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的內容是介紹南港區和北投區的地形地物。南港區地形大多是山區,道路則集中於平地和山區谷地,由於開發腹地有限,它的街道和一些地理特徵也就不太複雜,可說是容易攻略的一區。北投區就比較麻煩,它的面積非常廣大,開發範圍包含了陽明山區,除了幾條交通幹道之外,道路通常都非常狹窄,因此要瞭解這個地方,相對而言就不太簡單囉!
南港位於基隆河南岸,跟北岸的內湖有密切的地理關係,將近兩百年來在生活、產業方面都是唇齒相依。而另一方面,南港的丘陵地形跟台北盆地東南的山區連成一器,一直都是文山茶葉的盛產地,不過這樣的地形也限制了南港的發展,導致南港人口大多都聚居於基隆河岸和山邊,整體人口密度較低。還有一像要素對南港開發造成非常大的限制,就是:鐵路的橫貫,這使得南港沿鐵路兩旁幾乎只能發展成工業區,無法進一步開發大型的住宅區或商業地帶。
南港最主要的道路是東西走向的南港路,好記吧?跟這個區名是相同的,而且它橫貫了南港區,東可接汐止、基隆,被編為台五號省道,交通地位非常重要。你只要沿著南港路三段、二段、一段這樣走著,就幾乎可從跟它交錯的岔路,接往南港所有的地方;松山車站後站(也就是饒河街夜市前),是你進入南港區的第一個明顯地標。
往東走遇到的第一個交叉路口,車流量頗大,因為它匯集了內湖、松山、南港等地的車流:左轉上成美橋,能通往內湖重劃區和麥帥公路;右轉上東新橋,跨越了縱貫鐵路,可通往玉成、福德地區。向東走,沿路多是工業區、汽車廠之類的建築物,直到玉成國小附近,才有熱鬧的住商混雜聚落;此外,由於這裡是一個重要公車分段緩衝點,轉車的人潮不少。不遠處則是南港、向陽路交會的大型槽化路口,也是個交通要衝:左轉往北,能通往內湖和高速公路交流道;右轉過鐵路則可到忠孝東路和昆陽街,進而前往福德地區。
繼續往東走,仍是一大段低矮住宅或工廠為主的地區,將近兩公里後會逐漸進入南港人潮稍微集中的地帶,此地也是南港開發較早的地帶。第一處人潮聚集處是在南港行政中心附近,另有郵政電信等機構、南港火車站、南興公園,以及家樂福及周邊小型商店街;另一處較熱鬧的地方則是:南港路和三重路交會的寬敞路口,屬於住宅集中地帶、有傳統市集,近年來又因為南港科學園區的設置,人口更加集中。三重路約僅五百公尺長,以南港科學園區的幾棟高大帷幕建築最為醒目,此外還有幾棟低矮的公寓、小型工廠,沿路仍有許多待開發的空地。這條路雖然不熱鬧,但卻是市區從環東快速道路往南港的必經之路,也是東湖和南港的通道,從南港走三重路上南湖橋,跨過基隆河就是東湖,那裡還有交流道可上中山高速公路(國道一號)。
有一條跟南港路一段、二段平行的寬敞道路:重陽路,雖然沿路大多偏僻,但倒值得一提:它是台北市近年新興的電視台街,因為中視、TVBS、慈濟大愛三家電視台,在此先後接壤設立,加上旁邊的「南港一O一」綜合體育館,活動舉辦時人潮的聚集景象也非常可觀。
南港路出台北市前,右轉為研究院路,可通往中央研究院(廢話!不然幹嘛叫研究院路),這裡自古為平溪、石碇地區茶商往返基隆河的通道,開發已久,住宅密集。將至中研院附近,道路分成兩股:往東南走是往舊莊、深坑和平溪、大坑、汐止山區的方向,能通往國道三號和北宜高速公路;走西南方則沿研究院路走,會先看到中研院,之後逐漸進入南港山裡,可看到右方緩坡上有著寬敞宏偉的軍人公墓,繼續走則會經過台北市最大規模、沿著整座山谷整齊興建的公墓--富德公墓,從山上往南看,可居高臨下欣賞文山區風光;這條山中小徑走到最後,還會跟信義區的吳興街相連接。從另一股。這一帶山區非常適合當作入門級的登山路線所在。北宜高速公路的北端起於舊莊,接近國道三號南港交流道,未來北宜高全線通車後,配合鄰近的環東快速道路、省道和縱貫高速公路(一號、三號國道),南港區的交通輻輳地位將逐漸浮現。
再來要介紹忠孝東路,它在本區的地位僅次於南港路,跟南港路大致平行,但因鐵路的從中阻隔,導致兩端發展產生差異性,忠孝東路沿線多為住宅區。不過,雖然住宅密集,但因商業發展不盛,沿線街景仍明顯比前幾段冷清,樣到昆陽地區才有較多商家出現。昆陽地區最明顯的地標就是捷運昆陽站,捷運南港線至此終結,藉由公車可轉往內湖、東湖、南港、汐止、松山、玉成等地區,是個重要轉乘點。
假如從忠孝東路或信義路,往東或南的方向進入福德街、玉成街、東新街或昆陽街等街道,就可到達我前面所稱呼的玉成、福德及昆陽地區。西邊延續著清代即開墾的五分埔,此處也是發展已久的住商混合地帶,購物、醫療、教育、休憩等生活機能一應俱全,還鄰近四獸山和幾處湖泊(如:東新陂),又開發不少公園(如:南港公園),可謂湖光山色、綠意盎然的良好居住環境。
總之,南港區除去綿延難行的山區,就是個開發方向單純的地方,你只要走上東西向的南港路或忠孝東路,便能配合南北小街道,走遍大半南港啦!
接下來要談到台北市第二大行政區的北投區,它北起陽明山上(竹子湖一帶),南至基隆河畔(洲美里),面積僅次於士林區。一般人提到北投,第一個印象大多都想到溫泉,其實它位於關渡平原和陽明山的交界處,因此值得一看景觀還有不少,我個人在此將它分為:明德、石牌、奇岩、北投、忠義、關渡、行義、陽明山、洲美等地區來介紹。
在北投區裡,公路運輸以南北走向的承德路、大度路為首要的交通幹線,幾乎是台北通往淡水的唯一通道,其各條次要道路幾乎都從承德路向東,往陽明山區方向延伸。從南到北,最主要的依序有:明德路、石牌路(可往明德、石牌、榮總、天母、行義等處)、公館路(往奇岩岩地區)、大業路、中央南北路(往北投、稻香、陽明山等地區)。
石牌和唭哩岸一帶大致屬於平原地形,由於開發甚早,光復後又由於榮總、陽明大學設置於此處,加上此地正當行義路往陽明山的要衝,因此人口密集、商業繁盛,交通也非常方便,幾乎台北市任何地方都可以不經轉車直達此處。假如從北投往天母方向走,石牌也是必經之處。明德地區位在石牌以南,跟天母、士林連成一氣,也是個高度開發的住宅區。奇岩地區,由於地理接近陽明山和北投山區,風景優美、視野良好,很早就被開發成一處處的大型社區,當地沿山勢蓋滿了成群的別墅。
北投地區雖自清朝就展開拓墾,但到了日治時代才經日本人探勘開發,成為溫泉勝地,於是產生了新舊北投的差別:位於較平坦地帶的前者稱為舊北投,靠近山區、擁有眾多溫泉的後者則稱新北投。新北投的溫泉,多集中在今天的光明路和中山路一帶,該處最有名的地標就是地熱谷、中山公園,和旁邊上百間大大小小的溫泉旅館或飯店。地熱谷是重要特殊的火山地質景觀,但卻曾被政府忽視,開放成為休閒、煮蛋的場所,近年才重新規劃景觀,並設置一些具有代表當地特色的設施:溫泉博物館、親水浴池等,吸引非常多人們前來尋幽訪勝。另外,取道中和街,接往復興三路可到向天山,沿路有許多寺廟,適合登山踏青;而中和街底轉秀山路則通往貴子坑,也因其具有特色的地質岩層、瀑布景觀,被規劃為貴子坑溪風景區。
忠義地區,大致是沿著中央北路,位於稻香路口和一德街口之間的區域,屬於郊區住宅地帶,附近除了捷運機廠、和信醫院之外,沒有明顯的地標。關渡地區包含了大度路沿線廣闊的關渡平原,平原上分佈著農田和沼澤,也設有不少大型工廠,其精華區是位於中央北路和大度路口的關渡里,為住商混合之社區,位於台北市西北角,儼然一處海角樂園。關渡地區瀕臨基隆河及淡水河口東岸,關渡宮正位於此處,背山傍水、氣勢宏偉;加上附近有關渡平原自然公園可供賞鳥,所以假日的香客、遊客人潮頗多,為此地帶來龐大車潮。
洲美里類似社子島一樣都在基隆河畔,位於關渡平原南邊,位置也頗為偏僻,大多開發成農業或工業區。近年來這裡設立一座北投焚化爐,由於附近幾乎沒有房舍、高樓,因此車輛遠從士林或淡水方向進入北投區,遠遠地就可看見它高聳的煙囪,可說是北投地區最顯著的一座建築物,足以用來辨識方位。這座焚化爐的特色,就是位於它煙囪頂端的旋轉餐廳,由從六十餘公尺的高度眺望台北景觀,淡水河岸的風光可盡收眼底。
至於陽明山地區,從石牌的行義路上山,或新北投的泉源路上山都可到達。往陽明山的沿路開闢了許多溫泉,長久以來一直是熱門的休閒地區。泉源路和行義路在惇敘工商交會,接紗帽路就可以轉往陽明山公園,如果大家以後要去陽明山,又怕走仰德大道會從山腳一路塞車到山上,可以考慮這個替代道路(當然也可能會塞,但塞車距離一定比較短)!
搭乘捷運淡水線也是個瞭解北投區不錯的方法:它的路線大致跟公路交通幹道平行,從士林往北通過明德、石牌、北投後,再轉往西行經忠義、關渡等地區,轉往北而到達淡水;途中在北投還有支線可通往新北投。捷運沿線皆規劃成綠地或公園,是台北市難得一見的長距離帶狀公園,提供當地居民良好的散步和騎自行車車空間;不過,若要深入瞭解北投,光坐捷運是絕對不夠的,既然身為公車青年,當然要推薦各位搭乘公車遊覽啦!從捷運各站幾乎都有橫向接駁公車可供轉乘,行駛次要道路或深入小街巷、山區;至於從台北直接搭乘公車,建議坐那種路線曲折離奇的最好,例如:216、223就是,偏偏走小路不走幹道,反而能讓你看到精彩的北投風光,我之前一篇文章「民國八十三年的公車之最」,提過223是在同一區經過最多站的,就是因為它在北投繞遍了大街小巷!
最後來談談北投區街道的攻略法。前面說過,這一區只有幾條大馬路:文林北路、承德路、大度路或大業路這幾條,居於幹道地位;再者是類似明德路、石牌路、行義路、公館路、中央南北路、中和街等,可歸納成地區型道路。其餘大多都是狹窄曲折,且道路數量非常眾多,所幸要認清它們,還是可從下列兩種類別來辨識。
第一類是充滿溫泉氣息,甚至有點「粉味」的名稱,大多集中於新北投溫泉區一帶,例如:溫泉路、幽雅路、銀光巷等,一看就知道跟當地的發展背景很大的關係,這些街道往往開滿了暗藏春色的溫泉旅館。北投區的道路名,第二類特色是:有非常多的整組式道路,或平行排列、或聚集於同一地方,路長亦不一,例如:明德地區的致遠一路一段、二段,到致遠二路、致遠三路;奇岩地區有崇仰一路到七路,多屬大型社區裡的道路;北投地區的復興一路到四路,還有杏林一路到三路;類似例子還有許多,此處就不詳載了。
我到這裡把台北市郊區的地形地物大略介紹完畢囉!雖然各位現在可能都看得霧煞煞,但是我希望:未來某一天,當你要去台北市的市中心或郊區某處時,這些文章能帶來幫助,不敢說能讓你完全到達目的地,至少希望提供一個搜索的方向。未來的台北地理學,我還會跟各位談談台北市周遭鄉鎮市的地形地物辨識法則。
(原作於2003.2.1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