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2-03 20:27:25
2022-01-06 13:32:32
2021-01-19 15:45:59
2020-03-16 01:08:42
2011-04-09 11:47:21

《精神現象學》序言55.

55.實體也是實際的存在,實際的存在就是性質的規定,是自身同一的規定性,也是被規定的單一性,或者被規定了的思想。但是規定性之所以為規定性,便在於它和其他規定性不同,或者說在與他物的聯繫中規定了它的不同之處...

2011-04-09 07:25:18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6.

原文翻譯:86.次要的諸概念由於它們的一致性起自於作家和讀者的主觀領域只能[在下列情形]被視為是有意圖的,如果人們能夠證實有一種特別的邀請去做這樣的事,以及如果它們帶來一個特別的效益。因為若是作家想要這些次...

2011-04-08 11:54:47

《精神現象學》序言54.

54.實體就是主體,因此存在的規定性就是主體的認知,存在物的內容就是存在物對自己的反思。存在物的實體便是一種自我同一性,但是這種自我同一是一種純粹的抽象活動,而這種純粹的抽象活動便是思維。存在和思維的同一...

2011-04-08 11:08:00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5.

85.第三實例。值得懷疑的是,被創造出來的次要的諸概念(secondary ideas)是否為有意圖的,並且人們如此一來要麼帶出太少要麼讀進去太多。說明。每一個語詞固然和被思維的東西的統一體聯結,但事實是,根據一般的結合...

2011-04-07 11:49:06

《精神現象學》序言53.

53.科學是一種有機的體系,它所研究的就是概念的自我運動。概念的自我運動有兩個方向,(一)存在將自身轉化為他物,否定性使得自身獲得了規定性;(二)當存在自身轉化為他物之後,它又將此他物所展開的具體內容再收回來...

2011-04-07 11:10:02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4.

原文翻譯:84.從相同的類別再次發生而浮現的東西具有不同的潛能,通常是屬於這裡以及前面的實例。說明。自然力量的潛能,生命的潛能,意識的潛能。只有當這些潛能被逐漸地發現時,那麼同樣的表述用在它們身上[會是]一...

2011-04-06 21:55:33

《精神現象學》序言52.

52.形式主義剝奪了生命和精神,並且用毫無生命的和虛幻的知識取而代之。

2011-04-06 21:37:20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3.

原文翻譯:83.每一個特別的東西只能藉由加重來明確地被認識到。正確地感受此事需要在詮釋學當中實踐,開始於把作為最容易進入和最粗糙的東西所指的意思反轉過來,盡可能去到最敏銳的節奏關係和聲音關係。-在我們的語...

2011-04-05 10:46:57

《精神現象學》序言51.

51.形式主義的問題在於不能確實地表達出事物的多樣性、事物的生命和運動,只是把所有的事物當成空洞的骨架或者貼有標籤的罐子,造成單調的且沒有區別的同一性。

2011-04-05 09:22:33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2.

原文翻譯:82.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間接的用法,它把最高的[強度值]直接帶到最低的[強度值]旁邊,反之亦然。最低的[強度值]在否定的態度中所表達的是最高的強化;這幾乎是在希臘人那裡的規則。最高的[強度值]可以被諷刺...

2011-04-04 11:35:25

《精神現象學》序言50.

第50段到第57段 批評圖式化形式主義50.對於康德的範疇所提出的批評,範疇只是一種無生命的東西,無法用來把握實際的生命。範疇的規定性也只是片面的規定性,當範疇在規定實際生命時,有時候是藉助於感性的規定,有時...

2011-04-04 10:46:44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1.

原文翻譯:81.每一種直接的特殊的用法要不就是作為被提升到較高層次的,要不就是下降到較低層次的,來與平均值相關聯。人們能夠將諸作家的每一時期和文類自身區分為那些對於他們而言,其中一者(例如上升或下降)是格律...

2011-04-03 19:02:38

《精神現象學》序言49.

49.概念的必然性排斥以下三種推理方式:(一)日常對話的討論;(二)在科學裡的學究式的嚴格推理過程;(三)非方法式的預言或靈感。

2011-04-03 18:52:16

《普遍詮釋學》文法的詮釋面向80.

原文翻譯:80.人們必定有一個平均強度的理念-一個語詞的值並且因此在心中有一個語詞的整體序列。但是平均值在不同的語言時期,甚至在不同的表述文類當中是不一樣的。註:80-1.語詞的強度值同樣受到脈絡的影響,不同...

2011-04-02 17:33:53

《純粹理性批判》先驗統覺

康德的先驗統覺,其實就是為了解決自我的同一性問題而設立的。因為根據休謨的說法,如果意識只不過是一束知覺之流,那麼我們又怎能說有一個恆常不變的自我呢?康德從表象雜多的綜合統一出發:感性只能夠提供出表象的雜...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17 / 35 頁 , 共 516 筆       下十頁»      
TOP