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3-29 14:31:53| 人氣4,82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名句賞析】 我本將心託明月 誰知明月照溝渠

推薦 2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名句賞析】 我本將心託明月   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 許仲琳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
   「我本將心託明月,
誰知明月照溝渠。」

        許仲琳 (約西元1567年~西元1620年),亦作 陳仲琳,號 鍾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 南京市)人,明朝 小說家。著有《封神演義》。
        許仲琳生平事跡 不詳。有些學者、專家 以為 許仲琳 僅是 別人託名, 《封神演義》可能 另有 他人所著,到底是誰 ?尚有爭論。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 一部中國神魔小說,約 成書於 明 隆慶、萬曆年間。
       全書 共 一百回,以姜子牙 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 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 諸仙 鬥智鬥勇、破陣斬將的封神故事。

注釋:
1. 誰知明月照溝渠:另一版本,誰知明月「滿」溝渠。
2. 妲己:妲己是 中國歷史上  商紂王的寵妃。《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
3. 伯邑考: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伯邑考 是周文王(周文王 名「昌」,也叫 西伯昌)諸子中 最優秀,善 琴藝,外貌 俊秀, 商紂王 命令 伯邑考 做車伕。此時 紂王愛妃 妲己 對伯邑考是 一見鍾情,以學琴之名 接近 伯邑考,但 伯邑考卻不領情, 妲己  由愛生恨,向紂王 誣告 伯邑考 對她性騷擾,紂王 大怒 殺死 伯邑考,並 製成餡餅 送給 伯邑考的父親 西伯昌 吃。據說 西伯昌 因 懼怕紂王 而吃了餡餅。伯邑考之靈魂 被封為 「紫微大帝」,永鎮北極。

意譯:
       我原本 將 真心,託付天上的明月,傳達 愛意給你;
誰知 明月 卻 辜負了 我的託付,只是 照亮著溝渠。

賞析:
      據說 此名句 乃  紂王的寵妃 妲己 因愛 伯邑考 ,被 對方所拒絕。妲己 悔恨地說:「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反 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 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這兩句的意思 就是 原本 她很愛一個人,但 對方 卻沒有珍惜與回報其心意, 讓她覺得 丟臉難堪、滿腹委屈,因此 產生一種「由愛生恨」的強烈反應。
      俗話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種情況 常 使人 感到痛苦 ,就是 「表錯情」的寫照。「表錯情」是 令人相當難堪。
    「一廂情願」(又作「一相情願」),用來 指 自己單方面的想法,毫不考慮 對方 是否願意;也泛指 辦事時 全憑 主觀想法,不考慮 客觀條件。人與人相處,須要 從交流中 培養默契;從默契中 建立共識;有了共識,才會有 好結果。否則,「一廂情願」,只是 浪費時間,又浪費心力。 感情是「兩廂情願」(也作「兩相情願」)的 ,須兩方 都有意願;互不勉強。

參考資料:
有謂《相愛容易 相處難》
其實《相愛不易 相處更難》。」

<相愛不易 >
唐  李商隱《無題之四》: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清 周希陶《增廣賢文》:
「百世修來同船渡,
千世修來共枕眠。」
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插曲《渡情》改為:
「十年修得同船渡, 
百年修得共枕眠。」

<相處更難 >
清  張璨《手書單幅》:
 「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
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

唐  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

台長: 逸竹(yt)野叟

(悄悄話)
2019-03-29 19:57:16
緋裳女
由愛生恨 是嗎?

真 是 的 !!!>>>>>
2019-04-04 04:15:25
版主回應
由愛生恨 是 自私的
不是 真愛
人性是 多麼的複雜

<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2019-04-04 08:22:20
鯤鴻
收羅了情感詩句

情愛有如迎著陽光的放大鏡
聚焦一處而亮而熱而火

此卿寄情只為伊
焉知受寄廣照人
移情轉情誰多情
姻緣難遂怎怪誰
2019-04-06 21:38:07
版主回應
問世間情為何物
「情」這個字,真叫人困惑,剪不斷,理還亂。
不要以為僅 少年 為「情」而煩惱,
中年人、老年人,也一樣,擺脫不了「情」鎖。
說得真好,再怎麼的生死相許,
最後也都只有生離或死別,這就是人生。
緣來則聚,緣去則散,應 珍惜情緣。
2019-04-07 08:40: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