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18 06:00:00|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六祖壇經流行本、敦煌本合刊》詹勵吾、金勇飛合編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勵吾1904-1982,號詩禪、龍山居士、半痴居士、新六一居士。安徽婺源人,光緒三十年生,民國七十一年卒,旅居加拿大,生平已錄居士傳。四十五年初,嘗致書虛雲禪師,與妻汪氏並遙請皈依。其後書信往來,詩文相和,前後垂四載。勇飛,不詳,網搜三十八年陸軍軍官學校二十二期第二總隊第一大隊步兵第三中隊有此姓名,謂廣東南雄人,或即其人歟?

  封面錢穆題字,內分序言、經錄二種及附錄,計四段。〈目錄〉以下,即勵吾〈禪宗《六祖法寶壇經》真偽兩種版本合刊序言〉,謂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胡適紀念館出版胡氏所校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附胡適(1891-1962)晚年研究,指敦煌本《壇經》最古,且為神會所作。五十八年春,錢穆於臺北講《壇經》大意,深獲認同。時返俗楊鴻飛[1]附和胡氏,撰文布於《中央日報‧副刊》與錢氏爭,欲駁六祖之禪宗地位,以其標榜學術考據,聞者惑之。繼而釋東初作〈獅子吼〉以申禪學真義,藍吉富作〈學術不是宗教〉,澹思作〈惠能與壇經〉[2]復作兩文,俱載五、六月間《中央‧副刊》。勵吾時居加拿大,欲為文申之,以俗事牽絆,轉請《中華大藏經》參纂人蔡念生撰文。歲七月杪,未見刊出,遂自撰文寄臺北《海潮音》月刊主編樂觀法師,並請東初法師胡公俊檢視文稿,閱可即請代投《中‧副》。樂觀復函謂:《中‧副》已停議此題,念生所撰文,已載於《菩提樹》八月號,勵吾文則代轉刊《海潮音》九月號。及勵吾得《菩提樹》,又撰三千字,刊於加拿大《醒華日報》,分寄港臺,以攻胡適之非,時在胡適身後八載。

  是歲十一月,勵吾應薛光前邀,出席紐約「聖約望大學」創校百年紀念,便道訪李漢魂、黃日光,日光以胡適《神會和尚遺集》贈之,勵吾反加拿大車中,徹夜讀畢。其中,胡適〈序〉自稱於民國十三年試作禪學史,至慧能已疑,至神會則不得不擱筆。以為禪宗史料八九在北宋釋道原、贊寧、契嵩之後,往往妄改偽造,不可深信。且謂必先搜求唐文,不可輕信五代以後改造之文。勵吾指胡適自相違迕,既言搜求唐文,而避談唐中宗詔,及王維、柳宗元、劉禹錫諸人所撰六祖碑文。又妄評柳文:「今布天下,凡言禪者,皆本曹溪」謂作:「其實皆本於神會。」勵吾又謂通行本及敦煌本俱見《大正藏》,渠新得二本,一為佛學書局所刊通行本,與《大正藏》甲本近,有眉註曹溪本異文,卷末有令韜題記。且謂曹溪本錄神會事在第七段,而餘本皆在第八段。另一為敦煌本,係日人鈴木貞太郎、公田連太郎合校東京森江書店版,由駒澤大學刊行,全經分五十七章,各有標題及校記,惟所註「原本」不詳所據。按此所謂原本,即鈴木大拙刊本。勵吾合刊二本成書,敦煌本由周宣德、李用謀補校。此序作於五十九年八月,意在駁胡適之論。

  次為通行本全文,〈行由第一〉首記韶州刺史韋璩入山,請師至城中大梵寺述行由。〈般若第二〉〈疑問第三〉皆韋使君請益。以下〈定慧第四〉〈坐禪第五〉〈懺悔第六〉為對眾開示語錄。〈機緣第七〉乃與弟子說法,列法海、法達、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懷讓、永嘉、智隍九人機緣語句,後低一字附曹溪本所錄神會語句。次無名僧語句兩則,中夾方辯為六祖塑像事跡,低一字註宋僧惟先得方辯所埋衣云。〈頓漸第八〉特明六祖與北宗神秀異趣,錄志誠、志徹、神會應對語句,即〈機緣第七〉所附之文。〈宣詔第九〉錄中宗詔書及遣內侍薛簡問法事。〈付囑第十〉圓寂前付法事宜,囑曰:「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于今,抄錄流行,目曰《法寶壇經》。」末附令韜補記六祖預讖事,及肅宗請衣缽供養、代宗奉還、憲宗大鑒禪師,塔曰元和靈照。及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立碑事。書凡十篇,俱不稱「品」字,眉註稱曹溪本有品字。涉六祖身後之事,顯然後人所輯,此不待辯也。

  次敦煌本,署「弟子法海集記」,題《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秘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文分五十七段,與鈴木大拙刊本同。前至三十七段,乃韋使君請六祖講於大梵寺者,即《壇經》最初文本也。以下志誠、法達、智常、神會四人來參,及六祖付法語錄。至〈壇經傳授〉稱:「此《壇經》法海上座集,上座無常,付同學道漈、道漈無常,付門人悟真,悟真在嶺南溪漕山法興寺,見今傳授此法。」謂敦煌本成書於法海,此時只流傳兩世三人。

  殿以〈附錄:辨證論文〉五篇,其一,勵吾在加拿大撰〈揭破神會和尚與《六祖壇經》所謂真偽的謎〉,五十八年八月刊於《慧炬》,起因於《海潮音》刊胡偉國〈評胡適對禪學史觀念的錯誤〉乙文,勵吾始知胡適以神會為中國禪建立者、袈裟傳法及西年二十八祖之偽造者、《壇經》最早原料作者、以假造史革命最成功者諸說。又於《中央日報》得知藍吉富〈學術不是宗教〉附和胡適,指神會作《壇經》有四證。一曰敦煌本載六祖預讖自身滅後二十餘年,有人出來豎立宗旨,而開元二十二年(734),神會於滑臺定宗旨,其歲正是六祖身後二十一年。二曰敦煌本只云神會一人得道,餘者不得。三曰神會稍後韋處厚〈興福寺大義禪師碑銘〉,謂《壇經》是神會門下所作,而胡適以為主要部分為神會所作。四曰《壇經》多處與《神會語錄》相同。勵吾以為預讖及神會一人得道說,但可謂《壇經》為神會所竄改,不可謂渠作《壇經》。且據《釋氏稽古錄》《傳燈錄》,謂高宗鳳儀二年(677)二月八日,六祖歸寶林寺,韋璩請法,及其後居曹溪,施大法雨,門人輯為《壇經》。敦煌本之有神會事跡兩段,係六祖身後,神會與北方神秀爭祖席,竄入預讖,又刪懷讓、行思事跡,以突顯神會,攜入京洛以為宣傳。又楊鴻飛於《中‧副》發表〈關於六祖壇經〉,據獨孤及〈隋故鏡智禪師碑銘並序〉:「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無聞焉。」謂六祖未嘗開道場、揚宗風。勵吾舉王維、柳宗元所撰碑文以駁。謂右丞受神會之託作〈能禪師碑〉,早於獨孤文十二年,柳文作於憲宗元和十三年(819),距六祖之寂百有六載,鴻飛不當獨漏王、柳兩文。篇末仍謂敦煌本為神會竄改之偽本,惟刪懷讓、行思事跡之說,實則二師事跡乃其後再輯入者。

  附錄二、三,為念生刊於《菩提樹》兩文,一為〈談《六祖壇經》真偽問題〉,以鴻飛獨孤及[3]碑銘(見前述)與《楞伽師資記》未載六祖法系為證,謂當日南、北二宗爭祖位,形同水火,北宗文字不足以證南宗史事。淨覺《楞伽師資記》,引譯師求那跋陀羅為初祖,而以神秀繼弘忍,以普寂、敬賢、義福、惠福四人繼神秀,專以《楞伽經》印心作傳承,惠能以《金剛經》印心,自然不在《楞伽》法統中論述。獨孤及碑銘亦然,所謂:「其嗣無聞」,乃嗣法者聲名不顯,非無嗣。又謂南陽慧忠675-775[4]:「把他《壇經》云是南方宗旨,添揉鄙談,削除聖意,惑亂後徒。」乃指南宗擅改《壇經》非偽造。以為《壇經》乃六祖寂後,門弟子各舉所聞,彙纂成書。又謂神會《語錄》與《壇經》相同,或是轉述文字。又謂《壇經》之淨土論,因六祖不識字,未曾遍觀諸經,以意說之,若神會偽造,必不如此。另一篇〈再談否定《六祖壇經》之證據問題〉,起因五十八年七月十一至十三日《中‧副》又連載鴻飛之文,乃據韋處厚773-829〈興福寺內供奉大德大義禪師碑銘〉稱:

禪祖有六,聖唐得其三。在高祖時,有道信(古文協)昌運;在太宗時,有宏忍示元珠;在高宗時,有惠能筌月指。自此脈散絲分,或遁秦,或居洛,或之吳,或在楚。秦者曰606-706,以方便顯,普寂651-739其允也。洛者曰668-760,得總持之印,獨曜瑩珠,習徒迷真,橘枳變體,竟成《檀經》傳宗,優劣詳矣。吳者曰594-657,以牛頭聞,徑山714-792其裔也。楚者曰道一709-788,以大乘攝,大師其黨也。

鴻飛遂謂僅神會一派有《壇經》傳承,念生則謂韋文適以證明六祖門下皆有《壇經》傳承,惟神會乙派執著形式而已。

  第四篇,勵吾原刊於《海潮音》之〈評胡適遺著〈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胡適原文係四十二年元月十一日,宣講於蔡孑民先生八十四歲誕辰紀念會[5],內容乃據敦煌本校宋本,宋本多三千餘字,遂以慧能傳法為疑案,否定六祖地位。勵吾謂敦煌本乃神會於滑臺定宗旨之前,竄改《壇經》經題、刪懷讓與行思事跡、刪六祖指斥神會一段,並添造六祖懸記。即慧忠國師所謂:「吾比遊方,多見此色,近尤盛矣!聚卻三五百眾,目視雲漢,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壇經》改換,添揉鄙談,削除聖意,惑亂後徒,豈成言教!苦哉!吾宗喪矣!」謂神會意在弘闡頓教,胡適乃避王維、柳宗元、劉禹錫三文逕為妄說,乃不實之假學術。

  第五篇為周中一〈六祖壇經與中國文化〉,分真偽問題、頓教創導、六祖禪學、語體文創導四段。胡適據韋處厚〈碑銘〉:「習徒迷真,橘枳變體,竟成《壇經》傳宗。」一語,及《神會語錄》多與《壇經》相似,且《壇經》有神會懸記,遂謂《壇經》為神會所造,乃《壇經》抄《神會語錄》之文。中一摘胡適所釋,文不對題,如胡適先時倡打倒孔家店、焚毀線裝書,豈不勦襲今之共黨言論,且釋懸記為神會弟子所作。其次,版本問題,中一謂敦煌本自是古本,然《壇經》由弟子筆記,法海彙集,非出於一手,因此流傳文字互異,並引柳宗元〈大鑒禪師碑〉:「其說俱在,今布天下,凡言禪者,皆本曹溪。」以證曹溪本之存在,惟敦煌本缺〈機緣〉〈護法〉兩品,而曹溪本無神會懸記,卻於〈機緣〉稱神會為「知解宗徒」,與敦煌本不諧。胡適以敦煌本為偽造,遂謂《壇經》皆偽,顯然以偽亂真。其說頗中胡適之誤,惟於西天廿八祖之數不能詳辨。又謂六祖禪學分三層次,初聞《金剛經》時為本覺內熏,始覺初起,屬感悟。作偈時乃偏空之理悟,故五祖言:「亦未見性」。聞五祖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屬證悟,故有「何期心性」云云之語,所辯稍偏離真偽之爭。

  綜言之:《壇經》之成書,初止韶州刺史韋璩迎六祖至城中大梵寺說法部分。法海服侍六祖左右,預聞接機語言,於六祖身後,將機緣語句及付法諸事輯入,是為祖本,當時未知懷讓、行思事跡,故無錄,此其一也。敦煌本乃據祖本「添揉鄙談」「竟成《壇經》傳宗,所記流傳兩世三人,第二世悟真屬神會法侄,其年約神會入洛前後,此其二也。後人又各據祖本,分類輯入新獵獲文獻,是為通行本,故通行亦非一本也,此其三也。如六祖隱身避難之時,嘗為劉志略姑,即尼無盡藏說法乙節,六祖於大梵寺演說當時並未及此,故敦煌本未錄。通行本錄在〈行由〉,余嘗見一本錄在〈機緣品〉首篇。此即各自追錄者。又六祖弟子弘化於四方,所謂: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無聞焉。」乃是曹溪祖庭無高僧住持,非無傳法之人。

  流傳典籍,經後人增輯、刪削,其事非一,胡適非不知,乃刻意擇別文獻作偏頗之論,意在延伸其攻訐儒家經典之伎倆,轉攻內典,以貶抑《壇經》地位是書即因胡適紀念館出版胡校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及所附論文而起,勵吾輯駁胡諸論為一書,冠以《壇經》兩種為證,六十年八月,由臺北市慧炬出版社出版,為《慧炬文庫》之一,至七十四年七月五刷,由版次觀之,當時受關注可知矣。



[1] 楊鴻飛(1918-),江蘇南通人。民國七年生,自幼孝悌,茹素學佛,年二十,出家,法號圓明。嘗親炙印光、太虛。歷廈門閩南佛學院講師、常州天寧佛學院教務主任、臺灣佛教會弘法委員。創靜安佛學院《學僧》雜誌。履臺,與慈航共營助大陸僧侶。四十三年旅日,獲大正大學碩士、龍谷大學博士。返俗,創大阪中文學院,服務僑校、僑社,兼京都同志社大學文學部講師。為「中華大藏經會」日本總代理。有《人生的真諦》《緣生論》《永嘉證道歌的年代及其作者》。

[2] 澹思作〈惠能與壇經〉,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大乘文化基金會,1980.10)第一冊,頁245-252

[3] 獨孤及(726-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幼日讀《孝經》,父試之曰:「兒誌何語?」對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宗黨奇之。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辟江淮都統李亙府,掌書記。代宗以左拾遺召,既至,上疏陳政事,俄改太常博士。或言景皇帝不宜為太祖,及據禮條上,又謚呂諲、盧弈、郭知運等,詞無浮美,無隱惡,得褒貶之正。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歲饑旱,鄰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獨安。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徙常州,甘露降其廷。卒,年五十三,謚曰憲。及喜鑒拔後進,如梁肅、高參、崔元翰、陳京、唐次、齊抗皆師事之。性孝友。其為文彰明善惡,長於論議。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聽之專也。子朗、郁。

[4]南陽慧忠(675-775),唐越州諸暨冉氏子,幼習內典,年十六,慕六祖之名,趨謁曹溪,受心印後,中宗嗣聖七年(690)居白崖山黨子谷,垂四十年,盜賊入山脅持,師端坐不動,賊服而退。玄宗開元八年(720),召至長安,為南陽龍興寺住持。安史為亂,去長安,隱遁山林。肅宗上元二年(761),遣使迎歸長安,敕住千福寺,移光宅寺。奉為國師,因請於武當山建太一延昌寺,黨子谷建長壽寺,各置藏經一部。代宗大曆三年(768),召入宮弘法,賜居寶光寺。十年十二月寂,起塔黨子谷,諡「大證禪師」。

[5] 黃夏年主編《胡適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近現代著明學者佛學文集》,1995.12)頁196-207

台長: 南山子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法教錄 |
此分類上一篇:《六祖壇經箋註》丁福保箋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