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16 11:17:15
2012-05-15 08:50:37
2012-04-28 16:47:37
2022-03-05 21:24:22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五)


發心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如何避除苦能夠避開。 按照佛陀的指導,知道苦的源頭,了解了,就開始知道,要如何滅除煩惱的方法,就要避開與人互相糾結著,這種不好的緣。 所以機小,就是為自己,卻是懼大,懼...

2022-03-04 21:43:58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四)


苦的道理來自「集」,所以「集」的源頭就是無明,無明就是在起心動念。 修行的過程,就是要好好地練心,心若是練不好,一點點偏差,「差毫釐,失千里」。佛陀盼望人人,好好地趕緊斷除無明,所以漸進、漸進,讓大家...

2022-03-03 22:02:24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三)


修行是修心!心清淨,行就清淨了,心去除煩惱,身就不造業,這都是來自於見思。 心思一受困擾,自然的行為、動作就會明顯現前。 到底是精進或者是懈怠?這是受見思惑、煩惱覆蔽了心。 思考就是在戒、定、慧,守志...

2022-03-02 20:53:46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二)


三乘小乘、中乘,發心修大乘的人,若能受持不退,「當得一實乘法」。 眾生性,如來性是同等,不只是人類,一切眾生是包含所有的生靈,同樣都有佛性,共同的佛性。 在美國舊金山動物園裡,有一隻猩猩(Koko)很聰明,...

2022-03-01 21:16:41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一)


正法,沒有多少法,做人的規則、人倫的道德。 祥和的世界,人與人之間,互相非常的殷實對待,就沒有無明煩惱來計較,自然社會就是不治而安,人民就能互相和樂,這就是人間的淨土。 凡夫一失念,就變成了無明。 善...

2022-02-28 21:23:02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


法,若是入心,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一切無不皆是在大乘不思議境界中。 但是人人,有很多就是一知半解。 「法門無量誓願學」要好好去思考,聞、思、要修。 「做中學,學中覺」。真真正正說我們所做、所體悟的法...

2022-02-27 21:21:41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九)


佛是叫做「覺」,「覺」就是理的源頭。 說法是一大因緣。覺者體會天地宇宙萬物真理,能夠向人間說法。 道理,道理是無為法,無為法就是沒有改變的餘地,因為它是無相,它是無形、無體、無相,所以它就是永遠不變,...

2022-02-26 21:31:31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八)


佛出世間是一大事因緣,佛要講大法,更是一大事。因為佛出現人間,當然是為了眾生而出現人間,但是眾生根機鈍劣,要能理解微妙甚深的道理,談何容易! 〈化城喻品〉開頭,釋迦牟尼佛就說,要過三千大千世界塵點劫,...

2022-02-25 21:51:33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七)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說法,過了四十二年,所說的法,聲聞、緣覺,一直到一般大眾,所了解的就是,「苦、集、滅、道」法。緣覺能知道的就是人間無常,四季輪轉,生命來自「十二因緣」。 菩薩能體會佛意,要投入人...

2022-02-24 21:49:42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佛,具足智慧,福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合一在世間稱為「大雄」。 大覺者,覺悟之後是人群中最尊、最貴,最高無上,無等倫。佛陀所具足,福慧悲智相契合。 法一定要傳,人間菩薩的道也要傳。 南非的...

2022-02-23 21:28:51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每一尊佛來人間都有他的過去,文殊菩薩也已經成佛過了,同樣成佛過,他也再來人間助釋迦佛的道場。 《法華經》是諸佛的法脈,涵蓋的道理,是非常非常的微妙,包括天地之間,非常奧妙的道理。 佛法的精微、奧妙,廣...

2022-02-22 21:54:09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修行要止惡防非,要斷無明見思塵沙惑。時時念念無間,就是要這樣止惡防非。 既然是修行,每天都在聽法,既每天聽法更要「無間修」,聽法就要修行,修行就是無時不刻,時間要連連接接,非常緊密,很密,不要有一點點...

2022-02-21 21:29:55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三)


佛之智慧善巧方便,在我們的心地,已經為我們播下了佛道之種。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法必定要彼此互相輾轉來布教,這就是佛法。 圓機,那就是很圓融的根機,就是上等的根機,體會佛法,再將佛法入心,再將佛法...

2022-02-20 21:00:26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二)


佛佛都是經過了無數劫修行,生生世世都是上求下化。 佛陀過去是對機逗教,眾生根機不整齊,佛陀耐心、愛心,運用智慧,投眾生機而說法,作三乘的教育。 佛的本覺,人人本具,人人都具足本覺慧海,無限量數的智慧,...

2022-02-19 21:27:17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5 / 209 頁 , 共 3129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