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1 20:46:00| 人氣1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流行體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告別了李維史陀先生之後,和羅蘭‧巴特先生一同坐下來喝杯咖啡。

兩個同樣都是法國的學者,一位在人類學領域,另一位則傾向社會文化甚至更重要的,是對文學的評論。

今天我在羅蘭‧巴特先生的《神話學》導讀中閱讀到以下這一段話:

"巴特運用質量兩個維度來衡量的神話的理想類型。就質來說,神話符徵貧乏而符旨豐富。就量來說,神話有大量繁複的符徵,而它的符旨則總是被典型化,種類稀少。這個說法暗含巴特對流行符碼的分析:流行操作著大量的符徵元件,但其實創意稀少;它的意旨豐厚堆疊、但其實說的一直是一個美好的空幻世界,而且最終指向空無(流行說:『我便是流行』,這樣的循環空話)。"


也就是說,透過人類意識中對於美好世界的嚮往,我們可以抽出一些組成那樣世界的符徵元件,好比:優雅的形像、纖細的體型、不須為生活煩惱的悠閒。這些固有的概念(或意識)透過流行體系利用元素:好比說,昂貴需費心照料的布料所做的高級時尚訂製服、極端美麗又極端不符合人體功學設計的高跟鞋和一些只能在允許人們炫耀自身財力的場合,偶爾出來亮亮相的高級珠寶。

這些東西所構成的世界畢竟是一種媒體和流行體系聯手策劃導演的一出精心戲劇。的確,世間上也許有極端富有的人過著物質上像雜誌所描繪的那樣的生活,但大多數這樣的人,並不是像雜誌上那般無憂無慮,過的健康且充實。

而整個流行體系所要描繪的這個理想,翻來覆去只能用差不多的手法來表現。我們一下子流行極簡主義,雜誌上就會說:「極簡主義所帶來的自由風格正是現代人所嚮往的真正自由。」或是又過了一陣子,極簡不新鮮了、太過樸素了,開始流行低調奢華風,於是,雜誌上又說:「透過蘊含品味的奢華風格,更能讓現代的都會人士,在性感與魅力之間,做一個最好的結合,並且又能兼顧俐落的線條所展現的個性。」又或者,開始流行印花和鮮豔的顏色在衣服上,雜誌又會說:「熱帶式的風情與浪漫充滿在飄逸的布料上,讓現代的都會人在享受熱帶地區的陽光熱情之外,又能展現飄逸從容的優雅。鮮豔的顏色代表了設計師渴望回歸情感奔放的思想,更讓冬天的沈悶由陽光、椰子風味和浪漫熱情所替代。」

好啦,這些都流行過了,六0年代的普普風又開始流行,所有的元素又開始所謂的「復古」。事實上,人類想要那樣美好世界的慾望從沒改變,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因此,在現代由媒體與流行體系攜手的強大影響之下,不管他們做什麼樣風格的回溯和指涉,多數人都狼吞虎嚥的接受(尤其是所謂的時尚份子)。

流行說:「我便是流行。」這就好像一個女生說:「我是女生」和一個紅蘿蔔說:「我是一個紅蘿蔔」是一樣的道理。一樣的簡單陳述,但流行卻擺出一副高不可攀的姿態要人們膜拜。膜拜,就能讓自己產生信心;膜拜,就以為自己藉由消費就能達到那終究空無的世界;膜拜,我們就以為我們這樣也能活的光明正大了起來。


不過,當然我上述那些偏激的言論,針對的是比較追逐時尚的人類,當然也針對所謂的「流行體系」。一定還是有人不需要藉由這樣的力量來肯定自己存在的美麗。


我是這樣鼓勵自己啊,希望與羅蘭‧巴特先生喝的那杯咖啡,能讓我更意識到自己深處流行體系的荒謬膜拜。


※圖的說明:流行體系的絕對膜拜頂禮者。


台長: vanish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