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0-23 06:00:00|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鐙字演義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鐙:「錠也,金,登聲。」本義指器,引伸義衍燈,光也。又衍灯,燄也。別由登車義伸作鞍鐙字,造字競合,由是衍𩍐字。

  〈祭統〉:「執鐙。」注》:「鐙:豆下跗。」《說文》無跗字,然有:「柎:闌足也。」《玉篇》以跗為足上,柎增花萼足義,《廣韻》以跗為足趾。按柎與跗,從木或從足,表義之不同。從足,為其在器底。鐙則謂器底之足,或作圈足也,此是經文釋義,禮器也。

  《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義見《詩‧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豆,薦菹醢也。登,大羹也。」檢陳奐《疏》:

《說文》:『𢍪:禮器也。从廾持肉在豆上,讀若鐙同。』鐙與𢍪,音同通假。登又鐙之省假。(春秋)桓四年《公羊(傳)》注:『豆,祭器名,狀如鐙。』案:豆、鐙,制相似,豆下之跗名鐙,則鐙必有足,豆以木,鐙以瓦為別耳。

疏以瓦登為鐙,惟引《說文》𢍪字者,或說作《玉篇》皆無錄,而有𧯭字,無釋𢍪𧯭三字於甲骨、金石銘文及﹝清﹞顧藹吉《隸辨》亦皆未見,段注《說文》𢍪字乃後人妄增[1]誠有以也。此瓦登者,盛大羹之器也。甲文、金文,普遍作𤼷字,從豆,𠬞會意,如〈陳侯午錞〉作:「𤼷以嘗。」𤼷或省癶、或省廾,惟未見從肉者。

  又者,〈散氏盤〉:「𤼷于厂源。」與《說文》:「登: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𤼷文登从廾義合。然登車字乃從癶立瓦登字則從豆立義,登車與瓦登同登字者學者慣謂之假借,實則取義不同,致造字競合也。隸定皆作登,及瓦登變金屬,是衍從金作鐙字以別之。鐙、豆同制,鐙字又釋豆下跗者,就其器底言之耳。

  《說文》鐙錠二字互訓。曰錠,定置也。曰鐙,義通豆下跗,跗亦所以定置也。然無論作登或鐙,皆盛羹之器,初不作膏鐙義也。《說文》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以「置燭」釋燭()燈,是以瓦鐙作膏燈用,遂謂字為俗,實則不得不衍生字也。五經、諸子及《史記》俱無燈字,而包山戰國楚簡字作登下火。《史記‧秦本記》:「以人魚膏為」但稱燭,《漢書‧楚元王傳》作:「人(魚)膏為燈燭」又〈孝武李夫人傳〉:「乃夜張燈燭」又〈王莽傳〉:「莽常御燈火至明。」燈字從火,蓋取其光明也。鳩摩羅什譯《金剛經》《維摩詰經》多有燈字。《玉篇》始於鐙錠之外,別增:「:都騰切,燈火也。」「:的庭切。火。」「都滕切。瓦豆也。

  至《廣韻》益趨複雜,於〈嶝韻〉都鄧切,奪作鞍鐙義之外。又有〈登韻〉都滕切:「:燈火。」惟無字。又〈徑韻‧定紐〉徒徑切:「:錫屬。」時用錫鐙已久,故云。又〈徑韻‧紐〉丁定切:「豆有足曰錠,無足曰鐙。」此參《說文‧鐙》段注:「鐙有柎,則『無足曰鐙』之說未可信。豆之遺制今俗用燈盞,徐氏兄弟遂以膏鐙解《說文》,誤矣。」乃作雙駁,其義見前文。

  《集韻‧登韻》都騰切:「鐙燈:《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或從火。」膏燈義也。又:「𢍪:《說文》禮器也。廾,持肉在豆上。或作豋、通作瓦登義也。同音也,而分膏燈與瓦登用字。又〈徑韻〉吉定切:「:《說文》:『鐙也。』一曰豆屬,有柎曰鐙,無柎曰錠。」又〈韻〉丁鄧切:「:馬鞁具。一曰豆也。[2],於鐙字增馬鞁具乙義。

  ﹝明﹞朱光家《字學指南》(1601):「鐙:《禮‧祭統》:『執鐙』,鐙注『豆下柎』。」柎字乃據《說文》以改據鄭《注》。又:「燈:錠也。錠中置燭謂之鐙。」膏鐙義而統釋以燈字。《四庫‧提要》指其:「燈為燈籠,火。」區別殊有見地,惟檢朱書未見其文。又《字彙》《正字通》並以燈俗字,《康熙字典‧》:「按《玉篇》《集韻》《類篇》[3]燈分載,音切各異,一,非。」謂燈灯各有其義也。

  綜之:鐙出於瓦豆之制,由豆鐙而衍膏鐙,遂有燈字,釋法當曰:燈:火光也。火,鐙省聲。」又衍:「灯:火燄也。火,丁聲。」惟今通行燈字,或以為簡體,所謂強合為一者也,然燈光、燄,義亦不甚辨。近世倚電能照明,非燭、非膏,尤無瓦豆遺意,是又有作「電」以區別之者。

  鐙字別衍鞍鐙義,初見徐陵《徐孝穆集‧紫騮馬》:「繡纏髮,金鞍錦覆幪。」﹝唐﹞常建詩題〈晦日馬曲稍次中流作〉,又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龍鉤雕白玉鞍。」俱從之,此伸登車義為登馬,遂衍鞍鐙字,與鐙錠義造字競合。《廣韻‧嶝韻》都鄧切:「鐙:鞍鐙。」始立鞍鐙之義,去聲。《集韻‧韻》丁鄧切:「鐙:馬鞁具。」按《說文》:「鞁:車駕具也。」鐙乃馬鞍附屬,非車駕配備,馬鞁具之說,恐未允也。

  《舊唐書‧崔戎傳》:「州人戀惜遮道,至有解𩍐者。」薛居正《舊五代史,夏魯奇傳》:「移鎮許田,孟州之民,萬眾遮道,斷𩍐臥轍,五日不發。」俱改鐙作「𩍐:從革,鐙省聲。」革者,鞍之屬也。鐙省聲者,由鐙字衍生也。

  又書家論執筆有撥鐙法,源於﹝唐﹞林韞〈撥鐙序〉:「吾昔受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謂:「鐙即馬鐙。」按撥鐙本謂執筆之勢如挑燈心蕊,此惟膏燈始須挑之,燭燈燈心隨燭短,則否。若謂撥馬鐙,則強作解人。



[1]段注〈𢍪:「劉氏台拱曰:『《詩》《爾雅》皆作登。《釋文》《唐石經》《(類)篇》《(廣)韵》皆無豋字,《玉篇》有字。俗製豋字改經,非也。』疑許本無此篆,淺人妄增之。籒文登作𤼷,又或益之肉成此字。云从廾持肉在豆上,亦非也。」其中惟檢《玉篇》無字。

[2]「豆也。」承有足無足之說,仍不可取。

[3]《玉篇》見前引,《集韻》承《廣韻》俱未見。《類篇》:「當經切。火烈也。」「燈:都騰切。錠也,鐙或火。

台長: 南山子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單字演義 |
此分類下一篇:攩字演義
此分類上一篇:囪字演義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