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2 16:51:26| 人氣96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偶像與愛因斯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奇怪,社會學科分工越細的今日,心理學居然找不到「偶像心理學」這個分支,而把它放在青少年心理學裡作討論,意在言外的把偶像崇拜當作少不更世的一時迷亂。舉例而言,Floyd認為青少年利用諸如替代(displacement)和認同(identification)等等防衛機制來因應焦慮,Ericson提及青少年尋求自我同一感,而偶像崇拜具有相當強的情感依托功能。一些心理學家將青少年期稱為「心理斷乳期」,在失去如父母般舊的情感基礎後,偶像正是青少年尋找到的一種新的情感依托與情感表現的形式,而且通過選擇共同的偶像,有助於青少年在群體中得到相互認同,滿足群體歸屬而達到精神上的安慰。

抄了這麼一段文字,只不過想辯清正統心理學如何看待偶像崇拜這一回事,另一方面,青少年渡過了這段迷惘期,便無須情感依托或群體認同了嗎?或是成年人與青少年追逐模仿偶像穿著打扮的崇拜偶像方式大不相同?裴勇俊來台,有多少師奶級阿嫂競相追逐?捐錢捐地頂禮膜拜分身發光的宋七力又豈是寈少年所為?迷戀政治明星的成熟大人不少,扁迷馬迷各擁一片天地。到底這是偶像還是崇拜?

其實這個問題的起因蠻無聊的,主要在登錄某些網站總有一欄要人填寫「偶像或崇拜對象」,目的在構建社群、喚起小眾群體的歸屬感吧!抓耳撓腮踟躕甚久後,我填上「愛因斯坦、林懷民,以及許多堅持自己理想、理念的云云諸生」,之後放任不管。適值國際物理學界宣佈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以紀念愛因斯坦的百年貢獻,免不了檢視一下自己的行徑,順便將過去的自己剖析一番。

顯然將愛因斯坦視作偶像絕對違反他的意志,但歷史上不乏其人,包括許多著名的物理學者,甚至Harvey在得到愛因斯坦同意後,將他的腦袋保留下來切成24塊,做了許多腦神經科學研究,雖然至今只發表過三篇研究成果。細審愛因斯坦光輝燦爛、史上無出其右的1905年,以及整個20世紀物理及工程界各領域的科學家,窮盡百年光陰來測試、了解愛因斯坦的想法,嘗試利用他的理論來開發新事物,愛因斯坦確實成就非凡,目前物理學界最熱切的目標,就是超脫於愛因斯坦之外,並解開愛因斯坦花了30年直到臨終仍未能解決的難題:統合弱核力、強核力、電磁力以及重力的統一場論。

我對愛因斯坦的了解僅止於此,將他列為偶像來崇拜不在他科學上的成就 – 物理不是我的專業,理論物理學家利用數學構建出來的9維「弦論」對我而言不諦玄之又玄的天書。既然在專業上無法了解全貌便很難認同甚而崇拜,所以不是,不是愛因斯坦的成就,而是他一以往之意圖構建的統一場論吸引了我,更細緻的說,是他意圖以數學描繪、幾近藝術境界的宇宙全像,是他「上帝不會和人類玩骰子」的信念。這種對於完美的追求,讓他執拗的離開他協助建立的量子力學領域,窮盡下半輩子30年歲月希望找出具確定性的物理學,而不屈服在量子力學或然率的架構上。很不可思議的,叫我聯想到昔日的網球明星Bjorn Borg一以貫之的固守底線打法,主宰70年代的網球界,1976~1980連續五年獲得Wimbledon冠軍,而後在27歲毅然退隱。今日的暴力網球不好看,大家都同意,一如以機率來描繪宇宙遠離了天體運行的必然,更大傷人類的感情。但從80、90年代走入今日,我不得不放棄這些信仰或信念,接受21世紀的現實,即使內心對於完美的渴望仍是蠢蠢欲動。

愛因斯坦的遺澤無窮無盡,留給崇拜追逐偶像的迷哥迷姐們一項福音,或許可用原子理論中的「凱撒的最後一口氣Caesar’s last breath」來述說。凱撒受到布魯特斯等人團團圍住攻擊,身中 23 刀流血不止,最後在在元老院會議廳的一座雕像下吐出了最後一口氣,請問我們現在呼吸的空氣中含有多少這一口氣的成份?這問題近乎無稽,但如果仔細計算,根據大氣層空氣的總重(約5.14 × 1018 kg),一口氣的重量(約1g),以及一口氣所含的原子數(約2 × 1022個),我們可以吸到2到3個凱撒呼出的最後一口空氣原子,這不是很讓人欣喜嗎?想想看,裴勇俊遠在韓國呼出的空氣,師奶們仍可在三四天後吸到,不是正滿足了「呼吸著同樣空氣」的偶像心理?

附錄:愛因斯坦在1905奇蹟年中發表的五篇論文
【一個關於光的產生與轉換的啟發性看法】:利用量子概念來解釋光電效應;
【決定分子維度的新方法】:博士論文,
【靜止液體裡的懸浮小粒子運動,需要熱的分子動力理論】:確立原子理論和量測方法;
【關於移動中物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建立光速的恆常性;
【物體的慣性取決於其能量嗎?】:眾所皆知的質能互換E = mc2

台長: Dave
人氣(96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科普思考 |
此分類下一篇:天機不可洩漏?
此分類上一篇:林志玲與DHMO

Wilander
Bjorn Borg在Wimbledon也打發球上網
2010-04-12 22:27:26
版主回應
沒想到這麼早期的文章還有人翻看,呵呵!
Borg多少也嘗試發球上網,不過固守底線是他的基本打法,這是深刻在我腦中的印象。
2010-04-19 13:39: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