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7 23:39:55| 人氣1,609|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資訊焦慮(二) - 多少才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寫下「你真的知道嗎?」之後,我的資訊焦慮症慢慢的平復,或是因為我慢慢的又將眼睛闔上、耳朵閉起,重回未開七竅前的混沌狀態。這一篇「我的數位記憶」刊載在《科學人》2007年4月號 (部分內容可參閱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998&CL=19),將我拉回到質疑態度,到底呈指數爆炸性成長的資訊,需要多少才夠?

文章中所提的紀錄工作,過去持續的有人在作,譬如在古老的年代裡,握筆寫日記或旅遊外出拍照存證等等,而用以紀錄個人資料的文字、照片、影片,或許以紙本日記、相簿各類硬體的方式存在,等電腦儲存容量放大、價格便宜後,便開始放在硬碟、光碟裡,如今個人部落格大行其道,儲存或展現的方式更是各放異彩,高明一點的玩家,結合影音、PDA地圖及GPS定位系統,將個人活動的軌跡與情境、心得融合在一起,淋漓盡致的實踐「一步一腳印」的格言。但無論如何,這些資訊的數量都有限,必須藉由個人花費時間努力蒐集和整理。

文中作者之一Gordon Bell從1998年始便決定停用紙張,將所有文件掃描成數位記錄,並將家居錄影、演講錄影帶和錄音帶全部數位化,累積了大量數位檔案,卻無法透過既有軟體使用,因而催生了MyLifeBits計畫,希望不僅能在電腦裡進行全文搜尋,還能運用「後設資料metadata」(如照片的日期、地點和主題)快速存取數位記憶。MyLifeBits還提出一套新工具,供Bell捕捉與環境的互動,包括記錄電話、收音機、電視節目、瀏覽過的網頁,以及發送與接收的即時傳訊內容,還會記錄曾打開的檔案、播放的音樂與執行的搜尋,甚至監測目前使用的視窗、滑鼠與鍵盤的活動情形,並結合GPS將所在位置以無線方式持續上傳到檔案庫,軟體只需根據拍照時間,便可以為照片標註拍攝地點。為了取得視覺記錄,Bell隨身配戴微軟開發的感測相機’(SenseCam),只要感測器感應到Bell可能想拍照的狀況,相機就會自動攝影。

MyLifeBits的終極目標和遠景,可由文中所舉的「數位生活的一天」擘畫:

-- 安妮是一位化學教授,她需要某位同儕的文章,卻想不起作者的名字,但她記得去年夏天和某位學生通電話時,正在瀏覽那份文件,於是她縮小搜尋範圍,只尋找和學生通話時看過的文件,便立刻找到她需要的文章。

-- 戴夫是一位證劵經濟人…他正在寫電子郵件,時間管理程式提醒他,已經花了太多的時間和這位不重要的客戶溝通,於是他不再斟酌字句,直接把信件寄出,然後開始處理優先順序較高的客戶。戴夫又看了看最近的體重、心跳和熱量攝取紀錄,想知道連續兩天充滿壓力的公司會議是否影響了他的健康。

-- 戴夫帶著七歲的女兒蘿拉去看醫生,蘿拉的健康分析程式顯示她該去檢查一下了,因為她過去六個月內增加的體重(浴室裡的體重計每天都會紀錄)並不如預期,醫生說這可能是氣喘的副作用。由於蘿拉過去七個月的呼吸狀況相當良好,醫生建議她建議她暫時停止服藥。

-- 晚餐時,安妮與戴夫與14歲的兒子史提夫發生了一點爭執,因為史提夫總是要捱到最後才開始寫作業。不過史提夫把教育分析程式的結果拿給爸媽看,證明自己雖然有時候很晚才開始寫作業,但成績和以前一樣的好。史提夫的數位記憶也顯示,他的學習方式是聽覺學習,比起閱讀,小組討論對他的幫助比較大。

-- 安妮的母親珍目前住在老人療養院裡,員工可以看到珍部分的數位記憶,如果她的心跳或呼吸不正常,或是穿戴式監測器顯示她沒辦法和平常一樣去散步,系統就會自動通知員工。安妮發現母親的洗碗紀錄相當有意思:珍只要心情不好,常常都會跑去洗碗。上床之前,珍會看看數位檔案庫裡的老照片和老影片,並且使用互動式螢幕,在記憶的長廊裡漫遊。

看起來好像不差是不是?其實尚待解決的問題還真不少,首先,也是最引起爭議的,便是安全維護、個人隱私以及使用倫理問題,這幾乎已經是所有高科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一但資料外洩或被誤用濫用,則個人毫無秘密可言,且由於法令永遠趕不上科技發展,想藉由法律得到足夠的保障顯然難上加難。其次是龐大的資訊如何儲存及保管的問題,舉實際例證來說,6年下來Bell的資料佔用約150G的空間,但今年年初Seagate已堆出1000G(=1 TG)、3.5吋的硬碟,預計到了2010年將擴充至300 TG,足以存入任何人超過100年的記錄,只是如何確保這些資料數十年之後還可以被打開搜尋,其實這已經是我們現在常遇到的狀況,格式老舊的文件缺乏轉換軟體便無法使用。而對於計畫小組來說,更大的挑戰在分析軟體,這麼龐大的資料該如何篩選、搜尋、組合、分析?文中提到的解決方案是人工智慧,不過到目前為止,人工智慧的研究依舊處於畫大餅階段!

瘋狂科學家似乎又找到了一個令人瘋狂的目標,的確,在某些方面,數位記憶的潛力可以無窮幻想,如果每個人都將自己的記憶併同環境變化儲存,醫生便可持續監測病人的健康,藉此開發出更好的療法來對抗疾病,科學家可窺見他人或先輩的思考過程,而未來的歷史學家也能藉此檢視過去種種。但更多方面,「數位生活的一天」對我沒有太大吸引力,生活環境週遭充斥以及必須隨身攜帶的監視工具,有如半空中的「老大哥」一般讓我渾身不自在;我寧可自己決定誰重要誰不重要,不需要電腦分析之後來告訴我;根據「莫非定律」,一件事如果有可能出差錯,遲早就會出差錯,沒有資料可以安全鎖藏,總有一天資料會被人盜用濫用;小秘密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最保險的方式還是藏在心裡;而很多時候,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遺忘」是一項非常幸福的自衛機轉,得以治療憂傷、迎接未來,鉅細靡遺的記憶絕對是個沉重的負擔。

多少資訊才夠?Intel的創始者之一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了如今所謂的「摩爾定律」: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或者說,每一塊錢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將翻上兩倍,這個定律到了40年後的今日,科學家仍努力的保持著。但加倍成長代表加倍幸福嗎?同期《科學人》的另一篇文章「知足常樂」中提到,英國經濟學家Richard Layard在《快樂》(Happiness, 2005)一書中指出,自1950年以來,國民的年平均收入增加了不只一倍,同時有更方便充足的食衣住行,假日更多、工作時數更少、工作條件更好、身體更健康,但人們似乎並沒有更快樂。對經濟學家來說,好事太多了造成的疲乏稱為「逐漸下降的邊際效應」,將此種效應移植到資訊爆炸的問題,或許可以解釋其中一二。

台長: Dave
人氣(1,609)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科普思考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以貝氏定理計算上帝存在的機率
此分類上一篇:懷疑到底

阿楨
如果各種資訊尤其網上資訊
能多是真正的新知
就不會有資訊爆炸的焦慮了

真的嗎?
2007-05-09 08:40:33
版主回應
這問題分兩層,第一、網路上的資訊是否可盡信?當然不可,這是所有網民必須要有的基本認知,不過話說回來,對所有資訊抱持懷疑態度,不也是讀書的基本態度嗎?第二、只要有足夠的新知,就不會有資訊爆炸的焦慮?我私以為未經統合的資訊越多,焦慮越大,越讓人茫然無以依從。
2007-05-10 15:04:16
木迪
我曾經印過《老子》的第十二章給學生寫週記,原文如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大家寫來的心得大致上分成二方面:一種是以為過度的進步,過度的資訊會使人迷失;另一種則是認為老子是個反社會的人,如果像他所說,社會豈不是永遠不能進步。諷刺的是,大家還是樂於追逐資訊,無論正面負面,上面下面,只是要是可以「知道」的事,哪怕是巷口老王偷腥被抓的事,都可以是資訊,但是我們似乎可以不用知道這麼多,據台長所說,科學家設計了超級硬碟足夠儲存一個人一百年的資訊,有趣的是,恐怕不是人人都有一百年可儲存,而且可能發現我的一百年硬碟與你的一百年硬碟竟然差不多,類似的人生,類似的規則,我們就是一群活在輸送帶上的人類,十分可笑。
2007-05-14 01:24:43
版主回應
多謝提供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古語新解,用《老子》來看資訊焦慮確實新鮮,順便問問,您的班上是哪個程度的學生?高中?大學?小孩最近問我「老子」是誰,我一時很難向他說明這位古人的思想,但弄了老半天原來他們小朋友流行聽「老子說」,真是…

說的沒錯,不是儲存媒體的問題,而是內容。有句蠻諷刺的廣告詞「科技始自人性」,科技真的為了滿足人性的需求? 還是科技改造了人性?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被不斷創新的發明創造的需求,這又回到我的老問題:快樂到底是什麼?
2007-05-14 13:21:37
木迪
我是高中老師。以前我高中時代,國文老師告訴過我們《老子》第十二章的話,聽完深受感動,十年後,我拿老師教我的話教學生,老子從古至今,已經二千多年,加上我的十年,它仍然是部經典,永遠不會被打倒。昨天看完您的文章,突然想起可用這段話來回應,剛開始本來戰戰兢兢,以為這是太過感性的說法,只有我們這種數學不好的文人才會用這種觀點看科技,呵呵......,不過人性是種微妙的玩意兒,不曾改變,古今的差別只在於傳達方式不同,其實本質是相似的。

岔開話題,最近吳克群的新歌「老子說」我特別花了點時間聽他在唱什麼?雖然不近老子原意,甚至有些是他們自己的想法,不過這讓我們看到了某種「趨勢」,就是大家不停地拿中國來消費,儘管政治告訴我們那是精神上的非法領域,可是「錢」總是不停地投進對岸的人民大池,看到一個個野心家在旁邊許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總之,我不計較到底有什麼人在裡面得了好處,至少有人把老子拿出來唱,說不定芸芸眾生中有人會因為流形歌手的鼓吹去讀《老子》也說不定,不過我打賭,他們打開第一頁就想睡,然後寧可打開電視看美眉們耍笨、裝清純,眾生相唷!
2007-05-15 00:25:50
版主回應
無須戰戰兢兢啦,我也不過拾人牙慧的胡言,「述而不作」!寫一寫東西不過用來整理,害怕自己忘掉。

和你一樣,昨晚才上網站搜尋瞭解一下「老子說」歌詞裡到底藏了什麼,很不幸的,和李耳無關,通篇大義倒蠻接近「ㄌㄠˇ ㄗ˙」的放肆,中間再夾了些道法天、天法地的不知所云。難以苛求,因為讀書時候也沒真正唸過道德經,雖然自以為思想接近道家,卻別說老子,連莊子都沒弄通。

但你也還真看到了「消費中國」的趨勢啊?我聳一聳肩無太多所謂,流行東轉西轉,總是往掏盡消費者荷包的方向轉,能販賣的元素不多,組合起來倒也還算多變,哪天東方風吹不起來了,會往哪個方向吹還真說不準。
2007-05-16 09:02:45
木迪
允許我龜毛,打錯一個字,流「行」,特此公告周知。哈!
2007-05-15 00:31:11
嵌入式 Linux
我也曾想過記錄下人生經歷的每一件事,後來發現所有的事如果都要記下來,那最後記下來的可能是&quot我今天花了18小時寫blog,花了6個小時睡覺&quot ,最後申請了一個 www.damon.com.tw 乾脆做點貢獻,把知道的都給大家知道,把自己的專業都回饋出去吧!心中再也沒什麼所謂的商業機密… 就讓需要的人去取用即可。

google 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甚至一生,但是我最討厭的事就是找不到自己要的資訊,資訊太多,和垃圾郵件一樣,百分之九十都不是我要的甚至是錯的,真希望 google 的下一代,能發展出百分百正確的搜尋結果。

我也納悶這世界的許多事情,該基於分享的原則,還是該基於商業機密的原則來處理資訊,就好像 linux 和 windwos 的理念戰爭一樣,也許分享出來能帶來更多商機,也許分享出來會造成公司瓦解,同行一堆。不知大大您有何見解? 教教小弟我如何掌握這人生的自我選擇權!
2007-12-07 13:40:14
版主回應
不好意思,晚了回覆,先說聲抱歉。不過,首先,我不是什麼大大,從事的工作也和資訊業毫不相干,至於如何掌握人生的選擇權,這個題目太大,不能,也不應該由我來說,尤其是連我都時刻處於猶豫不安中,如何去教導人這種屬於「大哉問」的命題呢?

這篇文章的寫就,主要仍是基於對科技進步的惶恐,當所有的人都在熱烈鼓吹、不斷的要求更多、更廣的資訊時,需要稍緩腳步沈思,到底這些給了我們的是更多的便利,還是更多的限制,至少我自己感覺有些騷動不安。當然,我用「瘋狂科學家」來形容某一類人的熱潮其實很不負責,終究文明的進步是開了頭便止不住的,只不過是不是該「止」?譬如考慮一下所謂「倫理」問題?

這裡又拋出了一個更大的題目,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但思考總是好的,我不喜歡自己的需求總是被他人創造出來。
2007-12-10 12:13: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