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中影《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1986) 是改拍自賴聲川第1齣觀眾不多的舞台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賴聲川在《賴...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23 09:32:56 | 回應:11
平平係《光陰的故事》,1982版開啟了臺灣新電影運動序曲,2008版則墮落為場景道具粗制亂造、編導演技粗俗低劣,卻高收...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21 09:39:38 | 回應:2
1964年自「義大利電影實驗中心」學成歸國的白景瑞,1968年終於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寂寞的十七歲》了,足與其後拍《再見...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19 09:19:23 | 回應:3
唐寶雲在《我女若蘭》(1966)《寂寞的十七歲》(1968、後評)分別飾演健康寫實與精神崩潰的少女,但皆很投入! ...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15 09:39:29 | 回應:0
如同《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反映了印度紅燈區小孩現實,《悲憐上帝的小孩》反映了菲律賓貧民窟現實!(菲國垃圾山:明...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13 09:27:15 | 回應:0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的印度紅燈區小孩,不但拍的比本館前評《貧民百萬富翁》真實,連小孩的前途遭遇也才合印度現...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11 09:25:57 | 回應:2
日本的《人間失格》不論小說/動漫/電影/日劇都深刻地刻畫出「人性之惡」,而非前評比利時達頓兄弟導演的《孩子》「人性...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09 09:15:41 | 回應:0
達頓兄弟導演的《孩子》技術比《美麗羅賽塔》愈加成熟,但其「人性本善社會使壞」的社會問題觀也更天真!淺談孩子( L...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07 09:44:42 | 回應:0
不需藍祖蔚「重情要義」式影評(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羅拉快跑》的「重返式拍攝」(含後評《孩子》《美...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05 09:26:32 | 回應:0
平平係兒童電影,為何只許法國的《放牛班的春天》,不准中國《一個都不能少》呢?逢中必反的毒舌影評人唄!在他們...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03 10:04:19 | 回應:3
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楚浮若看到其後輩的兒童電影,從其批判性的《四百擊》墮落到媚「快樂學習」之俗的《放牛班的春天》...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8-01 09:22:46 | 回應:2
大人眼中的英國兒童文學/電影《蒼蠅王》性本惡,小孩眼中的西班牙兒童文學/電影《夏日童年》性本善? 同為小孩眼...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7-30 09:22:29 | 回應:0
曾錄但帶已霉的《狗臉的歲月》,看過下貼影評,才覺是有深意的瑞典兒童電影。《狗臉的歲月》My Life As A Dog(1985)...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7-28 09:30:30 | 回應:0
似前評《香水》是部空前地以文字影音呈現嗅覺本能而與道德等無關之作,提姆波頓的《瘋狂理髮師》也是部空前地以影音呈...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7-26 09:28:09 | 回應:1
如果了解徐四金/湯姆提克威的《香水》是部空前地以文字影音(小說/電影皆以各自擅長的文字/影音)呈現嗅覺本能(小說心理...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2-07-24 09:19:15 | 回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