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根據以上概述,我們不難看出,托克維爾在法國大革命的起因中發現了一個曆史吊詭現象,即"革命的發生並非總因爲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1](210)在某些情況下,革命與經濟發展、政治改革之間卻似乎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正關聯關系。托克維爾實際上提出了一個蓋然性命題。托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起因的解釋是圍繞著闡釋這種吊詭現象或者說論證這個命題而展開的。
托克維爾的解釋十分豐富精彩,其範圍涉及了經濟、政治、思想、宗教等方面,其中包含的政治觀點、研究方法,不僅對于西方的法國革命史研究産生重大影響,而且對于後來其他超出史學研究領域之外的許多研究都具有啓示意義。他的某些結論得到進一步闡釋或修改。《舊制度與大革命》中譯本的序言(張芝聯)和導言(J.-P.邁耶)對此有所論述。
需要指出的是,托克維爾對曆史吊詭現象的揭示,即他所建立的研究命題,近幾十年來在西方學術界格外受到重視。20世紀60-70年代是一個全球激蕩的時期。動亂、革命與政治穩定成爲西方學界的一個重要主題。一些現代化研究者發現,托克維爾命題具有很大的普適性。在許多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在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動亂、政變乃至革命發生的幾率比較高,因爲經濟發展引起社會平衡被打破,貧富差距拉大,社會挫折感變得強烈等等。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在總結有關研究成果後提出一個更普遍的命題:"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孳生著動亂。"[5](P5)同一時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泰德?古爾更推而廣之地提出"相對剝奪理論"來解釋"人們爲什麽造反"。他認爲,由價值期望與價值實現能力之間的落差所造成的相對剝奪感乃是人們造反的心理原因。[6](P13)等等。當然,對于他們的結論也有種種異議。但是,托克維爾命題及上述學者的研究畢竟給我們開辟了一條不同的思路。
注釋:
1、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M]. 馮裳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索布爾. 法國大革命史論選[C]. 王養沖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
3、甘陽. 自由主義:貴族的還是平民的?[A]. 李世濤. 知識分子立場――自由主義之爭與中國思想界的分化[C].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
4、托克維爾. 論美國的民主[M]. 董果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5、塞繆爾‧亨廷頓. 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李盛平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6、Ted Gurr, Why men rebe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0.
http://www.gongfa.com/tuokeweierjieshfaguogemingliub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