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2 16:48:38| 人氣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土化vs.國際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兩則躲在報紙小角落的新聞。其一,教育部長杜正勝在9/10出席外交部與教育部主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時,說明教育部對於英檢的態度,明定中、小學英語老師要通過某一級英檢,不教英語的老師也要通過某一級英檢。他質疑不教英文就不需學英文的觀念不對,「我們的國家不夠國際化,出國後看到國外的情形,才知道什麼叫做國際都市」

隔天,台灣南社舉行「台灣囝仔讀台灣冊」記者會,聲援杜正勝建構台灣教育的主體性主張,提出「建構台灣本體教育」的三點訴求:1. 台灣史即是本國史,台灣文學就是本國文學,台灣地理就是本國地理;2. 大規模培養台灣本土教育師資,修習台灣學分較多者,依比例從優錄用擔任教職。3. 華語、HOLO語、客語、原住民語同列國語,各中、小學、幼稚園應計劃性推動四族群語言平等教學與使用。

兩則新聞放在一起,突然發現倡議者與被聲援者,為什麼立場對立起來,一是國際化,一是本土化,兩者本不應相互衝突,但放在台灣的政治環境裡,教育不僅僅被當作為政者的工具,更突顯某些社會菁英如何看待「教育」這件事。

基本上,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是個蠻具建設性的教學構想,也應該便是南社聲援的對象,符合教育理念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架構,但一但想落實到教學課程時,馬上被扣上「去中國化」的政治帽子,似乎無法平心靜氣的針對史觀爭議進行對談。不過讓我不解的是,杜正勝為什麼會將「國際化」窄化到「英語化」呢?對於攸關百年的事業,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邏輯應該縝密,我們絕不能否認國際化的趨勢,但以英檢通過便代表國際化實在值得商榷,如果這般,日檢、法檢、德檢、義大利檢、蘇俄檢….這些語言認證通過,或擁有絕佳外語能力的人士,難道就因英檢不通過而缺少國際觀?都不能擔任中、小學老師?除了教師,公務人員需不需要?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似乎英語都不佳,是不是馬上褫奪其任職資格?

由上百位南台灣大學教授、醫師、律師、社運團體負責人、文化界人士、牧師、教師、作家等匯集的台灣南社,其主張更是旗幟鮮明的去中國化,但影響所及,不僅窄化,甚至成了鎖國主義,將世界隔絕在外,自己關起門來玩,不知被他們聲援的杜正勝作何感想。在愛台灣的大纛下,有了教育部最新的政策,也就是自94年起,國中基測社會科「涉及台灣生活時空環境的素材」命題百分比至少要達到50%,且九年一貫社會科審定教材中,涉及台灣生活時空環境的內容,也必須佔以上50%。恍然間時空錯亂,完全反國際化而施行。承認此種主張,就不知本土化或去中國化伊於胡底,聲明主張是否用了中文結構?我們文人雅士喜愛吟詠的詩句呢?各大學的中文系應改名稱為台文系,所謂的中文系則併入外文系成為其中一組。

這事荒謬之至,但好似沒激起多大反應,教育部為什麼不多花力氣關心其他議題?譬如廣設大學導致的學生素質降低、高學費政策導致的教育資源失衡、城鄉/貧富差距產生的學習雙峰現象等等,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光談本土化或國際化能解決些什麼?南社的菁英們,請提出建議。

台長: Dave
人氣(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論時事 |
此分類下一篇:全民一起來英檢
此分類上一篇:專業的微弱聲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