侖成爲一代偉人,我們就不難理解何以關于他的傳說形成得如此之快,而又如此根深蒂固。然而,在他的個人意向和他的具有持久性的成就二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而關于拿破侖的傳說則只保留了他的成就這一面。事實上他越來越敵視大革命,敵視到這種程度,如果時間許可的話,他可能最後會部分地廢棄公民平等;然而,人民的想象卻把他塑造成大革命的英雄。他曾夢想建立一個世界帝國;然而,在法國人看來他依舊是“自然疆界”的保衛者,歐洲的自由主義者則把他看成是反對神聖同盟帝王們的各民族的捍衛者。他曾建立最嚴峻的專制統治;然而,人們卻打著他的旗號去反對君主立憲的波旁王朝。他是浪漫主義者崇拜的偶象,然而,就其思想方法反對文學藝術的興趣而言,他卻眷戀于純粹的古典主義。從政的和民族的觀點來看,這種含混的傳頌後來使法國又出現了拿破侖三世。只有浪漫主義者沒有完全看錯此人,因爲拿破侖只是在所受教育及其智慧表現方式方面才是古典主義者。他的行動的原動力來自想象,即其性格中不可克制的進取精神。他能永遠具有動人的魅力,其秘密即在于此。因爲人總是被追求權力的浪漫主義夢想所縈繞,即使只是在轉瞬即逝的熱情所激動的青年時代。因此,象巴雷斯所描寫的那樣的年青人,興奮若狂地去到拿破侖墓前頂禮膜拜的,將世代不乏其人。

《拿破崙時代‧出版說明》

本書是法國出版的題爲《民族與文明》叢書的第十四卷。《民族與文明》是一部以歐洲和法國爲重點的世界通史叢書,其中第十三卷《法國革命》和第十四卷《拿破侖時代》是喬治‧勒費弗爾(Georges Lefebvre)撰寫的。
  喬治‧勒費弗爾(1874—1959年)是法國著名的資産階級曆史學家,他從1914年發表第一部關于法國革命的著作到逝世前的四十五年裏,一直從事法國革命史的教學與研究。1932年他繼阿爾貝?馬迪厄當選爲“羅伯斯庇爾學會”會長和《法國革命年鑒》雜志主編,1935年起在巴黎大學主講法國革命史。勒費弗爾保持了馬迪厄學派注重社會和經濟問題和推崇雅各賓民主專政的史學傳統。他對革命前和革命期間的農民問題有較深入的研究,著有《法國革命期間諾爾郡的農民》、《恐怖時期的農民問題》等著作。關于法國革命的各個階段,也都有專著論述。
  本書是勒費弗爾于三十年代初執教斯特拉斯堡大學時,邊講課邊撰寫的,1935年完稿出版,到1953年已出了第四版。他的學生阿爾貝?索布爾在他逝世後負責整理他的遺著,1965年印行了由索布爾增訂的第五版,1969年值拿破侖誕生二百周年之際,又印了第六版。索布爾對原著正文增訂不多,但對勒費弗爾開列的參考書目則有所補充。這部書從出版後四十多年來,一直被西方資産階級史學界公認爲關于這一時期曆史的一部優秀著作,並譯成多種文字。
  本書不是一部拿破侖個人的傳記,而是一部從拿破侖?波拿巴取得政權到他失敗這段曆史時期(1799—1815年)的法國和歐洲的曆史。作者不僅把拿破侖時期同法國大革命時期從縱的方面銜接起來,使讀者看清這兩個階段的連續性,而且把拿破侖統治時期的法國放到世界史範圍內加以考察,從橫的方面同歐洲各國曆史聯系起來。勒費弗爾一方面肯定了拿破侖順應曆史潮流,在鞏固資産階級政治制度和推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與封建勢力的妥協和對雅各賓派的壓制。在論述拿破侖通過征戰把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廣到歐洲其他地區所起的積極影響時,作者也揭露了拿破侖建立歐洲甚至世界帝國的野心和他所進行的戰爭的擴張侵略和掠奪的性質。此外,本書對當時歐洲列強的爭霸以及英國和俄國的擴張侵略政策也作了具體的分析和揭露。總的說來,作者對這段法國和歐洲曆史的敘述比較全面細致,條理清晰,對當時法國國內外各種矛盾也有所剖析,對拿破侖本人性格的刻畫,有些地方也是比較深刻的,有助于我們了解法國和歐洲的這段曆史。
  應該指出,勒費弗爾對于拿破侖的對外政策的分析是缺乏說服力的。盡管他也談論法國同歐洲之間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沖突,法英、法俄爭奪霸權的矛盾,以及歐洲民族主義反對法國統治的鬥爭,但是他沒有緊緊抓住這些對立和沖突,進行階級分析,揭示它們的轉化規律,卻認爲拿破侖所追求的各種目的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斷言:“沒有任何合乎理性的解釋可以把拿破侖的對外政策統一起來,……歸根結蒂,還是要回到他的‘野心’上來。”(161頁)但是這種“野心”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作者無可奈何地又歸之于拿破侖的“性格”:“勇于冒險,迷于幻夢,任性沖動而不能自制”(同上),並概括地說:“拿破侖其人主要地就是他的氣質。”(68頁)
  我們並不否認一個英雄人物的性格對于曆史發展所起的某種作用。馬克思曾經指出:“發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開始就站在運動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這樣一種‘偶然情況’。”但是任何性格都脫離不了一個人的思想傾向,特別是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也不可能是抽象的,超階級的。拿破侖的稱霸野心正是法國大資産階級本性的集中表現。
  勒費弗爾無法解釋爲什麽拿破侖既滿足了法國資産階級的經濟利益,同時又進行“沒完沒了的戰爭”,以致損害了法國的民族利益。于是他又用“此人的性格較之他的天賦更不能安于和平與節制”(64頁)來說明。實際上,在當時歐洲的政治制度下,一國之所得就是他國之所失。而且每次戰爭總是以拿破侖作爲勝利者強迫戰敗者接受自己的條件而告終,從而播下了新戰爭的種子。
歸根結蒂拿破侖“野心”的根源不應從他的“浪漫主義”性格中去尋找,而應該從他作爲大資産階級代表的特殊政治觀點和政治利益中去尋找。正如馬克思指出:“拿破侖已經了解到現代國家的真正本質;他已經懂得,資産階級社會的無阻礙的發展、私人利益的自由運動等等是這種國家的基礎。他決定承認和保護這一基礎。”這就是說,拿破侖建立帝國這個政治上層建築的真正目的,就是爲了維護法國大資産階級的利益,保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但是,拿破侖的稱霸野心又是無止境的,他把建立霸權看作最高的政治利益。“只要資産階級社會的最重要的物質利益(即商業和工業)一和他拿破侖的政治利益發生沖突,他也同樣毫不珍惜它們。”正是拿破侖的不斷戰爭論導致了法國的失敗和帝國的崩潰。
  作者還多次嘲弄“曆史決定論”,寧願強調偶然因素,例如他認爲“拯救英國的不是自由主義經濟的‘自然規律’,而是俄國的冬天。”(144頁)他也未能擺脫歐洲中心論的偏見,在涉及亞洲和中國的部分,他只把遠東地區看成殖民和傳教的對象,而抹煞了這個地區的獨立發展。他還主觀地推斷,如果不是由于歐洲的戰爭,遠東早已被西方列強侵占了,“歐洲的內哄拯救了遠東達四分之一世紀有余!”(299頁)這些錯誤論點希望讀者加以注意和批判。
  原著書名爲《拿破侖》,爲了更符合本書的內容,中譯本書名增加“時代”二字。本書原爲一卷本,中譯本分上下卷出版。上卷由河北師範大學外語系《拿破侖時代》翻譯組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69年出版的英譯本譯出;下卷由中山大學《拿破侖時代》翻譯組根據法文原著第六版譯出。全書由中山大學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端木正同志根據法文原著參照英譯本進行了校訂。中譯本除增加一些譯注外,還選用了英譯本的少量注釋。
  原著開列大量的參考書目,分別附在各編、各章節的頁下。我們只擇其要者選錄,把參考書目集中附在上下卷正文後面。
  原著索引全部譯出,索引中的頁碼和譯文旁邊的頁碼均爲原書頁碼。
2008-05-14 07:40:45
拿破輪
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占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産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爲廣闊的傳播,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法國人民的驕傲。

【拿破侖早年】

拿破侖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沒落的意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爲法蘭西共和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侖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裏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侖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楨:cf毛澤東等中國含台藏之分裂分子)。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啓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侖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蘭西共和國。
在1793年7月,拿破侖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侖由于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意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爲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于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于實戰之中,當過炮兵的他很重視炮兵的戰術應用,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爲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意大利,拿破侖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于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拿破侖的崛起】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侖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爲法蘭西共和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爲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侖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侖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侖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啓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侖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拿破侖打掉斯芬克斯鼻子的事情也是在這裏發生的。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只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面對這樣的情形,幸運之神把頭轉向了拿破侖,他從一張法國過期的報紙上得知了法國國內緊張的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感到時機成熟的拿破侖丟下了自己的軍隊,秘密回國,作爲一名軍事統帥,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但作爲一名有著敏銳洞察力的政治家,拿破侖做出了一個最爲正確的抉擇。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侖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拿破侖被當作“英雄”來歡迎。11月9日,拿破侖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爲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爲獨裁者。
面對緊張的國內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拿破侖進行了多項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侖法典》,其中很多條款拿破侖本人親自參加討論並最終制定,法典基本上采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從法律上得以穩固,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拿破侖在編寫回憶錄時曾說過:“我的偉大不在于我曾經的勝利,滑鐵盧一戰已使它隨風而去,我的偉大在于我的法典,它將永遠庇護法蘭西的人民享受自由”。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侖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寶座上的法蘭西共和國人的皇帝拿破侖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爲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爲法蘭西帝國,拿破侖‧波拿巴爲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侖一世12月2日,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爲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爲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爲意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侖于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占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共和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蘭西共和國又取得了奧斯特裏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侖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侖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侖與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侖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共和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侖一世兼任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爲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帝國共和國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侖于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Bonaparte)成爲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侖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占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侖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侖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帝國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侖很快就轉敗爲勝,迫使奧地利帝國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侖娶奧地利帝國公主瑪麗?路易莎爲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侖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曆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侖本以爲亞曆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共和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侖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領,同盟軍要求法蘭西共和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侖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侖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侖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侖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侖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侖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蘭西共和國,重新成爲法蘭西共和國國王,波旁王朝複辟。拿破侖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侖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侖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蘭西共和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侖。3月20日拿破侖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複辟。拿破侖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侖的死因還是衆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于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爲拿破侖死于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曆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爲環境潮濕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侖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侖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侖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侖的另一版本】

著名的法蘭西共和國將軍和皇帝拿破侖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侖‧比歐拿巴特。法蘭西共和國只是在他出生前15個月左右才獲取科西嘉。年青時拿破侖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爲法蘭西共和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侖卻被父親送到法蘭西共和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
四年後,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幾年之內就卷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老天頭一回賜給了拿破侖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複了土倫。此時他已經放棄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義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蘭西共和國人。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爲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爲駐意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侖在意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侖率領法軍入侵埃及,這次出征慘遭失敗。雖然拿破侖的軍隊在陸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但是納爾遜統率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海軍摧毀了法蘭西共和國艦隊。1799年拿破侖放棄了他在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的軍隊,返回法蘭西共和國。
拿破侖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發現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他指揮意大利之戰的成功而不是出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的潰敗。拿破侖利用這一優勢,一個月後就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雖然拿破侖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備的憲法,並爲民衆投票通過,但那只不過是他實行軍事獨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戰勝了政變中的其他同謀者。
因此拿破侖飛黃騰達的速度令人吃驚。1793年8月在土倫包圍戰之前他只不過是個無名鼠輩,一個24歲的非完全法蘭西共和國血統的小軍官;不到六年以後,年僅30歲的他就成爲法蘭西共和國無庸爭辯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侖在執政期間,對法蘭西共和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蘭西共和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實行了法蘭西共和國行政的中央集權制。雖然其中的每項改革對法蘭西共和國本身産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響,但是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沒有什麽影響。
但是拿破侖所進行的改革中有一項肯定遠遠地超過了法蘭西共和國國界,這就是創編了法蘭西共和國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侖法典》。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體現了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無血統特權,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與此同時法典還與過去的法蘭西共和國法律和風俗相近到足以使法蘭西共和國大衆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總之,法典穩健適度,條理清晰,簡潔明了,令人誇口稱頌。因而法典不僅在法蘭西共和國一直得到實施(今日法蘭西共和國的民法與原版的《拿破侖法典》明顯相似),而且經過局部的修正也爲許多其他國家所采用。拿破侖一貫主張的方針就是做革命的保衛者。但是1804年拿破侖卻正式宣布自己爲法蘭西共和國皇帝,而且還讓他的三個兄弟在歐洲的其他國家登極。他的這些行爲無疑引起了一些法蘭西共和國共和黨人的忿恨──他們認爲這樣的行爲是對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理想的徹底背叛──但是拿破侖所面臨的唯一嚴重的困難卻是來自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侖在亞眠與英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目的是使法蘭西共和國在曆經十多年連綿的戰爭後有個喘息之機。但是翌年和平條約就被撕毀,法蘭西共和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同盟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侖的軍隊在陸地上不斷地贏得勝利,但是不打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海軍就無法征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805年拿破侖時運不濟,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海軍勢如破竹,取得了徹底勝利,此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雖然拿破侖僅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六周後大破奧俄聯軍,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補償他那海軍的重大慘敗。
1808年拿破侖愚蠢地使法蘭西共和國卷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侖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征俄之戰。1807年拿破侖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議,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侖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爲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侖進行對陣戰。于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占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爲灰燼。拿破侖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爲泡影,于是終于決定撤軍,然而爲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蘭西共和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面對如此情況,拿破侖又一次離開了自己的軍隊,只身返回法國本土,即刻組建軍隊准備迎擊那些隨時有可能背叛法國的人。
不出所料,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蘭西共和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侖。1813年拿破侖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這裏不應該是他人生的終點,作爲一個影響了整個歐洲半個世紀的領袖,這樣的離開自己的舞臺並不光彩。他要與命運抗爭,要與他的人民在一起。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奇迹般的逃回法蘭西共和國,在法蘭西共和國他不費一槍一彈奪回了帝位,歐洲的列強們驚奇了,恐慌了,害怕了。面對這樣的威脅,歐洲列強再次對他宣戰。一百天後,滑鐵盧成了拿破侖最終謝幕的舞臺。滑鐵盧之戰後拿破侖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裏死去。
拿破侖的戎馬生涯矛盾重重,變化莫測。他在戰術上的指揮天才令人拍手叫絕,如果僅從這方面來判斷,也許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將軍。但是從重大的戰略上來看,他卻犯下令人瞠目的錯誤,如對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和俄國的入侵。拿破侖的戰略錯誤非常嚴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將軍。這一評價有失公允嗎?我認爲不是的。毫無疑問,評價一位將軍是否偉大的一個標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評價像亞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最偉大的將軍就不會引起爭論,因爲他們的軍隊從未打過敗仗。拿破侖最終被打敗了,因而他在國外征服的領土也如漫天浮雲,隨風飄散。1815年他最終失敗後,法蘭西共和國占據的領土比1789年革命爆發時還要少些。
毫無疑問,拿破侖是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人們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並論,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極其重要的區別。希特勒是用幻想構建社會並用最簡單的方法將其實現,而拿破侖則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他對聳人聽聞的大屠殺沒有特別的興趣,他寧願用時間看看地圖考慮下一個進攻目標,是自己戴上戰神的桂冠。拿破侖的統治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能和納粹集中營相比。
拿破侖名聲顯赫,人們容易過高地估計他的影響。他在短期內的影響確實很大,比亞曆山大大帝也許還要大,雖然遠不如希特勒(據估計在拿破侖戰爭中死亡的法蘭西共和國士兵將近50萬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德國人有800萬名)。無論如何,拿破侖的活動在數目上和對其同代人生活的影響都遠不如希特勒
從長期影響來看,拿破侖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亞曆山大。拿破侖在法蘭西共和國進行了廣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蘭西共和國人口還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實地看待這樣的政治改革。從對法蘭西共和國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他的改革遠遠不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生的規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據說拿破侖時代爲鞏固法蘭西共和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蘭西共和國資産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蘭西共和國君主制度最終複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複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侖之前,1799年拿破侖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爲時過晚了。盡管拿破侖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爲在全歐洲傳播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侖對拉丁美洲的曆史也有巨大的間接影響。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實力,使它在幾年的時間裏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這個實際上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拿破侖做了一筆交易,這件事看來和他的主要意圖無關,然而卻成爲他一生中産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響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侖向美國出售了一片遼闊的土地。他認識到要保衛法蘭西共和國在北美占據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掠奪,想必是非常困難,此外他資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約也許是整個曆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使美國成爲一個接近占有一個洲的面積的國家。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就很難預料美國將會是個什麽樣子,肯定會與今日的美國迥然不同。的確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美國能否成爲一個大列強國都很難說。
當然拿破侖並不是促成簽訂路易斯安那契約的唯一因素,美國政府顯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蘭西共和國要價非常低廉,似乎無論哪屆美國政府都有可能願意做這筆生意,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領土的決定卻只是通過拿破侖一個人做出的。 

【拿破侖大事記】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蘭西共和國布裏埃納軍校學習軍事。
1784年10月,奉命轉入巴黎王家軍校。
1785年9月,拿破侖以少尉銜畢業。
1785年11月,開始在瓦朗斯“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9年,法蘭西共和國爆發了資産階級革命,拿破侖同情革命,一時成爲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于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蘭西共和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侖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爲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侖亦受牽連,于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侖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侖幫助平息叛亂。拿破侖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侖爲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侖成爲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爲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侖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意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意大利,與處于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意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崛起的拿破侖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侖被任命爲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侖揮師東下,遠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他希望借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侖秘密離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侖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侖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侖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侖爲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侖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爲法蘭西帝國,拿破侖爲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侖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侖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裏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侖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侖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蘭西共和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侖在弗裏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爲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侖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衆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侖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侖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拿破侖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爲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侖與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長公主瑪麗亞?路易絲結婚。拿破侖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侖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侖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曆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共和國終于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共和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侖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侖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複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侖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侖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侖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爲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侖,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侖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侖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裏,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侖墓前跪下。”
【影響】
拿破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侖。在拿破侖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侖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蘭西共和國的疆域很快又恢複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侖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曆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侖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侖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衆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侖爲法蘭西共和國帶來了榮耀,法蘭西共和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爲法蘭西共和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侖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侖墓前下跪”。
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又確實是這樣的戰爭。這些戰爭都是革命、保衛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的聯盟。但是,當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年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國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又反過來引起了反對拿破侖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列寧《論尤尼烏斯的小冊子》
拿破侖在其所有征服地區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度,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雖然各地極爲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團反對這些變革,但變革在許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法國的統治是進步的,但事實仍然是一種外來的統治,在必要的地方,是憑武力強加的。……拿破侖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並充滿熱情,然後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美國曆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

【衆人對拿破侖的評價】

  胸懷智勇者,無所畏恐,
  輕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
  明知險阻重重偏向上攀登;
  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
  堅定有鎮靜,興沖沖向頭部壓去,
  怡然自得,視之如桂冠。
  這就是你的作爲:
  篷山之外,遙不可攀者,
  你卻能悄悄地據爲己有;
  前途障礙多多
  你明辯,你思索,你了如指掌,
  時機一到,你應運而起,從此發生了這一切……
  敵人以戰爭與死亡,從國內外夾攻,
  內憂外患仍頻,你卻巋然屹立……
  世人無不驚愕,議論紛紛,
  他們滿腦袋胡思亂想,
  除了蠅營狗苟,他們又關心什麽?……
  這個魍魎世界,向我們索取,
  乞求財富、恩典和地位,
  即使予所親者同貴同榮,
  愛情難以滿足,他們要吞沒整個王國。
  他對這個人亦複如此。——讓我們廣爲宣告,
  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計!
  任何人,無論是誰,
  其幸福總有盡頭,末日亦必將來臨。 ——歌德

一個世界性的重要曆史人物——拿破侖,從1784年15歲入軍校到1799年發動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其整個一生幾乎都是戰爭中度過的。
雨果在評論拿破侖時說:“人類命運中這個人物的重量過分,攪亂了平衡。他個人計算著他比整個宇宙都要重要。人類的過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大腦中,一個人的頭腦要決定全世界命運,人類文明要延續的話,這將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黑格爾稱贊他是騎在馬背上的“世界靈魂”。
拿破侖?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對于這樣一個曆史人物,如何來評價他的功過是非呢?正如法國著名史學家索布爾說的那樣:“拿破侖的曆史,正和法國大革命的的曆史一樣,將是永遠不能完成,也是永遠不能全部寫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將無間斷的引起人們的思考,激發人們的熱情。
然而,我在評價拿破侖時有以下幾點見解:
第一、他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仙。曆史,是人民群衆的曆史。每個曆史時期的偉大人物,不管怎樣高明,他卻不是懸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偉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衆才華外,更因爲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經驗和權勢,但不管怎樣,他的立腳點和同時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個水准上的。每個時代的曆史都不可能是某個英雄的曆史。拿破侖時代的曆史也不是拿破侖個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來,世界各國的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有不少神化之處,如:說他是“世紀的巨人”、“西方之皇”、“戰爭之神”、“命運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卻又是一片憤怒、厭惡和詬罵,如說他是“科西嘉島的怪物”、“摧殘自由的暴君”、“無恥小人”、“匪徒”等等。
第二、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曆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它必然成就偉大的曆史人物。拿破侖之所以偉大,是由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時事給了他機會,同時他又真真切切的把握住了機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侖這個人,那麽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因此,必須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曆史中,才能更好地去認識他。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導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體。曆史人物,特別是偉大的曆史人物,其一生的經曆是錯綜複雜的。因此,要看他在這個大的曆史潮流中,是阻礙曆史的潮流而動,還是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動。從對社會和時代所造成的影響來評價,不能依照個人的主觀來看待問題。
第四、拿破侖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曆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約20年的拿破侖戰爭,前期主要是爲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鮮的侵略性和掠奪別的民族及兼並別國領土的性質,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總之,評價拿破侖應當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曆史中,綜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拿破侖作爲新興資産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多次武裝幹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定了法國大苦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績。當然,一個偉大的曆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點,錯誤或罪行。作爲資産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侖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經指出過:“拿破侖最大的錯誤在于: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爲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同時指出拿破侖的主要錯誤在于“拜倒是正統主義原則之前”。
綜觀拿破侖一生的全部活動,其主導方面的活動,對當時社會和人類曆史的發展是起過作用的,他功大于過,是個應當肯定的曆史人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4866.htm
2008-05-14 07:43:07
阿楨
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警告:我們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

  在主持完七國集團(G7)峰會後,馬克龍2019-08-27發出警告,稱“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
  他稱,部分原因是由於西方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失誤。
  當前的市場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由於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當前市場經濟過於依賴金融,導致不平等,這“正在動搖我們的政治秩序”,因此他呼籲建立新的全球經濟秩序。
  在對俄問題上,他還稱歐洲把俄羅逐出去是個嚴重的戰略失誤,這使俄加強了同中國的盟友關係,並使俄恢復了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非洲周邊的影響力。
  他希望歐洲重新思考與俄關係,否則歐將會淪為美俄戰略博弈的舞臺,“永遠不會穩定,永遠不會安全”。
  馬克龍表示,法國將作為一個“平衡者”,出現在俄羅斯和它的競爭對手之間,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在“富國”和“窮國”之間。
  俄專家:拉攏俄羅斯更多是為了制衡
  回應
霸權還想到永遠?
  相關新聞
川普揮舞關稅大棒、翻臉像翻書!G7高峰會聯合公報史上首次難產
G7重提中英聲明效力 北京嗆聲:外國無權干涉
近萬人08-25抗議G7峰會,法警催淚彈水炮驅散,並以未露臉名義逮捕17人。(回應:這標準要在香港,1/3都要抓進去,香港真是一點都不民主自由!)

反思為何結盟戰略不受大國青睞(原載《國際政治科學》》2019年第三期)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根據歷史經驗,我長期建議中國政府採取結盟戰略來實現崛起。近年來,不僅是中國政府堅持不結盟的戰略,俄羅斯和美國政府也不那麼重視結盟了。現實必然有合理性,中、美、俄三國同時不重視同盟是不能歸於巧合的,只能說明我的建議不符合客觀世界。故此,我反思為何結盟戰略不受重視。
2019-08-29 08:15:26
阿楨
1 結盟戰略的失寵
中國政府視結盟為冷戰思維。中國政府是從1982年開始實行不結盟政策的,冷戰後將結盟定義為“冷戰思維”,從語義上將“結盟”轉化成貶義詞。雖然中國沒有宣佈廢除所有的同盟條約,但不承認與任何國家有同盟關係。自朝鮮開發核武器後,中國明確宣稱中朝只是正常國家關係。中國不但沒有接受葉利欽政府建立中俄同盟的建議,而且在2016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規定 “中俄關係不具有結盟性質”。即便中國於2019年將中俄關係提升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外交部仍解釋說,這“不是走結盟對抗協力廠商的老路”。
  俄否認結盟戰略思維。俄於2002年與白俄、亞美尼亞、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共六個國家成立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然而,近年來集安組織卻沒有什麼重大活動,這可能與俄不如以往那樣重視同盟有關。在2015年的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說 “俄與中不會組成任何軍事同盟”,“我們沒有同盟的思維”。此後便與中國在2016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將雙方關係定義為非同盟性質,在2019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將不結盟確定為“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
  美國政府不再與盟國保持緊密關係。自特朗普2017年執掌白宮之後,美國政府對盟友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特認為其盟國在同盟中占了美國的便宜,要求盟國承擔更多的軍事開支:要求北約歐洲盟國將軍事開支提升到 GDP的2%;要求日本在承擔美國駐軍75%費用的基礎上承擔更多的開支並增加購買美國軍備,特別是F35戰鬥機;要求韓國承擔10億美元的“薩德”部署費用和購買美國最新武器。同時,美國以增加關稅威脅盟國的做法,也疏遠了它與盟國的關係。
  印度回歸不結盟戰略。莫迪于2014年任總理後曾一度放棄印度長期堅持的不結盟政策,有意與美國結盟。莫迪政府回應日本提出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同盟倡議,將美印“馬拉巴爾”軍演擴大成美日印三方年度軍演,並曾放話拉澳大利亞入夥,意欲建立四國同盟,積極回應特朗普提出的所謂的“印太戰略”。然而,莫迪2018年出現轉向,開始回歸不結盟政策。在當年6月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莫迪稱:“我們的友誼不是遏制性聯盟......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參與——從非洲海岸到美洲海岸——將具有包容性。”為了表示無意搞四國同盟,印度政府還拒絕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年度軍演,並將四國戰略對話從副部級降至局級。
2019-08-29 08:17:16
阿楨
2 同盟價值下降的原因
  以同盟維護生存的軍事價值下降。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核武器只能防止核大國之間發生戰爭,並不認為小國擁有核武器也能防止戰爭。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威脅對朝進行軍事打擊,但“卡爾•文森”號航母烏龍事件證明,即使非常原始的核武器也具有防止核國家間直接戰爭的作用。對於核國家來講,既然遭受軍事打擊的可能性極小,那麼依靠同盟來維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就減少了。
  以同盟推廣意識形態的價值下降。近年來,歐洲民粹主義和美國反建制主義的興起使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衰落,與此同時,中美在戰略競爭中都不以擴展自己的意識形態為主要目標。於是,與冷戰時美蘇戰略競爭不同,意識形態在大國戰略競爭中的作用很小。這也是為何安倍政府提議的價值觀同盟建立不起來的原因。宗教意識形態在中東地區有結盟作用,但意識形態在全球性大國的戰略競爭中的作用卻有限。
  維持同盟的經濟成本被視為包袱。近年來數字經濟開始成為國家財富的主要來源,這一領域裡的競爭集中於網路技術上。然而,結盟策略本來就不是用於增加經濟收益和科技進步的。為維持同盟,成員國特別是盟主還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特朗普把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作為保險公司與客戶的關係對待,反映的就是這種思維方式。
  3 大國不重視同盟的影響
大國不以結盟方式競爭,小國則傾向於採取對沖戰略。東盟發明的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戰略是在中美之間搞對沖的典型。很快中東歐開始效仿這一戰略,隨後韓日德法英這些美國盟友對中美採取的戰略也越來越有對沖色彩。如今,這一策略變得更加精細,即在同一領域的不同問題上分別選邊中美。在中美兩極化的格局中,當中美都不採取結盟的戰略時,中小國缺乏戰略安全保障,於是對沖戰略就成了他們的戰略偏好。這種戰略可以在不得罪中美任何一方的情況下,給自己保留與中美進行討價還價的戰略砝碼。
2019-08-29 08:20:27
阿楨
大國不重視結盟策略,有助於強化國家的主權觀念。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原則必然會忽視中小盟國的利益,中小國家就必然會強化本國的主權來維護自身利益。
  不結盟式的大國戰略競爭,增強了國際秩序的不確定性。
中小國之所以願意與大國結盟,原因就是缺乏安全自保能力,因此以讓渡部分軍事主權換取大國的安全保障。當沒有大國願意與他們結盟時,他們只能選擇安全自保的戰略。朝鮮搞核武器是個典型的例子。在特朗普表示不願承擔北約費用之後,德法再次提出要建立歐洲自己的防務部隊,也是。
  如今,中美俄都不重視結盟戰略的現象,並不意味著結盟從此再也不會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主導戰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結盟戰略的效率有高低不同。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一戰後、二戰、冷戰、冷戰後四個時期,最長的不足半個世紀。目前世界處於兩極化的過渡期,其時長超不過十年。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斷言,結盟戰略從此將再也不會成為大國競爭的主導戰略了。
  回應
 美盟友那麼多,理所應當要回彈下,所以美不深化同盟之做法不足以學習,且重要的軍事同盟絲毫沒有放鬆。俄還在為自保奮戰,誰能與之同盟。中國有建立同盟的需求,而無建立同盟的機遇….
 你看看中國的春秋戰國歷史,結盟壓根就沒用。美蘇玩了幾十年,才發覺這個事實,還是歷史短了,到現在才後知後覺。
2019-08-29 08:22: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