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29 23:12:16| 人氣2,0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茶葉發展脈絡的轉折。【野樂茶】高山紅茶的源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SC06316  

圖片:台灣高山茶區的製茶方向已有由烏龍茶轉向紅茶的趨勢。

 

 

 

台灣高山茶的出現,跟1974年全國各地開始的烏龍茶風潮有關。

 

當時台灣茶葉的外銷市場萎縮,農政單位為了解決茶葉生產過剩的問題,在鹿谷設立「高級茶生產專區」,隔年,鹿谷農會辦理了首屆的「凍頂烏龍茶比賽」,以烏龍茶作為推廣重點,鼓勵國人消費本國茶。在這種政策的推動下,短短幾年的時間裏,茶農的製茶重心全部轉往烏龍,烏龍茶也成了台灣的國茶。

 

然而竟畢鹿谷是「高級茶生產專區」的所在地,市場與消費者有一定的認同,其它茶區的烏龍茶在競爭上處於劣勢,為了突破困境,生產出品質更好的烏龍茶,茶農便帶著茶苗往更高海拔的地方開闢茶園。

 

1980年,阿里山海拔高度一千公尺的梅山鄉龍眼林,茶農栽培青心烏龍成功,從此帶動了往高海拔地區栽培茶樹的趨勢,杉林溪及梨山等新興茶區也在這樣的背景出現,正式開啟了台灣高山茶的時代。

 

早期台灣的茶區集中於苗栗以北,這個我們一般所謂的傳統茶區,乃是茶葉輸出海外的年代逐漸累積出來的,因為應對外銷的茶類,茶樹品種複雜多元,相較之下,鹿谷及高海拔新興茶區的茶樹品種就很單純,因為主要是生產供應國內市場的烏龍茶商品,當然栽培的核心茶種就是青心烏龍,其次,會搭配茶葉改良場推廣的金萱等新品種。

 

台灣高海拔茶區最早出現的原因是為了超越鹿谷,其演生出來的「高山茶」乃相對於平地茶的商品概念,主要用於區隔市場,向消質者標示其乃海拔高度1000公尺以上的茶園所製作的烏龍茶,不過1990年後,高海拔茶區的茶農,在製作工法上強化了包種茶的概念與技術,降低烏龍茶的發酵度,從風土條件的基礎發展出清香型的烏龍茶,至此,鹿谷系烏龍茶與高山茶間才有比較大的區別意義。

 

在高山茶風潮中,陸續開墾出來的茶園及崛起的茶區,大多源自於原住民的保留地、林班地及竹林地,山林的常年落葉,讓土壤含有高量的有機質,山巒重疊雲霧袅繞,氣温低,日夜温差大,日照時間短,漫射光,這些因素致使茶樹生長緩慢,兒茶素與咖啡因少,甘性物質的茶氨酸多,葉片肥厚,充滿果膠,其風土條件提供了烏龍茶,乃至其它高品質茶類製作的根據。

 

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中,除了低海拔茶區的祈門紅茶,運用製作工法,形塑出別樹一幟的煙燻味道,大吉嶺紅茶與烏巴紅茶均位於高海拔茶區,這兩者則善用茶樹品種與茶區風土條件創造芬香迷人的紅茶風味。

 

台灣高海拔茶區的栽培環境與大吉嶺及烏巴類似,因而台灣茶葉的未來,能否透過紅茶的製作去跟世界連結,不只可以從大吉嶺與烏巴紅茶吸汲靈感,我們更有香氣型高山茶的發展經驗,這個橋段,就像白毫烏龍茶走向東方美人茶,香片走向包種茶,已在梨山或阿里山等高海拔茶區浮現輪廓。

 

然而,那種令人嚮往的高山紅茶的風味倒底為何?

 

前進雲霧之鄉,自能一窺堂奧。

 

台長: 也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