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hingChi的是!包容能力太重要了。李淵有二分之一鮮卑血統,李世民有四分之三鮮卑血統,唐代宰相很多不是漢人,歷史主流卻沒有將唐代視為異族統治。相對於其他時代,唐代胡漢平等、文武平等(之前重武輕文之後重文輕武)、性別平等、宗教思想信仰(儒釋道)同樣受到平等待遇。
Tandy 這裡,不免想到拿伊斯蘭與佛教做對比,可請大家包容不成熟看法,也就是說,伊斯蘭對信徒採取 “嚴厲家長”作法,強調什麼事不能做,而我淺顯認知下,這兩個不同教,佛教顯得包容性大多了;而伊斯蘭之所以如此 “嚴厲”,大概跟所處地域環境有關吧?就唐代而言,唐人對各種教都包容,甚至啟用不是唐人來做朝廷高官(現今可能麼?);甚至日本人也有在唐做官的。這個麼,據說連秦始皇都如此也大膽重用不是秦國的人;趙高、李斯,據導遊提起,也不是秦國人;而秦始皇是在現今河北一代長大的…可說也是見多識廣。唐代男女上,以後到西安時,導遊會不斷介紹這唐人社會是如此富庶,夜不閉戶、路無拾遺,各個以身為唐人為榮,唐代女性更是不讓鬚眉…
Koching Chi 某年此地美國學校的復活節活動上,一位白人家長對孩子們說: "During their peak era, Christianitywas prevalent in China and they carved this in stone." 我知道她說的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也無法否認「流行」可以譯為 "prevalent",但知道事實與她所相信的以及所表述的有相當大差異。事後我曾與她私下討論,但她聽進多少?就不是我能如何的了。唐代輝煌偉大,這是主流認知。不只一個宗教想把造就這宏盛文明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拉,也十分自然。我想。
Tandy 嘻嘻嘻…我年輕氣盛時,大概會跟您提到的這位老外差不多。宗教在社會上意義,個人認知顯然會不同。可能我比較在乎,各取所需。不過看完陝西寶雞的法門寺後,才真正體會民間,到如今,對佛教是如此熱衷。這裡面牽涉到釋迦摩尼的“舍利子”故事,如何奇蹟般被發現及保存…先賣個關子。
這條旅遊路線安排,現在看來是有講究。從落後通往繁華、淒涼迴旋到驚喜、薄弱翻騰至大燦,這才會有看頭兼具戲劇性。再者由高原往平地或海拔略低之處行走,也省油。大陸道路,新疆這一段幾乎很少柏油,暗示著,您要是從事瀝青這方面生意,沒啥好撈的…是吧?像台灣,我們道路三不五時就重鋪個不停…這大西北地區,這套當然行不通。
新疆開始,我們有導遊。大陸導遊都有證照,分三等,初、中、高級,而高級至少要做滿九年才能考。同時在分案(導遊案子)上,帶台灣團的就專帶台灣團,如此類推。這導遊各個口齒伶俐、頭腦清楚、隨機應變,好的導遊一路上還講笑話,拿自己或旁人開心。個人認為,車上導遊最重要基本功,站在車內回過頭來面對遊客說話,這身體平衡功夫,硬是要得!
我們這段導遊是位小姐,回族。她曾住過北京後來還是回到烏魯木齊。這一路上我們一共有四位導遊。烏魯木齊到哈密,哈密到天水,天水到西安,最後西安段。不過有趣部分,他們這四位除了西安段,都是西北口音。這西北口音基本上與北京話是一樣,差別在:該發音"恩"時,發"嗡"。反之亦然。譬如說,我們說"風",他們說"分"。
總之,聽起來別有"分"味。
在五星級飯店(酒店)豐盛早餐後,喝過大概是最濃的一杯豆漿加咖啡。這一路上飯店,沒國際味道者是不供應咖啡的;接著上路。靠近天山天池一路上,我們在峽谷內穿行,兩旁樹木時而茂密兼稀疏,看起來還有溪流穿梭其間,水聲稀哩清澈,不過車內是聽不見的。真正進入天池景區後,盤查是跑不掉;想必大多數台灣旅客都知道維吾爾族與官方之間緊張關係,這個我們可以理解。
(絲路行-4)
從烏魯木齊的下榻酒店前往天山天池,google地圖顯示不過99公里,開車大約一小時快兩小時左右。我們一路上要經過盤查點,換接駁車shuttle bus,即使我們進入園區後,又要換接駁車才能進入天池景區。
爬山最後一段,有個我所謂的九彎十八拐,雖陡峭但與山谷落差不大,無驚無險。因沖刷腐蝕嚴重,兩道線單線對開,下山那一邊已經坍塌,正在搶修中。一路上植被略為稀疏,可遠方卻十分茂盛。
心想,這天池搞不好也如此這般而已。接駁車停妥後,天池景色映入眼瞼,驚為天人。遠處三座山峰,峰頂依然積雪,這已經是六月21號了;遠觀若加上配樂,有點像派拉蒙出品片頭標誌一樣。大家立刻感覺到池上涼風吹面的驚喜。從此,這一路上到西安為止,所有接觸到的水,連酒店自來水在內,都是冰水。
清點人數後上游船,大家在船的上層遊走拍照,加上船上錄音導遊重複不斷介紹西王母娘娘典故,這棵樹又怎麼樣呢等等,別具旅遊風味。船右側不遠處,建有別墅,據說鄧小平(?)有住過。左前方更有舖滿綠草的峽谷兩個,往上延伸;甚至還有後人修好的塔之類,可共攀爬。
說著說著,一回頭,突然看見一位不知來自何處維吾爾族女子,約20來歲,留著精緻長辮,孤獨又徬徨坐在全是台灣遊客之中,驚為天人。此女面目清秀,時髦裝扮,略為風塵累累,時而羞澀望著遠處或低頭自盼;無聊之人會揣測,這不就是情侶斗嘴後,女方一氣之下跑開...頗令人意外又驚喜。忙著照相時,一轉頭,此女消失無蹤。
飽啖美景,面迎冰涼冷風,湖光山色,太陽高照,雖互衝突,心中仍升起一股融合之感。
(絲路行-5)
在這,我跟內人差點鬧個大笑話。內人在湖畔挑購絲巾,這絲巾對女人皮膚保護及防寒上,用途可大了;結果本團大家都走了,到另一個點去上車下山。來的時候下車地點不是我們要回去會合的點,是另一方。結果我們幾乎失聯達一小時,直至領隊敞著大喉嚨呼喚我們,才得上車下山。心想,最壞情況,在天池打工籌措盤纏…嘻嘻嘻。
下山後直奔烏魯木齊用餐,完後我們又被安排逛當地國際大巴札,所謂Bazaar市集;由港人投資所建。購物部分是在中心的二樓,一大堆攤位因為建築物老舊及很少遊客光顧,大概嫌貴。大樓、建築物等照完相後,發現也沒多大意思,出來後發現大陸武警盤查兩位維吾爾年輕人,武警持長槍咄咄逼人。後來導遊告知,這武警搞不好就是解放軍,只是穿上武警制服。我們看到後,立即離開可能的爭執場所。幾天後,同行遊客家人從台灣傳來line告知,新疆某處發生暴亂;不過離我們這太遠。而大陸這方面新聞照例被封鎖。
看完這一帶後,發現這種族間矛盾,我看不止是種族。長話短說,大陸政府對西域少數民族早就祭出盡可能所有的扶持專案,少數民族年輕人,只要肯上學又考得上,大概有加分,政府不讓他們出一毛錢以利求學精進;條件是,讀完學位後要回當地服務至少九(?)還是十年之類。這條件是不錯,可拉近貧富懸殊距離。
另外在宗教扶持,細分的話,幾十個種族且大家都是伊斯蘭教,問題是不同種族,就建清真寺而言,大陸官方為了讓每個種族高興,來者不拒;每族一間清真寺。換句話說,預算豐沛無所謂。哈哈哈…
(絲路行-6)
大陸當局在這地區是有點緊張,不是沒有緣由。新疆與七國接壤:新西伯利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而印巴糾紛是常事,大概誰都會緊張這動亂會波及新疆。前面四個國家,以前是未解體前的蘇聯;所以說屬 “多”出來的。因而大陸對維吾爾,看起來是下重手治理,仍情有可原。要知道一旦處裡不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難收拾。
烏魯木齊到吐魯番200多公里開車要三、四個小時。這條路是夾在兩個山系之間,太遠了,路上看不到山;醒過來時看到的,多半是無窮無盡的戈壁。在此,導遊機會教育我們台灣遊客,說你們常將戈壁與沙漠混為一談。戈壁是戈壁,寸草不生;而沙漠卻是沙子組成,風會吹著跑的;偶而因為有水也長草。
到吐魯番這條路前百來公里,這戈壁荒涼得嚇人,動不動就是好像誰拿一把大切刀將山劈成一半,其中各種顏色礦物都露出來,淒涼、猙獰得嚇人。我們好像還穿過一個礦區之類。導遊告知,這吐魯番天氣相當的熱,熱到如此這般。
事實上,我前面提到的水源之開採、分流、防止蒸發等技術,即將進入我們觀賞視線。同時這時候綠洲的概念,將大大吸引我們這批來自戈壁荒地遊客。據說這吐魯番綠洲是相當的大,到底好大導遊說過,已記不清。
進入吐魯番後,不自覺感到當地居民生活相當落後貧窮。水草樹木是茂盛,因為不缺水關係。至於這如何不缺水,就與景區到處可見坎兒井有關。地面上凸出一個小小的部分,遠看像是土堆,實際上下面埋的是與井有關的。
(坎兒井原理)
http://img.zwbk.org/…/…/2011/06/23/20110623022854500_736.jpg
(絲路行-7)
從坎兒井示意圖可看出,天山雪水是不能直接用來灌溉作物的,因為是冰涼,若直接灌溉,作物會被 “激”死,太冷了。所以說這冰水要先被引進一個 “澇壩”,一個水池內,讓白天太陽曬一曬,等成溫水後再注入田中。此井毫無任何動力系統推動,全靠地理落差。但據最近這方面報導,新疆因為各處興建機(機械動力)井,與過去千年以來的坎兒井爭水源,很可能坎兒井會逐漸乾涸;這是個嚴重警訊。要知道,作工程的人有個不成文內律:When it works, don’t bother to fix it.顯然近年來各地用水情況大增,機井是有必要;但前提是不要破壞這千年以來運作俱佳的坎兒井系統,無兩全其美作法前,一動不如不動。
我們當天到達吐魯番,直接去看西遊記中的火焰山。個人大概覺得新奇有餘、內涵不足。可能是我沒讀過西遊記,無共鳴感。
不過這交河故城,還有點味道。交河早已不是過去交河,河早已成溝壑,不過城的遺址還在,都用生土做的,因乾旱得以保存。這2300年前的城,以山崖為壑所以沒有城牆。當時這一帶人因為佛教信仰,14世紀被蒙古人(已成回教信仰)給血洗交城,結果當時人為了不讓後代子孫世代為蒙古奴,將城內幼童全殺光埋在城牆一處。我們在交河故城轉了很久,當時溫度接近四十度左右,真正符合吐魯番的“熱”性。我跟內人差點中暑,每人都汗如雨下。唐代時也在此屯兵,其軍事長官住處仍保留住可共觀賞。
下來遺址,注意到有院內棵大概至少千年古榆樹(?有人說是法國梧桐);枝葉茂盛,生機盎然。一路上往東走,一直到天水為止,這樹木都非常稀疏。但當地種樹有個講究,這可從田周圍也是沿著公路的樹種看出端倪。首先,要有一層防風林,當地防風林,導遊指給我們看是白楊樹,榆樹;對初來乍到者,樹冠大者為榆樹。
幾年前看過大陸電視報導,有人專門從事櫻花樹研究、種植。櫻花樹樹齡可達千年以上;日本仍盛開的櫻花,就是當時於唐代引進,今日仍花朵燦爛生生不息。同時櫻花亦可作為該地區吸引觀光客的最佳經濟樹種。因為基因了解透徹,櫻花花色都可控制。不彷從這角度切入。
(絲路行-8)
吐魯番,跟前面城市比的確老舊;我們經過的住宅區大部分泥土造的,也有磚瓦。路上看到的住宅,屋頂是平的。導遊告知,晚上這些居民都睡在露天屋頂上,因為上面有床。同時吐魯番是不下雨的,你要遇到下雨,可以打電話回台隨便簽個樂透,保證中頭獎。不過我們到的時候,天都是烏的;我猜既然不下雨,很可能是沙塵暴造成的,連太陽都遮住了。
晚上這家酒店說是四星級,我看是一星。倒不是設備,酒店門口兩側堆著一堆垃圾無人處理。旁邊有高達一層樓的大甕,用來烤全羊。烤前要爬樓梯將羊置入,這羊是幾個月的幼羊,否則肉太老。旁邊有搭起一個露天餐館,放著維吾爾人音樂,晚一點還有人進進出出,喧鬧不堪。這間酒店很有意思,我們用餐時,有維吾爾人來我們桌前跳舞、歌唱。這男的瘦不拉基、穿得跟個小丑一樣,說得滿口老外“口齒不清”普通話,不注意聽還真聽不懂;兩位女的,一位中年一位年輕點,跳得唱的是不知道什麼。說著說著,這女的就拉起一位我們團員逕自挑起舞來;這男的突然將團內一位年輕來度蜜月的小姐給抱起來,年長、無姿色他是不會抱的,也可能自己體弱抱不動。小姐尖叫麼是不好意思點…畫面非常突兀。沒兩分鐘,這位中年女的看場面維持不下去了,開始收小費。結果我們跟她跳舞的團員給她五元RMB小費,這位大媽嫌少,還要討價還價說要給那位瘦不拉基的男的兼年輕點的女子;有點不歡而散。哈哈哈…太精彩了!小費還可以討價還價?嘿嘿嘿..
這烤全羊,本人無福消受,太羶。
還沒完呢。晚上半夜三更,走廊上吵吵鬧鬧的,也沒人管。有吵架的;哭鬧的;說話口音,沒人聽得懂。樓下戶外搭棚餐廳大概還開著,只是沒放音樂而已。
總之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要出團。用完早餐後,大家很高興離去。By the way,這一路上羊肉,不管是他們如何烹飪,有沒有放孜然(西北地區的經濟作物,去羶),這羶味還是令個人受不了。
這個羶味很有意思;聞不出來,吃下去時,羶味才從胃裡冒出來,令人想吐。
(絲路行-9)
Koching Chi 孜然是 cumin,大約二十年前在西安第一次接觸,做為火鍋的調味料之一。當時還有些怕怕的,不敢多加。從那時起,發現國際大廚愈來愈常使用孜然。此地美食節目大都將 cumin 譯為小茴香(fennel ),大誤,兩者香味差異極大。
Thomas Andy Tandy 一路上我們有看到種植孜然作物的田。想必對這一代區域,是很重要。
一大清早,大家去觀賞蘇公塔。遊人這時候還沒出現,我們是第一批。
這座塔是維吾爾樣式,充滿伊斯蘭味道。這伊斯蘭教的很多場所,像這種教會聚會場所,據說某些時段是不准女信徒進入。外面廣場是很寬敞,要真擠滿人,上千人都可以。伊斯蘭教很講究 “右”。不能用左手與他們握手;即使你右手受傷。那你要是左拐子,我看是夠嗆。還有,進禮拜場所,要先以右腳跨入門檻。
導遊這時候提及伊斯蘭教種種教規,尤其是關於婚禮、喪葬等事項,隱隱約約,個人感覺是對女性還是,以現代眼光,屬歧視。不過人家都不在意,我在意個啥?…再就是該教人士過世時,女子與男子入殮也不大同。男子可於教會聚會場所內被洗淨後,全身赤裸用白布包起來後土葬;而女子則要在外面洗淨再於教會內被包起來。男子還是女子(記不清)要被白布包裹七次後才土葬(不能火葬);這蘇公塔後面,就是以前墳墓。而聚會場所內有個位置誰都不能站的,這是族內(或聚會場所內)一個人,最具威望者所站之處。總之,伊斯蘭對protocol非常在意,外人一定得非常小心以免…
塔內聚會場所,灰塵很重,進門處左邊還有清朝皇帝乾隆頒給蘇公(當時是吐魯番郡王 額敏和卓)的紀念文碑。而所附維吾爾文字,具導遊(因為是回族所以看得懂維吾爾文字),相對於漢字,不是翻譯過來的維吾爾文,是各說各話…哈哈哈。維吾爾文看起來像阿拉伯文,從右向左寫;卻是完全不同的文字。
出來塔後發現也沒多大意思,跟內人去一旁的賣東西處逛逛,而這一大早賣東西的維吾爾族(其實是突厥人後代)大家都很有禮貌;而我發現有趣現象,凡是逛過的維吾爾人bazaar也好,集市也罷,都有賣毛語錄。換句話說,很新鮮。後具導遊提及,毛澤東在任時,對此地區少數民族功澤有加,故後人懷念之。
正在逛時,對一維吾爾族婦女的很有禮貌,個人讚美她們如此這般。誰知道這位中年維吾爾美女一開口笑時,嘴裡少了兩顆門牙..是有點煞風景。
(絲路行-10)
看完蘇公塔之後我們朝吐魯番葡萄溝出發。未到之前,這往葡萄溝大道上,突然旅遊車在葡萄棚下開,很是新奇。到葡萄溝之後,發現這景點的葡萄尚未成熟;著名者為馬奶子的一種葡萄,細長細長的。在這,導遊開始機會教育。你們常說的哈密瓜,我們當地人不叫哈密瓜,叫甜瓜;因為你們所謂的哈密瓜我們新疆有150種,這葡萄種類,細分起來也不少,差不多。
葡萄溝的主人,將此一片葡萄園捐給國家,而所有門票收入,都會分給附近居民。換句話說國家不用養你們這一帶居民;至於繳稅?你開玩笑?收入都分給居民了…我想還是要繳的。園內到處都是攤位,還有鬥雞的場所;那天沒人鬥雞,倒是有個對吐魯番傳說的擺設:當時有位律師(阿凡提),他如何屢屢打敗(羞辱)附近一個富豪,而此富豪又不繳稅卻專門欺負窮人。其中有個造像,當時吐魯番行政長官在聽案子時候,是坐在水缸裡;因為天氣太熱了。這個是很新鮮…上身仍著朝服,下身卻泡在水缸內避暑,一面審案。
繞了一大圈後,發現也沒多大新意;同時我們在葡萄藤棚下行走,到處都是掛著新鮮尚未成熟葡萄,而有些已被遊客摘取嘗鮮;這不意外。園內當地維吾爾小販也非常熱情,內人也與其他團員買些沒必要的小東西過過乾癮。
出來後,我們趕著去看介紹坎兒井之處。基本上雖圖文並茂,到處張貼各式各樣圖案、甚至挖掘井的實際工具,也無啥新意。總之,這兩個觀光景點,需要這方面專家重新設計、規劃,這才能提高遊人興趣;讓人有不虛此行之樂。其購買安排上也是一樣;你要不買東西,你是出不了園區的…嘻嘻嘻
剩下時間,我們急著趕往下一景點城市,哈密。距吐魯番430公里,開車六小時。
(絲路行-11)
從吐魯番往哈密,中間要經過鄯善。我們在鄯善打個尖,繼續前進。一路上開始看到風力發電機,到處都是。導遊告訴大家,她過去帶過的台灣團,有人熱心地開始數一共有幾台風力發電機,沒數到好久就到了一千多台,最後懶得數了。這一路上到甘肅放眼望去,空曠之處都是排列整齊發電機。這種發電機,一共有七種大小尺寸,我指的是葉片。通常兩葉,我們可以從過往托運車上駝的葉片看出,經常是葉片比拖運車都長,露在後面。風力發電機,隨時都有人在維修,支撐著葉片的大柱子下面,有個房子所謂維修處所,這些負責將風力機械動力轉換成電力,再匯集到一處。遠遠看去非常壯觀。
六個多小時後到了哈密,已經是下午七八點了。這裡順便提一下:整個夏天新疆,早上四點半到五點天就亮了,一直要到晚上九點半才天黑。當然靠近赤道的台灣是很難想像。所以我們到哈密check-in貴賓樓七點左右,太陽還掛在天空離夕陽落點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我們哈密酒店,第一次看到有蚊香放在裡面,顯然過去房客抗議有蚊子。因為打開窗戶,外面植被豐盛又是草又是花的,難免有蚊子。
這個時候我們交代完明早早餐事項,這導遊也開始交接。晚上,事實上太陽還捨不得下山,我們去逛夜市。說穿了也沒啥好逛的,倒是內人還是很起勁,又東買西買,又是紅棗、天山雪蓮啦等等,便宜是便宜…
哈密本身沒啥經典旅遊處所,或是時間上太緊湊騰不出來,基本上我們過了一夜後往440公里(6.5小時車程)敦煌出發。畢竟敦煌是有看頭,像月牙泉等。
(絲路行-12)
從烏魯木齊一路下來基本上我們都是走的G30。一大早出發接近下午到敦煌。從魯木齊直開不休息,要989公里,約十四小時。月牙泉離市區很近,可是當天還是很熱。一進景區,門口就有人在租長靴型鞋套,一次15RMB;不少人在租。這個景區相形於過去幾天來,當然令觀光客眼睛大振。文明、乾淨、人氣足。這個景點最令個人心儀說法: “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一路上下來,導遊給我們提個醒:心中有景。再多的攝影機、照相機,都不可能捕捉真正的心景。誠哉斯言;個人真給聽進去了,再也不成為攝影機、錄影機之奴。畢竟我拍的景色,那有網上專人所拍精美。可是我心、眼、腦卻得合而為一。某些遊客被俗世所纏繞的是不同;同之處,釋放。這一路上荒山野嶺、淒涼靜美景色看過來,除不虛此行,世俗紛擾早已如濕氣被天山山脈所擒捉、凝固,等激情似火,再釋出為新動力,成為己用。美景、奇色所以真正能動人心弦,即此;差別在有沒有點破。
順便提一下,參加旅遊團好處。首先,不必擔憂住宿、飲食良窳,旅行社給規劃安排得好好的,你只管享受;不滿意,給導遊提個醒下回改進。要知道各景區都要門票;你自己去排隊買看看?再者,這一路上專人導遊都與景區、酒店、餐飲之處熟識,人家早就準備好等你來消費。你自助backpack看看?兩三次碰壁後,會發現你省的錢根本不值得去碰壁。難道你真差這幾塊錢?拿捏。
進入甘肅後,兩旁樹木突然茂盛起來。導遊解釋,這綠化工作,與當地行政長官考績大有關聯。同時大陸過去幾個國家領導人,都是來自甘肅。當時逐路看路旁景色,逐漸明白。
(絲路行-13)
站在鳴沙山遠望如銳利刀鋒山脊上,朝月牙泉望去,一輪彎月依附閣樓庭院之右,韻味非凡。月牙泉水面已逐漸乾涸,跟去年照片相比水面顯然少很多。園區已經在灌水否則還真會消失。水面靠亭榭長滿蘆葦,近看生機勃勃。
下車處走到月牙泉亭榭,已全身溼透只得躲在陰涼處。到處逛逛不得不返回休息區喝冷飲。園區內可騎駱駝,因顧及內人太熱可能中暑pass掉。個人很婉惜,因我們坐電瓶車一路過來泉區,看到工作人員所牽駱駝,各個頭頂梳理打扮,毛絨也修整乾乾淨淨,走起路來跟個古時所謂“大閨女”一樣秀氣。後來打聽,知道此處雙峰駝特別溫順,騎在背上逛一圈應值得票價。不過內人卻因以前在埃及、以色列有騎過駱駝,加上另有同行旅伴已在內蒙騎過,印象卻不佳。
若要從空中鳥瞰月牙泉鳴沙山,亦可;搭乘小飛機人民幣約千元起跳。若從鳴沙山山脊上滑下來,看起來也是不錯;只是坡度過陡作罷。回到敦煌市內,發現還真有河;頗為意外。
第二天起個大早,要去看莫高窟。莫高窟景區分兩段。第一段是先看電影了解莫高窟來龍去脈,第二場是仰視屋頂臨摹窟內觀畫。否則一到現場會摸不著頭腦。看完後換車去莫高窟實景區,這部分園區規劃得很好。一個導遊帶十幾個人,每個人所佩戴耳機只聽得到自己導遊說話,其他團導遊聽不見的;即使站在你面前說個不停。我們一共看四個窟加上一個九層主窟,大佛坐落其內甚為莊嚴。觀賞時上上下下樓梯,很有意思。整個景區長一公里多吧,我們挑四個窟一路看過來;同時大多數窟在整修保養狀態,可理解。有趣部分,窟內壁畫上居然看見黑人;還沒等個人發問,導遊解釋,因為年代過久又沒保養,壁畫顏料含鐵被氧化後即成黑色。
前面提及九層主窟,據網上"...窟前的建築為九層樓,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原為四層,晚唐(874~879)年間建成五層,宋初(966年)重修,九層樓是1935年建造,它攢尖高聳,簷牙錯落,鐵馬叮咚,已成為莫高窟的標誌之一"。
莫高窟之旁,可見林區內樹木茂盛,亦屬一景。
(絲路行-14)
過去讀過余秋雨“文化苦旅”關於鳴沙山月牙泉描述,個人覺得可能他有點中暑後夢囈味道;除了篇末與老尼對話尚屬發人深省。至於余在莫高窟記遊對當時官員如何變賣石窟壁畫,是如何地痛心疾首;不過個人卻,雖說得無情點,持相反看法:冥冥之中尚有一隻手在替中國古文化遺產做了當時惡劣情況下,最佳的妥善處置;自己人不爭氣、沒有眼光、也毫無維護古蹟技術遑論心態,給老外幾乎“整碗端去”搞不好正是真正替中國文化遺產做最好的保護。硬要說原因?不經過這種無情的洗禮,那來後人深思後積極維護甚至受藝術啟發的創作?
莫高窟遊覽時,導遊提及,當時這個張大千要去國外學畫;到了國外之後,這老外告訴他,你來我們這學什麼畫?沒說的,您這不就是“空坐寶山卻拿金飯碗討飯”?趕快回去敦煌好好學學你們古人的繪畫吧。當時歐美日本早就如入無人之境,將莫高窟最值得收存壁畫,能挖就挖整個打包帶走。另外一個導遊卻抨擊張大千臨摹壁畫時,因為壁畫是一個朝代、一個時期,一層層給“蓋”過去的。而張當時想臨摹被蓋過去的那一層,於是乎自己卻動手將不要臨摹的那一層給挖掉…現在看來當然是令人髮指的無知行為。
說點愉快的。莫高窟內壁畫,對釋迦摩尼描述甚詳也有點重複不已。釋迦摩尼,據解說,是印度一個被老虎吃掉的王子“投胎”肉身。這王子有天出遊,看見母虎帶著剛出生幼虎,餓得奄奄一息;於是乎慈悲大發,自己跳到巌下以身餵虎。當然我這說故事技巧太差;聽的人不可能意會得到成佛真義;搞不好還有人會認為這是對佛教大不敬…也罷。可是千年來過往西域尤其是敦煌一代商旅,旅途中不免要對上天祈福。於是乎花錢聘請能雕能塑工匠。後來朝廷上下皆禮佛,這方面文化大燦是指日可待之事。隨著商旅變遷,西域與漢文化衝擊互動,藝術醞釀、表達技巧精進,加上有錢人甚至皇家之贊助,佛教藝術文化除獨領風騷之外,也成為人民心靈寄託。
這一路上直至陝西寶雞法門寺,禮佛人之眾,屬可預期。
(絲路行-15)
莫高窟據園方統計共有492窟,我們只看了4個窟加九層樓的窟,耗了整整一兩個小時,說”耗”是因為走馬看花,還沒搞清楚情況,就隨著浪潮般人潮被推趕到下一景點。
(2010年,電視節目”台灣腳逛大陸”有一集專門介紹敦煌莫高窟,其中訪問該研究中心主任馬主任的對話、解說,相信對遊客知性、感性這方面,有所啟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zzzWAQU3U
建議直接fast forward到21:45/44:01)
午餐後,急急忙忙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嘉峪關;七小時車程之外。定嘉峪關為觀賞區是有原因的,除了城門等景色再就是下一站酒泉市剛好就在嘉峪關之旁。
嘉峪關等,當初修建時候,據說明朝朱元璋擔心元朝舊部可能想復辟;於是乎一不作二不休,將所有過去已經荒廢的、破舊不堪的、今人看起來好像是不太重要而實際很重要關卡等,重新修復。嘉峪關因為明、清那時外患不太像過去漢唐等那麼嚴重;而據報導嘉峪關於明朝時候,只有跟吐魯番打過幾仗,個人以為大概吐魯番不像匈奴、蒙古啊那麼兇悍,故城門等建築大多完好如初。到了實地後,才知道清朝時也有修復過。
這七小時車程,依照我過去開車的話,可能5、6小時就到了。問題是,大陸官方管交通單位,這一路上對超速是非常在意。它不像其他國家找交警開車追你、也不會像台灣偷偷照相罰款,而是,在A定點時,路上網路攝影機給你車照相”打卡”,等你車開到B定點時,攝影機也給你車照張像”再打卡”,將time stamp比對一下,馬上就知道你超車沒有。據說罰得很重。不過這怎麼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在休息區待一會兒,不就得了?
同時有趣就是,新疆一路上沒事兒你就可看見大陸當局將一台撞得破破爛爛的車,放在路旁顯著之處,再加上橫批標語….頗風趣。
說起大陸標語,很是有趣;充分顯現出當地順口溜與官腔官調的綜合體;有時候旅客我們看到會哈哈大笑。
(絲路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