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的「請媽祖」---「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
南王田的林仔頭(Nâ-á-thâu)庄,一冬有兩改的鬧熱,一擺是咱人四月初三的「請媽祖」,就是「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另外一擺是舊曆六月十八,庄裡順安宮三府王爺到水裡港福順宮割香。
*** Nâ-á 的漢字佇較早猶無「通用」漢字的時攏用「籃仔」,個人認為「林仔」應該是較合意。我就用「林仔頭Nâ-á-thâu」。
這个「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已經有一百五十外年的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一,由船仔頭庄庄民,到彰化南瑤宮「南門媽」、彰化天后宮「內媽祖」、頂街萬興宮「頂街媽」、下街永和宮「下街媽」分別請四仙媽祖,迎請到船仔頭庄遊庄了後佇船仔頭庄的廣興宮駐駕。紲落來就一庄接一庄,二十庄迎媽祖遊庄。行政區域調整後,本成的大肚下堡二十庄就分屬烏日、大肚、龍井三區,多數的庄頭是屬大肚區。最後一工是大肚頂街的萬興宮,四月二一由大肚頂街萬興宮,集合廿庄信眾送駕回宮。
大肚下堡二十庄的詳細:
初一:船仔頭(大肚營埔里)廣興宮。
初二:營埔(大肚營埔里)福興宮。
初三:籃仔頭(大肚中和里)順安宮。
初四:勞胥(烏日榮泉里)振興宮。
初五:王田(大肚王田里)天和宮。
初六:山仔頂(大肚福山里)福安宮。
初七:社腳(大肚社腳里)福和宮。
初八:大肚庄(大肚新興里、大東里、大肚里、永和里、磺溪里)下街永和宮。
初九:汴仔頭(大肚永順里)順天宮。
初十:崁仔頂(大肚永順里)崁仔頂永順宮。
十一:寮仔(大肚成功里)國姓廟。
十二:茄投頭(龍井龍東里)奉天宮。
十三:茄頭尾(龍井龍西里)保安宮。
十四:水裡港(龍井麗水里)福順宮。
十五:海埔仔(龍井福田里)福成寺。
十六:田中央仔(龍井田中里)福田宮
十七:崙仔(龍井竹坑里)龍天宮。
十八:竹坑(龍井竹坑里)朝奉宮
十九:山仔腳(大肚山陽里)山陽里活動中心
二十:頂街(大肚頂街里)萬興宮。
這个盛會先人有流傳一个「二十庄迎媽祖歌謠」。我細漢的時,干焦有法度念八庄念到社腳。有押韻,有講著迎媽祖彼个季節的天氣,也有講著各庄頭的特色,嘛有講著迎媽祖的社群的互動,有剾洗,有呵咾,表現出先民的生活。我就共流傳的「二十庄迎媽祖歌謠」改做當今的台語正字——《教育部字典》(簡稱《教典》)的用字,予逐家做參考。
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歌謠(台語正字版):
船仔頭烏、營埔雨、林仔爛糊糊、朥胥(lah-si)鑽雨縫
王田燒死人、山仔頂著青驚、社腳(kha)來探聽、
大肚王爺真有聖(siànn)、汴(pān)仔頭近溪邊、崁仔頂孤棚戲、
寮仔滿竹刺、茄投查某市、三崁店相拼戲、
水裡港近海墘(hái-kînn)、海埔仔笑咍咍(hai-hai)、田中央仔咧相拍、
崙仔分二庄,媽祖相爭扛(kng)、竹坑龍眼宅、
山仔腳石頭地、頂街人客上蓋濟。
原來留傳的「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歌謠」
船仔頭烏、營埔雨、籃仔爁糊糊、朥胥弄雨縫
王田燒死人、山仔頂著青驚、社腳來探聽、
大肚王爺真有聖、汴仔頭近溪邊、崁仔頂孤棚戲、
寮仔滿竹刺、茄投查某市、三崁店相拼戲、
水裡港近海墘、海埔仔笑哈哈、田中央仔地相打、
崙仔分二庄,媽祖相爭扛、竹坑龍眼宅、
山仔腳石頭地、頂街人客相蓋多。
(寫我的故鄉08 Tong-îng24032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