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9 16:37:27| 人氣1,369|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全文引用:美國文化中的反智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極少引用文章,但這篇2月19日刊載於中國時報,由中國時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所書寫的文章,恰恰擊中我一向關心的議題,自忖再寫也說明不盡此種憂心,所以引用於此留作記錄,供來往駐足閱讀者一個思考的題目。

台灣有沒有反智議題?不談我力批的政治人物和媒體,單看流行文化便可知一二,那些搞笑藝人、偶像、青少年團體等等,便如同作者言「刻意將一般人民弱智化」!

中國時報 2008.02.19 郭崇倫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21900534,00.html)

電視益智節目最喜歡的段子,就是找個波大無腦的美女,問她一個小學生都會的題目,「布達佩斯是哪個歐洲國家的首都?」,美女回答:「我還以為歐洲是一個國家呢」,然後舉座大笑。久而久之,大家不以為意,甚至覺得無知是可愛,知性美女反而令人覺得威脅。

賈可比(Susan Jacoby)並不覺得好笑,她憂心忡忡之餘,還寫了一本書來談這個問題,《美國非理性的年代》(The Age of American Unreason)無疑的是受到哥大歷史學家霍夫斯塔德的啟發,探討此刻美國文化中的反智傾向。

霍夫斯塔德在1963年的《美國文化中的反智傳統》(Anti-Intellecturalism in American Life),主要是反思八年艾森豪政權不重視知識分子,嘲笑他們是蛋頭,甚至麥卡錫主義對左派知識分子的迫害,但是書中更深一層探討美國政治傳統中,向來懷疑理論,痛恨歐陸思想為害,強調上帝面前眾人平等,重視常識,民主平等討論,建國先賢們要的政治制度,不是歐洲貴族宮廷精英式的,而是新英格蘭小鎮鎮民大會式的。

曾經寫過七本書的賈可比,擔任過華盛頓郵報的教育記者,她則是受到布希政權過去八年的刺激,除了布希本人粗鄙不文,政府受到反恐戰爭影響,對思想自由的知識分子抱持著不信任懷疑的態度;但真正讓她起意寫這本書,是在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當天,住在紐約市的賈可比在住家附近的酒吧聽到兩位上班族的對話:「這就像是珍珠港事變」,一位說;另一位則問:「什麼是珍珠港?」,「那是越南人轟炸我們的港口,而引發了越戰」。

另一次受刺激的經驗是,她回到母校州立密西根大學傳播學院接受榮譽學位時,一位優等生在與她談話時,竟然不知道美國政治傳播的濫觴─羅斯福「爐邊談話」是什麼。

她書中指出,「現在出現了新一類反理性的次意識,受到無知流行影像噪音的滋養而茁壯,讓沉思與邏輯的空間根本被擠掉」,大家不再看書,注意力集中不了一、二分鐘,結果是根本無法思考,重要的集體公民決定是在懶惰、激情與偏見下所做的。

她批評最力的是影音媒體與出版品,或者用她的說法:「影像文化」(video-based culture)現在已經勝過印刷文化,44歲以下的美國人有四成過去一年沒有看過一本書,而17歲的學生除了教科書,其他什麼書都不讀的,在2004年比前十年超過一倍,現在比例一定更升高,這是美國智能衰落的主要原因。

有些父母也許會高興看到自己小孩嘴巴開開、盯著銀幕,但是這種「活死人」的狀態不是智能的發展,賈可比本人是從小在樹屋中讀書長大,她雖然不能證明這比看電腦要更好,但卻可以確定後者無法讓注意力長期集中;同樣的,當越多人使用MSN,或電郵,或電玩,就越少有人真正對話,從其中激盪出知識的火花。

但是導致美國人反智的,還不只是外在環境缺乏真正的知識,也不僅是霍夫斯塔德所稱擔心知識與思想所造成的危險,賈可比指出,新的傾向竟然是,「對自己缺乏知識的無知傲慢」,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聲稱他們不需要知道這些知識,這種反理性主義最明顯的表現在中學教授「演化論」與「創造論」的爭議,2005年民調竟然發現,有三分之二的人贊成學校中同時教授「創造論」,賈可比擔心繼續下去,美國人會不理統計數字,不顧科學方法,最後拒絕事實。

在布希政權這八年,由於支持的選民基礎是福音派教友,領導人有意無意的表態,保守右派激烈批評自由派人士的「菁英心態」,都助長了這股風氣。

政治領導人不能示範也就算了,還迎合民間社會的反智傾向,言必自稱「我們一般人」(folks),總統選舉中,各個候選人只著重電視會引用的十幾秒話語,放棄去解釋複雜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一般人無法接受複雜的解釋。

台灣是不是反智?看看電視節目設定收視觀眾是國二程度,而競選造勢大會上,主講人喊「對不對」、「好不好」,底下跟著喊,或略可瞥見一二。
台灣或許沒有反智的深刻文化背景,但是垃圾影像文化充斥,以及領導人刻意將一般人民弱智化,是絕對不缺的。(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台長: Dave
人氣(1,369)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生活-雜記-興趣 |
此分類下一篇: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四百擊》– 2008社員大會後記

susc
這篇文章,每段文字我都需要看很久!
哈哈!
2008-02-20 20:38:02
版主回應
應該還好啦,雖然有些段落字都認得,但湊起來的意思就莫名所以了......
不過有幾段警語很是經典,譬如「重要的集體公民決定是在懶惰、激情與偏見下所做的」,又譬如「當越多人使用MSN,或電郵,或電玩,就越少有人真正對話,從其中激盪出知識的火花」。
我的小孩最近迷上看「棒棒堂」,不知蘇兄聽過嗎?或是「黑澀會」?這是我的困惑,我不知道是我太老了,還是這些年輕人太蠢,但總以為這便是一種反智的表徵,這些人表演的方式越蠢,觀眾就越愛看,而這些人就越紅,能說觀眾(包括我家小孩)不會仿效類似的行為嗎?
2008-02-21 11:19:12
梨香
同上
2008-02-20 23:51:20
版主回應
同上。
我知道這文字硬,但不得不吐,不過我也寫軟文章啊,譬如剛放上來的那篇!
2008-02-21 11:20:59
susc
「黑澀會妹妹」跟「棒棒堂」當然聽過,畢竟我也是年輕人啦,哈!

大學時搞了很多系學會的活動,迎新、送舊加宿營,幹部們總是又安排一齣又一齣的短劇表演。那時候我就感覺到,不管題材再怎樣換,最後一定就是意想不到的亂搞胡鬧加情色爆笑話題,例如那陣子常有銀行擠兌事件,我們就演「精子銀行擠兌」,搞得坐在台下的系主任不知該笑還是不該笑?由我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其實在那個大學錄取率還只有20幾%的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經開始反智了。

邱大哥提醒的那句「重要的集體公民決定是在懶惰、激情與偏見下所做的」,對應到目前社會所關心的議題,包括選舉、核四、慾照…等,我想我是渴望聽到更多嚴肅的討論與解釋!

回到我們都比較常碰到的主題好了,我們以後買酒時不應該&quot懶惰&quot,要多多地蒐集國內外的資料。也不能過於&quot激情&quot,酒評說好就一窩蜂地跑去買。對於一些冷門或是不喜歡的酒廠,不能囿於&quot偏見&quot而對它們的表現預設立場。

唉…不知不覺地又在反智了!
2008-02-21 15:56:55
版主回應
呵呵, 蘇兄不必太過敏感或嚴肅, 我只是有感而發, 很多屬於年輕人獨有的, 你說創意也罷, 或純粹的無俚頭, 大概都不足以與外人道, 是不是便可歸之於&quot反智&quot? 我不想太快作議斷!

所以我會困惑, 可以一任他們發展, 或許哪一天搞出個名堂來, 譬如從搞笑的表面下發掘出深刻的主軸, 我們不是常說藝術與色情只在一線間? 採樂觀方式是如此, 當然也可如老冬烘般的搖頭嘆氣道: 唉~~~一代不如一代! 這些, 我希望能保持較開放的態度, 觀察.
2008-02-25 13:03:39
木迪
唉,說得好,一語道盡了目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困境─惡質媒體,每天打開電視都是些低能的節目還有談話,大家不變成低能才怪。我希望某位到美國讀電影的文藝gay男主持人,不要在他的節目上老是問煽色腥的話題,再問下去,我懷疑他跟他的搭檔是不是都只有藝校畢業的程度?
2008-02-25 00:13:41
版主回應
媒體真的是個大問題, 只是在收視率的競逐下, 製作單位只能以最低成本求最高報酬, 去迎合最大重的口味了, 不說那些我提到的&quot男孩&quot&quot美眉&quot之類, 我們看談話性節目, 即使嚴肅到政治議題, 仍然充滿道聽途說與腥羶色, 至於你提到的那位主持人, no comment!

你的感觸應該很多吧? 身處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中間.
2008-02-25 13:09:43
路人癸
回應樓上的:
現在的電視節目只能給某些人看,其實大部份的人都不看這類沒營養的節目,其實那位&quot到美國讀電影的文藝gay男主持人&quot,以前也曾主持過比較有深度一點的節目,但現實是....停播了,因為能響應這類節目的都不看綜藝節目,看綜藝節目的大都不想看.....所以那類談廢話節目的收視率才會節節高昇啊.
另有一例:星光大道大紅特紅,但公視的週末狂熱夜面臨停播.兩者的質感差很多的.
2008-02-25 12:33:30
版主回應
大眾媒體提供的常常不是大眾所需, 而是在創造自己利益的目的下引導大眾, 但這便是商業社會市場主義下的標準運作模式, &quot娛樂&quot仍是媒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 有時我會懷疑自己會不會太矯情, 太小布爾喬亞資產主義, 太不顧黎民蒼生?
2008-02-25 13:17:11
arliang
在煩累的工作,回家之餘,不想動腦,反而尋找低俗低級的影像,讓自己狂笑三聲,尋找好吸收滿足下意識的垃圾,而不是再三咀嚼的知識
2008-02-26 20:41:01
版主回應
這正表達了我的意思,並不是每個人都渴求知識,而某些時候我們並不想動大腦,看看無傷大雅的搞笑片段或許可以修補受損的腦細胞。但不知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反覆觀看這些你所謂「低俗的影像」時間一長,收到的反而是反效果,似乎慢慢的沈陷在同等的低俗品質中,此時一本好書、一段好音樂、一部好電影…..,都可以拯救自己於沈淪。
2008-02-27 14:39:39
Glomn
^^
2008-03-19 21:08:57
nineteen
版主好容易為下一代擔心哦!不知道比爾蓋茨的老爸有沒有這種焦慮…其實您老人家的小孩在您英明領導下應該沒問題,反而要替他高興這個世界有許多無競爭力的同儕啊!
2010-12-30 21:07:52
版主回應
1.我並不英明,反而時常困惑,尤其越活越老越困惑,這時需要小孩的點醒;2.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是我的大毛病,這也就是為什麼看待事物老皺著眉;3.比爾蓋茨的老爸一定有這種焦慮,比爾蓋茨或許就沒有吧?!
2010-12-30 23:29:18
zsxbj
雨下得真大!! 真煩!!
2013-05-16 18:20: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